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大,是具有坚固,稳定性的事物,作用是任持。”
    “水大,是具有柔性,广性,湿性,作用是摄聚。”
    “火大,是具有暖性的事物,作用是熟变。”
    “风大,是具有动性的事物,作用是动启。”
    “也就是说,固持、聚摄、发展、动变,才是所谓的四大,而四大皆空,则是指世间的一切法相都没有了,一切归于空无。”
    “我们说地水火风,并非说地更重要,所以在前面,而是因为地最容易观察。”
    “你目之所及,一切表象,皆因固持所以成相,因而都是地大,而任何物体,我们看这杯水,表相它是水,然而这些水又是一个整体,还是无数个小个体聚合而成的呢?”
    “它当然是聚合而成。”
    “水也好,沙土也罢,世间万物,都是因缘际会而成,一切物质因缘数聚会而成,便是水大。”
    “但,因缘际会,又非是一尘不变的。”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演变的规律,一饮一啄,皆有定数,因果皆有报应,便是如此,这杯水在这里,我们喝下它,它在我们体内,有的变成了血,有的变成了浊水排出,都是有去向、变化的,这便是火大。”
    “知晓了地、水、火,我们才能看到最紧要的——风。”
    “风是动性,更是动因。”
    “这杯水在这里,如果没有最开始给它一个‘因’,让它动起来,它又如何能汇聚成一杯水?又如何会有缘数变化的过程?”
    “最后,我们又如何能有这杯水喝呢?”
    “寻一杯水的因,就要寻与它有关事物的因,一切事物又总的关联起来,那便要寻一切之因,寻这世界的第一因。”
    “风大,便是因动!”
    “便是寻到原初第一因,那都是客观的规律,我们要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我们作为人,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遭遇,都要从最初的因落手。”
    “要着手于风大,去发挥因动的力量,才能有更多的缘数,去结更多的业果。”
    “而只要心存善念,便多是善果。”
    “毕竟因果报应,善恶有报才是这世间的本分……”
    光发钱不够,张执象还在讲法,他要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便要让人们心底里认可这一套,让他们觉醒,让他们不再麻木,拥有独立自主的意念。
    安南信佛,他便讲佛。
    他是不修行,但他懂佛法,金丹大道本就是三教合流的产物,阳明先生的心学也是三教合流的产物,他张执象又如何会不懂佛家?
    所谓地水火风,都是对“缘起性空”的解释。
    张执象半点偏颇都没有,但如何应用佛法,却是他这次讲法的关键,谁说佛家只能用来枯禅?不过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区别罢了。
    。
288、摆擂辩法万行现身
四百万两银子堆成一座山,而张执象坐在银山上给人们讲四大皆空,这强烈的反差,却给人一种看破红尘、打破执相的感觉,显得格外宝相庄严。
    金银惹人痴狂,但如此银山在前,有张执象悠悠讲法; 人们却意外平静,忽觉金银不过尔尔……
    只觉得张执象愈发神圣。
    越来越多的百姓来皇宫前听张执象讲法,也看到了那张发钱的明文告示,在得知他们每个人可以领二十两银子后,升龙城内的百姓对明军的观念一下子就改变了。
    看向银山之上的那位大明国师的眼神,也全然不同。
    不完全是崇拜,但绝对很认真; 他们迫切的想听张执象所言; 想知道他会告诉他们什么……
    因为。
    从古至今; 他们进庙拜佛,都是他们给菩萨上供,而今天,是第一次,他们来听佛法,还有可以领银子,而且……是一笔巨款。
    “升龙城有多少人?”
    “五六十万吧?”
    “每人二十两,这是多少钱,我,我算不过来……”
    “上千万两银子,天呐,明军打下安南,占领了皇宫,的确很有钱,但是,这么多钱都发出去; 他们还有钱吗?”
    “皇宫?皇宫里有五百万两银子就顶天了!每年的赋税才多少现银!”
    “这……明军还贴了钱?”
    “可不是吗?那银山看着做,估计也就四五百万两,真正的大头在那边呢,看到那几个大箱子没有?里面应该都是宝钞!”
