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毒攻毒。”

    果然,他还是更喜欢人类一些。

    人至少,不应该,也不能。



138、独木难支嘉靖陷困



给灵狐取了名字,就没有在山神庙久留了。

    同那些公子、小姐们一齐下山,他们执意要表示感谢,请张执象去做客,待傍晚回到石塘镇的时候,镇口此时正聚集了数百号人,看样子是准备上山去营救的。

    各家大人都在,见孩子们回来,欣喜之余,也有疑惑。

    待知晓是张执象救了大家后,纷纷表示感谢,将他奉为上宾。

    石塘镇虽然只是一个镇,但仅仅是从事造纸的工人就有五六万人,整个镇的人口,足有十多万,比一些县的人口都多。

    铅山费氏,当是最为显耀的家族。

    自从嘉靖六年费宏被罢免首辅以后,费家两兄弟就都致仕了,费宏的儿子费懋贤也从翰林迁到了南京为官。

    致仕后,费宏自然在坐镇南京,但他的从弟费寀则回到了铅山。

    费寀就是那位妻子是宁王妃胞妹的人,但在镇压宁王叛乱中,费宏、费寀兄弟二人见不可成事,便写信给王阳明,帮王阳明“出谋划策”。(前面最早写费宏的时候,搞错了,费寀不是娶了宁王妹妹,而是他妻子与宁王妻子是亲姐妹。)

    因为“出谋划策”的功劳,费家就免除了宁王叛乱的波及。

    史书说,嘉靖继位才十天,就迫不及待的下旨启用费宏和费寀,其实不是,他们是杨廷和喊到京师去的。

    因而嘉靖掌权以后,费宏就被迫致仕了。

    费寀毕竟是费家核心人物,他因为女儿被绑票,出来主持大局,窝囊交银子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集结了各家的护卫,近八百人马,准备杀上高阳山。

    即便礼送匪徒,也得打了再说。

    不然事情有一就有二,石塘镇就不得安宁了。

    只是没有想到,他还没发兵,女儿就回来了,见女儿那一副兴奋无比,春心萌动的样子,费寀心中有疑惑的来到张执象面前。

    第一眼,他就觉得张执象眼熟。

    等女儿羞答答的介绍:“爹,这是张安平,张公子,方才就是张公子救了我们,您可要好生谢谢张公子。”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女儿……”

    费家小姐还准备说些什么,费寀抬手制止了,他看着张执象说道:“张公子自龙虎山来?”

    “没错。”

    “老夫费寀,久仰了。”

    确认过眼神,是认识的人,张执象不认识费寀,但看出来了,费寀认得他,费家还是盛宴招待了张执象他们,但氛围略有不同。

    因为,以费寀的身份,居然全程陪席。

    其他人摸不着头脑,只能暂时按捺住好奇心,宴会过后,费寀则邀请张执象喝茶。

    没有侍女,费寀亲自斟茶,递过茶水,说道:“久闻国师大名,惜哉当初京师未能一见,如今相逢,还当多谢国师救小女一命。”

    “嘉靖六年,你在京师?”

    “是,时任翰林院编修,内阁首辅费宏是我从兄。”

    “费宏……我记得离京那会,费宏已经致仕,你们铅山费氏,是杨廷和那一派的吧?”

    “嘉靖六年,杨廷和贬为庶人,南京就由我从兄做主了。”

    “原来如此。”

    两人都开门见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自从张执象斗赢杨廷和,就拥有跟他们对等话事的资格了,作为大明国师,张执象又与王家交好,许多东西只要想知道,就能清楚。

    些许阴谋诡计,反而落了下乘。

    而且。

    不开门见山,费寀也有些东西不好问,摆明身份后,费寀才问道:“国师此次下山,不北上京师,竟是在往东走?”

    “嗯,打算去舟山看看。”

    “舟山?原来如此,国师下山,看来是打算先帮王家战胜许家?”

    张执象喝茶,没有答话。

    而费寀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沉吟了好一会,他说道:“国师有没有兴趣,听听这些年朝堂上发生的事情?”

