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莽新造反的日子-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寻瞪起眼,举着酒盏喝斥,“那就征明岁的,后岁的,再不行大后岁的也行。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朝廷的大军不日就到,若是没有足够的粮草,如何征讨逆贼?
  若是因为粮草之故,败在逆贼手里,你吃罪的起?”
  广汉郡丞脸色更苦,他有点明白了冯英为何要冒着得罪朝中大佬的风险,频频给朝中上书,也明白了公孙述为何会反。
  朝中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完全不给人活路啊。
  “大……大司徒,冯茂和廉丹二人,已经将就都郡的钱粮,征收到六载以后了。”
  “六载以后?!”
  王寻吓了一跳,心里暗叫,冯茂和廉丹还真够黑的。一下子将广汉郡的钱粮征收到了六载以后,其他郡恐怕也是如此。
  难怪益州的百姓上了战场,出工不出力,二十万大军,轻而易举就被小小的逆贼给击溃了。
  难怪公孙述会聚众造反,蜀郡的百姓群起响应。
  冯茂和廉丹完全是不给益州百姓活路啊。
  两个家伙吞没的钱财,恐怕超过了百万,甚至千万。
  王寻眼珠子一转,却没有因此放弃继续征收钱粮,相反,他在考虑,如何在冯茂和廉丹将益州快要吃空了的情况下,再刮出一些油水。
  “那钱财呢?钱财总有吧?上缴钱财也行,我可以派人去常安城购粮,就是路上的耗费可能会多一些。
  这必须有就都郡的百姓承担。”
  王寻看着广汉郡丞,试探的问着。
  至于此举会不会逼死百姓,他根本不在意。
  百姓们若是因此被逼反了,那更好,他可以先剿了广汉郡的百姓,先立一功,说不定能在功劳上压王匡一头。
  虽说王匡是王莽最宠爱的儿子,可他终究不是嫡子,也不是太子。
  王莽育有六子,四嫡两庶。
  嫡长子、嫡次子在王莽篡位之前,被当成了立威的工具人,给斩了。
  嫡三子早夭,只有嫡四子还活着。
  王莽篡汉立新以为,被立为太子。
  在这个嫡庶分明的时代,除非嫡子死绝了,不然庶子永远也不可能有机会继承家业。
  在继承表里,庶子不论长幼,全部排在嫡子之后。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匡再受宠爱,也做不了太子。
  王莽就算一意孤行要立王匡为太子,十一公,以及朝廷上的其他文武也不会答应。
  所以王寻不怕王匡,更不怕跟王匡争锋。
  广汉郡郡丞,听到王寻的话,像是死了爹一样,哀嚎道:“大司徒,那冯茂和廉丹各征了益州百姓四成粮食。为了补足明岁、后岁等六载的粮食,廉丹特地让益州各郡用钱代缴。
  益州各郡百姓的钱财,也被他们征收一空了。”
  王寻脸一黑,心里暗骂,廉丹也太黑了,榨干了益州的粮食也就算了,居然还榨干了益州的钱财,一点儿也没给他留。
  最后更是白白的便宜了贼人,简直是岂有此理。
  “那不是还有剩下的两成吗?”
  王寻沉吟着问。
  广汉郡丞惊愕的看着王寻。
  廉丹将益州各郡的钱粮都征收到六载以后了,百姓们早就开始砸锅卖铁,吃土度日了,哪还有什么两成。
  王寻见广汉郡丞不说话,大大咧咧的拍了拍广汉郡丞的肩头,嚷嚷着道:“就让百姓将剩下的两成钱粮缴纳上来。再让百姓们勒紧裤腰带,再帮我凑三成。
  眼下正值剿贼的关键时刻,钱粮不能短缺。
  等到剿灭了逆贼,我会奏请陛下,让陛下减免就都郡三载赋税,让就都郡的百姓休养生息。”
  王寻只是给开了一个空头支票,剿灭了逆贼以后,王莽会不会减免就都郡赋税,他根本就不在意。
  王莽减了,拿皆大欢喜。
  王莽不减,那就是王莽的锅。
  跟他王寻没一丁点关系。
  广汉郡丞颤声哀嚎,“大司徒,就都郡百姓早就没粮了,也没钱了,再逼下去,就只能缴命了。”
  王寻徒然瞪起眼,喝斥道:“你这个郡丞还想不想做了?不想做就直说,我可以换一个听话一点的。”
  虽说王寻没有处置和更换一郡郡丞的权力。
  但他真要是将广汉郡丞给宰了,王莽也不会为这点小事怪罪他。
  广汉郡丞被王寻的话吓了一跳,只能心若死灰应允了一声,“下官,下官想想办法……”
  王寻露出了一丝笑脸,满意的赞叹道:“这就对了嘛。我也不白用你,事成之后,我可以分你几万贯,让你去买几个美娇娘乐呵乐呵。”
  说到此处,王寻还得意的冲着广汉郡丞挤了挤眼睛。
  广汉郡丞心若死灰,脸上还得挤出一丝笑意去附和王寻,“那……下官就多谢大司徒赏赐……”
  “哈哈哈……你不错,很上道,等我回京,一定要在陛下面前保举你。”
  王寻大笑着赞赏了广汉郡丞一句,邀请广汉郡丞陪着他继续吃吃喝喝。
  “你放了多少糖?”
