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百姓更愿意相信皇帝、神仙; 叛军也更怕神仙……

    叛军和还乡团都收敛了一些,寄希望于阮淦他们这些“中枢”能够把问题解决了。

    洪觉山听闻张执象所为; 便感慨道:“亲手斩杀三千人,自古以来,是没有修行者敢这么做的,也不知张执象的回光修为有多深了。”

    阮淦不满道:“洪大人,现在不是崇拜敌人的时候吧?”

    洪觉山瞥了这老匹夫一眼,冷声道:“你连张执象什么境界都搞不懂,不知道他修为有多高,如何去对付他?”

    “而且。”

    “张执象现在没事,不代表他杀人没负担。”

    说着话,洪觉山一收扇子,拍手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抓壮丁,控制他们的家***迫他们去屠村。”

    “再把那些壮丁送到张执象面前,看张执象如何处理,还会不会继续杀人。”

    “便是不惧因果,也拷问拷问他的道心。”

    “其二。”

    “派人去镇国寺; 请万行大师出手吧。”

    阮淦愣了下; 震惊道:“万行大师还活着?”

    阮淦对此难以置信,因为万行大师是五百年前的人物了。

    安南不同于半岛其他地方,因为受华夏影响很深,属于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并行,甚至大乘佛教在朝堂的分量更重,占据主流。

    可以说,平原地区的寺庙是大乘佛教的,山林中的寺庙是小乘佛教的。

    大乘在朝堂,小乘在山野。

    大乘佛教发菩提心,救苦救难,言众生皆可成佛,这立意是好的。

    可正如张执象说的那个佛陀入灭后的故事,末法时代,魔王的弟子会穿上袈裟,学佛陀的法,于是,强调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世俗化了。

    寺庙开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逐渐演化成为“我佛不渡穷比”。

    《唐书》当中有写:“天下财富十分,寺庙有之七八。”

    做到这个份上; 便有了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了。

    佛教世俗化做的最好的是净土宗,净土宗善经营,又将佛学简化成一句“阿弥陀佛”,念千遍、万遍去修持,然后得西方阿弥陀佛的接引,可以前往极乐世界,抵达彼岸。

    大显即大密。

    “阿弥陀佛”的确有无上伟力,可众生福薄,到底是能够领悟伟力的人多,还是口是心非的人多?多少根本不学佛法的,剃了头发,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说自己是净土宗,然后打着佛门的招牌敛财?勾结权贵,压榨百姓?

    这是佛门?不,这是佛阀。

    大乘佛教的缺陷就在这里,既要救众生,众生的心性资质又参差不齐,教内坏人多了,难免鸠占鹊巢。以至于所有佛教弘扬的地方,都存在着尾大不掉的情况,甚至严重影响国家治理。

    谷薬

    大理国曾经的天龙寺,甚至可以左右大理朝堂。

    扶桑的本能寺,也能左右扶桑朝堂。

    安南的镇国寺,更甚。

    在安南前黎王朝末期(1009年),万行和尚就带领僧侣集团联合殿前指挥李公蕴趁着国王去世发动政变,改朝换代。

    而李公蕴则是万行和尚的侄子,由李公蕴建立了李朝,以佛法治国。

    陈朝代替李朝后,依旧推崇佛法治国,两朝共8位国王出家为僧,一直到后黎朝,这才稍微改善一些,黎利当年是江南士绅们扶起来的,自然重用儒家。

    距离黎利开创后黎朝都过去百来年了,莫登庸篡国,大明又占领安南。

    世事变迁,那位万行大师,居然还活着?

    阮淦震惊道:“我听闻大明的三丰祖师已经是活神仙般的存在,但也不过两百余岁,这万行大师,是如何活到五百岁的?”

    洪觉山冷笑一声,说道:“你不知道的事情多了去了。”

    “若不是万行还活着,你以为黎利在建立后黎朝后,凭什么获得那么多自主权?我们扶上去的傀儡,为什么不一直控制?”

    “张执象还是太嫩了,以为他在安南的敌人只有士绅,却不知道,安南的主人从来就不是士绅,而是……僧侣。”

    “均田免赋?呵。”

    “这安南之田,士绅才占了几分?寺庙又占了几分?”

