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寻皱着眉头,冷哼道:“朝廷二十万兵马都平定不了的逆贼,在他手里一两万兵马就能平定。他还真是有能耐。”
这话看似在夸奖公孙述,实则是在暗讽公孙述。
除此之外,也在提醒在座的所有人。
朝廷二十万兵马都办不成的事情,公孙述一两万兵马就能办成,那他肯定跟逆贼有所勾结。
刘秀倒是没轻信王兴的话,他盯着王兴问道:“此言当真?你又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
王邑正色道:“千真万确,国师公不信的话可以派人去庸部查问。”
王莽冷冷的道:“那就派人去导江郡查探一番,若是属实,就罢了公孙述的官,将其押赴常安,朕要将其碎尸万断。”
王莽明显怒了,其他人也不好再多说,当即齐齐应允了一声。
刘秀在应允过后,沉吟着对王莽道:“查探公孙述,尚需时日。史熊也不得不惩。庸部两位大吏被罢,也需要时日另选贤能。
再征西南的事情,恐怕得押后。
依臣之见,不如借此时机,先平定了南阳、冀州、河水两岸,以及琅琊的一众逆贼。
陛下以为如何?”
王匡见王邑的话王莽听进去了,便清楚史熊算是保住了,无心再跟王邑继续暗斗,听到刘秀的话后,他心头大喜,赶忙起身请命,“臣愿率军征讨各地不臣,为我大新建功。”
王邑、王寻,甚至王兴、孙建、王盛等人也纷纷开口,争抢这个剿灭天下贼寇的机会。
这中间,有人是真的想为大新建功,有人存粹是为了帮自己争抢财路。
王莽见懂兵法谋略的人,一个个争着抢着要去剿灭贼寇,脸色好看了不少。
手底下的重臣尚且敢言战,地下的人必然也愿意为朝廷舍生忘死。
他的江山社稷,自然稳如泰山。
王莽略微沉吟了一下,“就由太师、大司马一起,率领长水、越骑、胡骑、中垒四营精兵,再率领各地吏民五万,征讨各地贼寇,还百姓一个安稳。”
王匡、甄邯大喜,起身施礼,“臣等遵旨!”
第357章 公孙述竖旗!
王寻和王邑没捞到战事,心有不甘。
但暂时保住了史熊,王邑心里勉强好受一点,王寻就有些郁闷。
折腾了大半天,居然让王匡和甄邯占了便宜。
气的王寻直瞪眼。
但没人搭理他。
刘秀给王莽提出了建议,王莽做了决定,其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又闲聊了一会儿琐碎的政事,退出了未央宫。
王莽派遣了自己的心腹宦官,领着宫中的几个绣衣头领,出了未央宫,赶去益州查探王邑所言是否属实。
一行人出了常安城,刚到咸阳城,就听到了公孙述跟西南逆贼勾结,问西南逆贼讨要廉丹头颅,加以羞辱的谣言。
谣言传的没有王邑说的那么不堪,但大致跟王邑说的没什么差别。
王莽的心腹宦官立马派了一个绣衣执法回去给王莽汇报,他带着其他人继续赶往益州。
一行人进了秦岭,刚到秦岭深处的栈道前,碰见了一群从广汉郡逃出的难民。
稍微打听了一下,就得知西南逆贼占据了犍为郡,并且兵进巴郡,三日之内,连占四县,却对蜀郡秋毫无犯的消息。
得了,这些也不用去益州了。
廉丹兵败以后,有史熊坐镇巴郡,巴郡的实力并不弱,反倒是蜀郡比较空虚。
西南逆贼不打蜀郡,反而攻打巴郡,那公孙述跟西南逆贼有勾结的消息,也算是坐实了。
一行人匆匆返回常安城,将他们打探到的消息告诉了王莽。
王莽得知了消息以后,雷霆震怒,召集了十公再次议事。
经过商议,王莽、刘秀等人将廉丹和冯茂兵败的消息怪罪到了公孙述头上。
同时怀疑公孙述不仅跟逆贼有勾结,还怂恿逆贼进犯犍为郡和巴郡,有割据益州之嫌。
甚至,王邑叫嚣着说,西南逆贼很有可能就是公孙述养的,不然一群蛮夷,如何敢跟朝廷作对,又如何能击溃朝廷大军。
王邑的说法,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于是乎,王莽一怒之下下令,罢黜公孙述蜀郡大尹之职,并且缉拿公孙述,以及其一众家眷,到常安城受刑,同时下达了夷公孙氏三族的命令。
明以前,诛九族是最狠的刑法。
唐宋以前,诛三族是最狠的刑法。
王莽下令诛公孙氏三族,算是最重的惩罚了。
