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下完令的廉颇长舒了一口气,接着对李义说道:“传令去吧!”

    “诺!”

    随着将令的一一传达,整座韩王山军营都沸腾起来——人叫马嘶,好不热闹。

    这边的异常自然逃不过秦军的耳目,且看战神白起如何应对!

    而我们的赵括已经跟着第一批转运的两万“民壮”前往大粮山!



    第十一章 斥候飞报秦军论战

    

“报!”

    一员秦军斥候自帐外飞奔而来,在帅位五步之外站定,迅速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对着帅位说道。

    “丹水东岸,赵军韩王山营地活动频繁,人叫马嘶,似有大的行动。”

    “可有具体调动情况!”帅位之上,一位发须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将军关心地问道,正是秦军军神——白起。

    “是否可用沙盘说明?”斥候回应道

    “准。”随即,带着帐中诸将来到一侧的沙盘旁。

    只见沙盘之上,敌我魏晋分明,一条丹水,如同一道天堑横亘在两军之间。丹水两侧,密密麻麻地布置着双色的旗帜,黑色为秦军,红色为赵军,而旗帜的多寡则代表着此处驻军的多寡。

    黑红对抗,如同象棋棋盘的起手之势,看似分明,却又随时会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可谓战未起,气先成。

    斥候来到沙盘的一端,说道。

    “经我军轻骑探明:卯时一刻赵军中军起鼓,二刻鼓毕,三刻始赵军之中人叫马嘶之声渐起。”

    “随后,辰时赵军一部骑兵约两至三千人出北门,沿丹水西岸北上,目前即将远离我军东岸壁垒。去意不明。”说着,取出韩王山中一面旗帜插在北部。

    “另一部为民壮约一万五千余人,骑兵三千步兵一千,共计两万余人,自南门而出,其间马车居多,判断为运粮之队伍,目标应为大粮山军营。”

    “另有数百精骑,出西门,直往百里石长城故关方向而去。”

    “另据细作回报:韩王山军营伙头军正在赶做干粮,似有大战前准备之像!”

    说完,斥候便双手抱拳,准备退下。帐中几位秦军的高级将领面带喜色,他们知道,赵军动了,应该是赵括到了。那么秦军的机会也就到了。

    只有那为首之将,面露沉吟,边拦住准备退下的斥候,边低头看下沙盘、喃喃自语道:“南下大粮山必然是调取粮草军械,西出故关也可以解释为可能是去调兵,可两三千人的北上能干嘛?”

    “斥候!”

    “在!”

    “可曾探明各路出营的主将?其武艺战略如何?”白起问道

    “北上之将,其旗号为冯,观其形状,应为廉颇帐下骑军都尉冯屏,此人虽武艺平平,然细心有余,我军几次的偷营行动都是因被他识破而失败。”斥候指着北地的那面旗帜说道。

    “南下之将,其旗号为王,其将孔武有力,身彪体壮,其骑卒井然有序、进退有度,应为廉颇帐下大将王樯,其人武艺高强,有万夫不敌之勇,更兼廉颇亲自调教,乃有勇有谋之骁将也。”斥候又指向大粮山方向说道。

    “如此大将,却用作运粮!真真暴殄天物、浪费人才!”一员秦将说道。

    “此人乃廉颇心腹,廉颇也断不会如此浪费将才,故如此便可推断,赵军大营中做主的必不是廉颇。”另一员秦将补充道。

    “赵军主帅如此嫉贤妒能,我军胜算可再添一分!”

    此话一出,在场的秦将皆是精神一振,即便一直绷起脸的杀神白起也不由得点了点头。但他很快抑制住自己的激动。对斥候说道:“继续!西出之将如何?”

    “诺!”听到将军们分析的斥候也是高兴极了,应诺的声音都不自觉的大了几分。能赢就意味着军功,意味着爵位,意味着一切!三年对峙终于有了盼头,再不回去,估计孩子都不认识自己了。

    “回禀将军,西出之将未打出旗帜看,我军斥候只能远远观瞧,却也险些被其神射手所伤,只是远远看见为首之将发须皆白,年龄应当不小了!”

    “廉颇?!”一位秦将有些惊喜地说道!

    “若真是廉颇出走,赵军无异于自断一臂。”

    “廉颇的出走也算是在意料之中,廉颇怎堪在一毛头小子手下听命!”

