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河山风月-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划。
  想必就算在南京的萧思温等人内部,这也是个绝密的消息,只有很少的几个人知道,他们无论如何都觉得史皇帝不可能知道,甚至根本就没想过这个可能,除非史从云不是人,而是神。
  当然,史皇帝不是神,可他看过史书啊!
  历史上现在的辽国国主耶律璟死得不明白,他死于几个近侍和厨子的刺杀,他一死,南院的萧思温,高勋等人立即领兵将耶律贤扶持上位,随后萧思温将女儿嫁给耶律贤作为皇后,立即稳住朝局。
  这是史书上的记载,但萧思温和高勋等人都给人一种“有备而来”的怪异感觉,而且这次政变几乎和大宋的陈桥兵变一样,有太多疑点难以圆说,所以大家都怀疑这根本就是萧思温,高勋等人,以及辽国国内的反对者策划的一次政变。
  史皇帝也相信这种说法,因为他知道一个国家机器的庞杂和复杂,而萧思温和高勋等人,几乎是耶律璟一遇刺立即扶持耶律贤,随后就稳住了局面,除非他们和辽国高层很多人事先已经达成默契,否则皇帝遇刺这样的事不可能不引发大动荡。
  当然,萧思温等人以为自己是机密再机密的秘密计划,可惜史皇帝看过剧本,所以他一开始就在关注这件事,关注永兴宫。
  而且他发现因为两次战败,损兵折将,辽国国内的矛盾比历史上还要来得快,也要激烈得多,只不过因为史皇帝的几次搅屎,他们还没有动作,大概是几次秦军的行动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随着在辽国的间谍各种琐碎消息传来,史皇帝觉得他们发动政变的那一天也不远了。
  这件事在辽国也只有枢密院的高层和几个宰相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不信,觉得天子不该把希望寄托于敌国的内乱。
  也有一些人相信,虽然此事确实离谱,可史皇帝十多年来英明神武,算无遗策,万夫不当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即便就更算命一样离谱,情报也不能完全支持此种论调,可他们还是选择相信史皇帝的判断。
  老赵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他是真信还是讨好,史皇帝就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老赵都是很有见地的,史从云点点头,“你说得没错,无论如何要让他们相信我不知道,对北面的事毫无关注,可要怎么办呢?大军已经派遣过去了,这回让他们更加犹豫。”
  老赵皱眉沉思,过了好一会儿道:“官家,某有个办法!”
  “说来听听。”史从云立即好奇凑过去,对于下属和臣子,除非在正式场合,否则他很少摆架子。
  老赵凑过来说了几句,史皇帝听完也皱眉了:“这能行吗?”
  “最好要提前宣传,最好今年冬天就开始,可以让江南的淑妃来主持这件事,动作弄大一些。”老赵嘱咐。
  史皇帝点头,“确实可以一试。”
  听到这话,老赵咧嘴笑了,看着他那张大黑脸,听了他的计划,史皇帝终于确信,老赵不愧是能搞出陈桥兵变的人,有水平啊!
  下午,众人在寺院后院吃了一段斋饭。
  这次史从云让老赵留下,和他们家一起吃,就跟吃个家常便饭一样,席间大家聊起天来,老赵的媳妇十分紧张,毕竟和皇帝一起吃饭,不过经历过大风大浪,身经百战的老赵就从容得多了。
  说着说着,因为说起最近大梁治安的事情,老赵提到了他在封丘门作门吏的弟弟赵匡义。
  史皇帝心里感慨,还忘不了你那臭弟弟呢!
  不过其实也不难理解,古代讲究长兄如父,而且赵匡义比老赵小了十二岁,足足一轮,大概在老赵心里真是把弟弟当成亲儿子看了。
  可惜人家可没把你当爹啊。。。。。。。史从云摇摇头,直接道:“赵爱卿,你是有本事的人,不过你那弟弟确实比不了你,咱们说别的。”
  见他这样说,老赵很识趣,立即不再说他那臭弟弟了,开始继续和史皇帝谈起最近大梁城的治安。
  因为这十几年内,大梁人口已经翻了好多,而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人齐聚大梁,这给大梁带来了繁重的治安压力。
  而且因为很多达官显贵的子弟都集中在京城, 他们中有些人还保持五代作风,导致大梁治安状况每况愈下。
  虽然在接连大胜中这些不和谐也被掩盖了,可老赵的意见是必须狠狠整治,不然迟早出事,而且越早越好。
  要在京城做这种事,必须要一个胆子大,有魄力的狠人来做。
  史皇帝立即看向赵匡胤,妈的你这不是在自荐吗!
