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旻落下一子,问道:“伯安是希望朝廷能有所变革的?”

    王阳明点头:“权柄在皇帝手中,集权之后还能做一些事情,看洪武、永乐年间就知道了,我不期望还有哪位陛下能够如太祖皇帝那样心系万民,至少大明应该回到仁宣之治才好。”

    “天之道,损有余而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再这么下去,必不长久。”

    王阳明从正德十一年开始就到处平乱、剿匪,他再清楚不过大明虽然是表面上的和平盛世,但已经匪乱四起了。

    他还活着的时候,这些盗匪、叛军都不足为虑。

    可他死后怎么办?

    盗匪叛军出现的根源是什么,他再清楚不过,若不能治本,天下只会越来越乱。

    德旻沉默一会,说道:“正亿不过牙牙学语,伯安的身体此去两广,恐怕……”

    他没有多说,王阳明忍不住咳了咳,他眼睛虽亮,但面色已经有些差了,儿子不过数月大,此次出征很可能就是永别……

    “正宪会是一个好大哥的。”

    王阳明没有多说什么,长兄如父,王正宪虽然是嗣子,但他这些年带在身边悉心教育,王正宪如今虽然只有十四岁,但已有纯正君子之风。

    “唉……”

    德旻悠悠一叹,正想劝解一些,毕竟王阳明年岁已高,又身患旧疾,嘉靖也不信任他,这一次完全可以拒绝朝廷的调令,断藤峡叛乱只是些蛮族而已,不足为虑。

    即便事情闹大,朝廷调一两位能臣,调集兵马,总能解决的。

    只是效率会慢些,死的人会多些……

    “方丈。”

    在德旻想着怎么开口的时候,有僧人过来传讯,他听完一笑,对王阳明说道:“是你那位弟弟来了。”

    王阳明听到“王守义”三个字也是一笑。

    歙县王家,在商贾当中属于王阳明最欣赏的那批了,他与王源之交情匪浅,前年建造阳明书院,就是王家出的银子。

    因为名字的缘故,王阳明的这些老友,都打趣称为他们为兄弟。

    两人谈笑间,已经有僧人引着王源之一行进来,王阳明笑道:“是守义来了,本来以为你在鄱阳湖要待到四月呢。”

    王源之笑道:“夺岛之战重要,但给哥哥送个好学生来,更重要。”

    “哦?”

    王阳明闻言望去,便见到王源之身后的张执象,仅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娃娃,只觉得灵秀纯净,让人如见清泉。

    “这是哪家的孩子,快过来让老夫瞧瞧。”

    他和蔼可亲,张执象却是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最后一位圣人,有种见到偶像的紧张感,但张永焕适时的按在他的肩头,消除了他的紧张。

    他连忙上前一礼,说道:“小子张执象,字安平。见过阳明先生。”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无害,安太平。”

    “是个好名字。”

    “张彦頨有心,你父亲更有心。”

    王阳明竟然听过他的名字,这让张执象有些惊讶,王阳明见此笑道:“嘉靖元年,天师府上书报祥瑞的时候,老夫还在朝堂。”

    “去年陛下赐封你为光禄大夫,其实在嘉靖元年就有这个意思。”

    “还是老夫劝阻下来的。”

    “如何,赏赐晚了五年,有没有记恨老夫?”



30、诗者何为天子之经



“光禄大夫有俸禄吗?”

    张执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句。

    王阳明听了一愣,随后大笑道:“确实,都没有俸禄,早几年晚几年又有何区别?哈哈哈……”

    明朝官员的俸禄还是洪武25年定下的,真指着俸禄过日子,不饿死都难,而且明朝散官、勋爵不同于唐宋,勋爵好歹还有俸禄可领,散官就只是对考核制度的一种补充了。

    像张执象的这个光禄大夫,看着从一品,十分尊贵。

    可是既没有任何权利,又没有俸禄可领,别人也不会真将他当成一品大员来看。

    顶多……算个吉祥物。

    将表面的殊荣抛开,可不就是这个理?

