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煮清末-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有什么好人呢?”

    她哪里知道,这位拯救她的义士其实也是一个强盗。

    林海心想,看不出来啊,这女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敌视他国,竟然有一点愤青的味道。林海不敌视愤青,反而觉得这些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很可爱,但多年的上网经验告诉他,愤青认定的理儿最好不要质疑,否则是自找没趣。

    “也许吧。”林海点头说。

    略微聊了一下,林海得知小姐名叫张晓曼,曾在北京贝满女校读书,受西学启蒙,思想开放激进,虽然有一点愤青,但与那些传统的老朽相比,她的思想无疑更顺应时代潮流。而且和她聊天以后,林海深深感到这个时代的愤青和后世的愤青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时代的愤青更加可敬可爱,他们的愤怒源自真正的忧国忧民。譬如张晓曼,她这次千里迢迢从蒙古赶来天津,只是应一位学友的邀请来参加一个爱国人士的诗会,可谓是爱国之路,虽远必达。

    林海自呈的身份还是徐志摩,张晓曼得知他并非鬼佬,而是旅美华侨时,便盛情邀请他参加诗会,林海哪有闲情逸致和他们这些小家伙胡闹,于是婉言谢绝。

    临分别前,张晓曼将一张票面为千两白银的银票递给林海,林海没有接受,对她说,这点钱你留着做一点于国家有利的事情,也算是我这个鬼佬为中国做一点贡献。

    离开码头以后,林海找了一家旅社落脚,随后拦下一辆人力车。

    “客官,去哪儿?”

    “这附近有没有售卖渔具的商店?带我去最好的。”

    “好叻!”

    三轮车一路飞奔,从繁华的闹市转道郊野,在一排简陋的店面前停下。

    这些店面前悬挂着渔网,堆积着鱼篓,鱼叉、枪钩、捕捞的工具一应俱全。可是见到这些简陋的工具以后,林海却颇感失望,因为这里的档次显得有些不够,很可能买不到他想要的东西。

    他想买一根精致的鱼竿送给盛宣怀。

    来天津的途中听同船旅客说,就在数日以前,因盛宣怀向朝廷进奉的药丸甚有效验,而这些药丸的原料药材采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于是慈禧太后下诏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现在的盛宣怀可以算是钓鱼岛的领主了,所以林海才有了送他一根钓鱼竿的想法。

    这些店铺果然没有精美的鱼竿,不过林海也不算白走一趟,他买到一些不错的竹子和丝线。他决定自己动手做一根鱼竿。

    林海选用的是早园竹,这种竹子韧性好,竿形直。林海用小刀除去枝叶,再将每一个竹节刮得光光滑滑,然后烧起一小堆火,将竹节拗直后在火上烤了一会儿,待其冷却之后,将鱼竿小心截断为三段,打穿竹节内部,一个组合鱼竿就算初步完成。

    浮标的材料选用的是粗大的鹅羽毛,将其剪成细节以后穿过丝线,再悬挂上铅坠。以铁丝磨成鱼钩,一切组合在一起,一根精美的鱼竿大功告成。

    第二天一早,林海将鱼竿用丝布包裹好,来到盛宣怀的府邸。盛府大门只有一个门卫。

    “请通报一声,就说徐志摩前来拜访盛宣怀大人。'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门卫见林海的穿着不差,看不出底细,问道:“就是报徐志摩吗?有没有什么别的头衔?”

    林海知道门卫说的头衔大概是指的官位,古代人拜访别人时,通常先报官位再报姓名,如刘备三顾茅庐时,童子问他你谁呀,刘备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却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这一段比较搞笑,但真实反应了中国古人的习惯。

    林海有没有头衔?有。燃烧的海洋海盗军团总指挥是也。但是这个头衔显然是报不得的。

    “你就说一介布衣徐志摩前来拜访。”

    一介布衣?门卫脸色冷了下来:“盛大人乃朝廷大员,公务何等繁忙,你一个区区布衣怎么敢来拜访盛大人,还不退下。”

    作为门卫,有人来拜访理应通报,但也不能随便来个张三李四都通报,否则主人也烦,所以他也得揣摩上意,认为主人不应该会见的人就会拦下。

    很不幸,林海就属于不该会见的人。

    林海走上一步,将一锭银子塞进门卫手中,笑着说:“兄弟,请务必行个方便。”

