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分军将隐忍不发,大营早就沸反盈天了。
岳讬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不多时,孙传宇将谢博勒、阿尔丹两人也绑了过来。
“秀荣,有两个金人从栅栏处跑了”
孙传宇话音刚落,只见伏在地上的岳讬猛地跳了起来,一把横刀直接刺向了尼堪!
此时,尼堪距离岳讬只有不到一丈远,孙传宇在他的右后方,刚才他说话时尼堪还将身体转了过来,而萧阿林还在更远的地方。
尼堪突然向地上一滚,堪堪躲过了岳讬势在必得的一击,等岳讬再想继续攻击时,孙传宇的双手横刀已经找上了他,很快萧阿林也加入到了战团。
“扑”,对付任意一个岳讬都力有未逮,何况还是两个?他手中的横刀很快被萧阿林手中的短枪击飞了,萧阿林手中另一只短枪也对准了他的喉咙。
如今有两个金人已经偷出了营寨,大战就要降临,尼堪也不想多生事端,他高举的右手猛地向下一挥。
“噗呲”,萧阿林手中的短枪从岳讬的喉咙中一透而入。
与此同时,孙传宇手中的横刀也划过了谢博勒、阿尔丹两人的喉咙。
尼堪不想知道岳讬为什么背叛自己,他杀了苏哈已经是死路一条了。
当下他需要操心的是如何应对呼伦城周围近两万敌军!
由于呼伦城位于伊敏河以东、海拉尔河以南,城池西边、北面的敌骑想要过来必须得越过河水,虽说两条河流都不很深,不过城池附近也不是最好的渡河地方,北面倒是有木桥,不过按照时下的动静,北面的敌骑应该还不知晓南面的动静。
眼下尼堪需要对付的便是南面这两千骑兵以及东边的五千骑!
而挨着岳讬大营的那两千骑多半是建奴的骑兵,也是居中发号施令者。
“立即派人进城,告知这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相机而动”
尼堪没有说死让城里的人一定要出来协助他们,他们只有三千部族骑兵,两千步军,任意一部出来也是白搭,还不如死守城池。
眼下他的希望放到了乌兰乌德的朱克图身上,潜进岳讬大营之前,他已经派人越过伊敏河,准备经过车臣汗、土谢图汗部的领地去找朱克图。
不过此去乌兰乌德将近两千里,就算朱克图带领大军过来了,届时自己这三千多人马还存在吗?
他瞬间又想到了一事,岳讬估计只是一个诱饵,建奴肯定是利用自己急于平叛的心思将自己吸引过来,而博穆博果尔、齐齐哈尔两处地方又吸引着自己大量的兵力,自己就算回到呼伦城也不可能带着大军,届时呼伦城周围的骑兵将自己的大营牢牢地围住,若是能击杀自己便万事大吉了。
若是不能击杀自己,不断吸引常备军过来歼灭,以索伦人那稀少的丁口,就算不能大获全胜,此战一过,恐怕尼堪也只有避入林中一途。
尼堪不禁对这次建奴领军的将领十分好奇。
心思如此缜密,布局如此紧凑,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就在尼堪在琢磨对方主将的心思时,在大营的东边,另一处营帐里,一位年纪与尼堪差不多的少年正盘腿坐在铺着厚厚毛毯的地上听两个探子说话。
这两个探子便是从岳讬大营逃出来的金人细作。
他身边还有两人,一人身材异常高大,面相与此人有些相像,另一人则是三十余岁,一副沉稳的模样。
多尔衮,建奴正白旗旗主,今年才十八岁,那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则是他的一母同胞的十二哥阿济格,另一位三十余岁的却是刚刚接替阿敏坐上镶蓝旗旗主的济尔哈朗。
尼堪猜的不错,此次居中筹划就是眼前这位年仅十八岁的正白旗旗主,他与阿济格带着两白旗两千巴牙喇兵紧挨着尼堪的大营,而城池东面的则是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五千骑。
“主子,对面大营出来了约莫两千骑!”
“哦?”,多尔衮闻言便站了起来,“尼堪这是何意,区区两千骑就想击破我两白旗两千巴牙喇精锐?”
