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军从太行山以西的雁门、灵丘一带,太行山以东的固安,幽州一带发起全面进攻。
而且之后告急不断,根据陆陆续续汇总过来如雪花般飞舞的消息,错愕惊恐的萧思温,高勋和耶律斜轸等人推测出一个更令他们坐立不安的事实。
自太行山以西的代州到太行山以东的营州漫长的一千多里战线上,秦军至少有十五万左右的部队在进攻,甚至可能是更大的规模。
这已经远超过当初后周时由史从云率领发起给予他们重创的三关大战规模,这要如何招架?
耶律斜轸也提出一个怀疑,这么大规模的作战必然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后勤补给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说明秦国出兵预谋已久,可为什么他们一北上就出兵呢?
真的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那也太巧了,还是说。。。。。。。
对于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答案,大家都选择了缄默,因为话题太过敏感,新君刚刚继位,朝局不稳,如果有人将秦军北上与君主更替联系起来,对他们十分不利。
可接下来的日子里,坏消息却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停不下来。
恐惧的阴影弥漫在狼河河畔,萦绕在所有人心头。。。。。。。
。。。。。。。
殿外,雨点敲打白玉石阶,春末夏初的雨在如此北地依旧带着寒意。
耶律贤跪坐殿中,殿外屋檐下拉着晶莹剔透的雨帘,叮咚作响敲击地面,扣人心弦,令他坐立难安。
始作俑者并非一场寻常的雨,而是雨幕之前,端坐对面的高勋与萧思温,两人面色凝重,接连说出一个个坏消息。
虽然自登基之日起,他已经听了太多坏消息,比如寰州陷落,朔州陷落,秦军突破桑干河,幽州陷落,顺州投降,灵丘被河东的军队攻陷等等。
不过坏消息却一直没有结束。。。。。。
「陛下,蔚州的刺史逃回来了。。。。。。涿州陷落,居庸关也。。。。。。」
萧思温的声音夹在在雨水点滴之中,格外令人烦躁,萧思温才说完,高勋犹豫一下准备开口。
耶律贤抬手,制止了他,令身边人端来一碗热腾腾
的羊奶茶,他小时在政变中落下病根,长大后身体并不好,受不了寒,这些天的心惊胆战也令他疲惫不堪,时常需要热茶和羊奶。
他喝完之后,让近侍撤了腕,然后正了正身子道:「高枢密,你接着说吧。」
「陛下,檀州陷落了。。。。。。」
几个字说完,大殿中安静了一下,只有滴滴哒哒的雨水不知疲倦敲打石阶,格外清晰。
耶律贤好一会儿才消化这条消息,「什么时候的事情?」
「五天前。。。。。传递消息的士兵在北口附近遇上秦军士兵,他在山里躲了一天才把消息送到。」
耶律贤今年二十四,已经不是孩子,可他的双手还是忍不住颤抖,努力维持的镇定也漏洞百出,对此萧思温和高勋都只能装作看不见,因为哪怕是他们,此时也心惊胆战,惴惴不安。
耶律贤努力镇定的问:「秦军会走檀州北上进攻我们吗?」
高勋停了一下,「如果是以往,我觉得秦军不会冒险北上,南面有大片土地需要他们去侵占,巩固,不过。。。。。。。」
「不过什么?」
萧思温语气沉重:「在幽州的线人冒死派人带来消息,史从云到了幽州。」
「如果秦国的天子御驾亲征到了幽州,那足以说明他们是举国之力来打这一仗的,很可能是想乘此机会置于我们于死地。。。。。。」高勋说出了合理又惊悚的推测:「所以他们可能北上,可能直接向着上京打来,只要南面局势稳固之后,以史从云过去的作风,大概率会发起进攻。。。。。。。」
「陛下,这是生死存亡之战,我们没有后退的余地。。。。。。。」
耶律贤听完,久久没有说话,屋外雨水还在滴答,远处庭院在一层薄薄水雾中朦胧。
耶律贤身体单薄,他问了一句:「燕燕也在上京吗?」
萧思温点头:「她那边有人保护,陛下当下还是把心思放在大事上,这样的关头容不得分心。」
耶律贤眼神却逐渐坚定起来,他慢慢听不见那些嘈杂恼人的雨声了,而是对两人郑重的说:「如果不可避免,那就让他来吧,我早想见识史从云了。
让禁军备战,下诏召集各部族军向狼河集结,必须在二十天内赶到,他们之中肯定有些不想来,派人告诫他们,如果这次不来,此战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我的死敌。」
