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父爱,曾经是支撑着主父将位置传给赵何的重要因素,也是驱使着安阳君发动叛乱的一大原因,可谓是功过参半。
但今天,也正是这份父爱,让主父正式的将治理内政的权力交到了赵何的手里。
其实,在沙丘宫变之时,赵何曾经很严肃的考虑过一个问题。
自己到底要不要像历史上那样,杀死主父?或者,架空主父?
这个念头仅仅一闪而过,就被赵何扔在一边。
为何?
赵何不是李世民。
沙丘宫变,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玄武门之变有些类似。
只不过,沙丘宫变之中身为大王的赵何笑到最后,而玄武门之中的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
为什么都是胜利者,李世民架空了父皇李渊,而赵何作为穿越者,在明知玄武门事变的情况下没有这么做呢?
是因为赵何太蠢?
不。
是因为没有必要。
赵何,对应的是唐朝太子李建成。安阳君赵章,对应的才是秦王李世民。
这个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赵何对应的不是李世民。
假设,李建成在玄武门事变的时候反手一击干死了李世民,取得胜利的李建成会怎么做,接着架空李渊?
不会。
李渊是正统皇帝,李建成是正统太子,正统太子李建成怎么可能会在剿灭叛逆李世民之后,再去和原本就跟自己一边的正统皇帝李渊做对呢?
李渊难道会因为李世民想要杀死李建成篡位,就剥夺李建成的继承者之位?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不可能。
李建成在杀死李世民之后,只需要安安静静的等着父皇李渊对自己大加封赏,然后等着接任唐朝皇帝就行了。
和李建成对应的赵何,也是如此。
赵何不是逆贼李世民。
赵何,是赵国的正统大王!
作为正统大王,赵何剿灭了安阳君这个叛逆。
这件事情对于主父来说,虽然很痛心,但是他会因此而责怪赵何吗?
不会。
安阳君造反想要杀死赵何篡位,那赵何诛杀叛逆安阳君,就是符合正统的、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么理所当然的,赵何也根本没有必要去架空主父,因为赵何跟主父在这件事情的立场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正统”。
只有李世民和安阳君赵章这样的叛逆,才会在叛乱成功之后不得不架空父王们。如果不架空父王们,安阳君、李世民这些叛逆终究还是死路一条,因此他们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正统大王赵何根本不需要这么做。
赵何在消灭了安阳君这个叛逆之后,只需要静静的坐在那里享受着众人的欢呼,让史官给自己记上平叛的辉煌事迹,然后等待着原本就注定属于自己的权力落到自己手上的那一刻。
那一刻就是现在。
赵何站了起来,朝着主父跪下,行大礼,磕头。
“儿,多谢主父。”
从今天起,至少半个赵国的权力就落入了赵何的手中。
凭空交出自己手中的一半权力,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对于任何一名官员来说都是无法做到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国君?
但,主父做到了。
就冲这,磕个头算啥?
主父一脸的感慨,扶起了赵何,十分亲切的拍了拍赵何的肩膀。
“王儿,从今以后,赵国……亦要交给你了。”
赵何正色,无比认真而严肃的说道:“儿,必定不会让主父和赵国万千臣民失望!”
相邦肥义站在台阶之下,看着面前的这一刻,感慨万千。
如果说四年前的那场禅位典礼让肥义看到了赵国两代国君交接的序幕,那么今天这一幕,就是真正意义上权力交接进展到一半的实际进程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王的不断成熟,主父迟早有一天会将剩余的军事、外交一应交出,到那个时候,赵国领导层核心权力的更新换代就可以宣告顺利结束了。
当年,上上代赵国国君赵肃侯死前,曾经郑重的将年仅十五岁的主父赵雍交到了肥义的手中。
三十多年来,肥义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一日不敢懈怠。
如今,他终于又亲眼见证了另外一次的交接。
须发已近全白的三朝老臣肥义,这一刻热泪盈眶。
肃候,赵国有如今盛景,有如此贤君后继,老臣便是今日随你而去,亦死而无憾了!