    “这……钱都发给我们,明军是不准备打仗了吗?”
    “打仗?怎么打?听说明军主力都到满刺加去了,留在安南的只有几千人马,这升龙城内,也不过两千多明军而已,叛军有二三十万呢!明军怕是要散钱跑路了!”
    “啊?!那不是说,叛军马上就要进城了?”
    “是的,他们要来了。”
    “那这样的话,这钱不能拿啊,会,会惹来祸事的……”
    “怕什么?大家都拿,叛军还能把升龙城屠了吗?”
    “可是,听那些难民说,他们在外面,屠了好多城……说不定,真的会屠升龙的。”
    “后黎自诩王朝正统,岂能如此!”
    “正统的话; 皇帝他们都不认了啊……陛下,不是在那里吗?”
    “……”
    百姓们议论纷纷,一时间人心摇摆,相比于以往的沉默和怨念,此刻的他们,更多的是迷茫和恐惧,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只能是更加认真的听张执象讲法,想要从这位大明国师那里得知方向。
    如此情况,就在皇宫正对面的镇国寺,自然看得一清二楚。
    方丈以惠大师面对众僧侣的急切,并没有当即拍板,而是看向郑检,此时的郑检已经削发为僧,身披华丽的袈裟,一身贵气宝相,好似西域那转世的上师一样。
    前日他从地宫出来,便有了新身份。
    方丈直接说郑检是万行大师转世,还搞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大多数僧人其实不太信,还以为是方丈有什么预谋。
    毕竟他们这次是要里应外合,在城内起义,响应起义军的。
    万行大师的名头,确实很响亮。
    谷憅
    却是不想,方丈居然不自己拿主意,而是问这个“假和尚”?怎么回事?就算此人是起义军的高层,也没有必要听他吩咐吧?
    郑检看了眼众僧,说道:“张执象若是只发银子,反而不好应对,可他要说法引导人心,那就好处理了。”
    “只需一高僧前去辩法,将张执象驳倒,他所做的一切,便功亏一篑。”
    “诸位谁去?”
    众僧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应下,这不是平日里的辩法,胜败也只是表明佛法高低而已,此次若败,涉及的可是荣华富贵。
    他们必须把张执象和明军赶走的,均田免赋真正侵害的,是他们僧人的利益!
    关乎己身利益,一个个就开始正视自己的能力了,但结果就是,没有一个人有那个底气,敢站出来迎战张执象。
    “果然是末法时代。”
    郑检低声嘲讽了句,便起身说道:“既然都不敢迎战,那就我亲自来吧,以惠,开门,鸣钟,镇国寺要与大明国师辩法!”
    “是!!”
    方丈兴奋的应是,让僧人敲响寺内的大钟,在钟声悠悠传扬之际,镇国寺的山门一路齐开,只见花团锦簇,仪仗浩荡,在漫天鲜花当中,郑检乘着佛辇下山。
    这个阵势,一下子就将百姓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镇国寺这是做什么?”
    “如此阵仗,莫不是……要辩法?”
    “谁来辩法?以惠大师吗?”
    “不是,你看那佛辇上的,明显是个年轻人。”
    “我知道,我知道,镇国寺前天还举办了法会,那个人是万行大师的转世,是圣僧呢!”
    “转世?密宗才有这个吧?”
    “佛法高深之处,哪里是密宗专属?万行大师何等人物?倘若真的是大师转世,那这一场辩论就好看咯。”
    所谓道不辩不明。
    百姓们虽然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清晰讲解四大皆空的,但张执象毕竟穿着一身道袍,人们难免心里会打嘀咕,怕张执象在念歪经,他们又难以分辨。
    所以,有这么一位高僧辩法,那是最好不过了。
    张执象坐在银山上,而郑检坐在佛辇上,两人在同一水平高度,只是一人身着道袍,木钗束发,而一人光头,却浑身锦绣宝气。
    出家人如此奢华,按说是修炼不到家。
    可张执象看着郑检,却敏锐的感知到了一抹危险的气息,当即凛然,此人当真是万行大师转世不成?
