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在地方的军粮如何保证?大军在前线作战,要如何运送粮草?
    谷倎
    虽然安南的粮库里粮食足够,不用向百姓征收粮食,但组织百姓运输要给价几何才能弥补耽误的耕种收成?
    唯怕伤百姓一丝一毫,方才一字一句都殚精竭虑。
    到了丑时,他方才停笔,伏案休息,睡了一个多时辰,便见天亮,于鸡鸣声中醒来,扶着沉重的脑袋,以清水敷面,又继续处理政务。
    这时,一碗热粥端了上来。
    是一个小太监。
    当时攻下清化府,这里连王爷都没有,但太监却多,非皇室养太监,那可是僭越,要杀头的,但在安南,那些富家豪族,显然不怕。
    他们养家仆可不过瘾,得养些太监才好照顾后宅,主人放心不说,也有面子。
    讲究点的。
    都是接宫里的老太监回来,高薪供着,用来调教府中的规矩,好显气派。那些不讲究的,则只是想要太监伺候而已。
    大军攻破清化府,居然整理出了八百多个太监……
    这种民间私下阉割,得死多少人?
    过去的黑暗暂且不说,但这些太监显然是分不了田的,就算给他们分田让他们去耕种,也没那个力气了。
    就安排着先在官府里先做些活计,等以后有空了再另做安排。
    这个叫桂安的小太监,就被安排来照顾海瑞的起居,做做饭,洗洗衣服什么的。
    “呵呵,多谢。”
    海瑞笑呵呵的拿过热粥,与小太监道了谢,可桂安却恭恭敬敬的给海瑞磕了个头,这让海瑞愣了下,连忙起身去扶他,说道:“这是在做什么?”
    桂安说:“奴婢跟着大人快半个多月了,大人为安南百姓做的事情,奴婢都看在眼里,家中父母兄弟也都分了田,特意给大人表示感谢。”
    海瑞叹息着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桂安却说:“大人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会为百姓着想的官员,连徭役的工钱都要走访询问意见后才根据物价来确定,生怕百姓吃了一文钱的亏,每夜熬到丑时才睡,卯时便起。”
    “奴婢只能看着心疼,却连半点忙也帮不上。”
    “只能给大人磕头了,请大人不要推拒。”
    海瑞见这小太监十三四岁的样子,竟是颇为伶俐,懂得挺多,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问道:“你可读过书?”
    桂安说道:“读过的,以前的知府老爷说,大明的太监都是读书的,所以也要我们读书,如此才有排面。”
    海瑞急忙问道:“你们都读过?”
    桂安答:“半数以上都是读过书,认识字的。”
    海瑞有些激动,抓着桂安的肩膀问道:“可愿帮我均田?”
    桂安却没有回答,而是有些犹豫的说道:“奴婢听说,大明的士人……最讨厌太监了。”
    海瑞拍了拍桂安的肩膀,说道:“没错,他们最讨厌太监了,因为皇帝控制不了朝堂,只能以太监来跟他们对抗,他们骂太监,其实是骂皇上。”
    “以前我也是不懂这些的,来了安南,看着那些官员士绅被审判,看着老百姓分到田的喜悦。”
    “便也就都懂了。”
    “放心,我不是什么士人,我现在是南征军的军人,你们可愿意帮我,我们一齐成为战友?”
