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5冰封帝国-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思。

    巴尔达奇抵达呼兰河与松花江交汇的地方后世哈尔滨附近,将族人放下后,自己便急急带着三千精壮赶过来了。

    若是朱克图或苏哈两人带队,肯定是先出击相对弱小的巴尔达奇部,再相机援救齐齐哈尔城寨。

    不过阿林阿却多了一个心思。

    大汗眼下虽说家大业大,不过与南边的蒙古人、女真人相比,丁口始终是一个大问题,以自己这三千骑,击破甚至全歼巴尔达奇的三千骑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过若是这样的话,大汗想要将黑龙江以北的族人纳入囊中就有些困难了。

    于是他便将目光对准了城寨西侧,与南楚的大营隔江相望的科尔沁蒙古骑兵!

    这里还有阿林阿另外一个心思,他已经从尼堪嘴里得知南边的建奴不禁骑兵锐利,手下还有一支规模不小的步军,听说步军多半是由以前投降建奴的明军所组成。

    这便是阿林阿心思缜密的另一个地方。

    上次青山老河之战,一般人有些云里雾里,大汗为何千里迢迢南下、冒着偌大的风险去打劫实力强大的皇太极,一时众说纷纭,不过在阿林阿看来,在尼堪得知了自己汉人的身份后,估计便有了多收拢一些汉人的心思。

    若是能先击破蒙古骑兵,再收降那支汉人步军队伍,对于大汗的“基业”岂不是事半功倍?

    至于眼前蒙古骑兵的战力问题,阿林阿浑没有想过。

    阿林阿没有将蒙古骑兵放在眼里,蒙古骑兵大帐里的统领,扎赍特部的台吉、奥巴的叔叔蒙衮却是气不打一处来随着南楚的到来,他这万骑被牢牢地锁在嫩江东岸。

    这次北上进攻齐齐哈尔,主力是扎赍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三部,奥巴只是象征性地派了一千骑。

    一万骑,没了打草谷的支应,每日的消耗实在太大了。

    连日来,那支汉军旗的统领李永芳不断攻击木寨,不过收效甚微。

    由于双方火炮的射程差不多,但城寨里的火炮更轻便、灵活,又是居高临下,一时还占了上风,自己组织敢死队拼死突到城寨下面,随后还是被木寨里密集的火铳、震天雷给击退了。

    几日下来,他这一万步军已经损失了起码上千人。

    上千人,这都是以前辽东的精锐啊。

    李永芳此次前来齐齐哈尔,手下有两员大将,其一是自己的长子,今年二十八岁的李延庚。

    另外一员将领便是以前在广宁投降努尔哈赤的孙得功,眼下火铳、火炮部队是由李延庚率领着,孙得功则领着三千长枪兵。

    李永芳自己麾下则有四千刀盾兵、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

    本来一切都很正常,不过在南楚突然抵近嫩江,并在西岸扎下大营后,东岸的蒙古骑兵就不敢随便出动打草谷了他们可是见到了西岸大营有着女真精锐装束的骑兵。

    这下,攻击木寨的重任便全部落到了李永芳的头上,确切地说是落到了他的长子李延庚头上。

    不过这个李延庚却不是一般人。

    历史上,此人虽身居高位,获得满清的信任,但却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憎恨满清的暴虐,不齿于其父贪生变节为虎作伥之行径,而下定抗金忠明之决心。

    他曾积极参与刘兴祚组织复州汉人逃离后金的活动,积极协助刘兴祚兄弟先后逃离后金。当后金发兵进攻大凌河、宁远时,乃“遣心腹家丁往作奸细”,向明朝及时通报信息。

    后事泄被害,杀身成仁。

    得知是尼堪部在喀喇沁一带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女真骑兵后,李延庚自是万分高兴,不过又担心北方新出“巨族”对大明产生威胁,在详细了解后得知尼堪本是汉人,这心思便活泛了。

    李永芳投降建奴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掌控着后金在大明细作、谍报诸事宜,李延庚也时常参与其中,很快他又得知了尼堪新近被任命奴儿干都司都督指挥使,挂宁北将军印一事虽然大明的使臣尚未到达,不过李家却提前知晓了。

    奴儿干都司,那可是大明历史上在对付外族上不多的闪光点之一,李延庚知晓此事后便彻夜难眠。

    得知自己要跟着父亲北上进击尼堪在岭东打下的根基齐齐哈尔后,李延庚几乎是虚与委蛇,不过他执掌着火炮部队,火炮射程的事也只有他清楚,李永芳也无可奈何,总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冒着生命危险抵近轰击敌寨吧。