    王阳明喜爱的揉了揉张执象的脑袋,如果说他对儿子有什么期望的话,他想儿子能长成张执象这样就再好不过了。

    他拉过张执象在一旁坐下,问道:“可曾读过书?”

    “读过一些。”

    “读过《诗经》吗?”

    张执象犹豫的点了点头,他看过很多书,但结果都是能背,至于能否理解,他对基本的注释尚且没有信心,更遑论真正读懂了。

    “何为诗?”

    “《说文解字》,诗者,心志也。”

    “不对。”

    王阳明笑着打断,他在石桌上以手沾着茶水,写下了一个“诗”字,说道:“诗者,言寺也。”

    “何为寺?”

    虽然是问,但却没有等张执象回答,他挥手示意了这鸡鸣寺一圈,说道:“寺者,非庙,廷也!朝中之寺,即朝中之廷。”

    “寺,便是朝廷。”

    “朝廷为何有九寺为机构,自然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在上古之时,先祖开拓四海八荒,建寺为制,各寺又朝奉中央,以天子为尊。”

    “是不是很熟悉?”

    “没错,这就是分封,寺是诸侯国,而集合所有的寺,就是朝廷!”

    “诗者,言上古分封开拓建制之事者也!”

    “诗经,古天子之经也!”

    恢弘之气扑面而来,张执象震撼之余,不由下意识问道:“诗经不是周人所做?”

    王阳明笑道:“参商永离,三代同源,天子之经,周人不敢擅改,是故以商雅为小雅,周雅为大雅。”

    “夫子自周藏书室取真经,见老子如见真龙。”

    “老子是龙,周藏书室之学识,更是真龙,是自上古传下来的大道,大道裂,才有百家出。”

    “诗经之远,八千年不止。”

    王阳明所言对于张执象来说宛如拨云见日,一下子就扫清了历史的迷雾,将他的视野无限拔高,听阳明先生所言,他才明白父亲从诗经里找羽蛇神的证据不是玩闹了……

    诗经,乃华夏之史诗。

    王阳明见张执象在领悟消化,他含笑抚须,接下来一句轻飘飘的话却重重的砸在了张执象的灵魂之上。

    他说:“现在是不是能够理解《诗经·小雅·北山》中所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刹那间,先祖的豪情气魄顿时弥生。

    张执象再观古今的时候,便有了一条核心标杆可以对照,他初见阳明先生,几句话的功夫,便受益匪浅。

    王阳明见他已经领悟,笑了笑,再问道:“《千字文》读过了吗?”

    “读过。”

    这次张执象答得比较肯定,因为父亲给他开蒙,讲的就是千字文,张百川旁征博引,让张执象对于千字文的理解是有一定深度的。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何解?”

    王阳明再度考究,张执象答道:“天地杂交为玄黄之色,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远古之时世界皆是洪水大荒,此句意在描述天地开辟解释世界形成。”

    王阳明嘴角浮现了熟悉的笑容,老天师似乎也这么笑过。

    他说:“浅了。”

    “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天地本无色,先天之时,‘天’的先天元灵无形,自然无色,‘地’的混沌无序,亦无色,天地玄黄,讲的是宇宙从先天开辟到后天的过程。”

    “玄这个字很妙。”

    “《说文解字》有言,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

    “幽远是本意,黑而赤色者是其相。”

    “它指的是……黎明。”

    “黎明之时,太阳升起破除黑暗的那一刻,红色的光芒会驱散黑暗,而在远古时期,在伏羲创建完整历法之前,古人经常在黎明时分观测大火星,即苍龙七宿的心宿二。”

    “知晓了,在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看到大火星,时间就完成了一个轮回。”

    “即——年。”

    “我们常说燧皇开天,其实燧人氏的功绩不仅仅在于发明了火,更是依据大火星来开创了第一部历法,从此开始,我们有了年的概念。”

