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杨廷和猜到的东西,你却不知道,看来他也没告诉你们。”
    明亡之后,南下的可不光是女真人,还有边军将门,辽东的,宣大的,那些反过来打南明的,不就是吴三桂他们这批人吗?
    每年几百万两辽饷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张执象的评价是修地球。
    实际上,真不多。
    打仗是足够了,但对于捞银子而言,北边的将门看着江南的花花世界,就跟乞丐冲进了金库一样,那是一场狂欢。
    以建州为首的满清南下,到底抢了多少银子?
    百亿有没有?
    “我大明,还真是富得流油啊。”
    “可就是这么多银子,百姓还过的那么苦,明明我们掌控了全世界的贸易,全世界的资源,百姓们却还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动则借贷,卖妻卖女。”
    “你们的贪婪,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呢?”
    “那些扬州瘦马,满世界的买苗子培养,又捧成花魁,数千数万两银子只为搏美人一笑,谁摘得桂冠,谁就名扬士林。”
    “百十万两银子,花在女人身上,只为满足你们的欲求。”
    “玩那无聊的游戏。”
    “你们真是钱多了,都没地方烧啊。”
    “让你们这么继续下去,便是一千年,一万年,百姓的日子也不会有半点改善。”
    23qb。
214、有限战争嘉靖倭乱
清末二十余年,通过马关、辛丑等赔款,以借贷利息、英镑升值、白银紧缺、金银本位替换等诸多金融手段,西罗人从满清拿到的实际财富,其实已经超过了百亿两。
    华夏自古以来积攒的财富,明末时满清抢去的财富。
    在跟随着满清灭亡以后,被西罗人全部掠夺走了,以至于满清灭亡之后,华夏进入了有史以来最贫困的时期。
    ……
    想着未来的历史,想着明亡以后的神州沉沦,曾经多少个夜晚睡不着觉的嘉靖,看着这满堂诸公的嘴脸,只觉得荒诞可笑。
    他们也好,绝大部分豪商也好,他们不会懂,因为大明的强盛,才有了他们泼天的财富。
    大明败亡,他们就如同闹市当中捧着金块的三岁小儿,自以为手中握着多强的实力,可以抵御外敌,殊不知他们与真正的军队,差了千万里。
    在华夏的这帮士绅守不住财富,在海外的那些商人们又守得住?
    闭关锁国了解一下?
    失去本土的支持,满清再把郑家给灭了,西罗人还会如以前那样听话吗?无根浮萍,自然只有被绞杀的结局。
    西罗人得到的可不光是知识技术,还有泼天的财富。
    技术和资金一步到位,意味着什么?
    工业革命。
    千古兴亡眼前闪过,嘉靖也没有心情跟他们扯皮了,战争的胜负从来就不光是钱多钱少的事情,这些已经资本化,把什么都用金钱来衡量的南京诸公是不懂的。
    “好了。”
    “朕已经知道你们对安南的应对了,现在来说些正经点的吧,你们不打算跟朕在安南交手,又准备在哪里开打?”
    “总要说个章程出来。”
    “不然朕也没有办法,只能直接拉着大军南下来平叛,这瓶瓶罐罐打碎了重建,朕倒是不心疼,只是可怜天下百姓而已。”
    嘉靖跟张执象独自进皇宫,就是为了谈判。
    不是和谈,而是约定在哪打仗。
    嘉靖这话一出,所有议员都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跟嘉靖一个意思,暂时还没有人想把大明打烂,嘉靖在意的是百姓,而他们在意的是利益。
    另外。
    大明得国太正,他们就是造反也没有什么好理由,没有民心的支持,他们会很艰难,为了扬长避短,不在大义上有缺失,这种有限战争是最好的。
    所以他们才会愿意在这里等嘉靖。
    议员们看向夏言,夏言也从王座上站起身来,他看着嘉靖说道:“大明收复安南后,沿海会发生倭乱。”
    “倭寇啊……”
    嘉靖有些恍惚的笑了笑,觉得宿命还真是有意思。
    “好,那就倭寇吧,朕等着你们。”
    嘉靖眯起了眼睛,环视了众人一圈,最后又看着那个壁画,说道:“太康失国,必然会迎来少康复国。”
    “朕不会再让你们浪费五百年的时间了。”
    说罢嘉靖转身,与张执象一起离开了这座金銮殿,走出殿门,太阳照下,好似从黑暗进入了光明。
    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嘉靖说道:“安平,你说我们灭了扶桑如何?”
