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风非大军出动不可。
他们调一营骑兵对付大防风,那不就暴露了?
众议员还在讨论对策,王倬敲了敲桌案,待议事院安静后,说道:“无需一营骑兵追堵,让大防风进来就是,我麾下有一人可拦大防风。”
“哦?是谁?”众人皆感兴趣。
王倬答:“泉州百户,俞大猷,他正在兵部述职。”
……
兵部衙门。
因为父亲病亡,作为家中独子的俞大猷放弃了学业,办理好父亲后事,便来到了南京兵部,他将继承父亲的泉州百户的官位。
他这几天都在往兵部衙门跑。
除了手续之外,还有一些考核,考核不过,递银子当然也能行,但若是考过了,就能少一些花费,俞大猷的父亲不喝兵血,不把士兵当农奴,俞家经常赤贫,俞大猷也没有银子打点。
所以对考核还是相当上心的。
因为成绩过于优异,前天还得到了兵部侍郎王倬的召见,两人相谈甚欢,王倬对他很赏识,还送了他一柄宝剑,今日他办完手续,就可以领到新的印符和委任文书了。
在他等待文书盖章的时候,今日的千步街好像格外热闹。
他跟着大伙走出兵部衙门一看,嚯,乌央乌央一片人坐在千步街那里,好像是搞什么静坐请愿呢?
怪不得今天早上还有粥铺在施粥来着。
他早上还领了碗粥呢,没别的意思,就想看看这粥铺的粥是个什么水准,毕竟赈灾施粥的,即便不掺沙子,大多也都是稀粥。
今天的粥铺倒是挺良心的,一碗粥下肚,也能填饱肚子。
当时他还夸了粥铺仁义来着……
如今看来,粥铺也是今天请愿的一环,是为名为利都好,能够带着老百姓来静坐请愿,大通钱庄的灾民多少能兑换点钱过日子。
不过,朝廷应该不会答应吧?1300万两呢,哪里有那么多银子……
“嗯?”
“《炁体源流》?”
俞大猷本来在看热闹,却听那小道士说什么静坐是表态,但不能荒废时间,他不讲什么道理,只将道经,若有能听懂的,或可领悟修行,迈向长生。
小仙人说这是他梦中一位师傅所传。
此书自序为:余自十七岁参入道门,就志学道,参生死之变,习长生之术……《太清元道真经》直指生死,长生久视,至道不烦……两目之光乃元神真意之体,千佛万祖不肯说破此光真性。
道长偈曰:
巽风吹到水面上,海底常送无油灯,千言万语难说尽,一字道破定南针。
72、长生有道心诚则灵
炁体源流包括附录在内,共三十章。
开篇先讲《太清元道真经》,再讲《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最先讲《太清元道真经》自然是以此为提纲挈领。
元道上篇:
元道者,老君无上之道也。'注释:无上者,为穷高不测,为最上之宗,故曰无上。'
老君曰:其道有三,上中下也。'注释:此分三丹田,上中下也。故上有泥丸,中有赤城,下有炁海,故曰三也。'
……
开篇明要,直点长生之关键,上中下三丹田,许多道经铅汞之类的外丹用词做比喻,看得人云遮雾绕,不得长生法门,江湖中人多知丹田在脐下三寸,只知炁海,不知还有赤城、泥丸。
或曰赤城,或曰绛宫。
张执象当初听到王绛阙的名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清都绛阙”,但实际上绛阙亦是绛宫,是心神之宇舍。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家是很信道的。
其实王桂之、王源之从名字中也可以看出王家信道,因为名字最后带个“之”,例如王羲之这种,都是跟天师道有关,是信徒的取名规矩。
王源之能够给女儿取名为绛阙,其实代表他对修行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修行一事,说到底还是围绕这三个丹田做功夫,然后通过一个“静”字为心法,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为步骤,通往长生。
后世之人可能看多了,觉得这一套烂大街。
但源于现实,总归还是要从源头取材的,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知道的东西,古代还真稀缺的紧,更何况,写书的人大多只知道这么一个框架,每一步具体如何做,本意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哪里搞得明白?