271、义不聚财慈不掌兵
在安南,这些大户豪族,甚至地主乡绅都在养太监,可不是什么单纯的贪婪,更是用心歹毒。
    他们将民间百姓当中那些伶俐聪明的孩子挑选出来,特意将其阉割,加以奴役、控制;    他们的富贵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表面上,他们以奢靡、攀比来伪装,让百姓以为他们只是贪婪、愚蠢。
    殊不知,他们的本质是残暴、阴毒。
    在海瑞见到这些被阉割的孩子,考究了一下他们的学识后,见识了他们的聪明后;    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越是了解安南;    海瑞就越是看到两个字“奴役”。
    为了奴役而进行的愚民和不断的弱民。
    那些人的邪恶;    一次又一次打碎了海瑞能够想象的极限,他甚至无法想象,百姓们过去到底是如何活下来的……
    尽管心神屡屡遭受冲击,海瑞的意志却愈发坚硬,如同钢铁一般。
    他没有任何沉沦和抱怨,有的只是战意。
    他将这些太监召集起来,花了一整个下午来跟他们讲课,为他们剖析士绅统治阶层所做一切的背后原因,告诉他们士绅到底有多么邪恶残忍。
    海瑞打碎了这些太监的世界观,替他们竖立了全新的观念。
    又告诉他们,哪怕他以官府的名义委任太监们做事情,他们依旧会招到歧视,这个歧视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过来的,而是长久形成的观念。
    将最优秀聪明的孩子挑选出来阉割,让他们成为太监,会受到歧视,自然就无法带领百姓们崛起;    去影响老爷们的地位了。
    这是士绅做下的恶,但你们不能就此颓靡。
    你们得站起来;    你们得战斗!
    哪怕南征军的士卒们可能会看不起你们,不愿意一堆野生的太监在他们头上指挥,哪怕各地农村不愿意听你们的调遣,你们也不能灰心。
    因为,这是你们最好的救赎机会了。
    如果你们自己都不救自己,没有坚定的战斗意志,那谁也救不了你们,士绅老爷们对你们的罪行,你们的仇,就不报了吗?
    人只有明白了道理,明白了缘由,才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当海瑞将道理给他们讲明白后,遭受了无数痛苦和屈辱的太监们哭得泣不成声,可在这一次痛哭之后,他们就再也不会流眼泪了。
    是啊,他们就是最聪明最有才能的人。
    他们读书比老爷家的公子都快,他们算账也都是好手;    他们明明更有才能,凭什么活的如此没有尊严?
    他们不能认命。
    他们要告诉世人,他们变成太监;    是因为……士绅老爷们,怕他们!
    他们要打破世俗的偏见!
    识字的太监有五百多人,但是八百多名太监全都醒悟了,毕竟,剩下的那些不曾读书的,只是他们的老爷没有“附庸风雅”而已!
    有了这八百多人帮助,海瑞的行政效率顿时暴涨。
    他虽然愿意耕耘一村之地,但却不是一村之才,他也不是什么都事必躬亲,不会放权、不会管理的人。
    谷礻
    海瑞给清化府注入了一股活力,有了一批坚定的先锋队。
    然而。
    这并没有让海瑞沾沾自喜,他反而压力更大了,能做的事情多一点,就发现要担忧的事情就更多了,当他抽身于基础建设的时候,当他可以良好的进行清化府三十多个县,六千多个农村的基层建设的时候,他发现,安南危机重重。
    六月初六。
    海瑞找到了驻防清化府的赵将军,赵将军是广东都司的指挥佥事,正三品的武将,全名叫赵靖,出征后挂了参将的名头。
    广东都司出了两万卫所兵,赵靖领兵六千,带着两个营。
    如今安南地界,北部由滇南都司留一个营镇守,中部由广东都司留一个营镇守,南部由广西都司留一个营镇守。
    加起来不过九千兵力而已。
    属于中部重镇的清化府,也只有一千两百战兵。
    但海瑞在这些天的均田工作中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大量地主都逃跑了,虽然当初明军很快就攻下了安南,但在升龙府开始搞均田之后,消息就以一种极快的速度散播了开来。
    如果说宣化府最早由明军占领,那里的大多数士绅还来不及逃的话。
    从清化府开始,就出现了大面积逃亡。
