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与王阳明初见,并上了第一堂课后,张执象不由生出一种孔子弟子对孔子的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张执象拜服,恭敬无比道:“谨受教。”
王阳明随性的摆了摆手,说道:“会与你说这些,是因为你是天师府的弟子,是以仙人为目标的修道者。”
“一介老儒的片面理解,也不知道是对是错。”
“若是影响了修行,还望不要怪罪才好。”
张执象没有说话,只是坚定摇头,一旁张永焕则替他说道:“掌教在山上也是如此教小师叔的,阳明先生能够倾心教导,天师府感激不尽。”
“此行来拜访先生,除了希望聆听教导外,还有一本道经,希望先生能够斧正。”
说完,张执象已经恭敬的将书递了上去。
王阳明看着这本手抄的《太乙金华宗旨》,少年人笔力弱,字只能算是周正,内容嘛……
先生就着月光看书,德旻老和尚责怪小沙弥没有眼力见,很快就有和尚搬来了灯盏,王阳明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变化,依旧沉浸在书中。
整整一个时辰过去,先生才将书翻完。
他闭目消化了一会,才向张永焕问道:“你是觉得,天心回光,讲得浅了,对吧?”
“正是。”
“这书……何人所作?”
“小师叔生而知之。”
“这样……”
王阳明思考了一下,转而对张执象说道:“在嘉靖元年,武当山的天下法会,我也是参加了的,就盘古开天辟地,人秉阴阳而生这个概念,修行界有了共识。”
“张彦頨如果有教过你,你应该知晓,修行当中所指的昆仑也好,这书中所指的天心回光也好,其实都是对先天元炁的一种描述。”
“佛家说念空方能见性光。”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光芒,都只是先天元炁的映照而已,根本没有见到先天元炁本身。”
“所以,天光、金华这些,只能算回光这一境界的第一层。”
“真正的第二层,还是要见性。”
“何为见性?”
“《诗经》是见性,‘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也是见性,道家说山医命相卜五术同源,但在我看来,百家皆同源。”
“不读书,不知史,不能修道。”
“不读书,不知志,不能高远。”
“不读书,不知辨,不能清明。”
“不读书,不知理,不能豁然。”
“所知所悟皆要从书中来,从尘世历练而来,一昧的讲空,如何能见性?见性是不是要先见心,可吾心即宇宙,不知天下,不知文明,如何知晓宇宙?”
“孔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不立足于田野之间,如何能抵星汉之高远?”
“故而。”
“见性,非仅见自我之性,更见天下之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方能明心见性,不失偏颇。”
“方能回返先天,知晓先天元炁,在天地当中的本位本相。”
“如此,才是见性。”
张三丰说:炼己于俗尘,积铅于市廛。
王阳明说:见天下性,方见己性。
与春秋之时发展出来的隐仙派不同,在大明,无论是哪一方,都开始逐渐明确到了,修仙不是自己独修的事情。
一个人的修行,固然与自我的悟性与努力息息相关。
但更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我问世人,长生可否。
我问国祚,长生可否。
我问文明,长生可否。
32、金丹补全天有垂象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
“原来金光咒的金光,竟是应在这里。”
听王阳明讲过回光后,张永焕忽然明白张执象在鄱阳湖使用的那点金光是什么情况了,这是金华之光,是先天元炁照映出来的光。
张执象正是在大明灭亡的问题上想通之后,对于天下与自己的关系有了明悟,才会让先天元炁的金华之光为之所用。
如《太乙金华宗旨》所写。
金华有三种,金华乍现、金华正放、金华大凝。
此乃回光第一重境界,而第二重境界则是见性了,见性之后应当有所得、有所为才对,第三重境界又是什么呢?
“见性之后当如何?”
王阳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低头看着棋盘,又似看着这大明江山,随手落下一子,喃喃说道:“总要为天下人谋个出路吧。”
“有历史,时间才有意义。”
“有发展,历史才有意义。”
“总不能永远在圈子里兜兜转转,让天下百姓没个盼头……”
王阳明与其说是在回答张永焕他们,倒不如说在回答他自己,他说完后就闭上了眼睛,坐在那里形容枯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唯有德旻和尚,作为老友清楚一二,悠悠的叹了口气。
在其他人感受到那份沉重的时候。
王阳明忽然开口:“就叫光明吧,《易经》有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华夏即文明,文明即光明……文明光明,吾心光明。”
“大明,也应当光明啊!!”
王阳明忽然高昂的喊着,然后肺中旧疾牵动,咳得十分厉害,甚至在他手指之间隐约可见鲜血!先生竟然已经病重至此!
众人一阵担忧,王阳明却表示无碍。
张执象则忽然想起,王阳明逝世于嘉靖七年十一月,现在却是已经嘉靖六年三月了!离王阳明逝世仅剩二十个月!