    “好主意。”
    “哈哈哈……”
    两人大笑,他们有着跨越五百年的见识,在战略上是绝对藐视敌人的,嘉靖甚至没有去乾清宫逛一逛的想法,两人直接就出皇宫了。
    ……
    皇帝的仪仗重新开动,陈五远远的望着,大约是看见了张执象,但也无法靠近,只能在仪仗队伍的旁边大声喊道:“小天师!是我,陈五,陈五!!”
    护着銮驾的护卫倒是没有推搡驱赶陈五,只是让他不要越线。
    张执象听到声音,便拉开车帘望去,见到陈五略微愣了下,便回想起来,下车去与他交谈:“你这胡子都蓄起来了,差点没认出。”
    陈五含蓄的挠头笑道:“婆娘说我蓄胡子好看,再加上家里有人打理,这才有空。”
    “你结婚了?”
    “全托小天师洪福,不是小天师给俺娘那副眼镜,我这辈子也娶不上媳妇。”
    “我只是给了副眼镜而已,那不过二两银子,你能娶妻成家,难道还少这二两银子不成?都是依靠你们自己的努力而已,我可没帮多少。”
    “对了,眼镜的钱……”
    “诶!大娘把我当亲人,我孝敬长辈,哪里能收钱?你要感谢我,请我上家里吃顿饭就好了。”
    “嘿嘿嘿,俺娘正要请小天师吃饭呢,说是让小天师看看,咱家现在日子也过得好了,让小天师安心安心。”
    “是吗?那我再带个人去,没关系吧?”
    “没事,没事,人多热……”
    热闹?
    陈五回到家中的时候还有些恍惚,因为,张执象带的人,是皇上。
    “儿啊,回来啦?小天师来没有?诶,你说话……小天师!”陈大娘在厨房窗口望见张执象的身影,当即惊喜欢呼,擦着手就从厨房出来了。
    十年未见,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张执象。
    “大娘。”
    张执象笑着上前,拱手招呼,任由陈大娘抓住他的手仔细打量,连连说道:“长得真好,长得真好。”
    陈五咽了口口水,想看又不敢看嘉靖,拉了拉母亲的衣摆,想让母亲见礼。
    “你拉我干什么?”
    “娘,还有人……”
    “还有人?是上次那个姑娘嘛?小天师,你跟她结亲了没有?”
    陈大娘说着往后面看去,只看到一见明黄色的衣袍,上面还绣着……龙?这衣服可不兴乱穿啊,逾制了呀……
    “皇,皇爷?”
    “陈大娘待国师如此亲善,待朕为何如此疏远?今儿朕就是一介晚辈,跟着安平来趁饭的。”
    “这这这……陈五,去把那只母鸡也杀了!”
    “诶!”
    陈五不敢待在嘉靖身边,赶忙去做活了,顺便叮嘱媳妇、儿子,张执象握着陈大娘的手在一旁落座,几句话后,陈大娘也不怕了。
    开始兴奋的给嘉靖讲张执象十年前在南京做的事,不断的夸张执象。
    嘉靖只是笑眯眯的听着,听到大娘做女红赚钱,陈五下力气干活,终于娶上媳妇,又多了个劳动力,可以有两个人刺绣了,日子越来越好,嘉靖也不断称赞他们勤劳。
    勤劳活该致富。
    但,勤劳无法致富。
21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嘉靖在淮安的时候就能亲切的跟农民们打交道,毕竟是否诚心,是可以感受到的,你以真心待人,他人自然不与你疏远,陈五一家也就没有了那么多拘谨。
    陈五的儿子被嘉靖抱在了膝上,问道:“你有大名么?”
