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煮清末-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炮厂,又安置上千人,其他人也可以着情安排。”

    赵凤昌说:“以目前铁厂对煤量的需求,我们湖广地区产煤量的确不足,如要保证铁厂顺利生产,至少还要三个大煤矿。枪炮厂可以自销部分钢铁。徐老板的建议我看可行。”

    “嗯。”张之洞说道:“徐老板,我曾经说过,对铁厂投资最多的人可以得到铁厂的经营权力,而你正是投资最多的人,不知道你是否有兴趣经营铁厂?”

    林海说:“我当然有兴趣,但我听说经营铁厂是官督商办的形式,不知是否如此?”

    张之洞说:“正是。”

    林海说:“恕我直言,官督商办不是先进的商业模式。办企业当然是商人更加专业,但官督商办却决定了商人无法真正控制企业,企业的最高决断权掌握在外行的官员手中,这是典型的鸠占鹊巢,这样的经营方式是不健康的,我希望总督大人能够更换经营模式,这样我作为投资者才能更有信心。”

    “你说我不会办企业?”张之洞哼了一声:“徐老板,寻常的官员或许不精于商贾之道,但我张之洞办了几十年的洋务,对于工商颇有心得,并非你想的那么无用。”

    林海说:“事实胜于雄辩。总督大人,由你操办的汉阳铁厂的确是在亏损。”

    “那是因为商人无良,订购了钢铁却又不要!”张之洞的语调有些升高:“我的工厂运作得好得很!”

    林海道:“你怎么知道汉阳铁厂运转得好?是你手下人报告的?你应该知道他们是报喜不报忧的。”

    张之洞说:“是老夫亲眼所见,我多次巡查铁厂,每一次见到的都是繁荣的景象。”

    林海笑道:“工人知道你来巡查,自然要做出努力工作的样子,你想知道汉阳铁厂的真实情况,必须微服私访。”

    张之洞闷不做声,过了片刻,眼光直视林海:“好,今天下午我就再去看一看,你也随我同行,我也让你看看,我张之洞是不是办不好企业的人。”

    林海:“乐意奉陪。”

    ……

    午饭就在旅店里用的。

    解决了林海点的两瓶美酒和一桌佳肴以后,林海请店伙计为张之洞买来一套寻常衣物,张之洞换上以后,像极了教书先生。

    四个人一起前往汉阳铁厂。巡查了十几分钟,所见所闻和林海前一天的遭遇完全一样,工人工作得非常消极,张之洞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在一块巨大的铁锭上坐下,张之洞对赵凤昌说:“找几个工人过来,我要问话。”

    赵凤昌带来几个工人,张之洞问:“汉阳铁厂为你们放俸禄,你们为何偷懒怠工?”

    工人见张之洞虽然穿得朴素,但有一种当官的威严,知道不是普通人,都不敢说话。林海说:“我听说你们认为工厂造的是废铁,造出也是无用,所以劳作得消极,是这样吗?”

    一个工人回答:“可不是吗?我们造的铁又不少,都卖不出去,都堆积成山了,还造什么?”

    林海说:“你可知为何买不出去?”

    工人说:“质量差呗,我们的铁用大锤子能敲出裂纹来,这样的铁谁会买啊?”

    “胡说!”张之洞喝道:“我汉阳铁厂造出的钢铁只是有一个小问题,怎可能用大锤能敲出裂纹?”

    张之洞官威迸,散出的气场足以震慑这些畏官如虎的小老百姓,工人都瑟瑟不敢言。

    林海再一次充当工人阶级代表,说道:“老先生不必着急,工人们说的是不是实情一试便知。”

    林海走到张之洞身侧,从堆积的生铁中取出一块百余斤的铁板置于地上,又拿起一块巨大铁锭,悍然向地面上的铁板砸去。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两块铁相撞,出一声巨大的声响,铁锭滚落在一边,而铁板则在地面上微微跳动了一下。

    一道很明显的裂纹出现在铁板表面。

    张之洞、辜鸿铭、赵凤昌、几个工人,每一个人都露出惊讶之极的表情,只是惊讶的内容不同。

    工人们早就知道汉阳铁厂所造之铁的质量不行,所以并不对实验的结果感到惊讶,他们震惊的是实验的过程,那一个看起来并不强壮的年轻人举起百余斤的巨铁就像拎菜篮子,这若在工厂里做工,一个月该拿多少俸禄啊?张之洞等人也惊讶于林海的神力,但更震惊得是钢铁的质量如此之差,即使是经常在汉阳铁厂活动的赵凤昌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张之洞觉得那巨铁就像砸在自己身上,他甚至全身颤抖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在裂缝的铁板前蹲下来,看着那道深深的裂缝,严肃的说:“怎么会这样?”

