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北地呢?上党之战就已经抽调了不少,整个兵力都处于危险的边缘。还再抽?边境防线还要不要了。
于是各个派系势力和出身北地的将领们纷纷出声,表示一致反对。
副首领在其中都听蒙了,燕国都要打邯郸了,你们还在考虑什么三郡、什么北地的安全,老家都丢了,还要三郡和北地有啥用?但位卑职贱的他显然插不上话,即便说了些什么也被无情地打断和无视了。
唯一令于副首领欣慰的,是还有平原君与赵禹等重臣的坚持辩驳,这才没让局面一边倒。
望着吵成了一片的朝堂,赵王仿佛又回到了数日之前,再次享受着高高在上的感觉起来。平原君最先发现不对劲的赵王。
于是打断了还在辩驳的赵禹,出班一拜,说道:“军情紧急,还请我王速断!”
一旁的赵禹也反应过来,赶忙上前一步,向着赵王拜道:“请我王速断!”
而朝下众人也是纷纷加入其中,拜道:“请我王速断!”
赵王见实在是躲不过去了,必须开口表态了,可是一方面他还是认为燕国不太可能出兵伐赵,另一方面他也还没有过完看朝臣吵架的瘾,尤其是平原君也加入了战团,他还没听到关于平原君的爆料呢!
于是赵王,稍作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道:“调兵与否,如何调兵,此皆军国大事矣,不可不慎也。不可因细作一人之言变作处置,今日事件突发,诸卿回家好生思索一番,明日再议如何?”说着就要往王宫里撤。
平原君都懵了,这么重要的事儿也能等明天再议?
气头上的平原君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一把拉住了正要离开的赵王的衣袖……
第一百二十章 平原阻王赵禹论策
“王上……”平原君急切的喊道。
“无礼!”
“平原君!”
两声大喝,一声来自恼羞成怒的赵王,一声来自惊愕莫名的赵禹,在打断了平原君的说辞的同时,也让平原君冷静了下来。
“我王恕罪!”平原君赶忙一揖到底,低头认错道:“军情紧急,臣下一时无状,还望我王恕罪!”
说着,平原君又是一拜,但无论如何,赵王的衣角,平原君始终死死地抓在手中。
“事到如今也别无他法了!豁出去也要王上重视起来,下令才行。”平原君心中默默想道。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心中更是不舒服了,你都已经说了是军情紧急了,我要是还责怪你的无礼之举,那不是说自己不懂轻重。咱们走着瞧吧。赵王心中默默给平原君画了个叉叉。但面子工程还是要继续做的。
“平原君请起!”赵王装作毫不在意地说道:“平原君也是忧心国事,寡人怎会责怪于卿?卿还有何教我,还请直言!”
平原君见赵王发话了,也就放开了赵王的衣角,又是一拜,而后说道:“多谢我王宽宥!禀我王,燕国伐我,不可不防,增兵邯郸势在必行,且未有主干弱而分枝强之理也,前番大战乃迫不得已,进秦赵熄战,正是大军回转之时也!还请我王速令三郡之兵回转邯郸,以策万全。”
不待赵王开口,下首的大臣中便有人出班反对。
“平原君此言差矣!禀我王:臣闻之,猛士守四方,四方靖则宇内安,宇内安而民心定,民心定而国富足。此安国兴邦之策也!今情形未明而妄动刀兵,行止未定辄调遣大军,此智者不为也。”一名大臣反对道。
“然也。今闻燕有伐赵之意则调大军于邯郸,明日又听得秦军欲攻河东、河内之地,后日又有北地战乱之流言,而吾大赵将如何处置耶?大军徒奔劳于路途之中,待到果有战事,一则大军不可速至,二则大军疲乏不堪矣。”又一位大臣反对道。
“此乃吾蓟城细作,以百人代价换来之消息,怎可与流言相提并论!”阶下的于副首领不甘的吼道。
“不得无礼!”赵王说道,正要对不知尊卑的斥候首领大加训斥一番,看到他一身的衣衫褴褛和累累伤痕,还是忍住了,于是说道:“汝为细作首领,应尽之职责已尽矣。此乃众臣商议之大殿,不容放肆,汝且退下吧!”
