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人。。。。。。
上百人。。。。。。
几百人。。。。。。
越来越多的人冲到了燕军骑兵阵前,
燕军骑兵奋力拼杀,却因刚刚派出去一部人马,本阵中只有不到两千骑,在赵军集结的精锐突击之下,一下子有点招架不住了,阵线渐渐出现了几许空隙。
几员亲兵见状,迅速隔开空隙两侧的骑兵,成功将空隙变成了缝隙,一员亲兵高喊着:“将军,这里!”
话音刚落,一柄马刀砍下。
“叮!”的一声,亲兵用刀接住,但巨大的冲击力让他不住地往后退去。
“噗!”,那是长刀入肉的声音,后退中的亲兵很快被一旁的燕军骑兵给补刀了。
但他的声音也成功吸引来赵军的校尉们,校尉们带着他们的亲兵猛攻缝隙,终于缝隙扩大成了缺口!
后方原本不动如山的赵兵们见缺口将露,也纷纷提剑上场,朝着缺口就奔了过来。而校尉们正试图继续扩大缺口!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刚刚回归本阵的另外两千骑兵很快将后续的赵军士卒们再次冲散,吸取教训的燕军骑兵没有再放肆冲杀,而是在冲散赵军后的第一时间便回师,准备剿灭赵军的这一只最后的精锐。
校尉的亲兵们见事不可为,几人主动调转身形,迎着杀将过来的燕军骑兵就杀了过去,几人侧过身子,用血肉之躯抵挡侧面燕军的刀剑,众亲兵们边抵挡,便同时高喊着:“将军快走,勿要耽搁!”
一众亲兵们抛却门户之见,配合默契,只因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念想,将主君送出去!
校尉们闻言,哪里还不知道事急矣!
纷纷沿着亲卫们厮杀出的缺口逃窜了出去,就在几名校尉、曲长掏出骑阵时,两侧的亲卫们再也坚持不住,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
而仍在包围圈中的亲卫们还在拼力厮杀,试图为他们的主君争取更多的时间。然而以步对骑本就处于弱势,更兼兵力悬殊,尽管亲卫精锐难当,更是悍不畏死,却终究双拳难敌四手。
“快点啊!再快点啊!”最后一位亲兵死死地握住捅穿他身体的长矛,双膝跪地,目眦欲裂,透过密密麻麻的燕军骑兵,死死地盯着渐渐进入辕门的将领们的身影,大口大口的鲜血混杂着喃喃的话语,一齐从他的口中涌出!
“砰!”刺死他的燕军手中一松,亲兵仰面而倒,长矛触地而出,溅出一地的血花!
天好蓝啊!这是亲兵眼中最后的影像、心中最后的感慨!
“嗖、嗖、嗖”一轮箭雨从他的头顶飞过!
第一百七十六章 弃械投降非军人哉
还好,那员亲兵并没有看见那漫天的箭雨!
很可惜,在那漫天的箭雨下,刚刚逃出没有多远的赵军将领们纷纷中箭倒地而亡!
燕军的主力步兵终于是到了!
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步兵替代骑兵完成包围,骑兵腾出手来,如同犁地一般,对着赵军反复的冲杀,分割,再接着冲杀!
赵军被燕军的骑军分割成若干个小块,一个个小块又被燕军的步兵重重包围,然后以多欺少,最终消灭之!
这已经不再是一场战斗,而是单方面的屠杀!
绝望,是赵军士卒们心中唯一的想法!
“当啷!”那是兵器落地的声响。
终于,有赵军的士卒,受不了屠戮的恐惧与绝望的感觉,一把扔掉了手中的武器,脱下自身的甲胄、头盔,匍匐在地,乞求着燕军的怜悯,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虽然,燕军并没有劝降!更没有说过什么“降者不杀”。
“当啷!当啷!当啷!。。。。。。”
战场之上,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般,随着第一声武器撂地之声响起,越来越多的赵军士卒丢弃了武器,或抱头蹲地痛哭,等待命运的惩罚,或有样学样匍匐在地,乞求着可能的恻隐之心。
可是,燕军并没有劝降啊!甚至燕军仍在屠戮着,屠戮着放下武器的同袍们!
已经杀疯了的燕军哪里还会留手!
憋了一肚子的仇怨、怒火的燕军哪里还肯留手?
投降不杀?!
