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虱子多了身不痒,也不差这点人来对付他了。
几人入座饮茶详谈,徐鹏举说道:“淮王明日就将抵达应天府,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走?”
“快了。”
徐鹏举点头,让身后的人过来,指着那名魁梧的汉子说道:“徐丁,算是我的家将,既然你打算明着带登闻鼓走,那我徐家还是得为陛下表示一下。”
“我准备了三百家丁,你走的时候带走。”
“有什么事吩咐徐丁就是。”
“徐丁在九边磨砺过二十年,当过营指挥,指挥三千兵马不是难事,你们队伍中没有专业将领,是问题可以问他,他知无不言。”
张执象点点头,知道徐鹏举是有心了。
把礼物送到,人也送了,徐鹏举聊了会就离开了,送别时,徐鹏举拍了拍张执象的肩膀,认真无比的说道:“一定要活下来。”
“会的。”
徐鹏举大跨步上了马车,走了。
张执象明白徐鹏举这一次押了多大的注,三百人看似不多,但重要的是态度,大多勋贵已经被驯化,成为了文官集团的附庸,只为保住那一份富贵。
而徐鹏举将宝押在他们身上,押在嘉靖那里。
如果败了。
徐家怕是得死个人才能消停……死的那个,自然得是魏国公。
91、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明天淮王就要到应天府,他们也差不多该走了。
但是在离开之前,张执象还有几件小事要做,他去了家眼镜店,留了银子,告诉老板过两天去陈五家,为陈大娘配一副眼镜。
母亲出门时给他的50两银子,还剩45两。
想起雨水说的玉璧该送给父母,张执象觉得,这最后的宁静夜晚,应该好好逛逛南京城,顺便给父母买点礼物。
“雨水,你说给我娘买什么礼物好?”
“夫人喜欢刺绣,要不买一块上好的苏绣给夫人?”
“也不知道哪家布庄好,王姑娘不在,都没有个导游……”张执象有些挠头,他们来逛街,王绛阙却在家里做信息整理。
接下来的大战,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优势,才能够突出重围。
王家的天问正好能做到这一点。
在张执象困扰的时候,身后的王翠翘开口道:“少爷如果不嫌弃的话,奴婢知道有一家布庄符合要求。”
收留她的时候,张执象本来是让她跟着王绛阙的。
倒也不是当婢女,当个客人,以后有合适的寄托,便送她过去。
但,她拒绝了。
执意留在张执象身边当丫鬟,张执象也随她,不怕她下毒什么的,依琼现在管着他,比他母亲还啰嗦,吃东西她都要先试毒。
时刻盯防王翠翘,若是王翠翘真有异心,依琼便会让她好看。
“你对应天熟悉?”
依琼诧异的问道,诚意坊里面的姑娘,寻常是不能出来的,更别说逛街了,因而依琼对应天府并不熟悉。
王翠翘低头说道:“坊主收我当了义女,精心培养,自是要有些眼界,所以带出去的次数也多。”
“啧……”
依琼不爽的哼了声,警告道:“不要因为那个女人照顾过你,就替她卖命,懂不懂?她只是想把你卖个好价钱而已。”
“嗯……”
她低头应道,张执象拉了拉依琼,说道:“布庄在哪边,我们过去吧。”
论品鉴能力,还是王翠翘更出色一些。
张执象给母亲挑了块富贵吉祥的孔雀图,花了20两银子,随后又听从王翠翘的建议,在一家书店给父亲挑了一册唐代古本《白泽精怪图》。
自家老爹不喜欢赌四书五经,最喜欢这种奇怪异志了。
嗯,书只要二两银子。
“少爷,不给王姑娘买个礼物吗?”
就在张执象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雨水适时的发出了提醒。
张执象想了想,觉得买了礼物,自己等同于是在王家做客,不给主人家也带一份不合礼数,可是,王家那么有钱,他得买什么礼物才合适?
雨水倒是对王翠翘没有什么芥蒂。
她拉着王翠翘问道:“翠翘姐姐,你说少爷送什么给王姑娘好?”
