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滑动,一条清晰的进攻路线便跃然于舆图之上。
“休整一夜后,我军再次出发,又耗时两日,抵达鄗城外十里扎营,于第三日再行攻击。”
“若是攻击顺利,则于次日开拔,仅需一日便可兵临邯郸城外!如此一来,仅需七日便可俯瞰邯郸风景矣!而赵军欲知我军再次伐赵,则至少需要三日,留给赵军调兵的时间便只有四日。”
“然则无论代地,抑或者三郡之地,光是传令便需四至五日,而大军开拔并非一蹴而就,整军备战,这一来二去,十余日匆匆而过,而这些时日,已经足够我军攻下两个邯郸城了。”栗腹小心地计算着时间:“只要我军稳住不犯错,赵军便不能奈我何!”
“故此,我王,此次伐赵,时间优势在我,只需稳扎稳打,不冒进,不急进,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我军。”栗腹总结道。
“国相用心了!”燕王看着细心计算着每一天时间的国相栗腹,心中不住的满意:“如此寡人便可放心的将军队交给国相了!”
“嗯?”栗腹闻言有些不解地看着燕王,啥意思,你不去啦!?
“然也!”燕王似乎看透了栗腹心中的想法,开口继续说道:“自鄗城一战,寡人深感自己拖累了国相,若非寡人之犹疑,我军纵败,国相亦能带出更多的将士。每当午夜梦回,寡人深悔之也!”
“我王言重了!”栗腹赶忙深深一拜说道。
“此次出征便由爱卿为主将,卿秦为副将,统兵七万,定要为寡人报得鄗城之仇!”燕王拉过栗腹的手,深情地说道!
“此战不成功便成仁,定不负我王所托!”栗腹身子微屈,一脸坚毅地应诺道。
随即燕王又转过头,对着卿秦说道:“爱卿之能,于今日之战,寡人具知之矣!望将军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国相,帮扶国相,打赢此国运之战!不仅为寡人雪耻,亦为自己正名。”
“诺!定不负我王所托!”卿秦郑重承诺道。
“卿不负寡人,寡人亦定不负爱卿,待爱卿凯旋归来之日,封君,燕国上将军皆虚位以待!”燕王再次下重注道。
“多谢我王,定效死也!”卿秦再拜到底。
第一百七十八章 狼烟再起邯郸危亡
又是一个清晨,邯郸城在一片雾蒙蒙中醒来,稀稀拉拉的小雨撒向地面,将秋日遗留的最后一丝温暖冲刷而去,天更冷了!
厚重的城门准时缓缓打开,南来北往的客商,挑着各式的货物,陆陆续续地穿过城门,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升腾的人气将那微微细雨渐渐冲淡。
天边的太阳努力着冲破乌云的遮挡,邯郸的百姓们也在期盼着又一个艳阳天的到来。只是邯郸的百姓要失望了,未等太阳冲破乌云,却见天边三道浓烟滚滚升腾而起,给本就灰暗的天空再添势力,太阳再也无法挣脱,天色逐渐暗淡了下来。
人们望着那三道浓烟,似乎有些似曾相识?
那是狼烟!有外敌入侵才会点燃的狼烟!跟上次燕军入侵时一模一样的狼烟!
人们惊呼了起来!
上将军不是把燕军给揍趴下了吗?
上将军不是才回来吗?
。。。。。。
城门校尉见此情形,二话不说,将防务交接,骑上快马飞似地向着王宫奔去。
“报!”
正在进行中的朝会被校尉的一声急促的报信声中途打断。
赵王不知所以地看向宦者令,宦者令也摇头表示不知。赵王无奈只得宣校尉进殿。
校尉没有迟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赵王面前,双手抱拳,单膝跪地,对着赵王说道:“禀我王:末将城西城门校尉,刚刚巡视城门,发现远处三道狼烟直冲天际,疑为有外敌入侵,特来禀报我王!”
“什么!”
“狼烟!”
“外敌入侵?!”
校尉的话语瞬间点燃了全场!
平原君迅速站了出来,对着城门校尉,问道:“殿外可观否?”
