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不能在南京打开局面。

    其实。

    南京作为养老发配的地方,是果而非因,因为南京六部听调不听宣,皇帝没有办法控制南边,才将不喜欢的官员往南边丢,让他们要么回家,要么去坐蜡。

    只有少数的,才是委以重任的“过河卒”。

    伍文定就是这只卒子。

    从嘉靖四年秋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后,伍文定就处处碰壁,被弄得灰头土脸,登闻鼓被雷劈后,每日午时自动击鼓鸣冤,而后就发生命案。

    张佐念着都是嘉靖的人,所以没有递折子。

    可南京这边其他的官员,各种弹劾的折子早已如雪片一样递到京师了,将他伍文定描写的十恶不赦,不斩不足以平民愤。

    再这么下去。

    会不会下狱被处斩另说,事情办砸了,丢了嘉靖的大面子,他伍文定肯定是要是去圣眷的。

    所以这才迫不及待的请了关公,先把登闻鼓镇住再说。

    本就诸事不顺,如今连张执象这么一个小娃娃都来诘问他,伍文定也是心头火起,交代?你以为本官不想要交代不成!

    “小真人好大的仙威!”

    “应天府衙门请了关二爷不能高枕无忧,那泼天的冤屈平不了又能如何?你来平吗?”

    伍文定一番话冷嘲热讽,显然没有将张执象放在眼里,就如同狮头镇的那些人一样,他们对鬼神并无敬意,尤其是对神。

    张执象没有想到堂堂南京主官居然在摆烂,只觉得血压有点高。

    “应天府的冤屈,我们平不了,但,关公像是我小师叔开的光,他若不答应,我想关二爷也不介意毁了这一尊法相。”

    出门访友两天的张永焕忽然就出现了,他站在张执象身后,一手按着张执象的肩膀,让张执象瞬间就安心了许多。

    他又并非什么孤家寡人。

    他是祖天师的弟子,天师府的小真人!

    人间的事他们管不了,但这鬼神的事情,就没有他们不能管的,开了光的关公像,普通人不敢动,他们就是毁了又如何?

    “你敢!!”

    伍文定气急,他猛然起身,狠狠的指着张永焕,但张永焕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并不惧怕这位南京朝廷的主官。

    而且这时,一名宦官在两名小宦官的服侍下走了进来。

    他斜眼睥睨的看着伍文定,淡然说道:“龙虎山统领天下道教事,这避邪镇煞,自是有专断之权,伍尚书莫非心中有亏,见不得那登闻鼓,才如此慌忙?”

    这太监叫崔文,正是张永焕这两天拜访的朋友。

    老太监已经告老辞官,没啥职位,但他自嘉靖元年开始,就投其所好,为嘉靖皇帝布置修仙问道的事宜,从而与龙虎山交往密切。

    嘉靖三年,崔文引荐龙虎山道士邵元节,深受嘉靖欣赏。

    嘉靖命邵元节在显灵宫专司祭祀,而崔文因为受到嘉靖的宠幸,格外跋扈,嘉靖五年的时候被弹劾,从而告老辞官。

    表面上看,崔文是个失势的老宦官。

    实际上,这老货并没有丢失圣眷,而是奉密旨在江湖行事,会选崔文来做这件事,除了嘉靖的信任外,还有这老货武艺高强。

    他是耳顺境的武道宗师。

    传闻,当年西厂留下来的班底,已经由这老太监秘密接手,成为嘉靖插手江湖的一支势力……



51、神仙斗法借力打力



“崔文,你休要胡搅蛮缠!”

    大家都是皇帝的人,崔文不想着帮他解决问题,反而帮着这群道士来挤兑他,这是什么意思?陛下的事情还办不办了!

    伍文定感觉队友都是猪!

    崔文却只冷笑一声,并不理他,出宫一年,崔文早就看清这天下是什么样子了,依靠官面力量想要控制江南是不可能的。

    当初陛下对王阳明虽然猜忌,但在登基之初就将王阳明丢到了南京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未尝没有试试看的心态。

    结果呢?

    王阳明父亲的确是病重了,但王阳明仅待了半年就跑路是事实,南京朝廷铁桶一块,京师那边就算把六部尚书全部空降,也一样没用。

    想要解决江南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像正德皇帝那样,带着九边大军南下!

    来一次犁庭扫穴!