    最后他决定让弓箭手、铳手掩护,让李延庚带着炮队拼死抵近敌寨,准备在寨里的敌人懈怠的时候,突然密集发炮毁了寨子,然后孙得功的长枪兵、自己的刀盾兵以决死之态突入寨里,想必胜利很快就会到来此次北上大军的统帅多尔衮已经派人过来传话了,要他务必在五日之内击破敌寨,然后赶往呼伦城配合大军的攻击。

    “五日?”,在大帐里,李永芳不禁苦笑了一下。

    算起来他还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女婿,妥妥的抚顺额附,不过在大金贵族眼里,那也就是一个听话的奴才而已。

    眼下有南楚的大军在西岸严阵以待,北边的敌军随时可能返回来,寨子里还有大量的火铳兵和炮手,寨墙附近都是用沙袋加强过的,五日攻下木寨谈何容易?

    又想到上次在朝鲜时阿敏对自己的怒骂,他本来几乎恢复起来的决心又慢慢消散了下去虽然阿敏自己也死于非命,不过如今随便一个贝勒、贝子都没把他放在眼里,自己这“抚顺额附”、“姐夫”、“妹夫”什么的也并不值什么钱。

    不过一想到老汗对自己的“恩典”,年近六十的他胸膛又挺了起来。

 第三十三章 破局(中)

    乌兰乌德。

    朱克图得知呼伦城的消息已经是几日前的事情了,他并没有等来从喀尔喀两部穿越过来的尼堪的信使,而是等来了杜尔加城忠心于尼堪的常备军。

    那名常备军在苏哈被杀之后溜掉了,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乌兰乌德。

    杜尔加城到乌兰乌德也有上千里,此人不眠不休,五天便抵达了,抵达后勉强将事情告诉朱克图之后便倒地不起。

    这下朱克图有些踌躇了。

    此人冒死过来知会自己,肯定不会是假消息,不过若是尼堪真的要杀苏哈呢?

    最后他还是摇了摇头,尼堪的“大业”如今刚刚开了个头,完全没有必要以杀苏哈的方式来立威,何况自他认识尼堪那天起,他就认为他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形势危急,容不得他左顾右盼了。

    按照尼堪以前对他的叮嘱,在乌兰乌德一带,最重要的敌人就是西边的罗刹人,余者不足为虑,朱克图立即召集了两千部族骑兵,让舍尔库特统领,自己带着两千常备军出发了,同时派出快骑让红奇科伊的五百常备军到巴里亚加与他汇合。

    还通知了在乌德河、希洛克河上游、因果达河流域的部族抽调五千骑兵分别在巴里亚加、坦加城、赤塔与他汇合。

    十日后,等他赶到赤塔时,身边已经有八千骑了,镇守赤塔的牧仁也组织了两千骑,其中更有一千常备军。

    一万骑浩浩荡荡朝沿着因果达河流域向呼伦城方向开去,抵近石勒喀河时,又纳入了达斡尔三部以及尼布楚大草原的五千骑,沿着鄂嫩河南下了。

    这一万五千骑,几乎将阿斯兰汗麾下的部族骑兵抽调一空,朱克图手里并没有尼堪的黑木令牌,不过各个部族的哈拉达带队,硬是将这一万多骑带出来了。

    此时,尼堪在呼伦城外已经守了八天。

    八天内,尼堪三千骑先后击退了蒙古骑兵的十次进攻,头三天火炮的弹药便全部用光了。

    第四日,用光了所有的震天雷才勉强击退蒙古骑兵的进攻。

    第五日到第八日,尼堪在损失了约莫千人才打退了蒙古骑兵的最后一次进攻。

    眼见着敌人的弹药消耗殆尽,这几日完全靠弓箭、长枪、长刀在进行守卫,多尔衮、阿济格、济尔哈朗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不过北边、西边的蒙古人却是有苦难言。

    北边的翁牛特蒙古人原本有五千骑,到了第八日时估计最多还剩两千骑,西边的巴林、扎鲁特两部原本有六千骑,到了第八日时估计只剩下一半了。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十四贝勒已经放出话来了,俘获尼堪后,会将呼伦贝尔一带的丁口、财富分给三部。

    而在城南的尼堪大营,寨墙支离破碎,勉强护卫在营地周围,不过在初起的北风吹拂下不少都摇摇欲坠,若敌人再倾力进攻一次的话,寨墙必定倒下!