    一众秦将讨论着廉颇出走的可能性。

    白起在沙盘前跺起步来,这个消息比秦军将领想象中更加重要。

    白起深知一位优秀将领、尤其是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对作战的影响有多大!

    若是赵军进攻之时,由廉颇镇守西岸大营,自己还真就不一定能够攻破,甚至在关键时候廉颇的一句劝阻就有可能让自己耗费良久的筹算落空。

    而如果对手只有年轻的赵括一人!那还不是让自己想捏扁捏扁想搓圆搓圆。

    于是,白起不再犹豫,向一旁的传令官下令道:“速令故关之细作不惜一切代价查实西出之将是否为廉颇,同时令韩王营中细作配合查找廉颇下落。”

    “今夜子时之前,我要一个确切的答案!”白起恶狠狠地盯着传令官,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一般。

    “诺!”传令官赶忙应诺!随即飞似的奔出营帐前去细作营传令。

    白起随即向斥候挥了挥手,斥候会意忙拱手一揖,退出了中军帐。

    见斥候退出,白起发问道:“根据斥候所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赵国已经中了我王的反间之计,而韩王营中赵括已经取代廉颇掌控军权。那么下一步,赵军将如何动向,诸君请试言之。”

    “从赵军大张旗鼓运粮与赶制干粮来看,赵军极有可能对我东岸壁垒实施攻击!”一位秦军裨将见军神让自己讨论,赶紧发言道

    “进攻是一定要进攻的,但时间呢?力度呢?”另一位裨将稍作思考回应道。

    “有没有可能是后撤呢?后撤至百里石长城防线,防线将缩短一半,且有永固的城池可供防守,防守压力将大大降低,这才是赵军最好的选择。”将军王龁问道。

    “几无可能,若是撤退,我军渡丹水而追击之,赵军多马,山林间行动不便,我军极有可能在山林间追上并歼灭于他。”第一位发言的裨将反驳道

    “还有一种可能,再演空仓领之故事!”白起突然说道

    “壮士断臂?”王龁问道。

    “然也,以一部兵力或渡丹水强击我军壁垒,掩护大军撤退,而我军措手不及之下疲于防守,不敢渡河反击。”白起见诸将还在疑惑,便开口解释道。

    “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误判形式,或是放走了赵军主力,三年对峙之功化为虚无;或是与赵军形成对攻,平坦地区与骑军对攻,实为不智,此二者皆是有利于赵军啊!”

    一时间,秦军帅帐中时期有些低落。

    “哈哈哈……”白起突然大笑起来,说道:“我军的战略意图从来就是要让赵军攻击,只要攻击就好,至于是佯攻还是真攻击于我并无区别!”

    说着,白起拿起指挥杆,指向光狼城外的壁垒防线!

    随后,望着起伏的光狼壁垒,双眼放光,说道:“任他八面来,我只一路去!只要他攻,佯攻也会变成真攻!”



    第十二章 十面埋伏环环相扣

    

白起环顾四方,对着秦军众将问道:“若是尔等是赵军,眼见西岸壁垒即将被攻下,你会舍得掉头回撤,还是一鼓作气将剩余兵力投入,以期彻底击垮我军呢?”

    “自然是要投入后续兵力,切不能让我军调整过来。”众将答道

    “既如此,我军要做的就是要把赵军死死地吸引在丹水西岸!我军要装作被赵军突袭措手不及的样子,逐步地有计划地放弃东岸壁垒。”白起说道。

    “对,就像是赶羊,一点点给羊吃草,让羊的眼睛里只有眼前的那把草,慢慢地他就进入了羊圈之中。”王龁补充道。

    “但当赵军先锋见到光狼城的壁垒之后,再愚蠢的将领也会知道自己被欺骗了,所以第一阶段,各部一定要轮流让出壁垒,不可有一处被赵军突进过多。要慢慢的把赵军主力全部或大部诱至丹水西岸。”一位裨将分析道。

    “很有道理!”白起看了一眼这位裨将,小家伙有点东西。随即补充道:“但战场瞬息万变,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机会都放在对手的无能之上。”

    “我们要做好,赵军及时醒悟,及时撤退的准备!”王龁见状将昨夜的分析说了出来。“也就是说,我们一面要尽量地吸引赵军,同时也要做好赵军撤退的准备。”

    “这,不是又回去了吗?”

