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煮清末-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绪又问林海:“徐兄,报社的办公点可选好了吗?”

    “还没有选好位置。”林海答道:“办报需要用电,所以报社的选址一定要在电厂附近。目前天津还没有电厂,我是没得选啊。下次遇到盛大人,我得问一问他天津的展规划,以后若建立电厂会建在哪个位置,那么报社的位置就应该大致在相同的地方。”

    光绪的眉毛蹙了蹙,说道:“电厂不是一两日可以建成的,在没有供电的情况下,徐兄的报纸能够运作么?”

    林海说:“无妨,我看盛宣怀大人府上有些地方已经使用了电灯,他家里肯定有电机,我向他借一两台,暂时应一应急,再做其他打算。”

    光绪说:“我曾用过电灯,与火烛比起来,这种科技产物有很大的优势,听说在英美等国,电的运用远远不限于灯具,徐兄旧居美国,能否和我说说电的运用?”

    林海想了想,说道:“电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从科学的角度上说,凡是与静电荷或者动电荷相联系的能量都可以视为电的表现形式……”看了看光绪,只见光绪一脸茫然,又看了看身边的其他人,翁同龢、蔡元培、康有为等人的表情也都是差不多,显然对什么静电荷动电荷无法理解。林海叹了一口气,不想讲了,说道:“电这种东西说起来实在太麻烦了,只怕讲上一两个时辰也讲不完它的用途。”

    “我愿洗耳恭听。”光绪不折不挠。

    “那好吧。”林海指着放置在广场外的一块巨大的石板说:“我们到那边去说。”

    走到石板旁,林海将石板上的灰土吹了吹,一屁股坐了下来。光绪愕然站在林海身边五六米处。其实石板还算干净,但对光绪来说,感觉却非常别扭。

    “坐啊,怎么?嫌脏啊?”林海伸手扫了扫石板上的灰尘,拍了拍石板,说道:“坐下吧,男人不要婆婆妈妈。”

    光绪苦笑,只好走近石板,准备坐下来。

    翁同龢一直在观察形势,一看光绪脚下动了,就知道他肯定要在石板上坐下,于是赶紧抢上几步,用长袍的衣摆在石板上用力擦了起来。光绪停下,等他擦净以后这才坐下。

    “徐兄,现在可以说说电的运用了吧。”

    于是乎,在这块石板上,林海开始向光绪讲述起电的奇妙。其实理论上的东西林海懂得也不多,但光绪一窍不通,所以林海说错了也是对的。林海从电的明讲起,讲摩擦起电,讲电的展,讲电的运用,对电灯、电话、电报这些得到了广泛运用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电风扇、电动机、电车这些已经存在,但运用不多的技术做了介绍,并且结合物理、化学的知识,很夸张的提出电冰箱、电视机的设想,并且展望了无线电的展。”

    虽然这些概念对光绪来说非常陌生,有的观念甚至完全颠覆了他对世界的认识,但林海的讲解却很有独到之处,譬如当林海提到电视机这个概念,光绪根本无法认同,认为他简直痴人说梦,怎么可能把人的动作记录下来?于是林海对他说:“尹兄知道照相机吧?”

    光绪点头,他当然知道。

    林海又说:“那么你可以这样理解,当一台照相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一个人连续拍照,譬如在一秒内拍下一百张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叠在一起,像翻书一样快翻过,是不是就能完整再现这个人在一秒内所作的动作?”

    林海说的是动画的制作原理:把每一个画面按每秒24帧,也就是24幅画的度放出,就能看到连续的动画。

    光绪一想,虽然荒诞,但理论上的确是站得住脚的,也就认同了。

    越讲到后面,光绪的兴趣也变得越大,有时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他提出电既然可以热,那么能不能用他来取暖?结果得到了林海的表扬。

    谈话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翁同龢提醒光绪,中午约了一个重要的人谈话时,光绪才不舍的向林海告别。

    光绪约见的重要的人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丁汝昌向光绪汇报了海军会演的准备情况。