    张执象的动作微顿,而后继续喝茶,没有拒绝。

    费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明白张执象这些年没有关注外面的事情,而嘉靖也沉得住气,这些事也没有跟张执象讲。

    费寀喝了口茶,说道:“嘉靖十四年四月,张孚敬突发恶疾,从首辅的位置上致仕,如今正在温州贞义书院养老。”

    “六月,嘉靖问夏言,费宏身体如何,夏言答,身体还算健康,嘉靖便让我从兄入京,再次入阁。”

    “十月,我从兄也突发恶疾,几乎去世。”

    “只能拖着残躯告老,返回南京。”

    张执象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敏锐的捕捉到了这几句话里面的刀光剑影,他沉声问道:“你们投毒,控制了张璁,为了救回张璁,陛下诱费宏进京,也将他毒倒,以便双方互换人质?”

    费寀点头,道:“差不多是这个情况。”

    “但。”

    “我从兄并不打算妥协,你如果知道如今内阁的情况,就能明白,现在内阁只有李时、夏言两人了。”

    “李时是个好好先生,空有首辅之位,却帮不到嘉靖。”

    “京师朝堂,时隔八年之后,又回到了我们手上。”

    “如今,朝堂是夏言说了算。”

    说到这里,费寀停了一会,瞄了眼张执象的反应,这才继续说道:“当初杨廷和反水,进《忏悔录》虽然让嘉靖得了一时之势,但终究没办法长久。”

    “他再怎么分而化之,士大夫终究跟皇帝不是一伙的。”

    “张孚敬不在朝堂,皇帝可以依仗的几个人一死,就算想提拔新的人,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历,我从兄苦心经营八年,润物细无声,终于夺回朝堂。”

    “最近两年,嘉靖独木难支,已经相形见绌了。”

    “嘉靖十四年征讨建州获胜,可从那以后,他对于九边的掌控进度就停了下来,这两年可以说是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再有几年,我们就能剪掉嘉靖的所有党羽。”

    “然后……他也该死了。”

    费寀说完后,便慢慢喝茶,张执象端着茶杯,凝声道:“你与我说这些,是想让我改变路线,去京师帮陛下,而非介入许家与王家的战争?”

    费寀一笑,道:“你可自行判断。”

    张执象固然在南京表现得十分出色,在谋略上甚至赢了杨廷和,但官场毕竟不是只看谋略的地方,它有一整套规则,与其配套的是整个科举制度。

    张执象去了朝堂,不过是带着镣铐跳舞罢了,其实帮不了嘉靖太多。

    反而放他去舟山,麻烦可能就大了。

    十年前这小子还不曾修行,就能驱使登闻鼓这类神器,想来境界积累已经足够高了,如今出关,怕是不能小觑。

    更重要的是,战场,没那么多规则。



139、冰山一角同舟共济



费寀没必要骗他,因为张执象很容易就能去印证,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基本上都是以阳谋为主,嘉靖在朝堂的困难看来是真的。

    但。

    张执象双手拢袖,说道:“费宏花了八年时间,才慢慢夺回朝堂,最后还不得不用下毒的方法废掉张璁才达到目的。”

    “看来你们做的也不是那么顺遂,局势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

    “陛下有俞大猷在辽东,外有重兵依仗,内有厂卫护持,多年经营,自是有嫡系官员的,如今不过是苦无大将而已。”

    “你只说内阁,为何不说六部?”

    “你说几年后剪掉陛下党羽,再害死陛下,可这也意味着,你们如今无力害死陛下,陛下不仅安危没有问题,手上的兵权更是你们忌惮的重点。”

    “你诓我去朝堂参与党争,说明在你心中,更看重许王两家的战争。”

    “既然如此,我为何还要如你的意?”

    费寀也双手拢袖,腰杆挺直,老神在在的说道:“博弈交手,不过是见招拆招罢了,你介入许王之争,我们便在京师发力,你介入京师之争,我们便助许家。”

    “区别只在于,我更愿意你去京师,陷入党争。”

    “你若不去,也无妨。”

    张执象缓缓摇头,说道:“不对,你们没有帮许家,或者说,没有全力相帮,否则王家在大明的生意就焦头烂额,根本无力与许家争锋。”

    “这没有道理……”

    “你们到底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出手?”

