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明白了。”袁世凯“政委就相当于监军。”
林海笑道:“正是。”
在国际通用军队编制里是没有政委这个职位的,林海之所以搞这么一个职位,一是为了怀念后世的祖国,另一个原因是为了挟制袁世凯的权力。因为参谋长这个职位林海是想给德国人的,德国人当然不会和袁世凯争权夺利,那么林海不在军中的时候,就会形成袁世凯一人独大的局面,这绝非林海愿意看到的。
其实林海是多虑了,此刻的袁世凯根本没什么花花肠子,他一心只想抱住林海这个皇帝身边红人的大腿。听林海说要在军中增添一个政委职位,他急忙从怀里摸出一支钢笔,在书稿的最后一页记录下来,以免忘记。
林海又说:“参谋长这个职位,我希望由德**官来出任。德国人负责训练军队,职位不能太低,否则没有威信,难以成事。参谋长的具体人选布洛夫由推荐,我们就不用操心了。当务之急,我们应当按你的说法,确定步兵营、骑兵营、炮兵连、工兵连、后勤辎运连的最高军官,然后招募士兵。慰亭,你心中可有军官的人选?”
袁世凯说:“青年军官最优者当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三人,此人三皆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学员,成绩优异,可为步兵营长。此外,曹锟、卢永祥、王占元、段芝贵、李纯等人也都是青年军官中的翘楚。但世凯从未联系过这些人,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想法。”
林海说:“你把你中意的名字写下来,我再添一些我中意的军官,然后请皇上定夺吧。”
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这些名字听起来很令人蹙眉,林海读中学时学过鲁迅的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段祺瑞是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魁祸。而且这些人与袁世凯搞到一起,名声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史书上对这些人的评论一向不高。
不过因为一件有趣的小事,林海对段祺瑞等人的看法却与普通人略有差别。
有一段时间,林海喜欢下围棋,于是读了一些关于围棋的趣闻,其中有一条关于段祺瑞的。
据称,有一次段祺瑞和儿子段宏业下棋。棋到终盘,段祺瑞大负,气得他跳起脚来,把棋盘掀翻,并怒斥段宏业道:“你这小子,一无所能,就知道玩这个,你以后有什么出息?”段宏业被斥后,只得诺诺而退。后来又和他老子下棋,段小子学机灵了,故意输给他老子,谁知段祺瑞又骂:“你这小子,连个棋都下不好,你以后还能干什么?”搞得段宏业十分郁闷。
因为这个故事,林海觉得段祺瑞这老家伙挺可爱的,于是查看了他的一些资料,结果现这个人也并非书本里讲的那样头顶生疮脚下流脓。这个人虽然是袁世凯的嫡系,但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最难得的是他一生没有积蓄,连自己住的房子都是租的,仅从这一点看,这个人就比现在的很多当官的好得多。
当然,这个人后来执政,施行亲日的外交政策令林海非常厌恶。但在日本侵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时,他大节不亏,严辞拒绝了日本人要求他成立伪政府的要求,算是得保晚节吧。
对于这些在后世名声不佳,或者名声很好的古人,林海现在的态度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冯国璋段祺瑞有才,那就唯才是举。如果品行不佳,或者没有能力,那就随时下课。
至于这些人是由袁世凯推荐的,这一点林海却不担心,他知道民国建立以后,这些人和袁世凯的关系是很紧张的,绝对不会成为袁的铁杆。
林海自己也加了一些名字,不过不多。
经过林海和袁世凯的讨论,最后初步确定了一份高级军官名单。