    “吸引赵军就是让赵军不撤退啊!”

    “既然能解决赵军撤退的问题何必让出东岸壁垒啊!”几员秦将有些不解。

    “让出壁垒、吸引赵军与赵军撤退并不矛盾。只要我们的佯败能够让赵军主将产生一时的疑惑,能够拖住赵军主力一至两天,那么我们的战术就是有效的!”白起向众将解释道。

    “只要赵军主力被吸引一至两日,我军南向可从泫氏西渡,切断大粮山与赵军主力的联系,从而斩断赵军补给线;而北向我军偏师两万五千余人已从秦川水溯河北上,只需两日便可穿插至百里石长城与韩王山之间构筑壁垒,切断赵军归路。”

    “将军,若是赵军全军压上,我军南北之偏师,不是徒劳无功吗?”一位偏将质疑道。

    “若是赵军全军压上,那真是求之不得。北路偏师,将立即挥师南下,直取韩王山大营,进而进驻丹水西岸壁垒,而南路偏师死守界牌领即可完成对赵军主力的包围。”

    “对啊,这样一来,赵军西向、东向、南向都将完全陷入了我军的壁垒的包围之中,而北方多为群山,只需少量步兵驻守,赵军主力突围更加难了!”

    众将叹服,武安君真是把所有的可能都想到了,只要赵军被秦军壁垒吸引住,便再无逃脱之可能。

    虽说还有一丝的可能,那就是不为陷落的壁垒所吸引,毅然执行断臂的计划。但,没有人能够顶住这样的诱惑吧!或许廉颇可以?可廉颇已经被替换了啊,可能都已经到故关了。天助我也!

    “诸君可还有疑问?”白起环视着诸秦将。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众将齐声高呼。

    见已经统一了思想,白起放下指挥杆,回到帅案坐下,说道:“中军司马何在!”

    “末将在!”中军司马赶忙应诺道,而一众秦将也与白起一起回到大帐中央。

    “长平之战第一阶段命令如下。”

    “以王龁为帅,统一指挥秦军壁垒所属二十万大军,对赵军实行战略欺骗,要慢慢后撤,通过小的得失不断刺激赵军主将,让他产生可以对我军形成毁灭打击的错误判断,从而将军力投入到丹水东岸。底线要拖住赵军三日!”

    “诺!”

    “以胡伤为帅,统领北路偏师两万五千,迅速穿插至百里石长城与韩王山之间,并沿途构筑壁垒,防止赵军回师百里石长城防线。一个字:快,以两日为限,务必穿插到位!”

    “以司马错为帅,帅军十万坚守光狼城壁垒,一是要坚壁清野,不可将光狼城壁垒之消息传至赵军耳目;二是要坚守壁垒,此壁垒为我军袋底,若为赵军凿穿,则不仅长平之战功亏一篑,我军更有颠覆之危。务求死守!”

    “以赢摎为帅,屯兵五万,驻守界牌领,赵军大部渡过丹水后,迅速派出有力一部强渡丹水,截断大粮山运粮之通道、隔绝赵军与大粮山之联系。此处为赵军求生之必由之路,必受强烈攻击,渡江后也需构筑壁垒准备赵军之冲击。”

    “诺!”中军司马誊写好军令后再次唱喏。

    白起随即站了起来,对着帐中诸将说道:“此役第一部分曰:诱军深入。各部无论是防守还是穿插,一定要统一行动步骤,绝不能擅自提前行动,绝不能给赵军发现蛛丝马迹而使其回师。诸君可明白!”

    “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回应他的自然是肯定的答案。

    白起挥了挥衣袖,示意诸将下去准备,随即闭上了眼睛默默思考着——没有疏漏了吧,应该没有了,只要赵军进来,东西南北都有我的军队,包围圈密不透风——不,还不够!口袋还有点单薄。

    “王龁何在?”虎目怒睁的白起喊道。

    幸好王龁走得最后,也走得最慢,刚刚到帐外,听到白起的呼唤,赶紧又跑了回来,应诺道:“末将在!”。

    “让人起草一份军报,一是向大王简要介绍下目前形势和我军的安排,二是向大王要援兵!多多益善的援兵!安排妥善的人带给大王!”

    “诺!”王龁虽然不解为何战还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