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始皇陵的面积相当于76个紫禁城。

    它不仅大,还有各种巧夺天工的机关,几乎有着完备的防盗系统,让盗窃者常常损失惨重。

    还未经历清末民国的盗墓,如今秦始皇陵保存的要更加完整一些,火药毕竟是宋朝才开始应用,而宋明两代,对皇陵是多加保护的。

    然而,皇陵区域那么大,地那么深。

    到底哪里才是那个传说当中放着始皇尸体的地宫,却也无法定位,或者说,表面上的皇陵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皇陵需要从假的皇陵进去。

    传说,那个地宫当中有周天星宿,有九州河山,有四季变换,有世间一切的规则。

    是象征永恒的统治,更是象征始皇帝的权柄。

    当然,这些对于居住在骊山的百姓们来说,都过于遥远,一名老伯看着帮忙种地的钜子,眼睛是不是的瞄向钜子的腰间,看着那根烟杆。

    “嘿,老哥尝尝?”

    “这是烟叶子吧?咱也听说过哩。你这帮忙收作物,咱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哪里还能抽老哥你的烟?”

    老农跟钜子倒是很放开的,也只觉得亲近。

    是不是种了一辈子田的人,那是看得出来的,做不了假的。至于烟杆嘛,谁还不兴有个爱好呢?如今烟草在大明挺风靡的,那种上好的卷烟也有。

    只不过一般人用不起。

    “我也不常抽,就是晚辈孝敬的,来,拿着。”将烟草装填好,用火柴点燃,钜子将烟杆交给了老农。

    老农推脱了一二,便拿过来美美的抽了一口,然后呛得连连咳嗽。

    “老哥哥,你这新奇东西挺多的,这火柴好像南方用的多些?”

    这些年的确出了很多新奇产品,那些挑货郎也经常下乡,敲锣打鼓,吆喝着买卖,农户们即便不买,也见过一些。

    “也不贵,十文钱一盒,有一百根火柴呢。”

    “啧啧……”

    老农可不认为这便宜,一般哪里会去花这個冤枉钱?啧啧两声后,老农贴近钜子,两人坐在田埂上,老农悄悄问道:“老哥哥,你们是来挖皇陵的?”

    虽然能感觉钜子是种了一辈子田的老农民,但那些墨侠们,真的不像“好人”。

    他们来骊山已经好几天了,都住在这个刘家村,虽然他们一行人平日里帮忙修修补补,精通百业,甚至还帮忙种地,吃饭也给钱,但也让村民们心里不禁嘀咕。

    这伙人的目的是什么?

    思来想去,这骊山也就一个皇陵有价值了。

    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自然也听过不少关于皇陵的故事,什么有人找到一个坑葬啊,得了许多金子从此发家什么的,故事很多,可真正实现的,却不多。

    “哦?以前也有来挖皇陵的人?”

    “嗨,怎么没有呢?我跟你说啊,这皇陵虽然打不开,大宝贝还在,但毕竟底蕴深厚,经常有土夫子过来碰运气呢。万一挖到那个偏殿的入口,那金银珠宝哦,可不敢想。”

    “呵呵,老丈人世代居住在这,就没动过心思?”

    “动啥子哦,最早是汉朝的皇帝下令保护的,宋朝开始,也有这方面法令嘛,谁敢乱挖?再说了,这皇陵里面,可邪门了。”

    “怎么说?”

    “咳咳,我跟你说……这皇陵里面,有阴兵!”

    “阴兵?”

    “嘿,你还别不信,就是那些秦始皇生前带着平定天下的士兵,传说天下一统后论功行赏,让那些得了爵位的士卒,都穿上最好的衣裳,打扮得体面体面的,然后一个个去找那些匠人,用陶泥塑造得那叫一个像!传说那陶人能这么像,是因为仿制的时候,就得了真人的一魂一魄,秦始皇到了阴间,依旧有百万大军可驱使!”