“殿外亦可观也!三道狼烟直插天际,虽城东亦可观瞧。。。。。。”校尉答道。
还未等校尉说完,平原君撩起袍子就往殿外跑去,而赵廷众大臣也紧随其后,来到了殿外。而赵王也在稍作犹豫后,紧随着人群来到了殿外廊下。
今日没有刺眼的阳光,虽则天色昏沉,却无碍与狼烟的醒目。正如校尉所言,三道狼烟直通天际,纵城东之远,亦可察之。
众臣面面相觑,却不知这狼烟是从何而来!
“莫非胡人入侵?”有位大臣猜测道
“代地之军已经会师,纵是胡人入侵,以代地之军战力,不至于点燃三道狼烟也。”另一位大臣驳斥道。
大臣们再次聚焦那三柱狼烟,西北角!除了胡人,还有谁!燕人!
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若是燕军起死回生,这问题可就大了!
赵军最后的兵力正在燕地,显然燕军什无法越过这只军队而入侵赵国的。唯一的解释便是这只军队已经被燕军所消灭!燕军才有可能南下入侵我赵土!
可是,这只军队不是才刚刚将燕军按在地上摩擦吗!
大臣们的眼神全部飘到了平原君的身上!
平原君当然明白大臣们的意思:“所斩杀之数量皆有头颅铠甲为证,所有俘虏被代地之军押走时又进行了一遍点验收,有代地主将李牧及其麾下裨将、都尉之画押!而那面燕王的大纛,前几日不是还给各位展示过吗?”
众臣闻言,心中更是疑惑,不是燕军,不是胡人,那还有谁?北方没有其他人了啊!
平原君接下去的话语解开了众人的疑惑:“上将军赵括曾言,燕军虽败,主力尚存,我军只能蚕食,不可鲸吞,若是人心不足,欲一战而定燕,则恐有倾覆之危险。故临行前特意嘱咐平阳君及燕地诸军,只可在燕北蚕食,不可南下与燕军决战。”
“如今看来,平阳君并未遵照上将军的嘱咐啊!”平原君有些懊恼地说道。
“如此说来,我燕地之军,恐已遭不测乎?”赵禹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继续问道:“若是燕军长驱南下,我邯郸已无可战之兵,要如何抵御哉!”
众臣闻言,纷纷窃窃私语了起来。
“我王,逃吧!去三郡之地,集结三郡的队伍再杀回来!”一名大臣建议道。
“我王,宜速令三郡之兵转进邯郸,以保都城安全!”又一位大臣建议道。
“你知道从邯郸发出王命,到三郡从整兵开拔,再到三郡之兵抵达邯郸要多久吗!待其赶到,你我坟头新草丛生矣!”又一位大臣驳斥道。
。。。。。。
场面一度极其混乱。
赵王死死盯着天边的三道狼烟,陷入了沉思,不应该啊,同样的兵同样的将,只是换了个主将,这才几天时间,不说把蓟城攻下,也不该被燕军所破啊!平阳君在做什么啊!
平阳君正在逃命!已经连续奔逃了两日两夜,好在平阳君今日进入赵境后,迅速联系了边境城池,这也才有了这三道狼烟。
而赵王显然没有听说过:“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说法。
“安静!安静!如此狼奔豸突,成何体统!”平原君高声吼道,大臣们这才熄了讨论之火,纷纷站定两旁,等待着赵王的指示。
指示赵王如今已经陷入了当机状态!简单点来说就是:人麻了!
能不麻吗?派平阳君是去摘桃子,捞功勋的,这下好了桃子没摘着,功勋也没见着,先搭进去三万赵军(赵王不知道赵括的分兵),接着看来是要把自己和自己的赵国给搭进去了!
“如何是好!如何是好!”赵王在内心中疯狂地询问着自己。
平原君看着眼前已然乱了分寸的赵王,轻叹了口气,再次出声说道:“禀我王:如今敌情未明,最重要的便是探明实情,还请我王立即派出哨探,往西北而去,务必于今日明确来敌为何;其次未避免不必要之恐慌,同时避免可能的敌军细作的渗入,还请我王下令:关闭邯郸四门;最后,还请我王速招上将军赵括进宫商议!”