    “你们真以为自己勾结那些邪巫,就可以为所欲为,高僧大德拿你们没办法?错了,他们只是故意不出手而已。”

    阮淦想着自己也是“一国太师”、“位极人臣”,但到这个地步,居然不知道安南的真相。

    瞬间有些毛骨悚然。

    那是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庞然大物……

    “这……”阮淦有些手脚冰凉,洪觉山知道他在怕什么,嗤笑一声,说道:“无需担忧,该做什么做什么。”

    “三丰祖师都要面对三百年的大限,何况万行和尚?”

    “他要真活得好好的,后黎朝又岂会与李朝、陈朝区别如此之大?”

    “不过是万行在苟活,而他的徒子徒孙乏力罢了。”

    听闻这些,阮淦松了口气,可随即又担忧起来,问道:“万行大师如果只是在苟活的话,这……能解决张执象吗?”

    “张执象可是你们大明的国师啊。”

    他被国师的名头唬住了,因为一般而言,国师应当是修为最高的那批人,甚至很多时候就是最强的那一个。

    例如万行和尚,当年他就是李朝的国师。

    还有大明早年的国师,姚广孝。

    都是惹都不能惹的人……

    洪觉山轻蔑一笑,说道:“你被‘国师’的名头吓到了,我们拿张执象没有办法,是因为他门第太高,有天师府在那里照看着,嘉靖,不,大明开国以来,皇室跟道教的关系就极为亲密,以至于大暑之世我们很被动,在国内找不到能对付张执象的人。”

    “而如万行和尚这种,在安南还好,也不敢踏入大明,来找张执象的麻烦。”

    “所以显得张执象无敌罢了。”

    “可论修为,张执象还嫩着呢,万行和尚只要愿意出手,斩杀张执象不在话下,问题就是,杀了张执象的代价罢了。”

    “可事到如今,他还坐得住吗?”



281、地宫问对人心在我



,长生可否

    升龙府,镇国寺。

    自从叛军攻破宣化以来,整个升龙都变得人心惶惶,作为国都,这座城市有六十万人口,而且农业人口不足叁分之一。

    在安南搞均田,农民是得利了;可城市人口,不但没有得利,还受到了影响。

    失去了权贵对于经济的带动,升龙府内的贸易量陡然下降,依靠工商业维持生活的居民,生活严重受损。

    升龙府城内的百姓,可不管你均田是对是错。

    他们只知道,因为明军,因为黎维宁;一切都乱套了。

    隐约间,民怨沸腾。

    镇国寺方丈以惠大师听着信徒们的抱怨,微笑着予以安抚,告诉他们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佛主会保佑你们的。

    不得不说,他的语调拿捏的很好,让信徒们听着很安心。

    方丈说了很多,仔细想想,又不记得方丈说了什么,但这没关系,反正方丈是在给他们赐福,待他们献上对佛主的供奉,佛主一定会普渡他们。

    明明日子越是难过,生活越是拮据;信徒们投进功德箱中的银钱却越来越多。

    方丈微笑的看着一切,就好似弥勒佛一样;虽然事后会清点,但多年以来的习惯,还是让他喜欢估算每个人投进去的银钱。

    五两,八两,才叁十文?黄金?不错!

    这个……银票?

    等信徒们捐完善款,都离开之后,方丈上前打开了功德箱,找到了刚刚疑惑的那张纸,结果根本就不是银票!

    方丈脸色一黑,倒要看看哪个信徒敢如此放肆!

    拿起纸张,就要看写的内容,结果刚扫一眼,就神色凛然,将纸张收入袖中,跟看门的僧人说道:“今日不再接受供奉了,让信众们回去吧。”

    “喏。”

    僧人们开始驱离信众,但信众依依不舍,苦苦哀求。

    方丈匆匆赶到**塔上,见塔上果然有人,便出声问道:“你是何人?”

    “后黎朝翼郡公;郑检。”

    一袭白衣的青年书生傲然而立;报出家门,方丈想了会,才疑惑道:“清化府郑家?”