对雨水的亲近,王翠翘下意识露出一抹开心的笑容,随后谨小慎微的给张执象推荐道:“不如,送一柄梳子如何,上好的梳子也不贵,更是女儿家常用之物。”
“也行。”
张执象不懂,觉得王翠翘建议挺好的,让她帮忙选了个造型精美的檀木梳,花了十两银子买下,可能是觉得给王绛阙买了礼物,却没给雨水她们买不好,张执象又让她们也都选了个。
依琼大大方方选了个结实的,就直接插在了头发上。
雨水选了个便宜的,满心欢喜的放进荷包。
王翠翘则俏脸微红,有些恍惚的选了一把桃木梳,紧紧攥在手里。
于是。
等张执象回去将梳子送给王绛阙,更得知张执象每人都送了一把后,她眼神有些奇怪的看了张执象一眼,但还是收下了礼物。
等张执象回去问道:“梳子,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王翠翘才答道:“结发同心,以梳为礼。”
“啊?”
他懵了,这玩意是定情信物?连忙分辩道:“我,我只是想送给感谢的礼物给主家,你怎么就让我买了梳子?”
“少爷你不是……”
王翠翘自觉做错了事,也不再分辩,低头认罚。
“唉,算了,算了,我买了好几把梳子,王姑娘应该不会误解的,嗯,就是这样。”自我安慰着,张执象就回房休息去了。
近日的高强度对局,近日放松下来,已经很累了。
打着哈欠回屋,任由雨水帮他洗漱,迷迷糊糊的就睡着了。
……
那边王源之回家,喝了口浓茶,长出了口气缓解疲劳,才将烟点燃,见闺女还在整理地图信息和各类兵力、船只等等要素归纳。
关心的说道:“还是早点睡吧,这些东西总是整理不完的。”
越是想要做到细致,就越是做不完。
“嗯。”
王绛阙应了声,却没有停下的意思,他们只要出了南京城,将要面对的就是真正的战争,他们固然可以抛弃张执象投降保命,但已经下注到这个份上了,自然不能轻易放手。
不论如何,她还是想打赢这一场的。
王源之本来是看看女儿做的怎么样了,却发现书桌上有只礼盒,盒子里装着一柄檀木梳。
“哟。”
“我才出去半日,你们就私定终身了?”
他笑得挺开心的,拿起梳子打量,觉得那孩子还算有诚意,没有随便送个便宜货糊弄人。
王绛阙微不可查的撇了下嘴,说道:“他根本不知道梳子是什么意思呢,买了好几把,身边的姑娘都送了。”
“那都比他大好几岁呢,做不得数,你这份才是真的。”王源之坚持有。
“谁知道他有没有这个意思。”王绛阙不理。
王源之舒快一笑,将梳子放回去,说道:“收好吧,反正定情信物是送了,他不认也得认,这次如果能够顺利进京,我想张执象还是不会久留,返回龙虎山后,恐怕要成年才会下山了。”
“那个时候,让他来娶你。”
王绛阙没有回答,而是问道:“爹,你有没有想过,他不愿意娶我?”
王源之愕然:“有这个可能吗?我女儿国色天香,我王源之一生积蓄巨万,娶我女儿就是娶了泼天的富贵,世上还有人不愿意?”