“宦者令,好生招待一番!赏赐些钱帛!”赵王又对着宦者令说道。
于是,带着满心的不甘,于副首领还是咬着牙,离开了大殿,领了些钱帛,拒绝了宦者令用些酒食的好意,一个人在王宫门前痴痴的等了起来,不知最后之结果,他实在不甘啊!
大殿之上,辩论还在继续,而赵王却越发的烦躁和不耐了起来。
眼见着赵王就又要发飙,赵禹轻轻地拉了平原君的衣袖,打断了还在滔滔不绝试图说服众臣的平原君,眼睛往王座之上瞟了一眼,平原君会意一瞧,也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即双手一拱回到位置。
而赵禹待平原君回到原位后,上前进行总结性发言,淡然地说道:“禀我王,调兵与否?如何调兵确不是今日便可以决定出来的。”
此言一出,赵王铁青的脸色稍好了些,可却急坏了一旁的平原君,几乎就要冲上去将赵禹暴揍一顿了,老子好容易把赵王留住,就是要在今天拿出决定,你在这跟咱说今天讨论不好了?你是哪一边的?
只是多年的交情与对赵禹的认知,还是止住了平原君的行动。
赵禹见赵王心绪稍稍平复,众臣也似乎愿意听他的后续,于是便继续说道:“但有几件事情我们还是能确定下来的,首先便是要往北地派遣一批斥候和细作,以便确定燕军行止,是否真有伐赵之举焉?”
“有理!”赵王缓缓点头说道,众臣也是纷纷点头,没有插话。
赵王于是继续问道:“还有呢?”
赵禹继续说道:“其次,之所以平原君劝我王要调兵回援邯郸,其根本原因是邯郸兵力不足;而众臣们劝我王不可轻易调兵之根本原因,乃是三郡和北地缺兵也。总而言之便是吾赵缺兵也!”
“然也!”赵王说道:“若是邯郸有兵,不说十万,只需五万,何惧燕军来袭耶?然邯郸之兵早在马服君增援上党时便已抽调一空,如今青壮皆未长成,此事要如何解决呢?”
“禀我王,此事不可一蹴而就,更需因地制宜也。三郡之地者,可收秦、魏乃至其余诸国之流民为军,待其军括,则西可抗衡秦国,东可增援邯郸。”
“而邯郸城中,虽当日青壮尽征,然城中贸易往来不绝,尤其是上党大战之后,来往我邯郸之人更增许多,若是发动征兵,或亦可征兵少许。且当务之急,乃尽点邯郸之兵,各家族中,也应点齐家中奴仆,以备不测也。”
“整兵备战,此为防万一之策,也是大战前应有之意,倒也可行。”赵王稍稍点头说道,“还有吗?”
众臣也觉得整理下兵马也是好事情,上党之战后,大家都陷入了狂欢之中,邯郸还有多少兵马还真不太清楚了,当然了,不光朝廷大军要扩军,自己家也应该乘机扩充下人马不是,毕竟咱在上党之战中也出了人的!
见无人反对,赵禹于是继续说道:“其三,既需备武,其重点便在于选将!臣闻之,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而得一良将,胜十万雄兵也。故臣请我王复马服君赵括之上将军之位,并令其总领兵马,以备战事!”
此言一出,朝下便开始了小声的议论纷纷。明面反对那是绝对不敢的,以赵括的能力与战绩,绝对有资格出任上将军,再加上上党之战后,赵括有功而受鞭笞,无过而被削减封邑,朝中之人无不愤慨。
而且,据传赵括因在大战中,忧心过度,导致天妒英才,仅有三五年之寿命,虽居高位,却必不至于与自家争权。
反而若是自家子弟能在他的手下受他指点一二,甚至让赵括收为徒弟,那不是妥妥的下一任上将军的有力竞争者。再不济,传承了上将军赵括的衣钵,做个裨将啥的还不是手到擒来?