去问问那些在烈火中痛苦挣扎的燕军同袍们吧!
去问问那些被你家将领(赵启)一刀两段,鲜血飞溅的同袍们吧!
还有死在你们马蹄下,箭雨中的同袍们。。。。。。
还有被你们俘虏到代北,仍在代北风沙之地苦苦用功的同袍们。。。。。。
停手?
可以啊!
或许等我杀开心了吧!
又或许等我杀累了吧!
可是尽管燕军的屠戮一直在继续着,投降只会让燕军更轻易的挥刀,也只会加快自己的死亡。甚至身旁就有弃械后被屠戮的同袍,他们仍然选择弃械待宰!
哪怕孱弱如魏军,在发现秦军杀降后,也会拼死一战,虽难逃一死,也给秦军拼死一击!
可是这只赵军,却宁愿弃械待宰,宁愿手无寸铁的被燕军轻易屠戮,也不愿拼死一搏。
不知若是赵括知晓,会不会有些后悔将“陷阵营”的称号给了这群乌合之众!
或许是战场上血污之气迷失了他们的双眼,蒙住了他们的思想;抑或者是主心骨的缺失让他们彻底的迷茫,彻底的绝望;又或许与他们长期的逆来顺受有关吧!
不管怎样,一边是无情地屠戮,另一边是完全放弃抵抗的弃械待宰。一员骑兵奔过,如同收割稻穗一般收割着人头;弓兵不需要再行计算瞄准,那么大块地方几乎一射一个准;而收割最快的还要属长矛兵,一捅就是一条性命!
转眼间,战场之上几乎已经没有了站立着的赵军士卒。
燕军看着器械投降,匍匐在地的赵军,不禁仰天长啸,心头更是滋味百转,似有发泄,似有感叹,却唯独没有了战胜敌军与屠戮敌军的开心、喜悦。
咱就是被这群人给打败的?还两次?就这?这也算是军人?
忽然间,燕军的将领们似乎意识到,打败自己的并不是这群不算军人的军人,从始至终打败自己的就是那一个人——赵括!
忽然间,燕军的士兵们有些意兴阑珊,他们宁愿他们的对手是那群奇计百出虐他们千百遍的赵军们,是那群马踏联营,火烧连营的赵军们,是那群刀劈寨门,展无敌之姿的赵军们,是那群拼死也要突围,临死也要护主的赵军们。
却唯独不愿是这样一群即便对方还在屠戮杀降也要弃械、跪地、投降的“赵奴”们。
是的,他们已经不配被称为军人,只能是“奴”,只配为“奴”!
终于,在燕军渐渐意兴阑珊后,两万赵军只剩下不到两千人!
而“赵奴”们也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救世主”——国相栗腹。
看着匍匐在自家同袍的血水中,大气都不敢喘的一众“赵奴”们,栗腹也有些嫌弃,丢下一句:“降者发配为奴!”便离开了。
于是,燕军将这些“赵奴”们一个个拽了起来,排成队,带回蓟城!想必不久便能在奴隶市场上见到他们吧!
垂头丧气的“赵奴”队伍中,一员“老者”正教训着一个年轻的后生:“看吧!跟着将军们冲杀的都死了,死的那个惨哦,胸口好大个洞洞叻!要不是我把你拉住,你也就死了叻!看吧,我们都或者哩!活着哩!”
年轻的“赵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而就在这一老一少庆幸着自己保住了性命时,燕军正在给赵军最后突围的那几百人搬运尸体,打造棺材,用燕军的话来说:“战败不是他们的错,他们是真正的军人,一口薄棺,三尺黄土是对军人最起码的尊重了。”
至于那些匍匐在地死去的“赵奴”们,乱葬岗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的精神还活着!
。。。。。。
赵燕大战,第二轮交锋,最终以燕国的大获全胜而告终!除了赵军主将平阳君及其亲兵、留守在营帐中的几十伙头军,其余赵兵几乎悉数被燕军歼灭,赵军俘虏两千人,燕军甚至没有想过要废物利用,匆匆就赶到了奴隶市场,售卖之。
蓟城之外,燕王亲自率领百官迎接凯旋归来的主将栗腹以及副将卿秦!
国相栗腹见燕王亲自到城门之下迎接,慌忙从车辇上下来,一揖到底拜道:“微臣万死不敢承我王降阶之礼!请我王回銮!”