王邑主动请缨,去抓捕公孙氏的三族,王寻主动请缨,去蜀郡捉拿公孙述等一干人等。
王莽也没多想,便将此事交给了王邑和王寻。
王邑出了宫,领着兵马就去抄留在常安城里的公孙氏族人的家。
王寻则点了一队人马,带上绣衣执法,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益州。
公孙述得到消息的时候,王寻已经带着人抵达了广汉郡。
蜀郡,郡衙。
正堂上,公孙述面色阴沉的能滴出血,公孙义和公孙恢一脸慌乱的站在公孙述两侧。
公孙恢一个劲的叫道:“兄长,怎么办?怎么办?朝廷真的信了贼人的鬼话,捉拿我们的人已经到广汉郡了,再有三日就会抵达导江。”
公孙义面色难看的道:“述儿,听说朝廷此次派来抓我们的是大司马王寻,那个不是一个善类。听说凡是落到他手里的人,几乎都被他折磨死了。”
公孙述现在很不得吃西南逆贼的肉,喝西南逆贼的血。
若不是那些西南逆贼,他也不会落到这个份上。
但现在不是跟西南逆贼计较的时候,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王寻的抓捕。
“如今看来,只能走最后一步了。”
公孙述沉声说。
公孙恢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公孙义迟疑着道:“述儿,一旦走上那条路,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公孙述瞪起眼,“那些贼子给我们回头路了吗?没有!他们就是想逼着我走这一条路。”
公孙义急忙道:“那岂不是中了贼人的算计?”
公孙述咬咬牙道:“不中贼子的算计,我们就得死。你也说了,那王寻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落到王寻手里,王寻一定会用尽手段将我们折辱致死,再吞空我们的钱财。”
公孙义长叹了一口气,再也没有言语。
公孙述也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公孙恢的目光不断的在公孙义和公孙述脸上盘桓,在努力的消化着二人话里的信息。
公孙义沉默了良久,突然开口,“述儿,既然你已经决定走最后一步了,干嘛还要犹豫?”
公孙述抬眼,瞥了公孙义一眼,道:“我在考虑,是将王寻放进导江,趁机给王寻一个教训,还是立马起事,将王寻挡在导江之外。”
公孙义思量着道:“王寻再怎么说,也是朝廷中人。一些跟我们不是一条心的人,一定会趁机找上王寻。我们倒是不怕他们,但他们一旦串联到一起,对我们而言,终究是一个麻烦。
况且,我们拿了王寻或者斩了王寻,朝廷一定会震怒。
到时候说不定就会派遣重兵讨伐我们。
我们现在的实力还很薄弱,又没有西南的重重大山和烟瘴之气庇护,对上了朝廷的大军,未必能讨得了好。”
公孙述皱眉道:“你的意思是,放王寻一马?”
公孙义缓缓点头。
公孙述沉声道:“就算放过了王寻,朝廷也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朝廷肯定会派遣兵马征讨我们。”
公孙义认真的道:“杀了王寻,朝廷一定会发大军征讨我们。但若是放了王寻,再示敌以弱,说不定朝廷就会派遣少量兵马征讨我们,我们也能得到一丝喘息之机,快速发展壮大。”
公孙述思考了一下,觉得公孙义说的有道理,他点着头道:“族叔言之有理,杀了王寻,确实对我们没什么好处。但放了王寻,确实有一定的机会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那就依照族叔的意思办。”
公孙述看向公孙恢,下令道:“立刻去召集各县豪强,还有各部族头领,到郡衙议事。再去告诉李熊,让他率领我公孙氏的青壮,即刻北上,去堵住就都郡通往导江的道路。”
公孙恢惊愕的瞪大眼,难以置信的道:“我们这是要……造反?”
公孙述恶狠狠瞪了公孙恢一眼,喝斥道:“事到如今,我们还有第二条路走吗?若不是因为你犯蠢,我们也不至于被逼到这么份上。
还不下去传我命令?”
