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即,赵括拍了拍还在冥思苦想的赵启的大脑壳,说道:“别想了,明天战场之上汝便知之,
“哦哦!诺!末将在!”赵启很快反应了过来,慌忙应诺道。
“明日城墙之上,只放三千老弱之卒,以放松燕军之警惕,同时亦诱惑燕军来攻我城池,给任武所部创造机会。其余诸军隐藏于北、东、西三门之间,北门一万,其余两门各五千人,其余之人为备军。”赵括下令道。
“任武!”赵括又说道。
“末将在!”任武答应道。
“若是明日燕军直接攻城,则可待战场胶着之时再行出兵,若是燕军先行埋锅造饭,则可趁其水米未进之时出兵进攻,进攻时机由汝自行把握!出兵之后,点燃三柱狼烟!”赵括再次下令道。
“诺!”任武应诺道。
“赵启!明日,但见城外山头密林之中,三柱狼烟升起,即行大开三座城门,率主力杀将出去,目标直指燕军中军!明白吗?”赵括说道。
“诺!末将明白。”赵启应诺道。
“嗯,汝之刀还未打造好,吾这把你先拿着,明日勿负此刀也!”赵括拿过自己的大刀交给赵启说道。
“诺!谢上将军!”赵启再次欣喜的应诺道,他想要使使这把刀不是一日两日了,上次去邯郸大营整编就想杀只鸡的,没想到他们太配合了,没杀成,明日终于可以让此宝刀饮血了。
而一旁的任武也酸溜溜地看着赵启,到底是姓赵啊!现在自己改姓赵还来得及么?
赵括却没有理会两人的心思,再次强调道:“此战我军兵少,不求全歼敌军,只求击溃!无论任武或是赵启,一定要迅速洞穿敌中军大纛,迫使其全军大乱,而后趁乱驱赶掩杀。当然最好能够直接抓住燕王,则此战,不战而胜矣。”
“诺!”两人一同应诺道。
“去吧!”赵括大手一挥!两人纷纷告退,各自备战去了。
赵括看着空荡荡的大厅,似乎突然又想到了什么,往外大喊道:“来人,请平原君过来一叙。”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呈军报代军南下
赵括一声令下,衣衫不整的平原君匆匆来到了大堂之上。
原以为有什么紧急军情,这才匆匆赶来的平原君,却看见赵括正悠闲地喝着茶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上将军!不知夤夜唤本君何事?”虽然气恼,但平原君还是努力压低自己的火气询问道。
“嗯,平原君莫恼。本将深夜请平原君前来自然有要事!”赵括笑嘻嘻地说道。
“要事!哼……”平原君冷哼了一声,继续说道:“大军开拔两日有余,中途总共仅仅休息了不到两三个时辰,你知晓这两日本君是怎么过来的吗!若是上将军不能给出个真的“要事”,哼……”话至一半,平原君再次冷哼道。
赵括毫不以为意地说道:“平原君,这就是汝不对了。不说跟士卒相比,就跟本将相比,汝乘坐的是马车,躺于其中,不说多舒服吧,至少还是能休息的,本将可是在马背上颠簸了两日啊,片刻都不曾从马上下来。”
“哼……”平原君继续着他的傲娇,只是此次的冷哼明显不如前两次来得干脆利落。
“本将抵达鄗城后,又在忙于军务,片刻不得耽误,至今未曾休息。若按平原君之说法,本将又要向谁说理去呢!”赵括继续诉苦道。
“汝是上将军!”平原君只能找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不过心中还是感慨,这行军打仗真不是一般人可为之啊,非体力能力俱佳不可啊。
就如眼前的牲口,有伤在身,还在马上颠颠地跑了两天两夜,下马之后脑子依旧清醒无比,各种布置防务,甚至还带着校尉们各种查营,惹得校尉们怨声载道,却也更加佩服上将军。
好容易大军全部安顿好,除了已经提前抵达的休息过的任武所部,上至校尉下至士卒,全都进入休息状态,可他呢?还不休息,据叫醒他的传令兵说,他才与赵启、任武两位将军商量完事情,这就又把自己叫了来!这牲口,精力是真的好!活该他做上将军!