    接见了丁汝昌以后,光绪又和李鸿章小谈了一会儿,让他安排一些人对电的运用前景作一番考察,探索在天津开办电厂,普及电灯的可能性。光绪已经被林海说得动了心。

    中午,林海离开了招募会,回到了自己的处所。

    走到窗户边,看着天边的云彩,林海开始思考起尹呈这个人。

    这个人不简单,在湖广时,从他言语间流露出的语意,他可以让朝廷设立一个部门,并且向皇帝推荐部门的一把手。虽然只是推荐,但从他的自信可以看出,只要他推荐的人,被采用的可能性很大!在天津,盛宣怀这样的大人物竟然跟随在他身后,像个仆人似的,蔡元培在他身边连话都不敢说。而且他还自称和李鸿章有交情。

    这个人的来头很大啊!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难道是皇家的人?王爷?贝勒?

    “尹呈……尹呈……没听说清末有姓尹的大人物……难道是化名?”林海心中暗想。

    一边思考一边走到书桌前,书桌上摆放着毛笔和纸墨,都是旅店配置的,林海通常不用,但这时却不知不觉的拿起了笔。

    林海在白纸上写下了“尹呈”两个大字,两眼盯着这两个字,仔细观看着,突然,眼睛一下瞪得滚圆!

    “君王!”
………………………………

137、少年中国说

    “呈”字可以分解成“口”字和“王”字,而把“尹”字和“口”字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君”字。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林海伸手抹了抹脸,一时竟然有点反应不过来,好家伙,那小子竟然是皇帝?

    那么他身边那个姓翁的管家老头……翁同龢!一定是翁同龢!

    林海的脑子迅运转起来。

    和尹呈还算不上朋友,但是也算关系不过。如果他是皇帝,相信自己弄个大臣来当当并非难事,说不定能做到和李鸿章张之洞一样的封疆大吏。有自己帮忙,光绪那小子铁定扳倒慈禧。如果变法成功,中国也会强大起来,中国的灰色历史同样会被改写,这样想来似乎也不错啊。

    不过这样的念头只在一瞬间就消失了,因为君主立宪制虽然比封建制度先进了许多,但仍然留下了封建社会的尾巴,皇族虽然失去了大部分的权力,却仍然比普通人高贵,这是很不公平的。既然要令中国改头换面,就要变革得彻底,要变就直接变为共和制。

    尹呈伙计,对不起了,你的天下就由我夺下来,交还给四万万中国人民吧。

    不过说推翻满清其实还早得很,现在的林海实力还是很弱的,还是要好好展他的海盗团,经营自己的地盘,慢慢强大以后,才能相机行事。

    林海静静看着纸上的两个字,嘴角不知不觉露出一丝寻味的笑意,他突然觉得很有意思,上次在湖广喝酒的三个人竟然全都用的化名。

    将手中的毛笔扔在了纸面上,笔尖落在两个字的中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污点。

    ……

    招募会持续了三天。

    三天以后,林海在天津有名的金玉酒楼宴请了所有的报社员工,并且和盛宣怀一起为报社剪彩,《中华日报》正式进入了历史的舞台。

    报社的地址暂时选在盛宣怀府的附近,这是由盛宣怀提供的一座院子,这座院子以前是某一个水师管带的府邸,但在郎威理接手北洋水师的训练以后,管带在原则是要住船的,所以很多管带的府院被朝廷收回了。

    此刻,报社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康有为、谭嗣同等几大巨头正忙着指挥编辑和记者们将一台巨大的油印机抬进制报房,这些所谓的文化人一个个累得面色苍白,气喘吁吁,心中对康总编骂了一千遍,他们无法明白为什么要让自己这样的文人干这种粗活,请几个苦工不好吗?自己还要赶着写稿呢,再过两天就是第一期《中华日报》的布日了,时间紧迫啊。其实康有为也郁闷,因为这根本不是他的主意,而是董事长徐志摩要求的,董事长说这些人体力活做得太少了,身体孱弱,必须锻炼锻炼,否则会落下一身的毛病。