……
和肥义一样,远在百里之外的大梁城,魏王同样也是眼眶之中泪光闪烁。
魏王是真的想哭。
“公孙喜,蠢材、无能、废物!!!”
魏王的咆哮声响遍宫殿,满殿魏国大臣战战兢兢,无人敢抬首。
实在是,伊阙那边传来的战报,太过惨烈。
十余万魏军出征,原本以为将会得胜,不料反遭惨败,被秦人斩首无算,能够归国者十不存一,就连主将公孙喜都被秦国人给俘虏了!
惨败啊。
一场堪比桂陵、马陵之战的超级大惨败。
魏王破口大骂一番,兀自气得发抖,问道:“为今之计,应当如何是好?”
依旧无人应答。
“废物,都是废物!”魏王猛的一拍桌子,喝道:“还愣着干什么,速速派遣使者,去齐国、楚国、燕国还有赵国……”
魏王的话突然顿住了。
他突然想起了不久之前那封从邯郸送来,却被自己完全忽视甚至大加嘲笑的赵王亲笔信。
魏王呆立半晌,仰天一声长叹。
“悔不听赵王之言,寡人……何其愚也!”
而在更早之前大约两天的时间,同样满心悔恨的韩王当着满殿重臣的面,无比失态的咆哮出了和今日魏王接下来所说的那句意思完全相同的话。
“立刻遣使往邯郸,以重礼相请,无论如何,不惜任何代价,都要让赵国和赵王出手相助!”
第53章 如何应对秦国的胜利
邯郸大殿之中,会议还在继续。
主父道:“实话说,韩魏如此惨败,的确是出乎了寡父的意料之外。既然秦军如此之强,大赵接下来的策略需要改变一下。”
赵国重臣连连点头。
一开始,以为秦国是劣势方,就没当回事。
可现在,秦国人以少胜多,反而把韩魏联军吊起来打,那又是另一种局面了。
做什么决定,都是要从实际出发的。
肥义沉吟半晌,道:“如今问题的关键其实就在于,韩魏究竟还有多少兵马可以抵挡秦军,而秦军又剩下多少兵马可以继续进攻韩魏!”
战报上虽然写了斩首无算这四个字,但双方具体的战损却是没有写出来。
毕竟赵国的探子们也不是神仙,涉及到几十万人的大型战争,哪里是几个探子就能够完全搞清楚的?
于是,众人期待的目光就又落到了赵何的身上。
赵何准确的预测了伊阙之战的过程,这个时候自然就成为了大家的希望。
主父道:“王儿,你觉得呢?”
赵何有些犹豫。
史书上说,白起斩首二十四万。
从现在的情报来看,韩魏联军的数量应该正好是这个数,就算有所出入,最多也不超过三十万。
按照二十四万的斩首数而言,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
非常夸张啊……
赵何眨了眨眼睛,道:“主父,若是儿所料不假,韩魏联军死伤数目,应当在十五万人以上!”
为了保险,还是打个折扣。
但即便是这个折扣,在场的赵国大臣们也忍不住发出一阵惊讶之声。
一战歼灭十五万人?即便是如今各国参展规模动辄十万大军起步的现在,也是非常少见的。
赵何又道:“秦军虽然得胜,但是想要迅速攻破魏军的营地,不付出大量死伤是不可能的。儿认为,秦军这一战的死伤也至少超过了五万人,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五万?”赵国几名将军也是闻之动容。
考虑到秦军的数量,这个伤亡数字也是让人非常吃惊的。
超过三成!