“四叔,我记得天师府每年有炼许多丹药。”
言下之意,是有什么丹药可以帮王阳明治病,张永焕倒不是吝啬,但是……
王阳明笑了笑,说道:“没用的,我这病最初起于风寒,当年格竹子,道理没有格出来,反倒大病了一场,神思郁结,风寒入肺,从此落了病根。”
“病因情起,自会因情而复。”
“前半生困顿,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贬至龙场驿站,云贵之地,瘴气犹存,又穷困潦倒,肺疾也就复发了。”
“若是精心医治,倒也能治。”
“可当初条件不允许,我便以早年结识一云游道人时所听过的养生术自行修炼。”
“哈哈,修行这种事情,最好还是要有师承,不能胡乱练,否则就是像我这样了,自然之病,妙手可医,修行之病,神仙难救。”
“后来为了治病,又服用了许多外丹。”
“事到如今,已经无力回天了。”
说着自己的病情,王阳明却十分轻松,即便预知到了自己的大限,也没有半点哀愁,或者说,就算有哀愁,那也是不以己悲。
张永焕犹豫了下,说道:“若是能炼出龙虎金丹,夺造化之功,或许有救。”
王阳明笑道:“龙虎二气乃先天阴阳二气,除却祖天师张道陵炼制成功外,两千年来,可再无二例了。”
“若真是炼出来了,也不该浪费在老夫的残破之躯上。”
“大寒之前有大暑,得一仙人可救世。”
“修行九境,当再添一境‘回光’,同为性功,与‘入静’并列,如此,长生久视之仙人,必然是救世之圣人。”
如此,修行境界就变成十个了。
调养、入静、回光、筑基、采药、过三关、结丹、元婴、神游、纯阳。
调养是打基础,需要持之以恒,入静与回光则是性功,金丹大道虽然是性命双修,但修习命功前应当有一定的性功基础,否则事倍功半不说,更容易走火练岔。
张执象在调养打基础之余,回光境已经在第一重第一层的金华乍吐了。
乍,忽然,突然之意。
所以并不持久,平时也无法显现,唯有在关键时刻,能够见之用之,而且按理来说,先天元炁映照的光芒是不可外见,不可具现的。
张执象却能够用金光咒表现出来,这冥冥之中亦是一种“天垂象”。
是天地对于张执象第一个正式踏入“回光境”的反馈。
“这次进京,学生准备了两本道经进献,除了这本《太乙金华宗旨》外,还有一本《炁体源流》,先生这几日可还在应天?我将书抄好了便送来。”
见王阳明果真补全了金丹大道,张执象连忙想起还有一本书。
“不急,我三月份都会留在应天府,你有事便来鸡鸣寺寻我,金丹大道已经补全,《炁体源流》的作用应该不是补道。”
王阳明还未听张执象介绍,便已断定。
因为在天下法会期间,他们本来就有意在性功当中再归纳一境出来,《太乙金华宗旨》只是恰逢其会,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启发作用。
金丹大道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毕,后世之人在理论框架上已经无法做出修改了,唯有在细微处修修补补。
这并非是夸言和忽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而是内算学这套就是如此,阴阳五行发明之后,就再也无人能够推翻,只能继续推演和细化,《易经》在连山易、归藏易,发展到周易的时候,就也在无法继续推演了,唯有在周易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做一些更加仔细的解读。
不发展,会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当然不会,内算是以混元为宗的,只要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大道就不会变,框架在那,因地制宜的做些修改就可以一直沿用。
后世之人要担忧的不是这一套会不会过时。
而是内算的这些内容,如山医命相卜五术,后世之人是否还能够顺利的继承研习……
大道裂而百家出。
历史越是发展,越是前进,离大道就会越来越远,当外算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外算那一套的时候,内算就会越来越遥远。
这就是阴阳消长的定律啊……
33、海陆分权天下共治
这次前往鸡鸣寺拜访王阳明,到月上中天的时候才散席离开。
金丹大道补全至十境一事,王阳明亲自写了几封信,分别寄往武当山、白云观、庆寿寺……此事也会在江湖上迅速发酵,不消数日,便会天下皆知。
与此同时传扬出去的,还有张执象的名声。
《炁体源流》尚未写出来,但《太乙金华宗旨》和《炁体源流》在江湖上已经被传成了天书,甚至有得到这两本书便可以立地成仙的说法……
当然,那都是不懂的外行人凑热闹。
可当鄱阳湖的事迹传扬开来之后,人们听闻张执象能够召唤灵官老爷下凡,便对那个传闻深信不疑了。
张执象在应天府待到第三天,王家这座桂园外,就有数不清的江湖人囔囔着要见张执象了。
倒不如说,从第二天晚上开始,就已经有梁上君子开始作案,王家在桂园的护卫足有两百人,而且训练有素,能溜进了张执象那间院子的人不多。
而且,张永焕可是耳顺境的武夫。
没有人盗窃成功,反而激起了江湖人士的兴奋,毕竟,看护得这么严密,肯定是宝贝!
对此张执象颇为头疼。
这几日只好减少外出,尽快将书抄好送与阳明先生评定。
但他与王源之聊过关于蒸汽机的事情,王源之说应天府就有工厂在使用蒸汽机,张执象若是有兴趣,他联系好后,可以参观。
这天中午,王源之便让人传信,已经联络妥当了。
正在使用蒸汽机的是一家造船厂。
内河航运的船只不会装蒸汽机,因为蒸汽机体积庞大极为笨重,在千料海船上才可以勉强装载,而且会牺牲很多仓库空间,若是在数千料甚至数万料的大船上,才叫相得益彰,而且有足够的库存可以装载煤炭提供动力。
乘船沿秦淮河至长江,顺流而下,走二十里,便是龙江造船厂。
在龙江造船厂数里之外,正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宝船厂,但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废弃,只留有一些大型仓库,交由龙江造船厂使用。
龙江造船厂的在册匠户有四百余户,加上招募的工人,总有五千人。
在船只靠近龙江造船厂,第一眼见到的便是船坞上正在组装的大船,塔台、滑轮组、冒着黑烟的巨大钢铁机器……
“那便是蒸汽机了。”
为船只组装工作提供动力的巨大机器组是蒸汽机,有烧火的锅炉,有气缸,有传递液压的密闭容器,有巨大的木制塔吊传输动力,一点点将庞大的组件拉起……
“在工厂里使用的蒸汽机,还有旱舡,还有海船上的蒸汽机,都有些不同。”
“但原理相同,都是烧水以蒸汽为动力。”
“这种蒸汽机基本就是船厂和大型钢铁厂还有矿场在使用,龙江造船厂如今最大的船只为两千料,其实没有发挥出蒸汽机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