    老农说着自古传下来的一些秘闻。

    钜子也很认真的听着当地人的故事,两人闲聊,老农已经认定他们是土夫子了,但却也没有避讳什么,更没有报官的心思。

    直到日头正中,散去吃饭,钜子才离开。

    回到村里,钜子坐在村口的大树下,吃着杂粮饭,听着墨侠们的汇报,忽然的,远处走来一个僧人。

    看到僧人,钜子没有什么表示,墨侠们自然继续汇报。

    等他们说完今日的探查,那在一旁站了许久的僧人才说道:“修行之事,不过是借假修真,这皇陵也是如此。”

    “真的皇陵,需要通过表面上的皇陵进去。”

    “没有想到你们墨家自己都没有地图,需要从头探查。”

    “莫非当初的七十万劳工真的埋在了地宫当中?”

    钜子瞥了这黑衣僧人一眼,说道:“如此残暴的事情,始皇帝岂会去做?皇陵并非是始皇帝葬进去了就停止修建的,等到章邯带骊山刑徒离开的时候,皇陵的修建才草草结束。”

    “真正的秦始皇陵,在建造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我们脚下的这座皇陵,其实是一个迷宫,须得通过迷宫,才能找到真的皇陵,而设计这个迷宫的不是我们,是徐福。”

    “兵马俑里有魂魄,这也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事实。”

    “如今大暑之世,进了皇陵,是要面对十万阴兵的。”

    “我们不欲与阴兵起冲突,始皇帝复活后还需要这支军队,所以想要寻找最好的办法进入皇陵罢了。”

    姚广孝看了看骊山,问道:“秦始皇陵是什么?”

    夏商之时,神人共存,春秋战国时期,尚有神异,始皇帝泰山封禅以后,上古神异才真正消失,华夏流传下来的圣物有应龙龙鳞,有生肖符印,应当还有未曾消逝的东西才对。

    钜子笑道:“大和尚可曾读过《桃花源记》?”最近弹窗厉害,可点击下载,避免弹窗



379、逢七必变中元时节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好,晋人王质的烂柯故事也罢。”

    “当知时空并非是唯一的。”

    “《桃花源记》当中的‘渔人’并未有姓名,而文章末尾却忽然出现了刘子骥这么一个人,他一生都在寻找桃花源,却未能找到,落了个病终的结局。”

    “刘子骥何许人也?”

    “《世说新语?栖逸十八》里,桓冲想要用重金聘请刘子骥; 帮助自己抵御苻坚。刘子骥断然拒绝桓冲之邀,将其赠送的所有财物,全部分送给了沿路的穷苦之人,飘然而去。”

    “刘子骥擅长老庄之学,是求道之人。”

    “外界多认为陶渊明是高士,而陶渊明却认为只有刘子骥才配的上高士,而高士这一称呼; 其实多指修行有成之人。”

    “陶渊明与刘子骥有血缘关系,且两人又是好友。”

    “陶渊明为何独独写一个‘寻病终’呢?”

    “这桃花源记的故事,到底是陶渊明听普通渔夫讲的,亦或者说是渔夫告诉太守之后,事情传扬了开来被陶渊明所知?”

    “还是说,是陶渊明的这篇文章写出来后,才广为人知,太守派人寻找?”

    钜子很喜欢这种推理的过程,他轻松含笑的与姚广孝说着,姚广孝也逐渐了然,答道:“渔人就是刘子骥?”

    “桃花源记的故事,是刘子骥跟陶渊明说的。”

    “关于刘子骥还有一个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张玄担任侍中的时候,使至江陵,路经阳歧村,船只停靠之时,有一人手持一笼生鱼来拜访; 那人说船上有厨具可以做鱼脍; 张玄接待了此人,才知晓此人是刘子骥。”

    “那鱼是钓的也好,渔网打捞的也罢。”

    “确是刘子骥亲手得来的,以垂钓为闲趣,自称渔夫,倒也是这些高士古来皆有的兴致。”

    “邵雍不也写了《渔樵问对》?”

    “故而,刘子骥便是渔夫,他曾经进入过桃花源,但却没有上心,以为真的只是躲避战乱的一群人,可等到出来之后,刘子骥才恍然惊醒,那不是什么躲避战乱之地,那是……仙境。”

    “因而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夫才会大惊。”

    “至于为何款待……”

    “自《桃花源记》之后,此类故事还有许多,其中最贴近刘子骥的,是唐朝贞观年间华阴云台观的刘法师。”

    “此人辟谷二十年,仅在每年正月、七月、十一月的十五都设素斋进食,也招待宾客。”

    “却不想每每素斋进食的时候,都有一个人坐在末席,吃完便走,二十年来; 此人相貌衣着都没有变过,所以引起了刘法师的注意。”

    “两人谈过之后,知道那人叫张公弼,张公弼表示,他吃了二十年的素斋,所以邀请刘法师去他家作客一翻。”

    “刘法师答应了,两人便同去了莲花峰。”

    “到洞府敲门,里面的朋友首先不肯开门,说不见外人,报了身份才肯开门,开门便问刘法师要来这里住吗?”

