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皇室的功劳真的是功劳吗?我们换种角度来看,那本质上是统治者……

    如今江南宣扬民主。

    到时候,废弃皇室的声音恐怕会越来越高,甚至于扭曲事实,然后将一切黑锅扔到皇帝头上,要将皇权彻底踩碎,打开最后那道枷锁,连名分和监督权都不给皇帝留,不,不是不给,而是他们从最开始就是奔着这监督权来的。

    倒也不是立马就出现了封建复辟。

    也并非是他们没有经历过彻底的革命,而是人心在二三十年内,并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人心基础不变,一旦维护的环境宽松下来,就会有私心开始抬头了。

    这不是张居正他们这些人接班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或者说他们自己几个,又真的会几十年如一日吗?海瑞肯定会,胡宗宪呢?张居正呢?严嵩呢?钱衡他们呢?还有满朝文武呢?

    左右不过是防微杜渐。

    既是为长生革命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死不足惜,嘉靖也不怕死,可他若真的死了,若是朝廷以后对仅保留监督权的皇权开炮,要取消皇位。

    那基本就是舍弃自秦以来,近两千年积累下来的名。

    此后,要花费多少工夫,才能够出现这样完美的天然监督者?不会有了,永远。

    失去这份监督权的辖制。

    可不是所有人都品格高尚的……

    唯有张执象娶了公主,跟皇室成为一家人,在长生革命的未来,才能够保证朱家急流勇退的,唯有张执象。

    特别是……屠龙斩蛇后的张执象。



435、应龙托举乘鲸遨游



张执象会劝说嘉靖还政于民,会告诉嘉靖以后的皇位,就应该是个泥塑的凋像,但绝不允许在完成历史进程前,就这么废掉皇位。

    工业越发达,可剥削程度越高。

    在原本的世界线上,西罗人改出了农民起义的周期律,进入了癌变式的工业发展,从那以后,就不会再有农民起义了。

    内乱,只是外部势力干涉的结果而已。

    小国被跨国公司掌握命脉,最直观的自然资源被掌握,经济被主导,粮食安全不存在,那些跨国公司只要一断粮,那些小国就直接崩盘。

    fo

    而大国的演变,无非是坚持不下去天下为公,私心抬头,里应外合罢了。

    这其中,还有平民的存在吗?

    没有的,不光是现代战争的武器代差,工业需要,全球化的材料能源控制,刨除所有物质难题,还有……名义的难题。

    不论是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曾经灯塔的黑豹党足够有影响力吧?能号召吧?结果呢?暗杀,永远不是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有威望和足够影响力的头领死了,就是死了。

    如此艰难,只因为新的“名”需要积累,而在积累的过程中,敌人有无数次试错的机会。

    所以。

    张执象要留下一个名,一个足以“尊王攘夷”的名。

    这对老朱家来说,是好事吗?

    并不是,皇帝从来就是一个高危职业,看看大明朝那些勤于上朝的皇帝都是什么寿命吧?而不上朝的嘉靖和万历,就在位了近百年。

    看看曹钦之乱后,京师兵马全部被孙家掌握,彻底夺权失败,被孙若微绑着重游南宫的英宗吧!

    看看连续送走弘治、正德两位皇帝,还能善终的太医刘文泰吧!

    看看紫禁城中不断燃烧的宫殿吧!

    看看红丸桉的泰昌,看看天启大爆炸的天启,看看甲申国变的崇祯……

    那年,宣德抱着小小的英宗,问他愿不愿意为大明征战沙场,英宗说:“我要封狼居胥。”

    想必,当时绝望的宣德,是多么的慰藉,多么的抱有希望……

    战争从未停止,血液从未干涸。

    却再也没有回到永乐盛世。

    没有人比嘉靖更明白,坐在那个位置上要面临什么样的风险,如果说以往的皇帝,还有着天底下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去争夺,还政以后的皇帝,有的,只是一个不得已的时刻,用命喊出“尊王攘夷”的最后手段。

    可到了那种时刻,谁会让皇帝如此轻易的发声呢?