萧思温和高勋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讶异和喜悦,连行礼道:「请陛下放心!」
。。。。。。。
「大军压境,史从云到了幽州,这些都很可怕,好在我们有一位明主。」出了大殿,高勋对身边的萧思温道。
「或许我们可以和史从云谈判,斡旋一下。」萧思温道,他心里依旧没有底气。
高勋不悦,「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
第516章 、二十万大军
“耶律斜轸正在集结军队,禁军那边除去守备部队,全部已经召集,除去守备四方的,御帐亲军、宫卫骑兵和南院六军都在狼河,沙力河附近集结,大概还需要三天的时间。”
上京城外,耶律贤骑马巡视营帐,身后高勋正向他汇报情况。
“始平军节度使、太尉韩匡嗣正召集附近的部族军,耶律休哥去了西北,他到草原上去召集各部族军,那边的人最难对付。”
萧思温叹口气:“他们平时就难控制,能带回来多少人还是问题,派别人去还不放心。”
西北面草原上那些部族,不少只是因为并非大辽对手,所以暂时臣服,每年他们都会上贡牛羊和毛皮,特别是毛皮,那是制作甲胄的重要材料,十分宝贵。
所以这样脆弱的关系,当听说南方大军北上之后,他们是否会继续支持臣服大辽就是个问题,正因如此,朝廷最终派镇压了叛乱的耶律休哥去召集草原上的部族军。
“我们有多少人能南下对抗史从云?”耶律贤问,他没有在乎之前高勋和萧思温的那些话,而是一句直入主题。
“帐亲扈从天子拱卫京师,是常年备战的精锐,太祖皇帝时有五万人,不过之前的三关大战,还有河东之战,损失惨重,这些年虽然训练了一些,不过大致只集结三万三千二百多人,而且他们中不少人还是老人,能南下的应该有两万左右。”北府宰相耶律沙上前汇报。
“太宗所创的皮室军有三万,不过他们中有些要守备京城四周关隘,还有一些人员不齐,南皮室、北皮室、左皮室、右皮室、黄皮室五军共集结一万五千人余人。”
“那就是有很多人吃空饷了?”耶律贤脸色不好看,辽国的禁军也是仿照汉人制度创建的,都是职业军队,给的军饷不少,多数都是实物发放,如牛羊,奴隶等。
一下少了一万多人的粮饷,足见个各级官员吞了多少中饱私囊,整个皮室军几乎被吃少了一半。
面对脸色很不好的耶律贤,萧思温上前劝谏:“陛下,先帝痴迷射猎饮酒,终日不理朝政已不是一年两年,长年累月积累的怠政有这样恶果并不奇怪,意料中事陛下无须愤慨。
我们冒险做出变动,将陛下从永兴宫恭请到上京,就是为了根除这些我大辽国过去遗留的顽疾,大辽国才有未来。
为此我们必须打赢当下这场战,再去考虑其它的事情。”
耶律贤的怒气逐渐平息,点头道:“萧相说的很有道理,你们接着说吧。”
“太祖皇后述律氏选蕃汉精兵所置的属珊军经过这些年已经从两万人发展到三万人,实际集结了三万五千多人。
南院六军,控鹤、羽林、龙虎、神武、神策、神威,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几乎全是汉人,如今主要集结在沙力河南岸。”
听到这个数目之后,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只有高勋心里暗自高兴,这说明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汉人在上京掌控权力,控制军权,这对他有好处。
“禁军大约能集结十万人,各部族军应该不少于十万,最终会有超过二十万大军,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和牛羊,足以对付史从云。”高勋立即站出来,给了一个大致的推测。
宰相耶律沙却此有不同看法,“陛下,只怕没有那么多。
这些年来由于先帝不理会朝政,很多部族之间的矛盾闹到他那里请求调解都被搁置。
去年初北山口一个部族族长的儿媳被敌人抢走,他遵守大辽的法律,没有私自出兵解决争端,而是上报朝廷,希望由朝廷做出裁决。
结果陛下一直在黑山附近狩猎,冬天才回来,根本没有理会这件事,到今年他儿媳的儿子都能走路了,只不过那不是他亲孙子。
自那之后他大骂若是他不遵从朝廷,自己带部众出击,这件事早就解决了,并且表示再也不会听从上京的号令。
这样的事这些年很多,先帝没有处理好许多部族之间的事务和冲突,如今还有多少人能为我们出兵尚属疑问。”
“但至少我们也有十万禁军!”高勋斗志很高。
耶律沙依旧悲观:“史从云的厉害只有跟他交手之后才知道,他是凶狠的狼,狡猾的狐狸,他狡猾起来能逼得人绝望无助,凶狠时又能亲自率领他的虎狼之师,冲锋陷阵。”
他这话令主战的高勋脸色不好看,“我看你是被他吓傻了,在河东史从云扎穿了你的胆!”