公孙恢吓的缩了缩脖子,应允了一声,下去传令。
蜀郡各县豪强,以及蜀郡内外的一众蛮夷头领,得到公孙述命令后,纷纷赶往蜀郡郡衙。
公孙氏的青壮,在得到公孙述命令后,也拿出了藏了许多年的盔甲、兵刃,跟着李熊,赶往广汉郡通往蜀郡的要道上。
公孙述所在的这一支公孙氏,也算是一个大族。
族中世代有人为官,为吏的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公孙氏发展的异常庞大,族中光是青壮,就有两千多人。
再加上族中的一些仆从、私属,青壮一下子达到了四千多人。
四千多人披甲持刃,便是四千兵卒。
这实力,比鱼禾起家的时候,强了不止几十倍。
这就是豪族的底蕴。
这也是为何汉光武刘秀在得到了豪族支持以后,能快速的建立东汉的原因。
支持汉光武刘秀的豪族,底蕴远比公孙氏还要深厚。
他们一族出一万青壮,也轻而易举。
拿出钱财帮青壮们锻造兵甲,更是轻轻松松。
一些祖上出过马上侯的豪族,还能提前帮汉光武刘秀操练兵马。
汉光武刘秀在豪族支持下招募的兵马,一入伍就能战,一战就能胜。
汉光武刘秀也因此,快速的夺取了天下。
后人经常说,汉光武刘秀是天命之子,所以能轻轻松松夺取天下。
汉光武刘秀确实是天命之子,也确实受到过上苍的庇佑。
但是他能轻轻松松夺得天下的原因,还是因为各地豪族的支持。
他自身占据了天时,在豪族的支持和鼓吹下,又获得了民心,占据了人和,又以冀州为大本营起家,可以南扫赤眉、西进长安,也算是占据了一定地利。
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必胜的条件占全了,他想不夺取天下都很难。
公孙述就是想聚齐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再起兵。
可是他遇到了鱼禾,被鱼禾看破了他的心思,搅乱了他的谋划,不得不仓促起兵。
在公孙氏的青壮抵达了广汉和蜀郡的要道以后,公孙述就举旗了义旗。
声称莽新无道,篡汉乱民,将益州折腾的十室九空,当伐,当兴汉室。
蜀郡的百姓在冯茂、廉丹、史熊三人折腾下,确实凄惨,怨气冲天。
再加上公孙述提前放出风声去,说‘王莽、廉丹无能,却又不愿意背负战败的责任,所以会找一个益州的好官,嫁祸给对方’。
所以公孙述义旗一举,又将朝廷派遣了王寻要抓捕公孙氏一族的事情说了出去。
百姓们自然而然的认为,公孙述是那个被冤枉了的好官,王莽确实无道,还不给他们活路。
他们毫不犹豫的加入到了公孙述麾下。
跟着公孙述一起造了反。
……
……
第358章 贪得无度
公孙述举起义旗,不到两日,麾下从者超过了足足五万。
上至七旬老翁,下至十一二岁少年,皆响应了公孙述造反的号召。
由此可见,王莽的政令、冯茂、廉丹,将蜀中百姓折腾的有多惨。
公孙述在里面挑挑拣拣,又征召了一部分蛮夷的族人,凑了四万青壮,号称二十万,举起了反莽的大旗。
消息传到了广汉郡王寻耳中。
王寻高兴的差点没跳起来。
“好你个公孙述,果然心怀不轨。来人呐!速速回去禀明陛下,就说大司徒所言句句属实,公孙述听闻我率领人马要去导江郡捉拿他,迫于我的威严,狗急跳墙,举起了反旗。
我会坐镇此处,抵御公孙述的乱军,让陛下速速派遣兵马到此处,征讨反贼公孙述。”
王寻吩咐了人回去给王莽报信,并且请王莽出兵,他自己高兴的在广汉郡开起了饮宴会。
原以为王莽在刘秀劝说下放弃了再征西南,王匡和甄邯又抢了征讨贼寇的活儿,他就没仗可打了。
没想到关键时候,公孙述居然反了。
还真是瞌睡了有人就给送枕头。
爽,通透!
在饮宴会席上,王寻喝的微醺,对广汉郡丞吩咐,“即日起,召就都郡吏民到校尉营集结。征四成粮税充作军粮。”
广汉郡丞面露苦色,哀声道:“大司徒,冯茂和廉丹二人前前后后,已经将就都今岁的粮草征空了……”
王寻瞪起眼,举着酒盏喝斥,“那就征明岁的,后岁的,再不行大后岁的也行。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