    知道结症所在,崔文压根就不在意伍文定的死活,更是认为伍文定蠢得可以,登闻鼓的异像明明是一个下手的好时机,他却为了自保而匆匆请神,要用关公来镇压登闻鼓。

    这关公像请回衙门,第二天伍文定就要滚出南京了!

    这是什么?这是镇压祖制!你伍文定心中有鬼!届时科道言官更是要以陛下失德,太祖降怒来上书,甚至要掀翻大礼议也说不定!

    那会让陛下变得极为被动!

    伍文定就是个蠢货!

    崔文没有理会伍文定,而是看向徐鹏举说道:“关公镇的是邪煞,登闻鼓乃太祖所设,专为天下百姓击鼓鸣冤,乃至正至阳之物,岂是邪煞?”

    “近日所生命案,咱家也有了解一二。”

    “据咱家所知,那些可都是死有余辜之辈,应天府衙门不反思反思,这种罪大恶极之人过往活得如此滋润,反而要镇压登闻鼓,这是何意?”

    “莫非是要镇压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

    “南京六部,要谋反不成!”

    崔文说的疾言厉色,相当于指着徐鹏举的鼻子骂,徐鹏举脸色讪然,心中一顿娘希匹,他又不是管事的,崔文指桑骂槐,他平白受这份唾沫。

    你崔文有本事,去奉天殿骂啊。

    正德南巡的时候,南京皇宫进不去是有原因的,例如以前上朝的奉天殿,就被改得面目全非,变成了南京朝廷的“议事院”。

    上面龙椅都给撤了,换成了议长的位置。

    在南京朝廷,议长才是真正的首脑……

    杨廷和嘉靖三年的时候“告老还乡”,就接任议事院议长一职,是毫无争议的东南党魁,南京朝廷真正的话事人。

    至于他徐鹏举,依靠祖宗蒙荫混了个议员而已,就是个官面上的吉祥物,骂他有啥用……

    “自是不敢造反,崔公公明鉴。”

    徐鹏举抱拳表示退让,让崔文他们去找正主,崔文见徐鹏举不阻拦了,便放声道:“关公既然请了,那便请回去,立在皇宫午门外,镇一镇真正的邪煞!”

    徐鹏举脸色有些精彩,没有想到崔文胆敢如此挑衅。

    应天知府罗文忠犹豫了下,还是硬着头皮站出来,问道:“那,登闻鼓怎么办?”

    “让它敲!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们怕了不成?”

    “这……”

    罗文忠有些着急,但终究没有办法再多说些什么,伍文定只是泥菩萨尚书,但崔文手底下可是握着西厂旧部的。

    上面的大佬们,崔文不好动。

    他这个小小的知府,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

    张执象没有想到这关公像和登闻鼓已经牵扯到了嘉靖和南京的斗法,登闻鼓究竟为何鸣冤,最终也没人去管,关公像被请到了皇宫午门外,专门立了个亭子,让关公“盯着”皇宫。

    这无疑是非常冒犯挑衅的举动。

    亭子一夜之间就搭好了,次日杨廷和坐着车进宫的时候,幕僚特意指着关公像让杨廷和去看,老头只瞥了一眼,便说道:“就放那吧,让关云长看门也不错。”

    幕僚问崔文已经发难,该如何反击。

    崔文不让他们镇登闻鼓,就是逼着他们将登闻鼓毁了,好以此发难来问责南京,嘉靖三年的大礼议看似以嘉靖全面获胜而结束,实际上杨廷和并未伤筋动骨。

    不说南京,就是北边的京师朝廷,杨廷和的旧部门生依旧不少,对嘉靖处处掣肘。

    如今正是嘉靖宜将胜勇追穷寇的时候。

    也因此有了崔文的发难。

    在幕僚的问题后,杨廷和仿佛睡着了一样,许久,幕僚都觉得他睡着了,轻轻唤了声,他才回过神来,说道:“哦,那就伸冤吧。”

    “登闻鼓乃太祖所设,如今显灵了,自然是太祖显灵,责备子孙不肖。”

    “宗室如今有多少人来着?”

    杨廷和轻飘飘的一句话让幕僚直接拍案叫绝,这计谋太妙了!是的,你崔文打算利用登闻鼓的异像来制造恐慌,逼迫他们毁了登闻鼓,然后再来责难。

    但他们偏不。

    不是要查冤屈吗?你老朱家这么多宗室成员,各个都占据大量土地,收刮民脂民膏,是不是也罪大恶极?