张执象前世看了那么多书,还是懵懵懂懂。
这一世有老天师教导,开始观道,明白了何为道,开始知晓阴阳五行八卦从何而来,才慢慢知晓了原理,知道修行一事是非常“玄学”的,不是凭空想象的。
它背后有一整套内算学的逻辑,一整套文明体系在支撑。
而后世的人多迷信科学,认为一切唯科学论,偏执于外算学那一套,自然就看不懂,不理解,张执象前世就是困囿于此。
后世看古人,总觉得古人封建迷信。
一说皇帝炼丹求长生,就发笑,看历朝历代大修道藏,就笑得更开心了,却对中华文明数千上万年引领世界视而不见,更对华夏古代的先进迷信于“有技术没原理,成功只是侥幸”一说深信不疑。
可哪个文明有这份“侥幸”?一侥幸就是上万年?便是信史都有两三千年?
哪个文明能够多达三次的复兴?
五胡乱华后有隋唐盛世,蒙古铁骑踏遍世界后,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甚至列强入侵,亡国灭种之际,都能浴火重生。
这是哪个文明能做到的?
将所有的一切归功于侥幸,说华夏文明从来没有原理,简直是无耻的谬论!这些人何曾真正去了解过文明的起源,了解过玄学、科学的发展?何曾了解过华夏古代的科学成就?
都没有。
他们只是在别有用心者灌输的下,坚信自己的“科学”罢了。
他们甚至没看过科学的定义: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当然,阴阳五行八卦是封建迷信嘛,怎么可能是科学呢……
毛熊、鹰酱、兔子,都在研究超能力,总觉得是有“国师”在骗经费,好巧啊,三大国的政府都一起被骗了呗,互相展开战略欺诈呗……
世界上的“巧合”太多,人们总是可以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但如果愿意多学多了解,能够破除信息茧房,能够破开心中的偏见,不管你是修道也好,修佛也罢,甚至瑜伽和所谓的冥想都行。
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内修”了。
明朝人比后世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他们信,信神仙,信长生,这很重要,因为你不信,是不可能修成功的。
神仙就是迷信?
其实也是祖先崇拜罢了,修仙修仙,你修行本就是为了当神仙啊,先辈得道之人,总要有个去处吧……华夏的神仙不都是历史人物演化而来?
不管未来如何。
在大明嘉靖六年的这一天,张执象开坛讲法,《炁体源流》正式出世,无数人趋之若鹜,承天门前人山人海,应天府内洛阳纸贵,争相抄写……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大道如此之近。
从来没有哪位高功修士这样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把金丹大道喂在嘴里……
早先就有《太乙金华宗旨》和《炁体源流》是天书的江湖传闻,这一下更加火热,便是贩夫走卒之流也要到茶楼里去听书,发自内心的渴求,希望获得长生之道……
乱了,南京城已经乱了。
看着那蜂拥的人群,翘首以望的江湖众侠,长安西街的一辆马车之上,汪家的大供奉,在江湖素有“金刀大侠”之称的刘渡舟问道:“七少爷,情况有变,还要动手么?”
刘渡舟在青龙榜副册第34位。
汪养浩要派人刺杀张执象,自然不止刘渡舟一人,还有一批汪家供奉堂的江湖好手,有刘渡舟带头,计算张执象身边的战力,汪养浩是有必杀的信心的。
但……
汪养浩挑起车帘,看了眼这条街上蜂拥的人群,无数江湖人士争相前挤,却又死死控制着不闹出声响的样子,心情极为复杂。
这还怎么动手……
此刻动手怕不是与整个江湖为敌?断人财路都如同杀人父母,这断人长生路……
汪养浩表情极为复杂,纠结了好一会后,颇为狰狞的说道:“必须动手,越是这种时候,对方的警惕越低,是动手的好时机,其次,今天不动手以后可能都没机会了。”
汪家的产业在盐业上,这是他与其他豪商的不同。
正因为如此,汪家是首当其冲受到张执象的影响的,不论是“回光”的出现,还是“工会”的出现,都存在让汪家伤筋动骨的可能,特别是王家还跟在张执象身后虎视眈眈,这让汪家如芒在背。
所以,他们必须排除这些风险。
不能再等下去了。
等张执象传完道,那些江湖人士受了恩情,数以千计的江湖侠客护着张执象,到时候便是大军围杀都不一定管用!