步兵一营营长:冯国璋。
步兵一营营长:段祺瑞。
步兵一营营长:王士珍。
骑兵营营长:毕永晋。
炮兵连连长:马明远。
工兵连连长:曹锟。
后勤辎运连:刘山峰。
袁世凯推荐的其他军官担任步兵营的连级军官。
政委这个职位暂时没有定下来,林海本来想是请谭嗣同,但谭嗣同估计斗不过袁世凯这个阴险小人。
然而这份名单却没有被光绪通过。因为其中的军官有太多来自北洋派系的,若由这些人掌控军队,估计很快又会变成李鸿章的私军。
历史上,光绪是认同了冯国璋、段祺瑞等人的,但那是在甲午战争以后,李鸿章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的情况下。此刻李中堂如日中天,光绪不会让他继续扩充实力。
光绪大笔一挥,直接把王士珍、曹锟两个人的名字勾去,换了两个他的心腹将领:刘玉洋、周复。
光绪又问了问林海推荐的几个军官的情况,林海说是自己在美国服兵役时认识的,打过仗,素质过硬,光绪没说什么。
三天以后,圣旨下达,新军命名为“定武军”。徐志摩为参将,定武军统帅。袁世凯为协领,定武军副统帅。并任命各营连军官。
冯国璋、段祺瑞等立刻前往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征募士兵,半个月选拔了5ooo余人。
练兵地点选定在天津咸水沽南约1o公里的小站,军营及随营学堂、炮场、靶场、马场、练兵设备、练兵操场的建造有条不紊的展开。
这一切都是由袁世凯操办,矮胖子忙得焦头烂额。
林海一点都不忙,他只是差人送了一封信到金瓯角,要求毕永晋、马明远、刘山峰三人立刻到天津会合,然后就开始抓报社的工作。
由于采用了炒作的策略,又抓住了北洋海军会演和定武军建立两个国家大事大做文章,《中华日报》的销量直线上升,在二月中旬达到了三万份的销售量,广告位的销售也非常抢手。
在报社的展策略上,总编康有为和总裁谭嗣同的意见产生了冲突。康有为认为天津太小,识字的人不过十余万人,报纸销量现已达到了三万份,可开的市场空间已经很小了,应该向北京和上海展。谭嗣同认为应该先在天津站稳脚跟,半年以后再考虑扩张。两人谁也不能说服谁,于是请林海裁决。
林海支持了谭嗣同的意见,对康有为的激进思想,他一向是不认同的。
康有为有些扫兴,很快就离开了。谭嗣同被林海留下来聊了一会儿天。
谭嗣同见林海眉目间有些愁云,问道:“徐兄为何事而愁眉不展?莫非是组建新军的事?”
林海出任定武军最高统帅之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林海说:“军中还需一个政委,这个人选一直确定不下来。”
谭嗣同问:“有何特别的要求么?”
林海说:“这个人要有才华,更重要是要刚直不阿,当我不在军队的时候,一旦袁世凯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做出不利于军队的事情,他可以加以阻止。”
谭嗣同说:“就是说这个人和袁世凯的关系不能好,徐兄,我倒是有这样一个人选。”
林海问:“谁?”
谭嗣同回答:“张謇。”
………………………………
146、张謇很惊讶
说到张謇和袁世凯的关系,就得从袁世凯的幼年说起。
袁世凯的养父,也即他的叔父袁保庆和淮军将领吴长庆是铁哥们。袁保庆去世时,袁世凯年幼,是吴长庆帮忙办的丧事。袁世凯成年后,由于没有文化,仕途不顺,吴长庆愿意关照老朋友的后人,写信给他,让他到军中来作文职。可是袁世凯文字功底实在不行,怎么办呢?吴长庆安排了一个人帮他的忙,这个人就是张謇。
张謇比袁世凯年长6岁,是当时社会上有名的才子,文章屡称第一,只是科举非常不顺利,但他志向远大,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修养,刻苦砥砺士的名节,在当时很有声望。由于张謇为袁世凯修改文章,袁世凯也就尊重张謇,把他看做自己的老师,两个人算是朋友之交。
1882年,朝鲜生“壬午兵变”,吴长庆率庆军6营入朝平息事变,袁世凯被委派负责前敌营务处。吴长庆回国后,袁世凯开始直接掌握驻朝鲜军队的军权。