“对对对,赵括,上将军赵括!我有上将军赵括!”赵王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喃喃自语道。
“传王命:令上将军赵括速速进宫!其余诸事如平原君所言,速速照办!”终于稍稍缓过神的赵王立即下令道。
第一百七十九章 国难思将将在马服
几十骑从王宫中飞驰而出,又在王宫前的岔路口分道扬镳:两人直扑赵括的府邸;四人分散四方,传令关闭城门,全城戒严;更多的骑兵哨探,穿过即将关闭的城门,往西北方向而去。
很快,原本热闹的邯郸城门变得寂静了起来,坊市中人们谈论着狼烟的升起,酒楼中也尽是狼烟的话题。粮价再次上涨,而精美的物件儿价格却一路走低,“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道理古人比我们更懂。
普通的百姓们躲在家中,紧张地等待着官府的进一步指示;而一些颇有财力的商人们开始了他们的行动,一面探听着狼烟的情况,一面金钱开道,试图离开这是非之地。但可惜的是,大敌当前,谁也不敢妄开城门。
几路人马中,前往赵府请赵括的两人最先回到了王宫之中,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带回上将军赵括。据留守赵宅的家人说道:“赵括早在三日前便带着几员侍从前往封地马服山过冬去了!”
赵王闻言,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去山里过冬,那是嫌冬天不够冷吗?这明显是托辞啊!
赵王不信,还要信使再去传王命,却见信使再次汇报道:“末将也以为是托辞,可是门房见末将不信,便邀末将进入府内,末将入府之后,拜见过老夫人,老夫人也告知上将军已回马服山矣。末将又为验证事实,特意以王命,质问了当时上将军所走城门的城门校尉。校尉答复,确实看到上将军坐在车辇之内,而其方向也正是马服山方向。”
“这。。。。。。”赵王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救命稻草就这么没了?不信,得捞回来!
“平原君!”赵王喊道。
“微臣在!”平原君出班答道。
“汝素来与上将军交好,快快前去马服山,为本王将上将军带回来!”赵王吩咐道。
“我王容禀:若是上将军欲让吾等前去找他,也便不会招呼都不打,便率家人前往马服山了。此去马服山,恐怕也是心灰意冷,不愿再理会朝中之事。微臣虽与其父有些交情,也曾与上将军并肩作战,然。。。。。。”平原君有些讪讪地看着赵王。
哦,没事的时候就喊你的狗腿子去摘桃子,出事了又屁颠屁颠喊着上将军回来!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
平原君虽然心中对如今的局势也是颇为担心,但一路跟随赵括返回邯郸,也是知道赵括在途中消失了一日之久,想必赵括应该是有所准备,总不能去打了一天的猎吧。既然赵括有所准备,那这次必须给赵括争取到足够的利益。不然,太亏了!
只是,平原君的好心,赵括要是知道了,估计会大笑一场吧。
“然则,我王容禀:上将军两败燕军,解我邯郸之危,此大功于赵国也!正于燕北以秋风扫落叶之姿为我赵国开疆拓土,却忽被我王一纸王命给调了回来。调回来后,却也不见我王有任何安抚之意,更无论功之赏!若我为上将军,恐早已远遁矣。”平原君将心中的怨气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
“上将军不会已然弃我等而奔强秦去了吧!”一位大臣颇有些惊慌地问道。
“住嘴,上将军至孝至诚之君子也!岂容尔污蔑耶?今老夫人尚在府中,上将军如何会走?上将军走的是城门大道,明告吾等归养马服山,怎会想着逃离?更兼三日过去,各处关隘均无汇报上将军之行径,上将军要怎么走?飞天遁地焉?”赵禹也有些气愤地说道。
这群人也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现下是什么个情形,就等着上将军回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若此言让上将军给听到,回不回来就真的两说着了。
那名大臣显然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立马拜倒在地,说道:“微臣情急之下一时失言,望我王恕罪。”
赵王看了看这个不知形势、不知所谓的大臣,念在他把自己的心思给说了出来,便放他一马吧:“值此非常时刻,非议上将,寡人不能容也,罚俸三月,以儆效尤。”
“谢我王!”大臣再次拜道。
平原君撇了撇嘴,无奈地摇了摇头,心想着:若是有人污蔑自己叛国了,自己的王却轻轻放过,丝毫不再追究,自己还有必要为这样的王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