平原君也明白赵括喊自己前来必然有事情,只是看着他一脸轻松的样子,又想到自己一路上快被颠散架的遭遇,气就不打一处来,非得出出气不可。经过赵括一番调侃,心绪也渐渐平静了。
于是平原君轻叹了口气,缓声说道:“上将军找本君前来有何事吩咐,还请直言!”
赶紧说,说完老子还要睡觉。
“嗯!平原君言重了,何谈吩咐耶!只是需平原君代笔,为我王呈上军报一封?”赵括淡淡地说道。
“军报?大晚上的,你就喊我起来写军报?你家行军司马的手断了?非得我写?即便非得我写,明天写会死?”平原君心中怒骂道,但在表面却不能表现出来。
于是平原君恨恨地问道:“大军仍在行军途中,尚未接战,此等军报,有帐中司马代笔即可,无需老夫亲笔吧!”
“大军开拔两日,于晚间至鄗城,备战布置完毕,或于明日巳时接战燕军!”赵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直接将军报所需汇报的内容给说了出来。
“明日巳时接战!?”平原君很快提取到赵括话语中的重点,惊异地问道。
“然也!燕军行军加快,或于明日巳时抵达鄗城郊外!”赵括继续着他不温不火的语气。
“怎的如此之快?”平原君已然脱离了困顿,面对紧急的军情,整个人已经紧绷了起来,精神也高度集中,生怕听错哪个细节。
“快吗?若是我来领兵,此时已经占领鄗城了!”赵括笑着说道。
平原君没有理会赵括的玩笑,而是继续严肃地问道:“不知上将军可有迎敌之策?如今代地之军、三郡之兵皆未赶到,我军是否先行防御?”
“代地之军就不用想了!燕军已有偏师一只前去阻击了。三郡之兵就更不用想了,兵力太过分散,吾之命令是十日内聚兵完毕,聚兵完毕后再行开拔,不必着急。”赵括无情地打击道。
“燕军也有能人啊!”平原君感叹道,随即望向老神在在的赵括,随即放下心来,也笑着说道:“本君也是替古人担忧矣,上将军尚且不急,我又何急耶!”
“嗯,吾有好马,更擅骑马,跑得快!”赵括看着平原君说道。
“汝……汝……”平原君指着赵括,胸腔起伏不停,自己明知对方是在气自己,却毫无办法。
眼见平原君要出离愤怒,赵括也不再调笑,转而严肃地说道:“平原君莫恼,本将已然安排妥当,至于具体安排,却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明日自有分晓。夜已深,君上还是快些着墨,为我王起草军报吧。”
平原君无奈的摇了摇头,走到一旁的书桌旁,抓起已经备好的竹简,开始了他的军报大业。
而在遥远的代地,一名青年将领单膝跪地,正在接受上将军赵括的将令。
“燕国不告而伐赵,邯郸之兵不足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今闻代地有都尉李牧者,屡破匈奴,于国大功也,值此用人之计,着拔擢李牧为裨将,率代地之军两万南下参与赵燕之战。”
“诺!”青年将领抱拳应诺道,随即双手接过任命。
使者递过任命的竹简,却没有立即离开,而是从怀中掏出另一份竹简,说道:“此乃上将军将令,只能由李将军一人查看,请将军验明火漆!”
李牧将任命的竹简递给副手,又双手接过军令的竹简,仔细查看火漆后,说道:“火漆无误!”说着便与传令使者交割。
随即,一众属下纷纷上前恭喜,李牧也一一谢过,手却一直死死握住竹简未曾撒手。待众人散去,李牧令亲兵守住帐门四周,这才缓缓割开火漆,军令竹简随即摊了开来:“令:代地大军南下后,驻屯代邑,不得轻出,与燕军相持,待军北上,会击燕军。阅后即焚。上将军,括!”
李牧看后双眉紧蹙,邯郸危急,不应该急令自己突破燕军救援邯郸吗,怎么还与燕军相持?此非坐视邯郸陷落吗!
李牧百思不得其解,然军令便是军令,将竹简放入帐中炉中,待其全然焦黑,方才叫来传令兵,说道:“传令,明日卯时造饭,卯时三刻大军开拔,南下!”
“诺!”
