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听到这首诗,张执象神情微动,他前世在电视里看相声的时候,听郭德纲说过这句诗,后来他查过原文,诗名叫《送毛伯温》。
    历史上毛伯温是征安南的副总兵。
    他看过的历史记载也是,毛伯温不费一兵一卒,便以纵横之术的口才让莫登庸自缚来降,而总兵仇鸾却因为骄纵,到了广东的时候让两广总兵柳珣向他下跪,因而被嘉靖不喜,免了职务。
    如今谋略安南,张执象也没有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毕竟诗来源于相声节目,他的印象不深。
    现在听嘉靖念这首诗,他才恍然发觉。
    那群文官不但把收复安南的功劳安在了毛伯温的头上,连嘉靖送给仇鸾的诗都换了名字,“朕与将军解战袍”!毛伯温他是个文官!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这些描述,都是威风赫赫的武将,毛伯温就算临时充当将领,那也是儒将,哪里会是这副模样!应该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才对!
    如此。
    不费一兵一卒让莫登庸自缚来降就是笑话了,安南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正因为这些事都经不起推敲,所以史书上几乎将嘉靖收复安南这件事给隐去了,只记录宣德年间大明丢失了安南,关于明朝的版图,也是没有安南的!
    实际上,自从嘉靖十七年收复安南,一直到明朝灭亡,安南都是大明的国土!
    乾聋老狗也想收复安南,可是他打了,被锤了顿狗头,就老实了!
    他那可不是宣德年间有内奸作乱,故意打假赛,乾聋是真的打不过……
    收复安南,开疆扩土这么大的事情,你点开嘉靖的百度百科,看他的功绩,对于这件事是只字未提的,由此可见这些文人已经不要脸到什么程度了。
203、改朝换代洗涤气运
“打安南不难,难的是治理,否则后方不稳定,要出兵支援南洋也会力有不逮。”
    “而且,安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江南士绅和豪商们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地盘。”
    嘉靖认为打下安南没有什么问题,这些年他整顿京营,又有打建州的经验在先,只要提防大军内部出现叛徒,正面战场不可能输。
    从嘉靖十年开始,他就有预谋的派锦衣卫潜入安南了,这场战争会有足够的情报支撑。
    哪怕安南的背后是江南士绅和那些豪商,他们如果有意介入到这场战争当中,嘉靖都是欢迎的,甚至希望在安南打一场决战。
    但对方不一定会迎战。
    如果敌人选择大明收复安南后进行反抗骚扰,那样大明耗费的精力会更多,甚至被拖死在这个战争泥潭中也犹未可知。
    嘉靖的担忧让张执象明白这与历史上不同。
    历史上毛伯温担任副总兵,打安南这场战其实是有江南士绅参与的,莫登庸自缚归降后,设置安南都统使司,以莫登庸为都统使,世袭罔替。
    安南的确打了。
    否则士绅不会允许安南纳入大明的版图,但实际控制权应该是双方共治,甚至是士绅们的控制权更大,所以才会没有激烈的反抗起义。
    收复安南也好,嘉靖倭乱也罢。
    历史上嘉靖都在打击士绅豪商,企图恢复海权,斗争一度激烈,但终究还是没有成功。
    同样要打安南。
    这次与历史上完全不同,他们在跟许家抢时间,安南的抵抗会极为激烈,张执象沉吟了下,说道:“治理安南离不开土著的支持。”
    “相比于莫登庸,我觉得黎氏更好一些。”
    “莫登庸这些年篡国成功,黎氏的复国起义也多次失败,这其实说明了士绅豪商们的支持对象已经变了。”
    “他们抛弃了黎氏,否则黎氏大可不必来大明求陛下。”
    “他们后黎朝怎么建立的,他们心里有数。”
    “会有此招,当是走投无路了。”
    嘉靖点头,说道:“这些年黎氏有几次起义还是很成气候的,莫登庸也败过几次,若非士绅豪商们帮他,莫登庸也坐不稳安南的江山。”
    “黎氏如今是……”
    嘉靖没有关注黎氏如今谁当皇帝,便转头看向黄锦,黄锦也很尴尬,他一时也想不起来,实在是黎氏已经快要沦亡了,已经没人理他们了。
    “是黎维宁。”
    张执象说道:“我在舟山的时候,见过他。”
    “哦?”