    最初南征军全军动员,在农村均田的时候,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阻力,这是好事吗?当然不是,要知道整个安南,除了升龙府的大平原以外,就只有沿海是平原,从北面覆盖开始,一直沿西线向下,到升华府为止,是被山脉包围的。
    如今大明控制的区域,也不过是平原而已。
    山林当中,即便想控制,也有心无力,而那里,同样也是安南的国土,那些士绅全部都跑到山林当中去了。
    整理府志的时候,海瑞发现山林当中可不是荒地。
    而是同样有州县的,只是分布较散,人口较少罢了……
    “赵将军,大军离开安南已经有四天了,那些逃到山林当中的士绅地主必然已经得到消息,开始串联,准备反攻了。”
    “我军镇守兵力不足,应当尽快组建民团,由军士进行训练,组织防线,严阵以待。”
    海瑞认真无比的向赵靖说明情况,但赵靖却没有答应,他指了指墙上的地图说道:“安南地域狭长,山脉延绵千余里,我们一个营要守清化、义安、新平、顺化、升华五府,在清化府尚有一千二百将士,义安府也有九百将士,新平府、顺化府、升华府,每地才三百人。”
    “再怎么组织民兵,也没有办法保全全境。”
    “只能尽量守住府城。”
    “甚至于,新平府、顺化府、升华府都可以丢,清化府和义安府必须守住。”
    “义安府丢了,清化府就危险了,清化府丢了,升龙府就要被围,安南就全没了,海瑞啊,我不看外面如何,我只要保证城不能丢。”
    赵靖很明白那些地主返乡团回来了会做什么事情,可他管不了。
    他必须保证安南不能丢,安南一丢,整个南征军的后路就被断了,真腊也必有反复,到时候,就全盘皆输了。
    “可我们如果不管,等到返乡团到来……”海瑞还想劝说。
    赵靖直接说道:“反正我是管不了,海大人如果想管,自己去管吧。”
    海瑞:“……”
272、反攻开始宣化城危
,长生可否
    赵靖并非是没有招募民勇,训练辅兵。
    只是大明与前面历朝历代都不同,大明的军人职业化程度非常高,别看卫所糜烂,就觉得明军战斗力稀烂了,在土木堡之后,大明就开始夹杂募兵制了;到嘉靖年间成型。
    军人已经彻底成为职业了。
    虽然募兵主要从卫所军户当中招募,但战斗力看的不是兵源,而是军饷,明初的时候卫所能打,就是军饷够,喝兵血的少,后来卫所糜烂;是因为卫所军官将军户当农奴,那样必然是没有战斗力的。
    只要军饷管够;你看明末那些将领的家丁有多能打?
    嘉靖年间募兵,首先发三两银子安家费,没有军事活动,平日里只训练和卫戍地方,一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军饷。
    大军只要开拔,每月能多四钱银子的行粮。
    遇到战斗,那必然是还有各种激赏、补贴的,可以说,一名边军,一年少说能有二三十两银子入账,地方营兵也有十多两银子。
    家中还有各种免税免徭役,待遇是相当丰厚的。
    地方主将顶多吃空饷,而少有克扣军饷的,因为你剥削过分了,人家就不干了;直接辞职了事。
    这种职业化军人,在钱给够的时候,战斗力很强;但钱不够的时候,就是明末那样了,欠饷欠久了,就不认你朝廷的调令了。
    哪怕再是安稳无忧的内地,当地都司都会保留一两个营的战斗力,以备不测。
    如两广这种设有总兵的,那比例就更高了,明朝边防是以总兵、参将、守备为体系的,至少要保持两三万士兵的战斗力才行。
    当然,上报朝廷的人数,可能是五六万。
    嘉靖也早就猜到了地方军镇吃空饷的行为,所以只让广东都司和广西都司各出兵两万,两地的总兵自然就带着有战斗力的两万人出来了。
    赵靖在军中二十多年,什么场面没见过?
    长期训练的职业军人与临时招募的民兵差距有多大?他再怎么自负,也不觉得自己是那种可以带着一群民兵野战的神将。
    反而招募的民兵越多,就会败得越快!
    虽然守城会好很多,但赵靖同样不愿意敞开的招募,因为一旦民兵顶不住压力溃败;战局也就基本宣告失败了,他麾下的战兵也会士气崩溃。
    在清化府;赵靖只招募了三千人做辅兵,而且自从大军南下后,他便不愿意出城一步。
    打定主意龟缩防守。
    海瑞有些着急的说道:“只守城就代表放弃广大领土让敌人占有,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盛,城如何能守住?”
    赵靖:“那至少需要时间,两广的都司都在调兵增援,等援军来了就好了。”
    海瑞脸色一黑,说道:“赵将军,我不知道两广都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