“哼”耶律沙也哼了一声,河东大战中,他被史从云擒获,那噩梦的一战令他至今难忘,每次想起史从云都心惊胆战。
他记得史从云对他说的那些话,那些威胁以及史从云的胸襟目光。
其实在心底,耶律沙不认同与秦军全面开战。
他与史从云有过交集,他觉得如今的辽国绝不是史从云的对手,他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燕云十六州换取秦国的罢兵,保存人口和实力,稳定下来之后处理国内的问题,以后还有机会与秦军对峙或者和谈。
不过他也察觉到,如今朝廷高层的很多人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就连陛下也是,所以他干脆不说了。
只是提醒道:“陛下,我在河东亲自见到史从云,他的龙旗一直在秦国大军最前面的位置,带头冲锋击溃我军阵线,他是一个凶狠的人,狡诈的人。”
耶律贤看他一眼,直接说:“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我都将与他决一死战!
你身为宰相,必须尽职尽责,这个月底至少要有二十万大军南下去北口抵御秦军,这是我的命令。”
耶律沙行礼躬身:“谨遵号令!”
耶律贤回头,对身后的南北府宰相,枢密使等高官郑重吩咐:“我不管你们心里怎么想,有什么样的目的和追求,我们当下的目的都是一致而且明确的,没有退路。
耶律沙宰相说史从云是个凶狠狡诈的人,我也认同,他的凶狠和狡诈这些年来已经被无数人口口相传,人尽皆知!
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会凶狠的赶尽杀绝,狡诈的算计我们,除非我们自愿将祖先的基业拱手送人,逃到草原上去躲避。
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拼死抵抗,最迟这个月底,我要看到二十万大军南下北口,抵抗史从云的大军!”
众人不在争论,同时领命。
耶律贤虽然年轻,不过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获得众人的一致拥护和支持,等待他的或许是美好的未来。
第517章 、掐出命运的咽喉
四月,北方的天气开始回暖,不过依旧带着料峭寒意,河谷里突然一阵冷风偷袭,让暖阳温暖的人们一激灵。
往北的路一点也不好走,秦军的大船无法顺潮河北上,河道越来越狭窄,陆上大道更加开阔,已经能让骑兵放心大队跑马了。
到檀州之后,所有人必须改换小船才能继续北上。
这次,东岸大道上众多骑兵沿着河谷一路向北,旗帜林立,队伍不见首尾,人多势众,时不时能听到回荡在山谷中的嘹亮军歌。
骑兵从路边越过,马蹄声清脆快速北进,大道上的步兵队列则一直十分严密齐整,甲胃摩擦的声音也令人生畏。
河谷中大队骑兵可以通过,不过速度受到很大限制,这也是为何辽国重视檀州的原因,只要檀州在手,他们从北面南下时,从北口到檀州这段难走的河谷就能保证安全。
河道中,船只众多,大量的船队沿着不宽的河道北上,都是小船,炮舰停在檀州附近,而更大的运兵船则在海河和渤海中游弋,更多跟随去打营州和平州了。
北口并容纳不下那么多人,这次之所以有大量人员北上,河道和陆地大道都是人马,只因为史皇帝也在队列之中。
他决定亲自去北口看看,虽然众将一再劝谏,史皇帝还是坚持,这些人真是,以为他是什么?他可是万人敌的勐将,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