    若无能,连话都喊不出来,会变成真正被捂住了嘴的傀儡……

    比起未来的艰难。

    嘉靖如果主动放弃皇位,宣布从此再无皇帝,那么,老朱家将成为大明最显赫最特殊的世家,那样,才是真正的富贵。

    嘉靖没有放弃这份责任,张执象更不能弃皇室于不顾。

    所以……

    八月十四,大婚。

    老天师、张百川、张符氏他们已经于数天前进京,天下各路庆贺之人蜂拥而至,整个京师大庆三天,张灯结彩,夜如天明。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喜结连理!

    ”

    “送入洞房咯!

    ”

    嘉靖亲自当着司仪,在太庙前完成了大婚,说是送入洞房,却牵来了一匹大红马,将张执象赶上马,然后将永淳公主交到张执象手中,直接帮自家妹子摘掉了红盖头,然后狠狠一拍马腿,大声道:“走咯!

    ”

    驾!

    马儿奔腾起来,张执象也没有去控制马速,只是搂紧了永淳,然后策马奔腾,穿街打花,接受百姓们的欢呼和祝福,一路上鲜花漫天,如诗如画。

    嘉靖购买了整个北直隶的鲜花,早早分发给了京师百姓。

    自他们出发后,烟花冲天而起,即便是白天也有绚丽的光彩,这一夜,烟花就未停过。

    没有带永淳去嘉靖准备的公主府,而是一路向北,去了北苑的景山,其中有一座山峰,在元朝时,这里叫小青山,后来,这里叫……煤山。

    不过,张执象没有看到什么歪脖子树。

    张执象伸手扶着永淳下马,拉着她站在了山头,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他捏着她的手,说道:“你是我的妻了。”

    “嗯……”

    她应声里带着些许哭腔,是止不住的激动,也是终于忍不住的自责,她望着张执象坚毅的侧脸,说道:“对不起。”

    张执象摇头:“我并不勉强。”

    她低头道:“可是,你明明跟王姑娘有婚约在先……”

    “她不在意这个。”

    “女孩子,哪有真不在意这些的……”

    “……”

    张执象沉默无言,永淳看了他一眼,主动抱住了他,靠在了他的怀里,享受这贪恋的温暖,好一会儿,她说道:“我,我……满足了,夫君快去找王姑娘吧。”

    张执象没有说话,他忽然抬起了头。

    天空,似有流星飞过……不,不是流星,是流星雨。

    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牵引而来。

    应龙升举,云气具从,星宿伏拱,这是……王绛阙招来的流星雨。

    “永淳,嫁给我了,可不能后悔了。”

    “嗯?”

    “带你去看星星。”

    “呀!”

    在永淳的惊呼当中,张执象脚步一点,便带着她高高跃起,绚烂的彩光从他眉心如流水般溢散而出,将两人团团包裹,托举。

    哞!

    在一声响彻的鲸鸣之后,巨大的彩光构成鲸鱼的虚影,驮着他们飞向天际,与那携着亿万星辰的龙影追逐遨游。

    朝游北海暮苍梧。

    仙凡之别,越是见了那绚丽的星空,怕是越难耐脚下的黄土,张执象不希望永淳在多年以后会不甘,会难以接受。

    但至少,在她年华还在的这几十年,他愿意给她最浪漫的回忆。

    ……

    (PS:朱祁镇在正史记载,并非孙若微的亲生儿子,而是孙若微从一个宫女那里抱养过来的,所以他到底是不是朱家血脉,其实是存疑的。但朱瞻基应该是没有在意,而孙若微在跟英宗的斗争当中,的确是不当儿子在整。慈禧跟光绪,就是英宗的复刻。)



436、东西要道争雄之地



张执象在京师举办婚礼的时候,在登州府,有一名少年趁夜翻出了院墙,落地一滚后,吹了声口哨,远处便传来马蹄声。

    一名年岁稍长的少年将另一匹马的缰绳递给少年,问道:“阿光,你真要出海?”

    “嘘,我们先走。”

    少年郎虽然还未长开,但已见颀长的模样,他翻身一跃,利落上马,然后打头朝着码头那边骑去,出了这条街后,他才畅快笑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岂能困于宅院之间?”