第一百三十五章 城门布军整军待发
卯时三刻,诱人的饭香与肉香将熟睡的赵国大军悄悄唤醒。而经过一夜的休息,赵国大军显然已经恢复了绝大部分的战力。
此时的鄗城,四门已经紧闭,百姓们被要求缩在家中紧闭门窗,空空荡荡的大街上,只有衙门的差役们正四处巡逻着。
与冷清的大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中的军营,随着起床的号角声,赵国大军闻着香味,纷纷快速起床——那是肉的香味啊!那可是过年节才有的享受啊,谁也不想只喝口汤解馋啊,而吃肉的关键,很明显就是速度——手快有手慢无!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听闻了号角声便快速穿戴完毕,整队完毕的一伍赵兵,浩浩荡荡地杀向屯里就餐之所,却见那儿早已排起了长队……没法子,排队吧,希望伙头军掌勺的能手下留情,留点肉食给弟兄们。
而掌勺的伙头军也得了严令,不许厚此薄彼,务必使得人人有肉吃,且主食也不能全给,吃好不能吃饱!而屯长也在一旁监督着,更是时不时地交代着:“今日大战,人马皆只能半饱!”
“半饱就半饱吧,有肉吃,那玩意经饿!”
“伙头,你多给点肥肉啊!那个好吃!”
“废话,我还不知肥肉好吃,全给你了,旁人吃啥!”
赵军的士卒们纷纷议论着,丝毫没有为接下来的战斗担心的样子。
辰时初刻,大军用餐完毕。在各自屯长的带领下,纷纷进入战斗位置。
辰时二刻,城门之上的三千大军最先到位,赵括不放心,怕城墙被燕军轻易突破,那就得不偿失了,于是又追加了两千精兵藏于城楼中,随时可以支援城墙。
北门的大军随之到位,由于今日之战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全军呈锋矢阵,更有利于突击。而作为攻击主力,北门大军几乎全部由陷阵军组成。
最前面的一排弓兵,他们将在大门将要打开前登上城楼,开启第一轮的压制。
而在弓兵第一轮压制中,需要第一时间冲出城门的是跳荡兵,他们一手持盾,一手持刀;身无甲胄,能够最快地奔出城门给予燕军杀伤,而由于城楼上弓兵的突然压制,故而高攻少防的他们无需担心箭雨的袭击,正适合第一批的突然进攻。
其后,是矛出如林的长矛兵,此为突破敌阵的关键,在跳荡兵杀出一条血路之后,便需要长矛兵将燕军内层的防御捅穿;
再之后则是盾兵与普通兵卒的混合,长矛兵出后,燕军的弓兵应该也已经反应过来了,箭雨袭击在所难免,而盾兵刚好可以在行进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步卒免受箭雨的袭击。
而在最后的便是弓兵,随着大军的突进,暴露的兵卒越来越多,推进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城门上的弓兵渐渐鞭长莫及,而为防空中打击出现空档,便安排一部弓兵随着大军一齐推进,待此部弓兵全数出城,接管对燕军的压制后,城门之上的弓兵再撤下来,边稍作休息边尾随前进。
如此一来,便可以形成不间断的对燕军的立体打击。
东西两门的赵军随即到位,与北路不同的是,由于此两路作为助攻,面对的弓箭袭杀较少,便仅仅保留少量的弓兵建制,第一排便是跳荡兵。
辰时三刻,大军全数到位,在各自屯长的安排下开始了一系列检查以及热身运动。
弓兵细心地检查每只羽箭,箭镞是否尖锐,箭杆是否笔直,箭羽是否完好。
长矛兵仔细检查着矛头是否牢固,细细擦拭着矛头上的灰尘与异物。
刀兵们也细细擦拭着自己的刀刃,缓缓挥舞着手中利刃,试图在大战前先找找感觉。
跳荡兵们一遍遍地检查绑缚在手臂上的小盾是否牢靠,毕竟这是他们唯一的防御装,若是战场上散股,自己可就要用手去迎接燕军的利刃了。
而作为陷阵军的主将,赵启和他的几员亲兵,也在跳荡兵中,充当锋矢之用。铠甲被亲兵们擦拭得锃亮,手中的大刀更是被赵启亲自擦拭得一尘不染。
一时手痒难耐的赵启拔出战刀,凌空挥舞了两下,锋利的刀刃划破空气,发出阵阵破空之声,似龙吟般悠扬,又似虎啸般雄浑。引得众人纷纷注目。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的赵启很快坐下,再次细细擦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