  犍为郡汉阳县县衙后院。
  鱼禾坐在原汉阳县县宰居住的屋内,端着相魁送到他面前的糖水,尝了一口,愕然的问。
  相魁愣了一下,一脸认真的道:“没多少啊,就抓了两把。”
  鱼禾嘴角抽搐了一下,没好气的道:“一碗水,你放了两把糖?是糖不要钱,还是你准备做糖浆?”
  相魁挠了挠头,嘿嘿笑着道:“糖太金贵,寻常人家根本吃不到。现在咱们自己能做糖,我寻思着给吕嵩多弄点,让他好好尝尝。”
  鱼禾瞪了相魁一眼,没有再搭理他。
  相魁在夜郎城养了两个月,又在汉阳县养了半个月,身上的伤势早已好的七七八八了,就是还有点体虚,不能剧烈运动,更没办法去战场上撕杀。
  鱼禾将其留在自己身边,让他好好调养调养。
  相魁好了,搬出了鱼禾的房间,但鱼禾的房间并没空。
  相魁搬出鱼禾房间的时候,吕嵩和漕中叔两个人就住进来了。
  半个月前,一群游侠儿伙同去山林里搜寻他们一行的四海镖行的探子,护送着重伤的吕嵩和漕中叔,以及原广汉郡大尹冯英,到了汉阳县。
  鱼禾在得知吕嵩和漕中叔受了重伤以后,就没有让他们继续赶路,而是吩咐他们留在汉阳县养伤。
  他自己也从夜郎县离开,赶到了汉阳县。
  有了照顾相魁的传统,鱼禾也不好将吕嵩和漕中叔丢给别人照顾,干脆就让他们搬到了自己房里,他亲自看着。
  漕中叔的伤势并不重,就是留了许多血,人很虚弱,几乎站立不住。
  所以鱼禾吩咐相魁泡了一碗红糖水,给漕中叔补补。
  相魁就弄成了这样。
  “糖多了好,我就喜欢糖多的。”
  漕中叔躺在床塌上,脸上挤出一丝笑意,有气无力的说着。
  鱼禾端着红糖水走到漕中叔身边,递向漕中叔,道:“糖太多了,齁得慌。”
  漕中叔端过红糖水,艰难的伸出头,抿了一口,笑道:“我漕氏虽然家底丰厚,家里也不缺霜糖。但是像这种红糖,我还是第一次尝。
  比霜糖的口感绵软,也比霜糖更有味,还能补气血,多喝一些我也乐意。”
  漕中叔明显是在装老好人,帮相魁开脱。
  喜欢吃甜食的人,自然喜欢喝糖水,可是齁甜齁甜的糖水喝到嘴里,口感并不好,还容易让人犯腻。
  就相魁那种熊掌大的手,抓两把红糖,能装小半碗。
  鱼禾不信漕中叔手里的红糖水会好喝。
  鱼禾也没在此事上多做纠缠,他一边看着漕中叔喝红糖水,一边问道:“你之前到过琅琊?吕母等人聚众啸义的消息,就是你通过四海镖行的人传给我的?”