    嘉靖听张执象把黎维宁的事说了一遍,认可的点了点头,说道:“黎维宁大概会在南京求见朕,朕到时候便拒绝了他,再由国师拉他一把吧。”
    两人简简单单就敲定了如何唱双簧。
    但张执象还是不放心安南,他说道:“陛下,南京之行结束之后,臣愿随大军入安南。”
    嘉靖笑了笑,说道:“朕还以为你会去商洲呢。”
    “放心吧,朕有准备,安南没那么急迫。”
    “你呢,跟朕回一趟京师,见见永淳,之后再去安南不急。”
    “而且。”
    “王家那姑娘在太行山呢,你不去见她?”
    张执象既然以君臣相称,嘉靖就顺势换了称呼,当朋友的要嫁妹妹,只能劝,可当君王的要嫁公主,你得接。
    而且嘉靖特意点了王绛阙。
    意思很明确,安平啊,你跟王家太近了,朕,吃醋了。
    “陛下……”
    张执象有些无奈,嘉靖却起身拍了拍张执象的肩膀,说道:“安平已踏入长生之门,永淳不过一介凡夫女子而已,就当是看在朕的颜面,好好替朕照顾她吧。”
    “皇家女子,若是嫁给一般人,多半是不幸福的。”
    “君王强势还好,公主能过得自由一些,君王若是不强势,公主驸马连见面都难。”
    “那群人啊,为了限制皇权,什么事做不出来呢,根本不给皇帝以联姻来拉拢人的机会啊,也根本不给皇帝培养自己人的机会。”
    “朕如今只剩一个妹妹了。”
    “自然不会拿她来联姻,可也盼着她能有个好归宿,有个能照顾她,护住她的人。”
    “安平,帮帮朕。”
    嘉靖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张执象也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只好苦笑道:“陛下既然疼爱妹妹,那就应该考虑永淳公主的喜爱,让公主自己去选夫婿才对。”
    嘉靖笑道:“永淳又不傻,自然会选安平。”
    张执象:“……”
    ……
    虽然道阻且长,但张执象与嘉靖意气风发,尽显少年朝气,不畏万难。
    而在气运之争失败之后,夏言他们这些人情绪明显低落,唯一让夏言高兴的,就是南京那边传了消息过来,费宏死了。
    议事院推举他当新任议长,这次去南京,他将正式履任。
    “杨廷和败了,费宏上台这些年,本以为是个能做事的,却不想辛苦十年,最后一朝败坏,让局面糜烂至斯!”
    夏言真的很气。
    哪怕对于费宏那边的布置他没有提出异议,但败就是败了,南京气运被斩,如今换他上台当议长,不知道得多焦头烂额!
    可以预见的是各种意外层出不穷,人力如何与天相争!
    工部尚书毛伯温也在这次南巡的队伍当中,如今战败,其他人不够资格商量,在这处别院内,只有夏言跟毛伯温两人商议。
    “公瑾兄不上,如今也没人可以挑大梁了。”
    “气运亏损,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公瑾兄还是有余地的。”
    夏言点头,说道:“的确,气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气运也不是不会变的,既然气运已经被斩,如今的固有局面就不能继续维持了,必须要变。”
    “最好,来一次……改朝换代。”
    毛伯温相当认可,改朝换代,天翻地覆,气运自然要重新洗牌,他们换一种形式,换一个门庭,人还是那些人,但气运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只是,如何造大明的反?
    “嘉靖接下来必然是要打安南的,我们能否……”毛伯温出了个建议。
    夏言摇头,说道:“京师在北方,安南那地界,就算丧师辱国,也不会威胁到大明,要覆灭大明,只能从北方南下。”
    “蒙古,亦或者……”
    “女真。”
204、你要变法我也变法
“蒙古还好说,女真那边不行吧?”
    “才被犁庭扫穴,女真那边能凑出两万精壮就不错了,这点人如何入关?”
