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营门口突然涌入了一群看“热闹”的人,显然自己光辉的形象已经被蒙上了一层灰白色的蒙版,赵括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对着营门口的人怒道:“看什么看!滚出去!”

    “诺!”

    “诺!”

    ……

    一声声应诺里,竟带着哭腔。好吧,又刷了一波同情。

    “上将军想必心中已然有数了,还请上将军千万保重身体,抗秦大业还需上将军把总掌舵!”文医师感慨道。

    “好啦好啦!没事的,你看我不是生龙活虎的吗!”赵括边重新梳理发髻边淡定地说道。

    “上将军究竟如何?文医师,还请细言!”廉颇在一旁都急疯了,这一头白头发,不是未老先衰是什么,都快赶上自己了,自己也是生龙活虎,但天知道还有几年的活头啊。那上将军究竟如何,还有没有的治啊!廉颇迫切的想要知道。

    而一旁的信陵君也一脸关切的盯着文医师,并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那意思——你就说吧,人家都不在意,咱在意啥。

    “上将军脉象虽跳动有力,却过于急促,更有些浑浊,再观将军肤色面容,恐是气血不足而虚火旺盛之症也,若是早些发现,只要进补得当,调养些时日,也无大碍。”文医师顿了顿继续说道。

    “如今观将军之发色,恐已病入膏肓,若是保持乐观开朗之心态,加之药物调养,或许还有三至五年之期!”

    众人又是一片哗然。原来,恐难享天年,已经只剩三年之期吗?

    三年之期已到!赵括脑海中已经有画面感了,只是那画面太美好……

    见廉颇与信陵君愣在了原地,赵括也有些无奈,叫你们多事,这下好了吧,斯巴达了吧!

    “多谢文医师,本将已经全然知晓,来人,带文医师和信陵君去休息!”赵括吩咐道,随后转过头又对信陵君说道:“信陵君怠慢了,如今王命下达,本将需抓紧时间与廉颇将军交接,吾等稍后再叙。”

    “好好好!”信陵君很快回过神来,还用袖子在眼角抹了一抹,随即和文医师一起出去了。而随着信陵君的离开,医师诊断的结果也自然流传了出来,平原君也很快得到了回报。

    与此同时,帐中,赵括却在安慰起了廉颇。

    “廉老将军?”赵括走到廉颇面前说道:“廉老将军不必气恼!”

    廉颇闻言,一屁股坐到凳子之上,深深地叹着气,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什么东西,眼神中的光彩也暗淡了几分。

    赵括有些哭笑不得,又不能直接告诉廉颇:你去帮我灭两个国吧,灭两个国咱就好了!能咋办呢?

    “廉老将军无需忧虑,军医有言,箕子之国有参焉,食之可延寿也!”赵括无奈只得搬出了军医的话,激励下廉颇同志。

    果然,听说有救!廉颇一下子来了精神!

    “箕子之国在何处,老夫亲自带兵去取!”廉颇腾的一下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

    你这只怕不是去取啊,这个去抢啊,稍有不从便屠城灭国那种抢啊!

    “将军莫急,此时本将已有谋划,这也是为何本将一定要等将军回来后,才愿跟随平原君回邯郸的原因!”赵括淡定地说道。

    “哦?”廉颇回应道。

    ……

    “一切就拜托老将军了!”赵括双手抱拳道。

    “上将军放心!三郡之地,只要有老夫在,无论秦魏,都休想夺去!只是邯郸之事,或许不会那么糟糕,还请上将军以身体为重,本将愿为上将军往邯郸一行!”

    “好了,老将军不必担心,此事我已思虑良久,此解法最为妥当。或许此事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严重呢!哈哈,走走走,听说过郑新那昨日,一不小心摔死了头牛,正请我过去呢,走,打打牙祭去!”

    “诺!”见赵括执着于此,老将军也不再劝说,只是将忧虑藏在了心底。

    午后,吃过牛肉的赵括又与信陵君会面,听说魏王将河内一郡全权交由信陵君管理,赵括也是有些惊异。果然,能当王的,哪有那么傻!