在这个时代,两成的战损就足以让一支军队溃败了,普通的军队甚至只需要一成左右。
超过三成的战损却依旧能够取胜,一方面体现了秦人士兵的顽强,另外一方面也足以证明秦国领兵大将白起确实是治军有方。
对于赵何的判断,这一次没有人提出质疑。
大家已经开始慢慢习惯接受这位少年大王所表现出来的才能。
主父微微皱眉,道:“若是以此来算的话,韩魏两国基本上是丧失了保卫都城以外其他地方的能力了。”
韩国,七大战国之中可能是最弱的一个国家。
魏国,几十年前的霸主,但被齐国崛起之后又被楚、秦连番打压,如今也是跟韩国难兄难弟了。
所以,伊阙之战一打完,韩魏两国的家底也就赔得差不多干净了。
主父又道:“但秦国伤亡也不小,寡父认为秦国人应该会在收复失地之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和补充,然后才会继续出兵。”
在这之前,由于函谷关之战的失败,秦国被迫归还魏之河外、封陵、韩之河外、武遂。
这一次秦国出兵,就是为了收复这些失地。
肥义点头,道:“主父所言极是。以如今之战局,应当会有一段缓冲的时间,大赵若是出兵的话,是完全来得及的。”
司寇周袑皱眉道:“既然秦军大胜,那么是否要传令云中方向撤军?牛翦大将军仅率两万人南下,似乎有些少了。”
在这之前,都觉得秦国是劣势,所以派两万人去搞搞秦国是够的。
可现在才发现,秦国也太猛了。
派两万骑兵,是不是有点送上门的意思?
肥义也道:“秦军如此之强,或许大赵可以考虑联合楚国,第二次伐秦。”
将军赵文更加干脆:“既然秦国已经成为威胁,不如主父直接征发大军,和秦国一战!”
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
主父等待片刻,见还是没有讨论出一个完整的主意,便道:“王儿,你怎么看?”
赵何同样也在思索。
是否让牛翦撤军,这个要看情况,但并不是出于军事情况,而是接下来赵何会讲到的一个外交情况。
联合楚国,其实是个不错的主意。可问题在于楚国在位的这个国君熊横是个草包,楚国令尹春申君又是出了名的怕秦国,想要和楚国联合伐秦,楚国答应的概率比较低。
至于赵国直接调动大军去和秦国打,这当然是一个可行方案,但是呢……又没有这个必要。
说白了,秦韩魏打生打死,那都是为了各自的土地,都是有利益关系在里面的。
赵国干嘛要为了韩魏的土地征发大军去和秦国正面作战呢?这不是白白替别人打工么。
赵何想了半天,还是觉得,自己原先的方案比较靠谱。
于是赵何开口了:“主父,儿认为,如今这般局面,有两策可行。”
主父问道:“哪两策?”
赵何道:“首先,如今韩魏大败,国中兵力空虚,大赵完全可以趁此良机,攻取上党郡!”
在赵何心中,这是上策。
历史证明,想要堵住秦国东出,有两个很关键的点,第一个是崤(崤山)函(函谷关)通道,第二个就是上党郡。
随着伊阙之战的落幕,堵住崤函通道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那么退而求其次把上党郡拿下就是眼下最佳的选择。
上党郡有多重要?在历史上,秦赵为了争夺上党郡而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又称上党之战),可见一斑。
秦国拿下上党郡之后,东出中原就是一片坦途,山东六国从此只能被各个击破,就再无法阻止秦国一统了。
现在的上党郡,小部分在魏赵手中,绝大部分区域属于韩国。
韩国如今刚遭到惨败,又面临白起的兵锋压力,上党郡之中兵力空虚是必然的。
赵国两大核心区域邯郸和晋阳,一个在上党以东一个在上党西北,正好能够两面夹攻上党郡。
种种条件,都是利好。
赵何沉声道:“主父,儿以为,拿下了上党郡,那么即便是被秦国夺去河东,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第54章 赵何的两个计策
听完赵何的话,主父和在场的赵国群臣陷入思考。
不得不说,赵何的这个计策,是相当吸引人的。
上党郡地处太行山脉以南,而太行山脉又有“天下之脊”的称谓。
这条山脉绵延上千里,北边接着草原,南边接着黄河,西边是河东、晋阳,东边是邯郸、中山,绝对的兵家必争之地。
掌控太行山就等于掌控了中原争霸的主动权,这一点在数百年前春秋时代霸主晋国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今北太行已经尽在赵国之手,只要拿下上党郡,那么整个太行山脉就全都是赵国的了。
有了上党,赵国在面对秦、韩、魏、燕四国之时,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