  因为历史上赵匡胤可是杀大臣最多的宋朝皇帝,杀起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又一次为严肃军纪一次杀了一百多个新兵,是个狠人啊。
  最重要的,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如果让老赵去干,他得罪的人多了,自己也能睡安稳了啊。
  于是立即两眼放光的看向他,老赵是聪明人,瞬间脸色就垮了下来,一张大黑脸更黑了。
  史皇帝起身,语重心长的拍拍他的肩膀:“爱卿所言极是,我也觉得大梁的治安,特别是那些胡作非为的贵胃子弟应该整治,宜早不宜迟,你是能人,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第497章 、为国献身史从云
  ,!
  在多愁善感的周宪眼中,雪是一种愁绪,洁白,冷艳,不染尘俗,她在江南时很少见到,每次下雪都格外兴奋。
  在史皇帝眼中,雪是一种森冷,当秋日凉薄逐渐远去,寒冬苍凉白日,漫漫长就已经夜悄然侵袭,即便大梁的热闹也冷却了三分。
  天子没有周宪那样的感性和多情,对于史从云来说,冬天是他最不喜欢的集结,无论是行军上的严寒困苦,还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噩梦,于他个人,于国家都不是好事。
  看周宪带着女儿玩雪很开心,史皇帝很快回到了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上去给女儿拍掉肩膀和头发上的雪,周宪也很开心,史从云拉她进屋,躲了躲屋外的寒气。
  屋里准备了炭火,史皇帝把自己的手烤热了又去捂着周宪冰冷的小手,如此反复,怕她漂亮的手生冻疮。
  一面给她捂手,史皇帝一面道:“想不想回江南?”
  周宪听他这么说,眼睛一下亮起来:“官家要去江南。”
  “嗯。”史从云点点头:“朕准备明年南巡江南,江南如今是我朝国土,不过上次到江南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朕准备去看看。”
  周宪脸色微红,拍了他一下,上次去江南,不就是把她抢来那次吗,“坏家伙。”
  史从云嘿嘿一笑:“哪里坏了。”说着就要搂她上下其手。
  周宪连推开,一脸严肃的说:“孩子在呢!”
  果然史敏正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父母呢,史从云只好正经起来,小声道:“晚上再战。”
  。。。。。。。
  这年冬天来得比去年早一些,江南、吴越的合并,战后的封赏已经进入尾声。
  河北的局势也已经完全稳定下来,之前维持秩序的军队在年底有序撤回大梁,而那些抛荒的土地,大多数都让流民耕种了。
  到冬月,史皇帝在一次大朝会上放出风声,说他明年想要巡游江南。
  这话一出,很多人都不说话,虽然有人面带忧色,不过也没有反驳什么,只有许久没说他坏话的范质一下跳出来反对,说天下初定,南方才经历战乱,天子南巡会加重百姓负担,不该大张旗鼓的搞这种奢靡活动。
  史皇帝痛快的一票否决了,反驳道:“打了这么多年战,我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见天子发火,大家都不出气,不过散朝之后,还是有大理寺的萧俨,御史台的窦仪等,都上疏劝谏,说他们都知道天子的辛苦和不容易,不过此时着实不该放纵,因为天下只是大体一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如果天子想放松,在大梁也是可以,不必千里迢迢,抛开政务跑到江南去,天子是一国之本,不能久不居京。
  其中萧俨还以当初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事情来劝戒他。
  万岁殿里,史皇帝让赵侍剑给他总结了所有奏疏的内容,听完之后全让放在桌上,又让赵侍剑将上疏劝谏的几个大臣都记下来。
  史皇帝自然不是要秋后算账,他只是觉得这几个大臣都不错,是敢说话的人。
  他之所以大张旗鼓去江南,并不是他贪图享乐,想带着美人去南面风花雪月,而是老赵给出的主意。
  就是要做一些让辽国放松警惕的事情,让萧思温等人敢于动作。