王绛阙平静答道:“有的呢,爹。”
王源之脾气来了,道:“我不管,那小子送了定情信物,敢不娶你,我就把他绑过来成婚。”
王绛阙无奈:“哪有你这样上赶着送女儿的。”
王源之幽幽的叹道:“没办法啊,谁叫好不容易有个人入了我闺女的眼呢?这次放跑了,以后你嫁谁都觉得委屈。”
王绛阙不再言语,继续整理资料起来……
92、大军围剿经典复刻
冰凉如水的夜色中,一支舰队开进了南京城。
比张执象他们预计的晚了一天,但并非是航程问题,而是一支军队进程,总要有相关的安排才行,更何况这支军队还要等新的主事人。
终于。
在新的主事人,汪养浩的舅舅杨昭赶到了应天,跟随大军一起进城。
汪养浩母亲的娘家是泰和杨氏,祖上是五朝元老,明初重臣,三杨之一的杨士奇,是那个号称“仁宣之治”,结果把交趾打得跟土木堡一样,主持朝政的三杨。
说说交趾。
交趾黎利叛乱,但被保定侯孟瑛和荣昌伯陈智打到老挝那边去了,并决定追过去将最后的几百人彻底消灭掉,结果,朝廷一旨诏令,不让打了,命招谕之,还土,也就是让黎利这伙人回交趾。
这道旨意绝对不是仁宗下的。
因为就在那个月,镇守交趾十八年的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被调回了南京,为什么呢?因为黄福是山东人,是北人。
两个月后,主战的保定侯孟瑛被削职夺爵,流放滇南。
同时,朱棣安排在交趾的镇守太监马骐也被召回,也就是说,仁宗继位的三个月内,朱棣安排在交趾的文官、武将、太监全部被调走。
然后,内阁派了个新的镇守太监山寿,来掌管交趾一切事物。
山寿到交趾之后,军队就再也不剿匪了,他来的时候,黎利才四百多人,躲在老挝,可就在宣德二年,仅仅只隔了一年多,黎利攻打昌江城的时候,就有了八万多人。
从此交趾局势全面崩溃。
没办法,为了给在位仅九个月的老爹擦屁股,朱瞻基只得效仿爷爷朱棣再征交趾,可宣德年间,内阁依旧是三杨把控。
朱瞻基除了英国公张辅镇守京师不能动以外,将当时排名靠前的武将全派出去了。
结果和未来的土木堡一样,军队一出去就出事了。
安远侯柳升陪朱棣五次北伐都没事,可在宣德二年九月,刚到镇南关,就中了埋伏,大军没什么损失,主帅却阵亡了。
柳升是总兵,副总兵保定伯梁铭当天没有参加战斗,可是第二天就在军营里暴毙了。
同日,参赞军务的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李庆,也在军营中暴毙。
三名主帅,两天内全部意外去世。
很蹊跷吧?这还不算完,第三天,柳升率领的七万大军,全军覆没了。这么一看,是不是跟土木堡和萨尔浒挺像的?
另外两路,黔国公沐盛和成山侯王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进攻,找不到人,不想打的时候,处处中埋伏,就跟敌军开了全图一样,沐盛活活被打回滇南,王通困守城中,一步都不敢出城。
仅仅两个月,宣宗的南征就失败了。
是不是感觉很离谱?
诶,离谱就对了,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就是杨士奇。
杨士奇是好人吗?
史书上怎么写,就那样吧,可他长子杨稷却在家乡为非作歹,身上背了几十条人命,后来被英宗弄到诏狱里去,也不杀,也不判,杨士奇才老实了。
可惜,杨士奇死太早了。
胆敢操控内阁的英宗后面也就遭了反噬……
杨士奇一死,英宗转头就把杨稷给刮了,但杨士奇的次子杨道,在成化年间却当上了太常少卿,泰和杨氏的富贵也一直传了下来。
毕竟,杨士奇“功绩彪炳”、“满门忠烈”。
而汪家为何注重嫡长子继承制?除了汪家需要稳定以外,就是汪家每代都在联姻,妻家不仅实力雄厚,更代表着南京的利益。
因而在汪养浩被捉的当下。
汪家是不可能派其他子弟来的,因为他们不会真心救汪养浩,甚至巴不得他死,可当舅舅的杨昭,却绝对会救汪养浩。
毕竟,汪养浩若是死了,杨家这些年的心血就全白费了。
杨昭直接与赵克戎交接,带着部队去北苑拿了火炮和其他的一些装备补给,整理好部队,让汪家军回到城外待命后,他才去见杨廷和。
杨昭登门,半点拘谨也没有,杨府的管家更是恭敬无比。
杨廷和甚至出门来接这个晚辈。
为什么呢?
因为杨廷和是吉安府庐陵县人,而杨士奇是吉安府泰和县人,两家……是老乡,杨廷和一家能够起来,泰和杨氏助力颇多。
泰和杨氏,是杨廷和的恩主。
“兴业来啦!事情发生后,我就猜到你会过来。”杨廷和和蔼无比的拉着杨昭的手往屋内走,十分热情。
“许久未见,世叔身体还好?”
“哈哈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