    “恐怕魏王已然知晓了河内郡的真相了,至少知道魏军并没有取得表面上那么大的优势,而河内郡也不在魏军的全盘掌握之内!”赵括淡淡地说道。

    “哦?怎会……难道是秦军宣扬出去的?”信陵君疑问道:“这可如何是好!”

    “魏王知不知道,重要吗?!”



    第八十六章 共约抗秦军民送别

    

“不……不重要吗?”信陵君有些迟疑地问道。

    “若魏王认下河内,则强秦却矣,魏得其名,赵得其实,赵魏之联盟成矣!魏则无忧矣!而信陵君亦有善战之名显于世也。”赵括拿起三个杯子,在桌上依次摆开,又指着茶壶继续说道:“唯独秦,因赵魏之联合而失东出之路,此三者皆利,而独秦之输也。”

    “若魏王不认下河内,不认下长平之战果,强索地于赵,则赵或还或不还,魏赵之盟必败也?或赵占有其地,而魏一无所有,且为天下笑;或魏占河内,而魏前有伊阙损兵后于长平折将,魏赵之盟又不在,魏军何以抵挡秦军之攻势耶?”

    “故不出旬月,河内或战或降,便又尽归秦土,而以秦之贪婪,未必不会一股作气而下大梁,当是时也,韩国、齐国自保尚且不足,燕国附秦,楚国惧秦,而赵国又已交恶,天下还有谁能救魏呢?周天子吗?!”赵括将斟好水的茶杯递给信陵君说道。

    “若你是魏王,你要如何选择呢?此看似阴谋,实则阳谋也!”赵括品了一口茶继续说道。

    “然则我大魏便只能做你赵国之附庸不成?”信陵君端着茶水不肯喝下。

    “信陵君多虑了!也不瞒信陵君,吾之身体需箕子之国的人参方有万一之成效,而箕子之国更在燕国以北。人皆畏死,本将亦是如此,虽只有万一之机会,本将也要一试!故,我军主力将在吾之运作下逐渐调往北方,河内之地,甚至与河东之地,本将甚至都可以让给魏国!”赵括又品了一口茶,半真半假地说道。

    调兵为真,取药是假!

    赠土是假,拖延是真!

    “不留一个赵兵的那种,实实在在让给魏国!”赵括接着说道。

    “当真如此!”信陵君有些兴奋,河东!安邑!那可是故都所在!

    “那是自然!当然也有所前提!”赵括继续说道。

    “在下洗耳恭听!”信陵君说道。

    “我让了,你得守得住啊!我可不想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两个郡又被秦军轻松夺走,然后又来打一场上党之战或是长平之战!”赵括说道。

    信陵君好想说,你给我就是了,守不守得住不用你管!但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啊,人家辛辛苦苦打下来就是为了遏制秦军东出,结果换到自己手上,一下子就被夺了去,那不是亏大发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没有足够的军队战力,就算是把地盘给你,你也守不住啊!”赵括继续诱导道。

    我也知道要扩充军事实力啊,可是你总得给个期限给个标准吧,要不然我都穷兵黩武了,你还说守不住那咋办?

    于是,信陵君问道:“若依上将军所言,何时才算我魏军,能够守住两郡呢?”

    赵括故作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何时魏军能够击破函谷,何时河内便是魏军之地也!”

    信陵君脑门之上青筋暴起,他娘地想骂人了,我要是能击破函谷关,还要你送?我自己不会取吗?你不给一个试试看!

    眼见信陵君就要爆发,赵括赶紧说道:“又不是让你一家去碰函谷,楚收其鄢郢之地,魏韩出兵、齐国出粮,攻函谷,赵国攻河东,六国攻秦,有没有机会?”

    “有是有,但是咱六国在函谷关前徘徊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啊!”信陵君为难地说道。

    “秦还号称不败呢!在长平还不是被我斩杀了三四十万,赔二郡而罢兵,六国攻秦,魏韩联军都拿不下函谷,那魏国还是安心做我赵国的小弟算了!”赵括激将道。

    沉吟许久!

    “此事,本君需与我王商议!”信陵君回答道,却将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了。显然,他心动了。但上过一次当的信陵君学聪明了,用王上来当挡箭牌,嗯,没毛病!

    老小子还给我来这一套,你心动就行,不怕你心动不行动!