    “这是与更远古时期,单纯依靠北极星和北斗七星来判定方位、四季不同的。”

    “没有年的概念,就没有时间的概念,一切都只是在重复而已。”

    “所以,燧人氏有开天之功。”

    “天玄,指的是黎明。”

    “若是看殷商骨文的‘玄’字,便知道其形,是一个人,两个圈。那便是远古之时,人们在黎明时刻,越过太阳看星星呢。”

    “讲完天玄,我们再讲地黄。”

    “黄字在殷商骨文里是怎样的呢?是一个人,在圈的中央,简朴而言,可以理解为人在种田,大而化之来说,那便是人在天地之中央,曰黄。”

    “天地玄黄。”

    “短短四个字,即讲了天地由先天到后天的演化,又讲了文明的源起,我们远古的先祖,从天文观测有了时间的概念开始,学会了种植开始,我们就是天地的主人了。”

    “这四个字里面没有‘人’,却处处是人。”

    “是天道,是地道,更是人道。”

    “天地人,三位一体。”

    “这才是天地玄黄。”

    老天师跟张执象说四季有五行,现在阳明先生则跟张执象说天地有三才,了解了历史,了解了文明,张执象才渐渐对阴阳五行有了清晰的概念。

    然而,还没有完。

    千字文作为总结华夏文明的名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八个字的精华,还有另一半同样震撼人心。



3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要有方向,才能有空间的概念,我们在燧人氏之前,有巢氏的年代,就已经有了辨别东南西北方向的天文知识。”

    “为什么说有巢氏呢?”

    “我们看看‘宇’字最初是什么样子的?是人在屋子里,宇也有屋檐的意思,所以,空间、方位、房屋,是一起的。”

    “上下四方可以指这个辽阔的世界,也可以指我们居住的屋,更可以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是屋,也是心。”

    “从心到世界,这才是吾心即宇宙,是心学的宗旨。”

    “‘宇’指的从来就不是无限大的空间,不是一切的空间,而是我们的心,安定的空间,是吾心安处是吾乡,吾乡,才是宇宙。”

    “宇宙,宇宙,有宇才能有宙。”

    “《淮南子》有言:宇,屋檐也。宙,栋梁也。”

    “这两个字都是从房屋延伸而来,只是不同的是,宇是屋里有人,而宙是屋里有火。”

    “宙指时间之长。”

    “那什么时候有时间的呢?诶,对了,是燧人氏,燧人氏做了什么?他发明了火,也发明了时间,从此有了时间的概念。”

    “宙是指一切时间,但更指有意义的时间。”

    “若不知时间,时间何用?”

    “若无历法,何来历史一说?”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空间与时间,更是我们人类一步步成长的记录,这两个字,便是一部远古史。”

    “而洪荒二字。”

    “我们习惯于认为那是无边无际、混沌蒙昧的状态,是神话中的那种光怪陆离的世界。”

    “其实不是。”

    “整个人类的上古史,就是一部洪荒史。”

    “洪水与大荒,我们民族,我们文明,与之争斗的上万年,才终于将其降服,才终于获得了优良的生存环境,才终于建立起了华夏。”

    “从伏羲到大禹。”

    “整个上古时期,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与洪荒相斗争而服务的,在那洪水与无边的荒野当中开天辟地,从无到有的建立起一个无比璀璨的文明,就是我们的历史。”

    “华夏史,便是洪荒史。”

    “洪荒二字,道尽辛酸,道尽艰苦,却也……无上荣耀。”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短短八个字,解释了人类如何而来,文明如何而来,天地与人是如何关系,乃文明之精粹总结之所在。”

    “看懂了这八个字,也就顺便看懂了《诗经》。”

    “知道先祖为何会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是我们开辟了世界,我们自己……就是盘古。”

    在与王阳明初见,并上了第一堂课后,张执象不由生出一种孔子弟子对孔子的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张执象拜服,恭敬无比道:“谨受教。”

    王阳明随性的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