    那就审嘛……

    看是嘉靖坐得住,还是我们坐得住!

    ……

    明朝宗室有多少人,这点大清把玉牒毁了,就不太清楚了,但有记录可查的是,嘉靖年间开始将族谱上的女子也计算在内后,嘉靖八年的普查为8203人。

    有据可查的是,在明末宗室大约有十三万男子,男女加起来约二十余万人,远没有谣传的百万人那么多。

    但宗室的支出依旧是朝廷的巨大负担。

    明朝的宗法制度又让宗室拥有极大的特权,在地方上干着士绅们一样的活计,可劲捞钱的不少。

    杨廷和这招对宗室下手,对于嘉靖这个“藩王入主”的,“得位不正”的皇帝来说,可以说是打在了七寸之上。

    庙堂上的斗法如何,张执象不知。

    他只知道登闻鼓出现的缘由,到底有什么冤屈,这点没有人去管,那便只好他自己去管了。

    从城隍庙出来,张执象就前往应天府衙门,听闻张执象要管此事,可能是觉得好玩,徐鹏举死皮赖脸的凑了上来,并表示有他领路,才好办事不是?

    于是,张执象只好带着这个大纨绔查案……



52、鬼神涉俗气运强弱



“喏,那就是登闻鼓。”

    带着张执象他们来到应天府衙门,徐鹏举很热情的做着向导,指着应天府门外的那面大鼓说道,很久以前,这里因为杂草藤蔓丛生,还被衙门砌了花坛围了起来,里面种了些花草。

    结果那道惊雷炸下后,花坛炸开了,草木全烧完了,就留了个鼓。

    他们到应天府衙门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登闻鼓倒是不会自己响了,看起来没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也就是过了一百多年,这玩意还跟新的一样。

    当然,虽然看着普通。

    别的官员却吓得连瞄一眼都不敢,徐鹏举居然大大捏捏的走过去,拿起鼓槌随意敲了两下,鼓声响起后,衙门内传来一阵骚乱,想必是被吓到了。

    “哈哈哈……”

    徐鹏举哈哈大笑,把鼓槌递给张执象,示意他也来几下。

    张执象没有接,一旁的雨水则嘀咕道:“这家伙不怕的吗?”

    徐鹏举将扇子打开,扇着风说道:“我乃中山王徐达之后,世袭魏国公,家中富贵来得堂堂正正,就算有人顶着魏国公府的名义作恶敛财,那也是惩处到族中个人,与我无关。”

    “这登闻鼓若真是太祖皇帝显灵,又岂会为难我这个后辈侄孙?”

    “无妨的,无妨的。”

    总说朱元璋杀功臣,但也没有赶尽杀绝嘛,洪武年间63名封爵,还是有几人硕果仅存的,如魏国公徐达一脉、鄂国公常遇春一脉、曹国公李文忠一脉、魏国公邓愈一脉、信国公汤和一脉、诚意伯刘基一脉、西平侯沐英一脉、定远侯郭英一脉。

    嗯……还剩8人。

    其实也不能全怪老朱,就大明今天这个鸟样,老朱泉下有知,怕不是觉得自己还杀少了……

    总而言之,能在老朱手底下活过来的,家风都还是很正的,大抵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唯有这番“守正”,才能长久繁荣。

    徐鹏举自认无愧,也不怕太祖皇帝的在天之灵,所以敢拿登闻鼓开玩笑。

    张执象摸着登闻鼓,低声念叨道:“是不是太祖皇帝显灵另说,但登闻鼓既然是太祖所设,那么敲鼓的标准肯定跟《大诰》有关。”

    “乖乖,那可不得了。”

    徐鹏举夸张道:“若是按《大诰》来判,这大明朝廷上上下下,十个人里面,有十一个都得下狱!”

    其实都不用按照《大诰》来,就是按照《大明律》来,干净的人也没有几个,所以崔文、伍文定他们压根就不管登闻鼓到底在鸣什么冤屈。

    到处都是冤屈,怎么解决?

    按照《大诰》的标准给大明上下来一顿清洗不成?别开玩笑了,莫说这只是一面破鼓,就是洪武皇帝在的时候,遵守《大诰》的人又有几个?老朱杀得头颅滚滚,也不过勉强维持罢了。

    “你跟着我办案,只会说风凉话?”

    张执象也是一口气被堵住,十分不舒服,便有了赶人的意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