汪养浩有这个决断,王倬自然也有。
更何况,大防风已经到城外了。
虽然先前有命人通传过,但王倬还是亲自来到兵部衙门找到俞大猷,极为诚恳的请托道:“当今陛下已有问鬼神而弃苍生之意。”
“万不可让张执象再推波助澜,且观此子邀名而望圣,好虚无之事以搏私利,非大奸似忠乎?”
“此妖道祸国,天下大乱之始也!”
73、兔起鹘落安之若素
俞大猷早年跟随王宣、林福学习《易经》,后来更是拜赵学本为师用《易经》推衍兵法,这将会成就他战功彪炳的一生。
除了《易经》外,俞大猷还正经学过理学,得到理学大家蔡清的真传。
所以,俞大猷如果不继承父亲的泉州百户的武职,走科举之路说不定也有不错的成就,是一个文武通才。
王倬知晓俞大猷师承。
蔡清最佩服的就是贾谊和诸葛亮,作为真传弟子,俞大猷肯定是知晓的。
唐朝李商隐有首诗专门写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王倬以嘉靖沉迷修道为切入来游说,自然更能挠到痒处。
然而。
俞大猷虽然觉得皇帝沉迷修仙是坏事,但张执象静坐请愿是在帮百姓做好事,他心中有犹疑,王倬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再劝道:“静坐请愿逼朝廷服软,这不是做事的方法。”
“倘若张执象成功了,以后天下各处争相效仿,朝廷威严何在?”
“若真是为百姓伸冤也就算了。”
“但更多的,恐怕是别有用心之徒,长此以往,必然法纪败坏,天下失常。”
“当然。”
“赈灾是会赈的,但朝廷没那么多银子,不可能直接兑付,只能一边查案一边追缴银两,然后在核定受灾人员,给生活困难的人提供保障。”
“志辅放心,绝不会有百姓因此饿死的事情发生。”
“老夫以头上乌纱帽作保!”
王倬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又对他有知遇之恩,俞大猷推脱不得,即便他明白拦下大防风代表着张执象身边防卫力量空虚,可能会有人对张执象出手,为了大局,他也只能去一趟了。
“王公放心。”
“这大防风我也早有耳闻,且让我去会他一会。”
王倬揖了一礼,俞大猷回礼后便动身离开,缓步走向千步街尽头的正阳门,那里是内城的南城门,大防风自南边来,必然要经过此门的。
俞大猷应下后,王倬面色轻松了不少,向锦衣卫镇抚使赵克戎示意,赵克戎点了点头,亲自带人走向了张执象那边。
此时的千步街上。
不光有静坐的,还有许多站着看热闹和听课的,王源之就站在人群当中,他看到赵克戎靠近,便低声念了句:“要动手了。”
坐在张执象对面,最前一排的张永焕缓缓睁开了眼睛。
耳顺境不仅表现在五感增强,还有心眼之能,他感觉到了……杀气。
张永焕集中精神,全身绷紧,低沉的呼吸当中已经开始有雷音虎啸,筋骨隐隐发出爆豆一般的霹雳响声……
忽然。
天空光线一暗,张永焕暴起如箭,径直迎上那个从承天门上一跃而下的人影,居然是从承天门城墙上攻下,城墙上还有严阵以待谨防暴乱的金吾卫大军呢!
这里里外外,少说有两千大军守着!
不是朝廷默许,这人如何能从承天门上发起进攻?
还有,这金刀……
江湖上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