    门卫掂了掂手中的银锭,足有三两重,喜上眉梢,说道:“等着吧。”

    ……

    后花园。一颗小树上挂着一个用细细的金丝编织的鸟笼,笼内翡翠玉树枝上站着一只粉红凤头鹦鹉,它羽毛艳丽,神气活现。这只鹦鹉是盛宣怀专程从澳洲买回来,准备作为礼物奉送给慈禧太后的。

    “太后吉祥,太后吉祥,快说,太后吉祥。”盛宣怀用一根树枝逗着鹦鹉,可是鹦鹉只是脑袋左右摇晃,并不开口说话。

    “嘿,你倒是说啊,太后吉祥。”盛宣怀急了,对着鹦鹉作出啁啾之声。

    好一个公务繁忙的盛大人。

    不过,从某种角度说,也的确是公务繁忙,清朝的官员,有几个人不把讨好太后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呢?

    门卫走过来:“大人,有一个名叫徐志摩的人求见,他虽然是布衣,但穿着很讲求……”

    门卫想为林海说几句好话,毕竟拿人手短,如果对方见不到盛大人,自己多少有点惭愧。但盛宣怀的反应却在他意料之外。

    “徐志摩?”盛宣怀手中的树枝停了下来。家欣小姐赏识的徐志摩?

    门卫小心的问:“大人,要见他吗?”

    “见,当然要见。”盛宣怀说:“你带他去我的书房,我更衣就来。”

    ……

    盛宣怀的书房布置简洁,一张书桌,两个书柜,几张椅子,墙上悬挂着一副字画,画的是一座草庐,纸面上题了两行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幅字画出自盛宣怀之手,作画的技法一般,书法技巧却极为高明。

    林海正专心欣赏时,身后传来脚步声,转身一看,一个身材中等,圆脸细须的中年男人刚好走进书房。这个男人气质雍雅,一看就知道是养尊处优之人。男人身后,远远的跟着一个丫鬟,

    林海知道这个男人多半就是盛宣怀了。

    “盛大人。”林海微微欠身,行了一礼。

    “坐。”盛宣怀笑呵呵,指着书桌旁的一张椅子。

    两个人面对面坐下,盛宣怀先吩咐丫鬟上茶,香气萦人的龙井茶摆上桌面以后,盛宣怀先自饮了一口,说道:“徐公子,这西湖龙井是在杭州18颗御茶树上摘采,乃是皇家的茶,民间绝无。前几日我因进献药石有功,承当今太后洪恩,赏赐了我几片茶叶。徐公子,今日有缘,你我二人正好一起来品一品这天下奇茶。”

    盛宣怀说完,还向北方拱了拱手,对慈禧太后表示感谢。

    林海笑道:“那真是我的荣幸。若晚来几天,说不定就没有这个口福了。”

    林海也装模作样的品了一口,此茶香郁醇厚,他这个外行也能感觉与众不同,真不愧是天下名茶。

    盛宣怀笑眯眯的:“徐公子,感觉如何?”

    林海哪有什么感觉?虽然觉得不错,但他还是觉得后世的山猫饮料味道更好,这一方面他实在很没有内涵。

    “很好,这真是我品尝过最好的茶。”林海双手将鱼竿奉上:“盛大人,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盛宣怀一边接过鱼竿一边说:“徐公子真是客气,还送什么礼物啊。”他将丝线拉开,摊开包裹的丝布,一根精致的鱼竿展现在眼前。

    “鱼竿?”

    林海笑道:“我听说不久前太后将一座名为钓鱼岛的岛屿封赏给了盛大人,所以在下送大人一副鱼竿,大人在为国操劳之余,钓一钓鱼,享受一下逸雅的生活,岂不美哉?”

    盛宣怀笑道:“多承美意。有了这鱼竿,我以后退休养老,正好垂钓于江海。”将鱼竿收起来后,又说:“徐公子,这次光临蔽舍必有指教,请直言吧。”

    林海从衣袋里取出李家欣写的推荐信,交给盛宣怀,说道:“盛大人,我在海外经商多年,颇有资产,想回国办企业,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一位名叫李家欣的小姐,她说盛大人必能帮忙,因此冒昧前来拜访。”

    盛宣怀接过信封,取出信笺展开,只见上面略写道:“盛大人,徐志摩公子非百里之才,他有意在津兴办企业,展洋务,是我天津之幸,大清之幸。请勿以白衣轻视之,应尽力予以配合,使其得展骥足。”

    盛宣怀将信收了起来,问林海:“徐公子,你可知道李家欣小姐的身份?”