    林海正坐编辑部,翘着二郎腿。几个编辑正拿着扫帚、抹布打扫卫生,二十张办工桌已经整整齐齐的摆放成4x5的矩形,桌面上摆放着办公用具,既有古老的毛笔,墨砚,也有时髦的墨水笔。按林海的本意,所有记者和编辑都应该使用墨水笔,这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事实却有一点出乎他的预想,不少编辑表示,虽然墨水笔写字快了很多,但只要握着墨水笔就什么灵感都没有了,而一旦拿起毛笔,才思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无奈,只好准备了两种办公用具,令其自行选择。

    编辑部的一面墙临着一方小花园,林海请工匠将这面墙打出了两个拱门,工作累了可以到门外走一走,屋内还摆放了几盆花草,编辑部的工作环境可说是非常宽松的。

    一个穿着浅蓝色旗袍,留着齐肩短的年轻女子走到林海身边。她一只手拿着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另一只手拿着一支墨水笔,看起来很干练。这个人竟是与林海有过一面之缘的大盛魁经理的女儿张晓曼。原来她和秋瑾是手帕之交,得知秋瑾成功应聘,她立刻就坐不住了,当天下午也参加了编辑的招募。她的才学不输于男人,梁启对她的感觉很好,但考虑到用女工毕竟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便向谭嗣同汇报了这个情况,谭嗣同拍板收了她,不过却没有为她安排记者的工作,而是调整了另一个工作岗位——董事长秘书。

    林海是强烈反对的,但谭嗣同的态度也很坚决,后来林海想了想,由他折腾吧。

    “董事长,您的办公室已经布置好了,请去看一看,好吗?”张晓曼笑嘻嘻的对“鬼佬”说。

    “好吧,去看看。”林海站起来,又说:“哎,都说了不要弄董事长办公司,我过几天就离开天津,只怕一两年都未必回来。”

    张晓曼又笑了一下:“董事长,请吧。”说完,率先向编辑部的大门走去。

    林海跟在她的身后。

    张晓曼穿的旗袍属于传统旗袍。这种旗袍是短袖的,下端开衩很低,远没有现代旗袍性感妩媚,不过由于张晓曼身材很好,旗袍又是紧身的设计,布料紧紧兜着张晓曼的屁股,显得又圆又翘,令林海想入非非。

    很快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这间办公室非常宽大,约有一百平方面。房屋正中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办工桌,桌后放着一张大椅,据说是按照盛宣怀的书房坐椅打造的。在清朝,官员们的坐椅是有规格的,皇帝的龙椅最大,然后按照官爵大小依次缩小。林海的这张椅子只比李鸿章的小了一点,绝对算得上级坐骑了。

    林海这个外来客不知道这些规矩,看到这张椅子,立刻就和后世的集团公司老板的大班椅作比较,这一比较就觉得还是小啊,不符合自己爱国大商人的身份啊,于是笑着说:“张秘书,这张椅子还是有点小啊。”

    张晓曼一听脸色就变了,心想:你还想坐多大的椅子?龙椅?

    林海在椅子上坐下,背靠在椅背上,将双腿搁在桌面上,笑道:“很舒服,不错。”

    “真没素质……”张晓曼暗骂了一句,脸上却保持着职业的笑容,“董事长,有一件事要向您禀告。”

    “什么事,说吧。”

    “是康总编吩咐的,再过两天我们《中华日报》的第一期就要行了,康总编希望您能为报纸写一篇卷语,最好今天就能写出来,因为排版需要不少的时间。”

    林海眉毛微微一动,要自己写文章?自己不通训诂,作狗屁文章?

    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者,对写诗作文,附庸风雅这类事通常都有一点幻想,所以林海并没有马上拒绝,而是迅思考了一下有没有自己可以剽窃的文章。

    想了不到十秒,林海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他立刻将双脚放下,摸出签字笔,从桌面上抽出一张纸,端端正正在纸面上写下了五个字:少年中国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徐志摩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林海脸色泛红,下笔如飞,兴奋地在纸面上书写着。张晓曼惊讶的瞪着他,听说徐老板有才,想不到竟然如此有才,写文章不带想的,这度只怕不用几分钟就能拿到稿了。正惊讶时,林海手中的笔突然挺了下来,笔杆在指节间旋转,皱着眉头,好像在思考。

    原来林海虽然背过《少年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