故而大家商量的不是如何阻止赵括上任,而是如何让自家人跟随赵括,如何让赵王同意赵括出山。毕竟赵王才刚刚鞭笞了赵括。
于是众人的目光再次凝聚到了赵王的身上。
而此时的赵王,略作沉吟状,心里却已是乐开了花。
虽然那天平原君跟自己将了赵括心无他国,可眼见着秦国使者一天一趟,甚至一天两、三趟地往赵括府上跑,虽然说没跟赵括见着面,可自己心里还是虚啊。这要是赵括一个把持不住……想想都有点慌张好吧。
正愁着是不是也要借机赏赐些什么东西,关怀下、笼络下赵括呢!可是大军的赏赐已经发出了,王命已出,也没法再给赵括增加。
也想过恢复他的军权吧,可是又苦于没有一个好的理由。平白无故的恢复,不就等于自己认错了吗!那可不行。
赵禹这么一说,借着燕军可能来袭的由头,恢复了赵括的军权,不就可以把他剩余的三五年牢牢地栓在赵国了吗?也便绝了秦国使者的小心思。而且以赵括的威名,谁还敢来打我大赵国的注意?
“赵禹之言深得吾心也,不愧是蔺相如一手提拔起来的,有眼力,有大局,下一任上卿就是你了。看好你哦!平原君?什么平原君!拉了老子衣服还想当上卿?不存在的!”赵王心中盘算着。
少倾,赵王和蔼地对着赵禹说道:“卿家可还有什么建议,一齐说下?”
“暂无其他建议了!”赵禹老实地回答道。
“嗯!马服君赵括戴罪之身,本不该在委以重任。”赵王停顿了下,随即扫视一周后,见众臣眼睛纷纷盯着自己,也便不再拖延,志得意满地说道:“然为我赵国计,寡人决议不计前嫌,仍以上将军之位待之!”
众人闻言,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下。
“平原君,汝素与马服君府上交好。今日还需你辛苦一趟,前往马服君府上,传达王命。务必告诫于他,专心王事,勿使寡人失望。”赵王对着平原君说道。
平原君好想把赵王给揍一顿,这会儿是你求别人干活啊,还摆个臭架子,好像在说:“可是你求我,我才让你干活的哟!你要好好干哦,还要感恩哦!”怎么那么大个脸呢?
你看看人家秦国是怎么做的,补药那是一车一车的往人家府里送啊,虽然赵括没有要,甚至都不让他们进门。但秦使呢?丝毫不气恼,往来赵府却是更加频繁了,今天送点摔跤的牛肉,明天整点打猎到的新鲜鹿肉,这才是对待人才的态度啊。
怎么的?就让我两手空空去找人家干活?
哎!能咋办呢?平原君心里苦啊……要不,自己贴点吧……好歹自己也是公室中人,就算是为赵国做贡献吧。
“诺!”平原君咬着牙应诺道。
第一百二十一章 宫前拦路共会赵府
时至正午,冗长的朝会终于结束,似乎几方人员都能接受,又似乎几方人员都不满意。
对于赵王来讲,能接受的是继三郡选官之后,他又找到了一个让群臣互殴的爆发点,同时还找到机会让赵括给重新回朝了,不太满意的是被平原君强行拉住并下达了侦查和扩军的王命。
对于群臣来讲,能接受的是可遇趁着扩军的由头括一括自家的力量,不满意的是三郡选官之事再次被赵王拖延。
而在平原君和赵禹等人来讲,能接受的是邯郸城好歹提前启动兵事了,而且赵括也被重新启用,不满意的是赵王为了在群臣中找点乐子,什么军国大事都敢迁延罔顾。
不管怎样,这一次冗长的朝会,终于在一片祥和中顺利结束了。或许唯一的输家便是一直等在王宫门口的蓟城细作副首领——于仲。
见群臣三三两两的离开,于副首领知道应该是已经散朝了,于是他在人群中奋力地寻找印象中的那个身影——那个唯一在朝堂上力挺调兵的人——平原君赵胜!
得亏是细作出身,记忆力远超常人,否则仅凭朝堂上的惊鸿一瞥还真不容易找到。
穿越重重人海,在队伍的最后面,于副首领终于找到了那个男人。一个闪身,于副首领出现在了平原君的面前。
“见过平原君!”于副首领双手一揖道。
“嗯?你是蓟城的细作副首领吧!还没回去休息吗?”平原君回礼道。
“正是职下!冒昧拦住平原君去路还望见谅。如此唐突只因有事相询,还请平原君不吝赐教。”于仲干脆地问道。
“嗯!汝想问之事,我知之也。此处不是说话之处,汝且随我来吧。”言毕,带着于仲便上了自己的马车。
倒不是平原君不愿告知,实是怕这直爽汉子听闻消息后做出什么过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