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们对内必定会极其残酷; 对外疯狂支援、求战。

    这对南京来说很重要。

    钱如京一席话,大家都很是意动; 为什么呢,因为在大明,他们不能明着来造反,不能明着来吃人,不但要顾及脸面,更因为他们自己组织度也有限。

    整个江南的控制,毕竟不是由一个严密的整体实现的。

    他们不可能对江南予取予求。

    而安南不一样了,他们不但可以予取予求,甚至还不用付出任何制度成本……

    “让安南士绅还乡,重点是支开南征军,否则他们兵再多也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可能打的赢南征军的。”

    “是否催促许家在南洋的攻势更猛烈一些?”

    “亦或者,我们提醒南征军满刺加的重要性,让他们在满刺加与许家决战?”

    “如此一来,引开南征军; 光复安南,切断仇鸾的后路,如果能歼灭这十二万南征军,对于嘉靖来说,无异于断掉一臂。”

    “只要再解决俞大猷的辽东军,嘉靖就是热锅里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说话的是江宁秦氏这一代的家主,叫秦槐,自秦桧掌权以来,到秦钜成为抗金英雄洗白,秦家可是士林的常青树。

    他们这些士族才是议事院的基石,平常虽然少说话,但不代表不说话。

    只是把工作让给专业人士罢了。

    如今大战全面开启,危急存亡的关头,他们可不会再缄默,而是纷纷在发力,除了秦家,还有南海叶氏,他们也是南宋时期传下来的,当年叶氏一门八进士; 可谓煊赫一时。

    叶翰风接话道:“嘉靖能依仗的不过是这点军权罢了。”

    “他这次南巡回京后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得罪了天下士人,李时一党投靠我们,就是铁证,除了严嵩那种狗腿子,还有几个人愿意为嘉靖做事?”

    “朝廷上,只要扳倒严嵩、张瓒、唐龙他们三个,嘉靖就无将可用了。”

    “严党也自然土崩瓦解。”

    “比朝廷更好的是地方,嘉靖离心离德,先是登闻鼓限制百官,又让百姓参政、议政,如今又强行减租,还提倡侠客行为。”

    “天下苦嘉靖久矣,我等约纵连横,不出半年,定叫嘉靖政令不出京师!”

    “让他看看,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

    钱如京一看是秦氏和叶氏说话,当即捧场道:“没错,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嘉靖已经彻底疯了,竟然想与天下人作对,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大家很积极的通过了支援安南士绅的议案。

    至于引南征军离开,其实他们不说,仇鸾也看到了满刺加的重要性,南征军虽然五月中才大致攻略完安南,但也不能停留太久,五月底就必定要继续南下,前往满刺加。

    许家在五月初的时候就已经集结完兵力了,总攻全面发动。

    谷艇

    南洋战事十分激烈,南征军打掉安南,也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必须攻击满刺加,打敌七寸,才能分担掉王家和吴家的压力。

    如果不主动出击,就只能冒险以海路去支援吴王两家被围困的地区。

    仗打成那个样子,就不知道该怎么赢了。

    湛若水是有这个战略思维的,看安南的战局,明白仇鸾作为一代名将,有这个水准,所以南征军必定不会久久盘桓在安南,他才提出这个问题。

    主持会议,重点是讨论问题的方向。

    而不是做报告会,要让大家参与进来,他们才会愿意出力,这是湛若水的风格,与杨廷和、费宏、夏言都不同。

    讨论完安南之事,再讨论……王家。

    “王家海战若败,定然元气大伤,其野心勃勃,又与嘉靖、张执象勾结,不能再容他了,王家败后,我们如何瓜分王家?”