    “刘法师想着云台观,便说以后再来住,那人便不多说。”

    “进入洞府,张公弼让朋友设宴招待刘法师,朋友便用葫芦倒了药粉,兑了碗水给刘法师,这水喝下去香甜无比,饥渴顿消,二十年来辟谷食气,神气从未如此充盈过。”

    “接着那朋友又展示了‘戏法’,让刘法师叹为观止。”

    “一番招待后,张公弼送刘法师出了洞府。”

    “出去之后,一瞬间便到了云台观不远的地方,方才的来路、洞府已经找不到了,张公弼也不再来见他,这让刘法师醒悟过来,悔恨不已。”

    “他知道自己进了洞府仙境,见了神仙,但他自己错过了机缘。”

    “以至于刘法师忧思成疾,不久便去世了。”

    “刘子骥、柳归舜、元藏几、文广通、杨伯丑、刘法师……自来这种故事便很多,无论是主动邀请做客,还是偶然进入,都是一個缘分。”

    “缘分到了,招待一翻,情理之中。”

    “缘分不到,想找也找不到,如刘子骥最终病逝,如刘法师忧思成疾而终。”

    “钜子是想说,秦始皇陵也是这般洞天福地,需缘分到了,才能进去?”

    钜子抬头,看了看太阳,说道:“不光需要缘分,时间也很重要,桃花源记里,倒是没有强调时间,刘法师的故事也是如此。”

    “他们两人都有一个特点,都是身具修为的。”

    “而那些没有修为的人,烂柯奇缘中的王质,就观了一场棋局,便已经过了百余年;柳归舜误入君山秘境,几句话的功夫,外面已经过了三天;元藏几漂流到沧州仙岛,回到中土时已经过去两百年;文广通在道德秘境中待了半日,外面已经过了十二年。”

    “是因为修行者和普通人的时间不一样吗?”

    “并非如此。”

    “只是因为修行者的神是清醒的,能够注意到时间的流逝,而普通人进入秘境之后,便已经昏沉如梦,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罢了。”

    “就像这太阳和地球。”

    “今年的地球在这个位置,明年还是在这个位置,你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会发现有周期,但在天文历法出现之前,不知年月的时代,一切都是周而往复的。”

    “究竟过了多少年,你又如何能知呢?”

    “这凡尘当中,有生老病死可以作为参考,仙境当中,又哪来的生老病死?”

    “自然不知岁月了。”

    “然而,这些秘境仙境对于秦始皇陵来说,并不算什么,秦始皇陵的速度……很快,运动范围非常大,也就是说,里面的时间流速,极快。”

    姚广孝知道钜子对于时空的论述,时间是人为认定的概念,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并没有时间,只有空间和运动。

    相对的运动速度不同,时间的流速就不同。

    同一空间内,你走得慢些,你的“寿命”自然就长些,但不同空间,需要连接的那一刻,你走了多少“圈”,都是会在连接的那一刻计算的。

    你得“等”另一个空间转够“圈数”,才能衔接。

    秦始皇陵的速度快,运动范围广……

    “骊山的皇陵,只是入口之一?秦始皇泰山封禅,跟皇陵也有关系?”姚广孝研究的是历史当中的文明兴衰和发展,对于这种秘闻并不是太关注。

    钜子也不妨告诉他,笑道:“我们自古以来的皇陵,都是有其意义的。”

    “虽然自秦始皇陵以后,基本都是做存档用,将一段时期的事情记录下来,一些典籍保存下来,放置在皇陵当中,也为我们文明为国家添一份气运。”

    “但秦以前,特别是三皇五帝时期的皇陵,哪一个简单了?”

    “传说黄帝陵当中有一切生灵、物质,你想找的一切在黄帝陵当中都存在样本,甚至可以不断的复刻。”

    “那是真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