    “嗯!可也!未来之事谁人可知,我此去邯郸亦是生死未卜也!君上日后可与廉颇将军商议,另河内乃控秦之要塞,无论地属赵抑或属魏,望君上好生配合我军经营之。”赵括一拱手,说道:“时日不早,就此别过!”

    “上将军一路好走!”信陵君也是一拱手说道。

    言毕,赵括径直走向了已经等候多时的平原君。

    “劳平原君久候,括之罪也!”赵括缓缓说道。

    “马服君勤劳王事,本君等一等也无妨的!”平原君回道。

    “吾等现下就出发吗?”赵括问道。

    “末将,恭送,上将军!”一道震天的呼喊声打断了赵括与平原君的谈话。

    之间营帐之外,军卒从各自营帐中出来,整齐列队,或握刀、剑,或持盾、矛,或背弓矢,皆身着红色戎装,甲胄头盔擦得铮亮,旌旗招展,他们用最好的面貌、最高的礼节表达着最朴素的敬爱——送别他们的上将军!

    而在大营之外,不知何时起,已经聚集了许多编户的流民们,哦,现在已经不再是流民了。而是赵括治下上党郡的屯田百姓了。由于刚刚编户,他们的列队还很松散,还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甚至面上仍有饥色。

    但从他们的脸上除了看到对赵军,对赵军上将军的感激之情外,更有一分对于生活的希望与对未来的渴望!

    没有比这份真实更好的礼物了。首次赵括感受到没有白穿越一场!

    总该有故事让后人看嘛!

    赵括没有再过多言语,登上一员都尉赶来的战车——敞篷那种!

    登上战车,系上红色战袍,左手扶住车辕,右手轻轻一挥,都尉会意驱动战马,战车缓缓向前!

    所过之处,戎装士卒皆单膝跪地,高呼:送上将军!

    搞得赵括好想喊一声:“同志们辛苦啦!”可惜,好像不太应景,不知说啥好的赵括,只能机械地挥舞着他的右臂!

    见着上将军挥舞的右臂,似乎在跟自己打招呼,士卒、百姓的呼喊声更高涨了!

    就这样,在一浪接着一浪的高呼声中,赵括完成了对他的军队和百姓的第一次非正式、非官方的检阅。

    接近四分之一个时辰之后,战车终于驶离人群,而赵括也终于得以休息。

    赵括向着身后的平原君双手一揖,径直钻入一辆马车中。一直在赵括身后另一辆战车上,与有荣焉的平原君随即也钻入了另一辆马车,一行百余人缓缓向邯郸开进。

    至于赵括为啥钻的是马车不是囚车?!

    别问,问就是从心!平原君还不想死啊!面对此情此景,怎会不明白赵括在军民心中的地位?还把他们的上将军装进囚车?将士们能分分钟把你的头颅装进盒子里信不信!

    在王命与性命之间,平原君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从心嘛,不丢人!

    可是,钻入马车后的赵括立马就后悔了!



    第八十七章 邯郸路上赵括思量

    

因为实在是太挤了!

    原本还算宽敞的马车,承载三个人本来是妥妥的,随着赵括的加入,马车内也就赵括、任武和赵启三人,本应富余的马车,却因为赵启的存在,显得十分的狭窄。

    见赵括进了马车,两人让出了最里面也是最舒适的位置,可是,赵启的块头实在太大了,不仅侵入了头部空间,腿部几乎就只能搭在一起了。

    赵括想要抵达马车的最里面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翻过“崇山峻岭”,脸都憋得红了,马车都被挤压地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伴随着马车内部“嗯,啊”的叫喊声!

    那画面很美,根本不敢细听!

    随着“砰”的一声,赵括终于挤到了位子上坐下!

    “呼!”如同刚刚做完一场大型运动,赵括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脚就没办法了,只能互相搭在一起了!

    赵启显然也意识到了是自己的大块头给上将军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挠了挠头,一脸憨笑着。

    赵括看着憨憨的赵启,真是又气又想笑。

    任武挪了挪被压制的腿脚,率先打破沉默的尴尬:“上将军!”

    “别叫上将军了,都被撤了!”

    “好的,上将军!上将军,末将心中,您永远是赵国的上将军,赵国的上将军也只有您!”任武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