    “王家外有人参货源,内占医药之利,十年前又得两纲盐引,插手盐业。”

    “一年进项,怕是有两三千万两银子。”

    “这还是王家没有刻意赚钱的缘故,他们干扰我们盐业营利,又平价售卖药材,可以说完全是浪费资源。”

    “交由我们来做,这些产业的营利至少能翻一番。”

    湛若水这话一出,大家又热闹了起来,没错,话事人可不光是要解决问题,还要开源谋利才行,这样大家有利可图,才会信服嘛。

    杨廷和懂事,费宏懂事,湛若水也懂事。

    就你夏言不懂。

    大家都对王家的财富很有兴趣,但也不得不顾忌墨教,秦槐说道:“王家有墨教支持,万一到时候墨教庇护,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以前阿萨辛的刺客很有名,但那也只是在西罗洲和西域而已,在华夏,真正可怕的永远不是刺客,而是死士。

    墨教隐匿以后,墨家在汉朝存留的,就只剩侠客了。

    是墨教抛弃了这部分人吗?

    并不是,墨侠依旧保存了最纯粹的墨侠,亦或者说,要比墨子时期更加“纯粹”,他们天下行走,为墨教做事,你甚至不知道,江湖上青龙榜上的高手,有几个其实是墨教的人……

    更何况隐身在黑暗中的那些墨侠,前仆后继不要命的墨侠。

    谁也不愿意惹墨教,因为这群人真的一言不合,就灭人满门……

    面对墨侠的可怕,湛若水胸有成竹的一笑,说道:“墨教支持王家,可能与他们在沁源做的事情有关,但不管如何,墨教的大理念是不会变的。”

    “他们要改造文明,而张执象可不像是外算学那一派的。”

    “他修炼的越好,就越是说明他对内算的坚定,嘉靖与张执象的组队可不会分开,王家又与嘉靖张执象靠拢,墨教是不可能会忍耐这种事情的。”

    “放心吧。”

    “只要嘉靖再做的过分一些,或者说,当嘉靖正式开始变法,将理论核心公诸于众的时候,墨教必然舍弃王家!”

    “我们要把握住这点,才能先下手为强。”

    “不然,五大商帮,可不会看着我们吃肉而不来抢的。”



262、思维局限东林讲武



,长生可否

    —《长生可否》262、思维局限东林讲武

    在士绅看来,他们才是民。

    所以我们看到史书上写的“与民争利”,基本上都是在与士绅争利,这不是什么不要脸的手段,而是他们内心真的这么认为。

    他们认为自己就是民心,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嘉靖得罪士绅,就是失了民心。

    必将被天下共诛!

    “南京诸公必然是有其思想局限性的。”在东林书院的正心亭内;徐阶知晓南征军在安南均田后,对于南京的情况,做了如此评价。

    东林书院在南宋时荒废,元朝时被改为寺庙,明朝又改回学舍。

    依旧做教学之用,但不复书院规格,正德年间的南京礼部尚书邵宝就曾在学舍读书,邵宝曾经主持重修过白鹿洞书院,在惠山又创建尚德书院,自然也不会忘记幼时读书的东林书院,想要重修东林书院,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耽搁了。

    徐阶自扬州一战后,在南京参加完费宏的葬礼,送上了《明太保费文宪公文集选要》后,便没有在意嘉靖与议事院的交锋,直接启程前往无锡。

    东林书院大多数建筑已经荒废,就连池塘也长满了水草,不成样子。

    只剩下几座学舍还在使用,由一些没有私塾的教书先生占着,教孩童蒙学,因为条件艰苦,连学舍都破旧,所以也没有什么富贵人家就读,都是一些百姓图便宜;才会送孩子来这里蒙学。

    徐阶到东林书院来;并没有将原本的那些人赶走。

    反而先修补了学舍;让那些蒙童有更好的读书环境,他虽然扬州事败之后,就已经辞官,但那也不甚重要,因为进士,才是士人身份的根本。

    更何况,他徐阶是探花及第。

    这可是一甲进士,民间都说是文曲星下凡的呢,因而当徐阶在东林书院住下的时候,这座书院顿时就焕发了生机。

    而且在辞官之前,徐阶可是历官浙江按察佥事、江西按察副使,治理学政的。

    徐阶虽然辞官,可名声却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人知道扬州的事,南京也不可能将这等辛密宣扬出去,所以外界看来,徐阶就是“任性”辞官了。

    他说自己是来研究学问的,可人们只当徐阶是因为费宏的死才辞官的;大家也都知道了《明太保费文宪公文集选要》一事,纷纷称赞徐阶高义,成为士林美谈;说徐阶因伯乐去世而归隐,视功名利禄如浮云,有名士风范。