    毛伯温觉得操作难度很大,女真更好控制,但实力太弱,又有俞大猷镇守辽东。虽然这些年南京给了建州女真很多支援,但也只是想用女真牵制嘉靖而已,没有想到女真能够入关。
    夏言却意见不同。
    他摇头道:“蒙古跟女真不同,他们入主过中原的,并不会进了宝山就忘了分寸,鞑靼那边,俺答汗是个枭雄,比他爷爷,当年的蒙古小王子要更加精明。”
    “正德十二年的应州大捷以后,蒙古就彻底的认识到了与大明的差距。”
    “俺答汗这些年东征西讨,唯独不敢对大明扰边,便有摩擦,也是为了请求开关贸易,哪怕我们真让开宣府、大同,让他直捣京师。”
    “他也未必会答应。”
    毛伯温愣了下,不敢置信的说道:“不会吧?这花花世界,俺答汗就不想纳入囊中?”
    夏言起身道:“倘若不信,你们到时候试试就明白了,俺答汗是个明白人,知道蒙古统治不了大明的,在蒙古,他是实权大汗,入主大明,他就是皇位上的傀儡了。”
    “也唯有建州女真,一个乞丐捡了泼天富贵,才会不管不顾。”
    “他们也没有能力治理天下。”
    “到时候,治理天下的依旧是我们。”
    “因而,蒙古只能当幌子,用来牵扯嘉靖的注意力,消耗嘉靖的实力而已,真正的杀招,应该是建州女真。”
    毛伯温皱眉,道:“建州女真那么点人,能崛起吗?”
    “呵呵,人少,那就送人给他们好了。”
    夏言倒是一点也不担忧,他走到庭院中,因为理清了思路,所以此刻不再愤怒,反而有种智珠在握的从容。
    “嘉靖要打安南,介入南洋。”
    “我们也好,许家他们也罢,必然要掀起倭乱,来跟嘉靖在沿海正面交锋的。”
    “到时候蒙古再寇边。”
    “三线交战,嘉靖必然焦头烂额,这时建州最好的发展时机了。”
    “十年生聚,十年扩张。”
    “只要吞下辽东,建州就有南下的力量了,引建州入关,必然能够改朝换代。”
    他说着,踱步着,捏紧着拳头,斗争已经全面升级了,不再是权势和阴谋的较量,是实打实的动用一切资源的战争!
    嘉靖小儿,战争,才刚刚开始!
    ……
    夏言对气运之争失败后的计策是引建州入关,而一手布置扬州战事的徐阶此时已经在前往南京的客船上了。
    不同于先前的意气风发,此时的徐阶多了份隐忍、坚毅。
    “子升……”
    舱室当中,徐阶点灯疾书,已是深夜了仍不肯停下歇息,严讷去厨房端了碗面过来,劝道:“子升,虽然败了,但还是吃点东西休息吧,未来还很长呢。”
    “我不饿。”
    徐阶头也没抬,继续书写:“费公为救我而死,将文脉残运赠送于我,我却无法为大局做些什么,也唯有整理费公文集,在费公的葬礼上聊表敬意而已。”
    两人是真朋友,徐阶事败,严讷也没有因此变化态度,反而为徐阶的未来担忧,说道:“扬州之事虽然是南京诸公不知道是子升在布局,只以为费公任用子升而已。”
    “但败军之责,子升亦须担当。”
    “未来几年,子升想要晋升上去,怕是不太可能了。”
    徐阶摇头,说道:“气运之事,虽说虚无缥缈,但两三年后,他们便会明白,唯有我担当大任,南京才能对抗嘉靖。”
    “如今局面,夏言为了找补,必然要行险要之招。”
    “破局之法,无非是改朝换代而已,天下民心未变,强行以蛮夷入主中原,胜算不大,而且嘉靖、张执象必不能容忍于他。”
    “如今乃大暑之世,个人伟力高如山岳。”
    “张执象若执意要杀夏言,这世上又有几个人能够保他呢?”
    “个人安危倒是其次。”
    “重要的是这个方向不对,时代已经变了,嘉靖都要变法了,夏言还想玩旧时代的那一套,必然要被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