    “如今地方卫所已经撤销,祖上传的登州卫指挥佥事都没了。”

    “按朝廷的话说,就是军转民,老头子自己也就是个治安局的副局长,平日里管管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小事,却还想让我接他的班,当真是没志气。”

    “且看我此去西罗洲,为戚家取个爵位回来!”

    在戚继光身后,是登州知府家的公子周成,从身形上来看,周成还要稍矮一些,但却已经十六岁了,反而十岁的戚继光有五尺六寸,想必成年以后,得奔着七尺男儿去了。

    周成知晓戚继光才情,论文风流倜傥,能吟诗作赋,论武,小小年纪便已经响彻山东武林。

    年仅十岁,便已经是不工境的武夫。

    当初姬际可兵解身亡,武道气运散作三份,其中两份给了儿子和徒弟,还有一份落在了山东地界,自戚继光名声鹊起后,便认为那份气运是落到了戚继光身上。

    所以江湖上认为戚继光未来必定是青龙榜上有名的大宗师。

    故而戚家老爷,不论是认为儿子以后习文还是练武,都是有出息的,只想留在身边,找寻名师,好好培养。

    毕竟他才十岁……

    “阿光,西罗洲那么远,听说那里满地都是瘟疫,而且战场上不工境的武夫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周成有些絮絮叨叨的说着。

    戚继光知道好友的性格,也没有嫌吵,毕竟,此后可能都听不到他的絮叨了。

    码头。

    夜色当中有各路凶悍之人上船,因为长生革命的缘故,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前那种争雄斗狠的江湖,其实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土壤。

    江湖可不光是行侠仗义,它的本质是皇权不下县带来的民间自治,产生的潜规则而已。

    所以,如今伴随着秩序法律的普及,江湖也在逐渐消亡,虽然朝廷考虑到尚武之风,允许官府开设擂台,让习武之人切磋比武,也能签生死状。

    但毕竟是跟原本那种自由拼杀不一样了。

    所以江湖中人,不愿意安分的那些,大多都选择了出海,有些江湖中人,身上毕竟是背了官司,手脚不干净的,故而在登州,夜间出发的海船比较多,为的就是方便这些人上船。

    戚继光站在船前对好友说道:“阿成,我要走了。”

    “嗯……保重!”

    周成用力的抱了抱好友,做着最后的告别,戚继光毅然转身上船,周成空落落的看着戚继光的背影,有舍不得好友的离去,更多的是羡慕。

    少年郎,谁不想提三尺剑,一万里外觅封侯?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等到西罗洲的战争结束,恐怕朝廷与南京的战争也会有个了结,到时候不论是谁胜了,未来几十年,都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不会再有军功封爵的机会了。

    “阿成!

    ”

    戚继光的喊声传来,周成陡然抬头,便看到那个少年手持红缨枪站在甲板上,阳光无比的笑道:“你真的不跟我走吗?”

    周成陡然动容,随即迈开脚步,冲向了舢板。

    不管了,什么读书功名,什么添香,好男儿活在世上,如果不能争一个爵位,那此生又有何意义!

    ……

    “阿光!满刺加!那里就是满刺加,是我大明的旧港宣慰司!

    ”

    历时二十多天,当海船行驶到满刺加的时候,那百舸争流的场面让周成无比激动,开始念叨起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戚继光则要平静许多,他坐在围栏上,一手捏着下巴,说道:“西罗人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的舰队源源不断的通过满刺加?”

    周成奇怪的说道:“不然呢?许海听从朝廷的命令,有舰队坐镇斯里兰卡。”

    “西罗人根本绕不过来。”

    “就算突破到了满刺加,你看那瞭望塔,看那火炮阵地,想要攻下满刺加,是不可能的,何况我们这些舰队,又不是摆看的。”

    哪怕是他们乘坐的这艘商船,也是有火炮的,船上的人员本就是为了去西罗洲建功立业的,虽然不如海军那样训练有素,但绝对可以直接投入战斗。

    有旧港宣慰司的驻兵,再加上这源源不断的西征大众,西罗人至少要派十万大军,才能尝试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