    寨墙的后面,伤亡惨重、弹药耗尽、疲累交加的尼堪大军还能抵挡得住建奴的最后一击吗?

    第九日。

    济尔哈朗带着两千骑进行了攻击,他让一千带着一石以上硬弓的骑兵掩护,自己亲自带着一千骑突入到尼堪大营东面几丈远的地方,此时他手下的骑兵扔出了虎爪飞索。

    在拼掉了几十骑后,大队骑兵拖着的虎爪飞索拉倒了东面的栅栏。

    在栅栏“砰”地一声落在地上那一刻,不远处带着一千巴牙喇护军监战的多尔衮、阿济格兄弟似乎看到了尼堪人头落地、大局已定的景象。

    令他们意外的是,拉倒栅栏后,其后面还有一堵矮墙。

    高三尺、厚三尺、长达五十丈的矮墙!

    不过与先前高达一丈的栅栏相比,这三尺的矮墙就不够看了,虽有些意外,不过如果用大量弓箭压制,再上一拨最勇悍的巴牙喇护军,应该可以击破矮墙后面的守军。

    济尔哈朗继续用一千强弓手压制,让自己家族最为勇悍的老八,今年二十五岁的费扬武带着镶蓝旗三百巴牙喇扛着大盾慢慢逼近了矮墙。

    费扬武这三百人除了前面扛着大盾的五十人,剩下来的人都是跟随者阿敏南征北战的“选锋”、“锐士”,至少五次以上“先登”名号的获得者,当真是百战余生的精锐老兵。

    这三百人就算放到阿济格的护军里面也是突出的,可算是镶蓝旗最精锐的力量。

    济尔哈朗一下将镶蓝旗的宝全部压了上去自有他的考虑。

    阿敏前不久因“咆哮朝堂”、“意图不轨”被大汗当场斩杀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镶蓝旗,阿敏一死,镶蓝旗甲喇章京以上的头领几乎人人自危,不过皇太极随后将济尔哈朗扶上旗主之位稍稍平息了一下旗内的不安。

    饶是如此,镶蓝旗内部还是有些不安分,后金内部最重军功,像阿敏这样的“大头领”由于政治斗争就算有军功也不保险,不过对于普通军将来说,若是不断在战场上争得军功,朝廷还是相当看重的。

    用耀眼的军功来掩盖出身的不安,这便是所有镶蓝旗将士心中的愿望。

    尼堪的大营连续放了五天的火铳,火炮在几日前便停了,震天雷也早就没了动静,按说彼等的弹药应该用的差不多了,此时不让巴牙喇上,难道让蒙古人来摘桃子?

    巴牙喇们都喜欢用重剑,因为剑可以砍,也可以刺,对战时十分方便,对于中原士子挂在腰间的“剑”作为巴牙喇来说自然嗤之以鼻,不过加了长度和份量后便不一样了。

    费扬武手里的这把重剑长约四尺,重约十斤,这已经不是一把剑了,直直地拍过来也会将你拍晕。

    考虑有矮墙的阻碍,三百巴牙喇中有五十人依旧是虎枪的配置。

    虎枪将矮墙后面的敌军刺杀后,双手重剑的巴牙喇再一跃而入

    画面太美不敢看,以往这套战术建奴用起来无往而不胜。

    作为勇力值最高的费扬武来说,他双手握着一杆虎枪,重剑插在腰间,身上一层皮甲、一层棉甲、一层铁甲,加上他本来就很高大的身材,三层甲胄穿上后便是妥妥的人形高达!

    对面那些矮墙上还架着约莫十门火炮,应该早就没有弹药了,为何还架在上面?

    费扬武心里略略咯噔了一下,瞬间又恢复了平静。

    “完毕!”

    费扬武大喊了一声,远处的尼堪听到后不禁不禁偷偷乐了一下。

    完毕,满语里是“冲啊、杀啊”的意思,用满语喊出来就是“完毕”,不过,形势如此危急,亏他乐的出来。

    巴牙喇自然没有完毕的意思,这才刚开始呢。

    后面几百骑兵不断将抛箭射到矮墙后面,与巴牙喇一样,常备军也高举着木盾。

    说时迟那时快,费扬武一把推开了前面的盾牌,加速跑了起来,他身后紧紧跟着五十在这三百巴牙喇里最勇猛的锐士!

    这五十人全部握着虎枪,费扬武刚才也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布置,二十五人直接刺向矮墙后面,击杀一切可能阻挡他们的索伦蛮子,另外二十五人则利用虎枪的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