“降阶之礼自有礼之始,乃为各国元首族长而备,然今寡人破格用降阶之礼,乃是为了告诉我大燕子民,这一场胜利来之不易。它是用我大燕数万将士的鲜血换来的,我大燕有大将,我大燕有忠良,我大燕有忠诚的千百万士兵。”
“我王万年!”
“大燕万年!”
第一百七十七章 燕王重托伐赵唯稳
燕王把着国相栗腹的右手,在燕军的高呼声中一齐进入蓟城、王宫。
王宫内,栗腹正在为燕王和众位大臣做着战后总结。
“此战我军共歼灭赵军约两万三千人,其中俘虏两千,赵军主将平阳君仅以身免。我军伤亡约三千七百余人!”栗腹超大声地宣布着!
“彩!”一众燕国大臣纷纷喝彩,与有荣焉。
一阵喧嚣过后,一名燕国大臣出班奏曰:“禀我王,国相立下如此功勋,当封君以贺!”
“此言有理也!”燕王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点头说道:“宦者令,为国相的庆功宴准备如何啦?寡人要在庆功宴上当众宣布国相封君之事!”
“彩!”燕王话音一落,底下又是一阵的喝彩声!
还未等宦者令回复,却见国相栗腹出班答道:“我王万万不可也!还请我王收回成命!”
“嗯?”正在兴头上的燕王却被自己的爱臣打断了,心中略略有些不爽。
“我王容禀:如今我燕国大军还在打扫战场,此时饮宴有失妥当,且如今仅仅打败了赵军,尚未能为我王开疆拓土,此时封赏,恐于理不合也!”栗腹深深一揖道。
“国相此言有理也!”燕王缓缓地点了点头。
见燕王没有怪罪,栗腹便接着说道:“微臣也担心我王给咱和将士们的封地给小了啊!”
“哈哈……”栗腹一席话引得燕王哈哈大笑:“放心,小不了你的!”
“多谢我王!”栗腹再揖道。
在一片祥和中,燕王结束了此次的军事总结会议。因为没有了宴饮,众位大臣纷纷归家。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了燕王与栗腹、卿秦三人。
“卿秦将军,我军打扫完战场,还需多少时间?”燕王见众人退出后便对卿秦问道。
“禀我王:预计今日戌时我军可整理战场完毕。”卿秦回答道。
“嗯……兵贵神速,国相,你看今夜出发如何?”燕王又问道。
“禀我王:兵法云兵贵神速不假,可是如今我燕军将士苦战半日,人困马乏,若是强行行军,必然导致后续精力不足,进而导致各种其他问题,反而拖累行军,得不偿失。”栗腹回应道。
“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军战败于鄗城,泰半原因便是我军急于求成。因急于求成,才会连夜行军,才会立足不稳为赵军所袭击,故此次出击,微臣建议万事以稳为主!”栗腹接过话题开始谈论这次出征的指导方针来。
“国相此言有理也!不知国相可有全盘的计划否?”燕王继续问道。
“然也!”栗腹自信地答道:“我王,请看舆图。”
说着栗腹将燕王欲卿秦带到偏殿的舆图前,继续说道:“此次伐赵,我意分三步走!”
“第一步,攻占燕赵边境之安平城,此城虽非大城,然其沟通燕赵,可为我军伐赵之基,粮草囤积转运之地也。若事有不协,我军亦可退守该地,不至于一败而归燕也!”栗腹指着燕赵交界说道。
“未虑胜先虑败,方可于处不败之地!”燕王看着舆图点了点头认可道。
见燕王认可,栗腹随即继续说道:“第二步,出安平而攻鄗城,此城为邯郸之屏障也,攻下此城,进可取邯郸,退可切断代地与邯郸之联系,进而蚕食代地。”
“第三步,出鄗城而攻邯郸,一战定乾坤!”栗腹自信满满地说道。
“嗯,思量周密,布置得当!只是如此一来会不会给了赵国太多踹息之机矣?”燕王问道。
“禀我王:关于行军时日,结合上次伐赵之教训,我意:今夜大军饱餐后休息一夜,明日卯时大军开拔,经两日半而抵达安平城,因赵军在此并未设防,故有半日,足够我军攻下该城。我军再与安平城中休息一夜。”栗腹边说着,手指边在舆图之上滑动。而随着手指的滑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