第359章 漕中叔归心
  在没听到吕母造反的消息前,鱼禾还没有大把的撒钱,在天下各郡开设四海镖行。
  所以除了益州、荆州外,其他各州的消息,他并不清楚。
  吕嵩当初跟他汇报的时候说,有人将黄河两岸百姓造反和琅琊吕母造反的消息,通过四海镖行传递给了他。
  鱼禾就猜测可能是漕中叔。
  鱼禾认识的人不多,走南闯北的就更少。
  能收到各地消息,并且快速传递给他的,就只有漕中叔。
  漕中叔前几日一直在跟鱼禾聊天下大势,以及各地造反的情况。
  鱼禾更加肯定,给他传消息的就是漕中叔。
  今日有机会,刚好可以问一问。
  漕中叔也没有隐瞒,他又抿了两口红糖水以后,点着头笑道:“您是做大事的人,对天下大势自然关注。您对我和少游有救命之恩,我收到了一些消息,自然应该传给您。”
  多年不见,再次见到漕中叔,漕中叔明显拘谨了不少。
  当初初见漕中叔的时候,漕中叔对鱼禾可没有这么客气,更没有一口一个‘您’的称呼。
  漕中叔为何会如此。
  鱼禾心里也清楚。
  这跟他的身份和地位有关。
  当初漕中叔初见他的时候,他和他阿耶还是朝不保夕的逃卒,漕中叔却是一个家底丰厚,誉满天下的大侠。
  漕中叔的身份、地位,比他们父子高,所以不需要对他们父子太客气。
  如今就不同了。
  漕中叔虽然还是那个家底丰厚且誉满天下的大侠。
  可他却已经不再是那个朝不保夕的逃卒了。
  他是一个掌控三郡半,并且暂时统领一郡的霸主。
  国主、裂土封疆的枭雄等等的名头,放在他头上,他都当得起。
  漕中叔在他面前,自然得客客气气。
  大侠固然厉害,但根本没办法跟一个霸主相提并论。
  鱼禾笑着道:“幸亏有你提醒,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短板在哪儿。如今我已经派人在天下各郡开设了四海镖行。各郡有任何风吹草动,镖行的人都会告诉我。”
  漕中叔赞叹道:“如此一来,天下有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您了啊。”
  鱼禾没有在意漕中叔的赞叹,他盯着漕中叔,真诚的问道:“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漕中叔苦笑一声,“天下大乱以起,各地起兵者数不胜数。天下已经没有安定之地,唯有您这里还有一点祥和,我不留在您这里,还能去哪儿。”
  说到此处,漕中叔略微瞥了一眼门外,继续道:“那些游侠儿,是我一路上招揽的侠义之人。我就是带他们特地来投奔你,并且帮你干一番大事业的。”
  漕中叔在天下各地转了一圈,也比了一圈。
  天下各地的起义军当中,仅有琅琊的吕母、绿林山的王氏兄弟,以及鱼禾三支义军,算得上仁义。
  其他的起义军,龙蛇混杂,干什么的都有。
  劫掠百姓、偷坟掘墓,就是家常便饭。
  漕中书不可能一辈子飘零,他也想找个明主,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
  他暗中稍稍对比了一下他看好的三支义军。
  吕母只杀贪官污吏,不动百姓和那些好官,也没有率领着兵马去四处为祸,算得上是义军中最纯良之人。
  但吕母是一个女人家,在威信方面,始终不如男人家。
  再加上吕母有点小富即安的性子,在帮儿子报了仇,杀了贪官污吏以后,几乎没有其他的动作。
  明显成不了霸主,也很难成大事。
  绿林山的王氏兄弟,勉强算得上有点良心,他们虽然杀官、洗劫豪族富户,偶尔也滋扰百姓,但他们在攻破一座城池以后,会将拿不走的粮食,分给一部分穷人。
  因此在百姓们心里,有了那么一点威望,被穷苦的百姓称之为绿林好汉。
  但王氏兄弟如今刚刚起兵,手底下的人马不过千余人,每到一地,基本上都是劫掠一番就走,根本没有打下一两座城池,裂土封疆的意思。
  只知道固守绿林山根据地。
  比起吕母、王氏兄弟。
  鱼禾就像是天生的霸主,他对百姓好的让人难以置信。
  不仅不劫掠百姓,反而帮助、指点百姓们开垦荒田,照顾农桑。
  更重要的是,面对经历过战祸的百姓,他会减免百姓赋税,并且说到做到。
  即便是百姓的产出已经能填饱肚子,并且还有盈余,他也没有问百姓讨要,亦或者出尔反尔。
  他反而会出钱,从百姓手里购买粮食。
  此外,在这乱世当中,鱼禾还广开蒙学,大兴教化,让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有书读。
  这放在盛世都不敢想的事情,放在乱世,更不敢想。
  但鱼禾做到了。
  百姓们虽然什么也没说,更没有献给鱼禾什么。
  但有人危及到鱼禾的地位,或者打破他们美好生活的话,漕中叔敢肯定,鱼禾只要一声令下,全民都会参战。
  这本就是一个全民都要服兵役的时代(单指男丁),百姓们从不缺少血性。
  在经历过苦难以后,谁敢打破他们美好的生活,他们就敢跟对方拼命。
  当然了,鱼禾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