“六哥”,他对济尔哈朗说道,“您赶紧返回本营,回到大营后细细倾听我中军大营的鼓号声,听到进攻的命令后立即率领三千骑前来”
等济尔哈朗离开了,阿济格说道:“老十四,蛮贼区区两千骑,我带一千巴牙喇兵便可击退”
多尔衮却扬手止住了他,“十二哥,尼堪狡猾异常,可别中了他的诡计”
阿济格却撇撇嘴,“老十二,你也太小心了吧,按照岳讬那小子的说法,城里也就三千部族轻骑以及两千步军,能有何为?城外也就是三千骑,我看干脆将周边的骑兵全部聚到此处,将他的大营紧紧围起来,然后先让蒙古人进攻”
“等尼堪的火器消耗得差不多时便让老六的镶蓝旗精锐上,最后我亲自带领一千骑猛攻一处,尼堪这厮没有幸免的道理”
多尔衮笑道:“那你若是尼堪的话,面对如此局面该如何应对?”
阿济格搔搔脑袋,“如果是我的话自然紧守大营等着援兵来救,这也是尼堪唯一的出路”
“那你认为,连你都想到了,尼堪就没有想到?”
“那你的意思是?”
“其中必定有诈?”
“能有什么诈啊,他那边满打满算只有三千骑,主将前不久还被岳讬杀了,正是士气低迷的时候”
话音未落,帐外传来了密集的火枪声。
多尔衮快步走出大帐,三两步就来到了营中那高高矗立的望楼上。
多尔衮用手搭起凉棚看了一会儿,突然大叫道:“擂鼓,吹响聚兵的号角,十二哥,你赶紧出击吧”
阿济格一边答应着,一边向外一望,原来那两千骑先是朝着自己大营这边袭来,不一会又会转到了南城门附近。
“不好,尼堪要逃!”
“咚咚”
“呜呜呜”
随着鼓声、牛角号声响起后,济尔哈朗已经在大营里聚齐了三千精骑,东大营到南边也就不到三里地,骑兵呼吸可到。
而多尔衮的大营里一直有一千骑在时刻准备着,阿济格走下望楼后,自己的亲兵便牵过来一匹黑黝黝的高头大马,阿济格左手拎着一把长达四尺的重剑,右手握着一杆比寻常虎枪还沉重的马槊,一个箭步便跨上战马出发了。
南城门口,尼堪也是捏着一把汗。
他刚才故弄玄虚,实际上是为了将城里的两百炮兵接到大营里去,逃回城池?他没想过。
一旦进入城池,这战事的主动权便全部操在鞑子手里了,届时彼等是围城、攻城,还是四处劫掠,都可以,而城里的骑兵想要出城邀击无论如何也没有在城外方便。
何况城里已经有了五千士兵,自己这三千骑若是进去了也安置不下。
不过岳讬将三千骑带过来时并没有带着炮兵过来,紧紧依靠飞龙骑、龙骑兵、猛虎骑来防守大营终究不太保险,于是尼堪便派人与城里联络后准备将一部分炮兵迁到大营来。
看着杀气腾腾扑过来的阿济格部,尼堪一咬牙,带着三百亲卫、一千飞龙骑迎了上去。
他让三百亲卫代替惯用的龙骑兵自由他的道理。
三百亲卫处在队伍的最前面,在接近阿济格骑兵的一刹那突然扔出大片的震天雷,那可是安装了木柄,外形接近后世手榴弹的震天雷。
这些震天雷是刚刚研制出来的,目前只配备了亲卫队,点燃后在奔驰的马匹上可扔出二十步!
见到大片的黑乎乎的东西砸过来,阿济格他们还以为是骨朵、短斧一类的东西,何况他手下这一千巴牙喇护军并没有参与上次在青山山道的战事。
亲卫队扔出震天雷走立即向两侧跑掉了。
“砰”
用黑火药制成的震天雷爆炸的声音只不过像大口径的火枪,饶是如此,还是将阿济格那一千巴牙喇吓了一跳,这时由萧阿林率领的一千飞龙骑扑了上去。
与此同时,南城门打开了,二十两马车都以最快的速度向大营冲去。
第三十二章 破局(上)
萧阿林带着一千飞龙骑直接冲向了阿济格的一千巴牙喇护军,此时,在突如其来的震天雷的影响下,包括阿济格在内的所有护军都有些迟缓了。
不过,就在两军就要接触的一刹那,飞龙骑突然转向了南边。
阿济格有些不明所以,在刚才那波震天雷的打击下,自己这巴牙喇护军的阵型有些散乱了,士气也有些下降,此时贼军若是孤注一掷,自己还真有可能败走,没想到贼军就这么跑了。
“难道其中有诈?”