  如何让敌国放松警惕,在这个年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皇帝身上下手,帝国制度下,一切都是围着天子转的,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也是如此。
  正因如此,如果天子不在京城,是最能让人放松警惕的。
  老赵跟他说的办法是大张旗鼓的南巡,而且要提早造势,并且早和范质说好了,来和他吵一架,把动静弄大点,最好全天下都知道他去江南花天酒地去了。
  而与此同时,他也秘密派人北上,联络慕容延钊,郭进等人,让他们密切关注辽国那边的动静。
  史皇帝这边则时刻关注,他之所以去江南,就是因为去江南可以顺汴水进入淮河流域,让后走运河直入长江,一路都是水路,如果北方有变,立即从水路返回,两三天他就能回到大梁。
  而且他记得萧思温等人发动的政变历史上好像是在公元九六五年到九七五年之间,大概就是这几年,辽军的两次惨败,或许加速,或许推迟,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会加剧他们的内部矛盾。
  史皇帝想给他们营造一种错觉,让他们更加大胆一些。
  他和范质,赵匡胤,闾丘仲卿,李处耘等人仔细推敲过,如果萧思温等人要迎立永兴宫的耶律贤,那么他们必须有军队护送他北上,并且保证他在上京能够立足。
  而幽州的军队是由南院枢密使高勋调配的,要是发生大变,高勋肯定和萧思温是一伙的,他们两一个统领南院军队,给予耶律贤军事上的保障,一个说服群臣贵胃,给予耶律贤政治上的保障。
  最重要的是,一旦辽国内部发生内乱,耶律贤的永兴宫在南面,想要护送他北上安全继位,并且与辽国上京的三大禁军抗衡,保证新国主的安全,那么高勋肯定会从南京抽调大量兵力。
  南京幽州距离上京近千里路程,一旦南院大军北上,幽州及其附近州县必然空虚,到时秦军来个全线出击,闪电进攻,他们根本来不及回防。
  刘仁赡则提出另一条更加快速的办法,那就是大批水军走海路沿海进军,然后从海河入海口朔河北上,直达幽州城下。
  这个提议史皇帝十分欣赏,这踏马不就是八国联军进攻大清的路线吗。。。。。。。然后痛苦的否决了。
  这个提议是可行,如果舰队从山东出发,绝对会很快,不过前线都已经到固安了,距离幽州不过连三天路程,再怎么也比水路快。
  不过史皇帝也同意他计划中的一部分,那就是依旧派出三十艘炮舰和一百艘支援船,从海河进入,在幽州附近给予陆军火力支援。
  毕竟舰炮比野战炮威力大多了,射程也远多了,可以帮助陆地上的大军清除一些难啃的敌人。
  而且可以想象,如果知道他们北上,辽国最可能的重要防线会设在城外桑干河畔,而根据前几次大军去幽州城下串门的经验,那条河是完全足够舰队炮舰通行的。
  正面战场则分两路大军,一路从河北固安北上,直接取幽州,由李处耘统领,为禁军精锐主力,预计兵力将达到恐怖的八万人左右。
  另一路则从河东出雁门北上,直取蔚州、云州等地,让后从幽州侧后迂回,由向拱统领,主力为部分禁军,以及河东士兵,总兵力在五万上下。
  当然,这些计划定下来之后,史皇帝也定了一个基调,即便他的南巡没有让辽国内部返送警惕引发内乱,最多康定四年,这个进攻计划也将实施。
  辽国内乱最好,那会大大减轻战争压力,如果他们不内乱,那就就是硬碰硬也要上,到时实力说话。
  这些安排只有几个宰相和他的几个心腹大将知道,秘密会议都是在城外上林苑开的。
  而表面上,冬月末的大朝,史皇帝又提起南巡的事,结果范质站出来跟他吵了一架,随后史皇帝气哼哼的一言不发直接走了,大臣们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敢陆续散朝。
  这就是闹得很大,大家都觉得天子是铁了心要去江南风花雪月,而范质也太头铁了,不过没人觉得不合理,因为范质那臭脾气一直就是这样。
  到腊月年关,各国使者都来朝拜,包括辽东渡海来的女直人,还有辽国、大理等的使者都在的大宴上,史皇帝喝得酩酊大醉,毫无形象的抱着美艳的周宪,又开始说起江南的事情。
  给所有人的感觉就是天子想去江南,是老毛病又犯了,天下才堪堪平定就迫不及待想去江南搜罗美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