    “先生给我取了名字,叫陈明。”
    小名狗子的男孩有些不自在,他觉得自己身上有些脏,怕把灰沾到这明显很贵重的衣服上,皇帝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呢。
    “明这个字就很好,好名字。”
    嘉靖赞许的摸了摸小家伙的头,问道:“开蒙了吗?”
    “有读书哩,大名就是先生给取的。”
    陈明虚岁是七岁,在大明,这个年龄开始蒙学读书,只要家里有条件,多少都会送去私塾,至少先读两年,万一有天分,可以考科举呢?
    “都学了些什么?”
    “先生说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哦,先生的话你都记得?”
    “嗯!”
    陈明很自豪的点了点头,陈五也在一旁笑道:“这孩子就是记性好。”
    嘉靖指着陈明说道:“这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事,得善果,孩儿自然聪慧,可不是什么龙生龙,凤生凤。”
    “我家那孩子,虽大了两岁,先生说的东西,他却经常忘记。”
    “小家伙将来有出息。”
    陈五一慌,正要说不敢与皇子比,陈明就说:“那一定是大哥哥学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记不住。”
    嘉靖愣了下,刮了刮他的鼻子,称赞道:“还真是个机灵鬼。”
    “将来好好读书,你要是进了殿试。”
    “朕点你做状元。”
    陈明却说:“那……我能拿状元了,再去殿试。”
    一个先后的顺序,陈明小小年纪却能透彻,不光是记忆好,情商品性更高,嘉靖就喜欢这样聪明的孩子,都有点想让他入宫陪太子读书了。
    陈五看着儿子也满是疼爱,他有些傻傻的笑着,说道:“全靠小天师福泽,我才能有这样好的孩子。”
    “否则这辈子连成婚都难。”
    “这孩子可以说是小天师送给我们老陈家的,狗子,你要记小天师一辈子的恩情,明白吗?”
    陈明从嘉靖的腿上跳下,郑重其事的给张执象行了拜礼。
    张执象本想阻拦,但还是受了这一礼,待他抬起头后,才说道:“你既然拜了我,我便算你半个老师,教你一课。”
    “顺便解一解陈大哥的疑惑。”
    “这一课叫……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先起来吧。”
    将陈明扶起,让陈五去搬个小板凳给陈明坐下,张执象才说道:“秦朝时期,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发动了起义。”
    “在起义的时候,陈胜说了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他是对的。”
    “王侯将相的孩子,与百姓的孩子,是一样的,父辈聪明,孩子却不一定聪明,你们往往觉得富贵人家的孩子更聪明更厉害,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先天禀赋就高,而是他们接受的教育资源更好。”
    “如陛下的孩子。”
    “大皇子从小就是最顶尖的名师教导,哪怕再平庸,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而陈明这孩子,只能去普通的私塾,一个夫子教几十位学生,若是学生悟性差些,自律差些,多半是学不到东西的。”
    “久而久之,差距就很明显了。”
    “所以,将富贵子弟与平民子弟分开差距的,是教育资源,而不是血脉。”
    “我大明有2。8亿人。”
    “即便有着教育资源的极大不平等,每届科举,考上进士的也是普通人家居多,其家庭环境顶多是小有资产,能够心无旁骛的读书,大富大贵却谈不上。”
    “如杨廷和、夏言、严嵩这些,他们父辈都很平常,有的是举人,有的甚至连秀才都没考上。”
    “而他们却能高中进士,执政一时。”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教育资源只能保证一个人的下限,而一个人能走多高走多远,却取决于他的禀赋性情,这是天生的。”
    “而更多的天才,却诞生于平民百姓之家,所以国朝才会有科举这样的选拔人才的机制。”
    “所以九品中正制才会崩溃瓦解。”
    “出自于平民的天才更多,是因为平民的人数更多吗?的确是这个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类这个族群,其子嗣后代的繁衍,是趋于中间值的。”
    “不论父辈多么优秀,子嗣就是有平庸的可能,不论父辈多么平庸,子嗣就是有优秀的可能,这就是天道,是天地间仅次于生死的平等。”
    “因而,才会有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