一直以来,阿济格都是以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形象出现在建奴一大帮军将里面,阿济格一犹豫带着其他人也不敢有丝毫动静,这一去一来,萧阿林的飞龙骑已经跑得没影了。
而靠近城门的龙骑兵在炮兵开进大营后也顺顺当当回去了,给赶过来的济尔哈朗三千骑留下来阵阵烟尘!
其实依着萧阿林的性子,他还真是想与建奴干上一仗,不过又不敢违抗尼堪的命令,只得退回了大营。
二十门火炮回到了大营,虽然都是两百斤的小炮,配置的弹药也不多,不过终究是一大助力。
等阿济格醒悟过来,与济尔哈朗的三千骑一起围着尼堪的大营转悠,准备寻找薄弱环节进行突击时,大营里的火炮终于安置好了,随着火炮轰鸣的声音响起,阿济格、济尔哈朗两人只得灰溜溜地回去了。
“砰!”,听了阿济格、济尔哈朗两人的汇报,多尔衮不禁一拳砸在帐篷里面的矮几上。
“老十二,唉,都是我一时迷了心窍,让蛮贼得逞了,要不这样,调一部分蒙古骑兵过来围攻大营,消耗其弹药”
多尔衮点点头,不多时,济尔哈朗亲自带着数骑出去了。
拿到火炮之后,尼堪的心略略放下了一些,不过由于事起仓促,带着的弹药不多,每门火炮只备了二十份,十五份散弹、五份实弹,若是敌军连续不断猛攻的话,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也不知齐齐哈尔那边的战事进行得如何了。
尼堪在营中的望楼上看向东边那黑乎乎的大山,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
岭东,嫩江上游。
阿林阿已经走出了嫩江流域,准备直扑博穆博果尔所在的乌鲁苏城,没想到这时恰好传来了敌人大军围困齐齐哈尔城寨的消息。
怎么办?
阿林阿一时也有些举棋不定。
眼看就要抵达乌鲁苏城了,没想到来了这么一出,自己长途跋涉近千里才来到黑龙江附近,就这么回去了实在有些不甘心。
不过若是齐齐哈尔没了,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寨以及两千步军,而是整个大兴安岭以东的平原地带!
届时罗察、富察两部会毫不犹豫地重新投靠奥巴,大汗好不容易才打下的一颗钉子就这么烟消云散,想要重新布置那是需要诸多机缘巧合的,何况罗察、富察两部也不一定会同意。
想到这里,阿林阿立即带着大队向回赶。
回去的路上,他继续让六百猛虎骑在丛林里断后,以防备博穆博果尔丧心病狂跟过来。
果然,见到阿林阿的大军撤退后,博穆博果尔虽不知是什么原因,不过自己这泼天的胆子倒是被勾起来了,他立即带着自己的两千骑追了下来。
不过在猛虎骑沿途的袭扰、打击下,博穆博果尔丢下几百骑后仓皇退到了乌鲁苏城。
解决后顾之忧后,阿林阿带着大军加快了速度。
不过他在接近齐齐哈尔时,又得到了两个消息。
一是西边有援军来了,就在与齐齐哈尔一江之隔的嫩江西岸,这自然是好事。
二是齐齐哈尔东边又来了一支大军。
倒不是建奴亲自摸过来了,而是经过他们联络后,称雄于精奇里江、牛满江一带的另一支索伦人大汗巴尔达奇带着的部队。
与历史上不同,一是时间提前了几年,二是建奴这次还真的给巴尔达奇许了一门宗室的亲事,还是舒尔哈齐的幼女!
历史上巴尔达奇得到的不过是一个被宗室临时收养的普通女真女子,当成“格格”嫁给了他,就是这样巴尔达奇对“我大清”那是忠心不二,博穆博果尔起兵反叛时,只有他“岿然不动”。
如今要与大金宗室结为姻亲,巴尔达奇如何不感激涕零?
于是,在他的劝说下,精奇里江、牛满江两流域三千户人家准备按照大金的要求迁到松花江一带,以填补三姓部落留下的空白,隐隐也有对抗西边罗察、富察两部的意思。
巴尔达奇抵达呼兰河与松花江交汇的地方后世哈尔滨附近,将族人放下后,自己便急急带着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