    一时间。

    徐阶虽然辞官了,但声望却在不断暴涨,无锡地方官员更是频繁来往东林书院,对徐阶无比推崇,地方乡绅更是踊跃,最终大家一起出钱,凑了二十万两银子,准备重修东林书院。

    书院还在施工,但工人们照顾徐阶,在正心亭这边,依旧静谧幽深,徐阶平日里都在这里写书。

    整个工期预计要三个月,需到七月份才能完工。

    如今徐阶还是准备阶段,但其“民本”的思想已经传扬开来,各处酒楼、楚馆,那些士子都在讨论徐阶的民本思想,已经由无锡为中心,开始向四周扩散,大有卷席江南的声势。

    不仅仅是士林。

    整个江南的商人,都以见徐阶一面为荣,甚至有商人放出豪言,愿捐赠东林书院十万两,只求徐阶共进一餐。

    但,徐阶完全不为所动。

    声名再度暴涨,已经有人开始以圣人称呼他了……

    有些事是刻意为之,有些事是顺水推舟,总之外界花团锦簇,徐阶自己却平静无比,事情做起来浑然天成,连严讷这个好友看着,也是无比崇拜。

    严讷愈发相信,徐阶就是圣人!

    对于徐阶对南京的点评,严讷奉为圭臬,赞成道:“南京诸公,不过是肉食者鄙,如何能够远谋?夏言也好,湛若水也好,他们都注定是要失败的。”

    “如今天下,能救万民于倒悬者,唯子升一人!”

    徐阶摇了摇头,他明白好友只是为了赞成而赞成,根本就没有细想南京的思维局限到底在哪里,只得解释道:“南京诸公必然是要让安南的士绅还乡,以此来一箭双雕,即断绝仇鸾的后路,又获得安南的绝对忠臣,拥有一支坚实无比的力量对抗嘉靖。”

    “这其实错了。”

    “安南士绅失去过土地财富,能够明白大明的恐惧,而安南的百姓,在得到过希望和幸福之后,你又将它拿掉,他们才明白,自己究竟失去过什么,他们支持嘉靖,归心大明的信念,将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此二者谁胜谁负不谈。”

    “我只知道,百姓可以把士绅杀光,他们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失去的只是枷锁而已,而士绅却不能将百姓杀光,那样他们就得自己去种田了。”

    “生死搏命之时,一方心存顾虑,胜负便已经定了。”

    “安南士绅必输。”

    “南京的策略,必然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严讷听徐阶分析的如此鞭辟入里,当即连呼高明,他虽无条件相信徐阶,但领悟能力还是很强的,一下子就明白了关隘。

    严讷说道:“南京诸公此次失败,关键在于他们还在抱守残缺。”

    “他们还以为士绅就是民,百姓根本没有存在感,实际上已经不是了,嘉靖和张执象的所作所为,已经将百姓拉上了舞台。”

    “他们庞大的体量就注定了,百姓才是未来的主角。”

    “这场战争的关键,根本不是局部一辆车战役的输赢,而是谁能代表民意!”

    “嘉靖在安南均田,绝对只是一个开始,他必然是要在大明均田的。”

    “这滚滚洪流大势,根本不是‘一己私利’能够阻挡的,整个旧有的士绅体系必定瓦解,然而南京诸公至今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他们不但会输,而且马上就要站在悬崖边上了!”

    “能救他们的,唯有子升!”

    “子升会是力挽狂澜的圣人,他们必然要对子升唯命是从!”

    严讷又兴奋了,不光是对徐阶的崇拜,还因为……徐阶落难时,在他身边一直不离不弃的是谁?不就是他严讷?

    徐阶起飞,他严讷不也在青云之上?

    相对于好友的激动,徐阶只是云淡风轻,好似一切本该如此,他平静的说道:“我所依仗者,不过是江南江北的不同罢了。”

    “便是出山之日,也不过是划江而治。”

    “战争,终究还是要以战场来分胜负的。”

    “严讷,你说,东林书院再开一个讲武堂如何?”



263、山长美梦贩卖长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