    林海也不隐瞒,说道:“李小姐虽未言明,但我多少能够猜到。”

    盛宣怀微微颔:“既然是李家欣让你来找我,那我自当配合。不知徐公子想经营哪方面的产业?”

    林海说:“我想办一个钢铁厂,再建一个军械厂,清国的枪炮质量一般,我当能为清国造出更好的枪炮,这也算我这个海归派为国做一点贡献吧。”

    为清国造枪械?那是浪费钢铁!这样说只是为了得到军械厂的经营权利。
………………………………

089、滚出去

    “哎,这个难度很大啊。(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盛宣怀愁上眉梢。

    林海问:“有什么困难?”

    盛宣怀叹道:“先是办钢铁厂难度就很大,徐公子见多识广,必知道办钢铁厂需要大量的铁矿和煤矿,但天津附近的资源并不丰富,无力支持钢铁厂的生产,否则为何湖广建了汉阳铁厂,而我直隶却不建?徐公子是明白人,应知道湖广张中堂和我们直隶李中堂在洋务方面是竞争的关系,如果天津有能力建铁厂,岂能由他湖广独美?”

    张之洞和李鸿章虽然都是洋务运动的倡导人,但两人互相不对眼是众所周知的事,有一个小故事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多么糟糕:有外国记者采访张之洞,说他办实事能力不如李鸿章,张之洞大怒,说我湖广有亚洲第一的汉阳铁厂,他李鸿章有吗?

    其实张之洞和李鸿章关系不睦,和慈禧太后玩弄权术也有关系。清末太平天国起义,为了镇压起义军,清朝政府允许各地自募军队,对于统治者来说,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一千七百年前汉灵帝干过这事,黄巾起义了,大家募兵平乱啊,结果黄巾打掉了,群雄崛起了,三国鼎立了,灵帝的子子孙孙被欺负得惨不忍睹,还不如被黄巾军灭了算了。清朝也干这事,可恨曾国藩等人怎么就不能出几个曹操刘备这样的人物呢?就算像董卓老贼这样的也行啊,推翻清朝,人民当家做主人多好啊。

    虽然清朝得以苟延残喘,但地方势力加强,必然使中央的集权大大减弱。清政府已经无力控制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所以慈禧太后干脆来了个“以吏制吏”,张之洞想干什么事,她就让李鸿章来反对,反之亦然,这样一来一往,张李二人不反目才怪。

    这一层关系在后世的电视剧里常有涉及,林海略知一二,觉得盛宣怀说的似乎也有道理。'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盛宣怀又说:“军械厂非普通的产业,需要李中堂批准,奏请圣裁方可。可是李中堂在德国访问,我只怕他不能很快回来,而且他回来以后,又要准备水师会演,徐公子想办军械厂,只怕要等很长时间。”

    盛宣怀担心李鸿章回不来?恰好相反,他担心的反而是李鸿章会很快回到天津。因为李鸿章回津的时候,说不定李家欣会与他同行,那她不是和徐志摩见面了吗?再说就算李家欣此次不归,难说什么时候就会回家看看,只要徐志摩在天津,两个人相遇的机会就很大。

    要让两个人分离一年,是他盛宣怀出的主意,所以不能把这小子留在天津,不能给两个人见面的机会。盛宣怀口中说帮忙,其实心里巴不得徐志摩早点滚远一点。

    林海心想,优质钢铁虽然可以购买,但不能自己生产始终不是长远之计,看来天津不适合自己展。说道:“我虽然不在这一个中国长大,但洋装之下却是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无时无刻不在思挂着祖国的展。这次携巨资想为国出力,却难以如愿,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盛宣怀听了这番话,感到有些惭愧,说道:“徐公子,并非我不愿通融,实在是天津虽然不适合足下展。不过足下既是李小姐推荐来的人,我自然不能不尽心助你成功。有一个更好的地方可供君大展宏图,我正欲推荐给你。”

    林海:“是么?请盛大人指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