    “正是。”

    黎维宁这个后黎朝的皇帝虽然是阮淦拥立的,但他们这个政权势力最大的却是郑家,郑家封了十个公候,而郑检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所谓的翼郡公,则是因为他是阮淦的女婿,才有此爵位。

    一个流亡政权的公爵并不值钱。

    重点是郑家的根基,黎丕当初会带兵拥护黎维宁,就是因为郑家在背后推动,黎丕看到了后黎朝还能依靠南方地区,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郑检是阮淦的女婿,在郑家也是未来的家主。

    气度尊贵,非同小可。

    方丈不敢轻视,便认真询问:“郑公子信中所言,要见万行祖师,这不知是何处得来的消息?祖师不是已经坐化几百年了吗?”

    郑检轻笑道:“既然已经坐化,你何必如此紧张的来见我?”

    “放心吧。”

    “我是得了南京的消息,来找你的。”

    听到南京,方丈顿时松了口气,他这些天其实一直在等南京的消息,可迟迟没有使者过来,如今郑检来了,就妥当了。

    方丈知晓叛军的背后是南京在支持,倒是不虞郑检的身份有问题。

    当即带郑检进入了**塔的地宫当中。

    “没有想到塔下还有这番世界。”

    地宫很大,就像是华夏王朝那些皇帝的陵寝一样,但布置要更加玄妙一些,郑检对玄学涉猎不多,但也能看出许多布置都有讲究。

    在知晓万行还活着的时候,郑检也是很震惊的。

    但进入地宫以后,他就明白了,他甚至怀疑,万行真的还算活着吗?

    地宫最中心的位置,有一个水银堆积的池塘,在池塘的中央有一个金色的莲座,在莲座之上,是一个皮包骨头,消瘦无比的老僧。

    方丈在将郑检带到此处后就离开了。

    而郑检则第一时间捂住了鼻子,也有点想离开,水银有毒,这一池塘水银,让郑检很不自在。

    莲座之上的老僧缓缓睁开眼睛,郑检一下子就被那双眼睛吸引,心神一个恍惚,随后惊吓的后退了一步,他看着自己身上有金黄的光芒冒出,如烟气一样汇聚,竟是成了一条龙……

    郑检天生聪敏,第一时间就猜到了缘故。

    “我……有龙气?”

    他有些忍不住狂喜,连水银可能会挥发到空气中的毒性都不顾忌了,而万行那如同砂子摩擦般的声音才缓缓响起:“莫氏代后黎,你代莫氏。”

    “有国运两百年。”

    郑检一听两百年国运,顿时兴奋的想要呼喊出来,然而,老和尚的下一句话直接给他淋了一盆冷水,那龙也缓缓消散,他说:“若无张执象,理当如此。”

    然而,是有张执象的……

    郑检很清楚大明对安南的策略变化,就是因为张执象,而且从事实来看,万一大明真的在安南实现均田,那么安南以后就永远都是大明的领土了,不会再有任何自治、自立的可能。

    那样,他又何来的龙气呢?

    郑检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若是要将未来扶回正轨,我该如何做?”

    万行和尚澹然的瞥了郑检一眼,没有回答,反问道:“南京因为老僧的原因,让安南有一份独立自主,你认为是凭什么?”

    郑检想了下,说道:“凭两点。”

    “其一。”

    “祖师还活着,安南僧侣皆听您的号令,而安南全民信佛,乃佛陀之国,您能号令僧侣,您才是安南真正的主人。”

    “其二。”

    “祖师您佛法无边,南京忌惮您。”

    万行低声笑了笑,笑声十分可怖,他笑道:“佛法无边?佛法无边我用得着坐在这里,不死不活?大暑之世以前,便是通天修为,又能做什么?”

    “青龙榜上,代代都有宗师,便是对上第十,我又有几分胜算?”

    “想要跟南京诸公对话,个人修为纵是高到张叁丰那样,也只有叁分管用罢了。”

    “南京与我共治安南,根由是在人心上。”

    “安南的百姓不信孔子,信释迦牟尼,这才是根由。”

    “而我,只不过是活得久,有威望,能够当那个僧首罢了。”

    郑检有些明悟,他说道:“可张执象在改换人心,他不仅让百姓不要信孔子,也不要他们信佛祖,他试图让百姓……信他们自己。”

    “他想铲我们的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