袁世凯掌握军权后,开始疏离吴长庆,怠慢同僚,遇事张扬,并且直接向淮军领、直隶总督李鸿章接洽投靠,可说是极不厚道。特别注重人格修养的张謇实在看不下去,于是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责备他的种种不是,信的最后是这样写的:
“希望你平心静气一个月不要出门,把以前我们劝你读的为人处世的书仔细读读,对照着自己去做事。不要以为天下的人都是傻瓜,不要以为天下的人都很软弱。你要脚踏实地,痛改前非,才能对得起你的叔祖父、你的堂叔和你父亲的好名声,才能符合吴长庆对你的器重和期望。”
这信写的,没什么可说的,张謇和袁世凯算是反目成仇了。
当谭嗣同把张謇和袁世凯的关系解释清楚,林海立马就笑了,由这个人出任政委简直太合适了。而且这个人的名字他也听说过,后来中了状元嘛(1894年),再后来经商,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很有才干,够资格做袁世凯的对手。
谭嗣同又说:“张謇这个人目前也在天津,但此人非常清高,徐兄最好主动去请他。”
林海笑道:“我若去请他,袁世凯不会恨我么?我还是去找盛宣怀,让他想办法吧。”
借协商办学的机会,林海向盛宣怀提出了招募张謇的要求,盛宣怀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过了几天,张謇就去小站报道去了。
各地征募的士兵正赶向天津,布洛夫推荐的德国教官名单也出来了,参谋长为史克纳陆军中尉,另有马腾普、穆勒、苏亚尔三人,均是少尉军衔,分别是步兵、奇兵、炮兵的专家。这三个人已经从德国出。
这一天,林海将袁世凯和张謇一起叫到自己居住的旅店,张謇大大方方坐好,袁世凯还是只坐半边屁股,张謇很鄙夷的看了他一眼,不过没有说什么。
林海给两个人各倒了一杯茶,随后说道:“今天把两位请到这里来,是因我要去湖广一趟,大约要半个月才能回到天津,定武军的诸多事务就要压在两位的肩膀上了。我这几天思考定武军展,有一些想法,今天想和两位交流交流。”
袁世凯和张謇:“请徐大人(将军)训示。”
难得这两个人倒是异口同声。
“几件小事而已。”林海走到一边书架上,拿出两卷书稿,一卷递给袁世凯,一卷递给张謇。先对袁世凯说:“我给你的这一卷是我在美国服兵役时积累的一点战斗技巧,你看一看,谈一谈你的看法。”又对张謇说:“给你这一卷书,是我作的几军歌,我希望你能将它们普及下去。'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袁世凯翻开书卷,只见第一页用钢笔写着四个个大字“单兵训练”,并有一行小字:决定一场战斗的因素很多,但归根到底,都要分解为单兵的行动。因此,单兵的战斗能力实乃军队战斗力的基础。本文从野战、巷战两方面分别介绍单兵的攻击和防御技巧。
“颇有见地。”袁世凯心中暗想。他这话没说出来,说明并非拍马屁。
第二页开始是野战篇,先介绍移动时的技巧。
“在最前线移动时必须保持高,当己处于开阔地形时,或是情况紧急时,都需要快步冲刺。
冲刺时必须注意:
1、冲刺时不可横越其他队友的前方,也不可以妨碍其他队友冲刺。
2、在行动前要和队友取得联系,约定一人冲刺时另一人开火掩护,照这样轮流进行。
3、如果冲刺之后卧倒地方没有掩蔽物,要立刻改用滚转姿势躲到掩蔽物后方。”
此后还有搜索技巧,射击技巧,如何运用掩体,如何进行掩护等等,看得袁世凯且惊且喜。
林海写的这些,都是他以前玩cs反恐精英时做新手任务学的,都是后世常用的单兵战术的基础。不过在19世纪末,还没有任何国家对单兵战术进行总结归纳,所以林海的这套相对系统的理论对袁世凯的冲击非常大。
“徐大人,这都是你写的?”袁世凯问。
林海瞪眼道:“不是我难道是你?”
袁世凯一脸谄媚:“徐大人,世凯不敢说阅尽天下兵法,也至少读了一半,在世凯看来,你的这部书虽然简短,却可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兵法,比那些夸夸其谈,并无实质内容的理论书籍强了千百倍啊。”
林海笑了笑说:“慰亭的《练兵要则十三条》也是一部好书。好了,咱们别相互吹捧了,这部书你拿下去,参谋长到了以后,和他研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