    王家的所作所为,很显然已经侵犯到南京的利益了,汪家是南京推出来的棋子,而王家在盐业上挖了汪家的根,就等于在动南京的利益。

    而后王家又与许家开战。

    南京若是偏帮,王家不可能从十年前坚持到现在。

    见张执象终于察觉到这点,费寀玩味一笑,但却没有回答半个字,看着费寀的笑容,张执象忽然发现了某个庞然大物的冰山一角。

    那究竟是什么势力,居然连这帮江南士大夫都不能随意插手?

    许家与王家的争斗,唯有一种解释才能说得通,那就是他们的争斗,其实是某个组织的内战,所以南京这边只能袖手旁观……

    “看来,王源之也不是什么都告诉你了嘛。”

    “呵呵呵……”

    费寀笑着,小小的使了个离间计,张执象即便知道这是离间计,但心中仍旧对那些豪商背后的庞然大物难以释怀。

    见他面色有些阴沉。

    费寀伸了个懒腰,站起身,笑道:“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最后再提醒国师一句,我们这位陛下啊,才是真正对你掏心掏肺的人啊。”

    “可莫要失去时才后悔哦。”

    费寀心情很好,张执象去那边并不要紧,当然,能够去京师最好,在朝堂,他们有更丰富的经验可以打败张执象。

    ……

    在与费寀聊过之后,张执象心中有事,便不再优哉游哉。

    次日一早便离开了石塘镇,朝着歙县赶去。

    十日后。

    正月二十八日,张执象抵达歙县。

    徽商为何出名?因为徽州多贫瘠山地,耕种难以维持生活,以歙县为例,其耕地仅占农业用地的5%,即便是后世,也只有18万亩耕地而已。

    王家买了大量土地,却不再歙县,歙县也没有那么多田,18万亩,区区1800顷地而已。

    这年代,但凡没有万顷以上,都称不上大地主。

    嘉靖后期,搬到大奸臣严嵩的清流,徐阶徐首辅,他家在松江府就有40万顷田地,那地方可是长江三角洲,妥妥的上等水田。

    那才叫大地主。

    王家的田地不在江南,在湖广,湖广被称为鱼米之乡,是全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只有那里才有足够的农田和人口,而且可以毗邻洞庭湖。

    鄱阳湖水匪多,洞庭湖水匪就少了?

    既是后方基地,又方便练兵,所以王家的根基,其实是放在湖广的。

    不过。

    歙县毕竟是老家,是门户安立之所在。

    张执象登门拜访,让门客通传,说龙虎山张执象来访。

    结果门客连通传都没有,直接将他迎了进去,一边迎还一边喜庆的说道:“早听说未来姑爷是龙虎山小天师,姑爷既然回家了,就别客气,这边请。”

    张执象:“……”

    以前他对王源之的做法并不放在心上,毕竟他要回山潜修,经年一过,恐怕早已物是人非,没有想到王源之持之以恒,还在家中宣传。

    恐怕是铁了心的,不把女儿做二嫁之选,认定他了。

    昔日同行北上,他其实对王家的印象很好,王家不是那种拘泥于金银的浅显商人,他们明显知道真正的财富是什么。

    所以,在张执象看来,王家是可以并肩作战的队友。

    但,在发现王家和许家这些豪商背后竟然有同一个组织势力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还是天真了。

    因而这次登门拜访,张执象的态度并不怎么好。

    王家的仆人察觉不对,只能尽快通秉主人,让主人来处理。

    王源之本来在书房看书,得知张执象来了,当即欣喜的放下书本,快步赶去见客,他赶到大堂,一眼便认出了张执象,当即笑道:“一别十年,贤侄如今已成翩翩少年矣。”

    十年过去,王源之四十多岁,倒是不再如过往那般年轻,看着脸上有些皱纹了。

    “别来无恙,王叔。”

    见张执象态度平淡,王源之愣了下,问道:“贤侄可是有事?”

    说罢,王源之挥了挥手,仆人都退了下去,他也不落座,就那么认真的看着张执象,张执象开口说道:“许王之争,南京不曾插手,这不合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