    “张执象。”
    “你是?”
    “郑检。”
    两人打了招呼,但张执象盯着郑检看了好一会,说道:“不,你不是郑检,你究竟是谁?”
    郑检身上的气息太违和了,就好像是被另一个附体一样,再联想到转世之说,相较于转世,张执象认为更像是……夺舍。
    郑检笑了笑,神态无比违和,那面容恍惚间好像变成了一个老僧……
    他笑道:“我现在,是万行。”
    他承认了,而现场则一片哗然,万行在安南的影响力,就宛如达摩在大明的影响力一样,现场的百姓瞬间疯狂……
289、人心成见五指山下
“万行,五百年前的李朝国师?”
    大明要经略安南,张执象不可能不提前了解安南的信息,关于安南的资料,他是看过的,万行这个名号自然不陌生。
    哪怕史书记载与现实有出入,但万行在安南佛学史上;    依旧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张执象甚至读过首万行的诗。
    诗名《示弟子》,诗言:“身如电影有还无,万木春荣秋又枯。任运盛衰无怖畏,盛衰如露草头辅。”
    只是不曾知晓,昔日之豁达,今日还剩几分。
    五百年后附身他人;    是否活了五百年不好说,但是生魂肯定在人间待了五百年;    如今附身于郑检身上;    当真是狼狈难看。
    “五百年苟活,不人不鬼,这佛法怕是不足以服众?”
    “一身皮囊而已,阁下能舍,我就舍不得?”
    郑检拈花含笑,直接把球踢了回去,而且一下子就洞穿了张执象的最大秘密,他说,他看出来了,你张执象也是转世重生。
    然而,张执象不为所动。
    他只说道:“我依旧是我,而你并非是你。”
    张执象强调两者的区别,他二世为人,是经历了“创世”的;    父母相合成孕给了他身躯,他投生而降;    生命激活,才有了张执象这个人。
    与其说是他保留了记忆;    不如说有人帮他打开了前世的种子。
    “人活一世,却非经历一世。”
    “只是普罗大众,世间绝大多数,都只知今生,不知过往,不知来世。”
    “人一生业力,死后自当洗净,还归天地,所结业果则封藏至阿赖耶识当中,来往转世,自有果报,累世积淀,报应不爽。”
    “我得贵人相助,开种子藏,得前世之种,结今世之果。”
    “我之来历,符合天道;    应运而生;    与你不同。”
    万行笑了笑;    说道:“好一个应运而生;    你应运而来,便是为了致使我安南生灵涂炭,善良安分之人惨遭屠戮,凶残狠辣之人肆无忌惮。”
    “阁下所谓的应运,岂非妖魔?”
    “妖魔讲佛法,是谓之……蛊惑众生!”
    万行直接揭过了身份的讨论,将战争的罪责扣在了张执象头上,说他是发起战争的魔头,讲的法都是妖言。
    张执象这个时候如果转过身去纠结身份的事,万行只需要沉默含笑即可,民众就会把质疑宣泄在张执象头上。
    “生灵涂炭?六月之前,明军主力还在安南的时候,只有一片祥和,是你们叛军屠戮才造成的一切!”
    “明军若不均田,若不先杀士绅,如何会有叛军?”
    “士绅吃人,自当杀之!”
    “世间一饮一啄皆有定数,阁下所言,来往转世,报应不爽,善恶自有果报,士绅当中有为恶者,来世自当受罪,百姓当中善念善行者,来世自当富贵。阁下插手其中,坏了众生的因果,才有此番生灵涂炭,为何不知悔改?”
    万行此言一出,许多人看向张执象的眼神就带仇恨了。
    这和尚辩法,处处都在挖陷阱,又惯会利用成势,佛法为何常常大兴?是统治者需要罢了。转世轮回之说,是安定社会的基石,也是无数底层百姓唯一的光……
    佛家宣扬的转世轮回,与真正的转世轮回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否定了当世。
    是的,今生没有任何希望了,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