    “答案只有技师才知道。”林海耸肩,“我们应该到研究所去听听专家们的解答。”

    张之洞点了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去研究所。”

    四个人离开以后,一个工人说:“刚才那几个人是什么人啊?那青年好大的力气,那老头更了得,就他那身威风,肯定有很大的来历,就算总督张大人也没那么大的气势啊。”

    另一个工人说:“你见过张大人?”

    前者不屑的瞅了后者一眼:“废话,张大人还和我说过话哩。”

    ……

    门外传来脚步声。海因里希从一大堆玻璃器皿中间抬起头,正看到林海等四人走进实验室。

    “哈哈,亲爱的徐,你又来看我了。”海因里希脱下沾满酸液的手套,笑容满脸迎上前,和林海拥抱。

    “赵先生也来了,这两位是谁?”海因里希看着张之洞。

    “海因里希,我要为你介绍一位大人物……”林海正想说出张之洞的名字,老家伙挥手阻止了他。

    “我是徐老板的一位朋友。”张之洞背负这双手,一边走动着观察实验室,一边说道。

    海因里希:“徐,你的这位老朋友气度不凡,就和你一样,他一定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商人。”

    “你的眼光真是太毒了。”林海笑了笑,接着说:“海因里希,我这位朋友有一个问题想向你咨询,我们刚才现铁厂所造的生铁非常脆,被重物敲击时甚至出现了裂纹,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海因里希:“徐,昨天我曾经向你解释过。”

    张之洞转向海因里希:“这次是我想知道,海因里希,请你再解释一次。”

    “好吧,让我来告诉你。”海因里希对张之洞说:“目前世界上的炼铁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贝色麻法,又称酸性法,只能冶炼含磷成份低的铁矿石;一是马丁法,又称碱性法,能排除铁矿中的磷质,是世界推广的先进技术。汉阳铁厂是照英国所用酸性法配置的高炉,不幸的是,铁厂所用的这种铁矿石……”

    他拿起桌上的铁矿石给张之洞看,“这种矿石含磷的成份很高。酸性法高炉不能排除这种铁矿石中的磷成份,炼出来的铁质量不纯,所以生铁很容易断裂……”

    张之洞微微皱眉:“既然这种矿石不好,为何不使用含磷量低的铁矿石?”

    海因里希耸了耸肩:“很抱歉,在汉阳附近的矿区并没有含磷量低的铁矿石,否则我们当然会更换。我只能说,选购高炉的人非常愚蠢,他浪费了你们总督大人白花花的银子。”

    辜鸿铭赵凤昌听了这话,骤然变色,原来汉阳铁厂从厂址的选择、原料的来源、机器的配置,一直到管理人员的委派都是由张之洞亲自决定的,这愚蠢两个字骂的正是张之洞。

    张之洞脸上显出一股怒气,他冷冷的看着海因里希:“我中国之地大物博,区区矿石岂能没有?汉阳没有,湖广没有么?湖广没有,我泱泱中国还没有么?”

    海因里希:“中国或许有很多低磷铁矿,但可惜的是你们没有铁路,你们的运输费用太高了,如果从各地采购铁矿石,汉阳铁厂将会亏损得更加严重。”

    海因里希的话令张之洞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他说不出话来,因为海因里希的观点是科学的观点。张之洞虽然官当得大,可以指挥很多人,但无法命令科学。

    林海:“好了,海因里希,讲一讲你的补救办法。”

    海因里希:“只有一种方法――更换高炉。但这种方法也不太现实,因为这需要的钱太多了。”

    辜鸿铭问:“需要多少钱?”

    “大约需要1oo万两银子。”

    辜鸿铭惊讶的看着林海,原来这位投资1oo万两银子,竟然是早有准备。

    张之洞的表情很难看,他阅历丰富,感受到海因里希说的话虽然难听,但恐怕是实际情况,汉阳铁厂想扭亏为盈只怕真得进行大换血,换血则需要这个名叫徐志摩的年轻人的投资,可是这个年轻人似乎并不接受官督商办的模式,这1oo万两银子的投资不是那么容易注入的啊。

    向徐志摩妥协?那是更不可能。汉阳铁厂是他张之洞最大的政绩之一,是湖广地区的面子工程,使他接受《泰晤士报》记者采访时可以大声叫嚷“我张之洞有汉阳铁厂他李鸿章没有!”可是这要是变成了“他徐志摩有汉阳铁厂,我张之洞和他李鸿章都没有”,情何以堪啊!

    林海微笑着注视着陷入深思的张之洞,他知道在这件事上,这个清朝名臣已经被逼入绝路了。
………………………………

094、谭嗣同

    离开汉阳铁厂,林海告诉张之洞,如果能够以买断或者承包的方式进行合作,那么自己的投资将不只是1oo万两银子,如果张之洞坚持官督商办,自己将不会进行投资。

    回到总督府,张之洞坐在大厅的椅子上生了一会儿闷气,辜鸿铭和赵凤昌站在他身边,一言不。

    “徐志摩那小子提出的要求你们都听到了,他是想取代我的位置,将汉阳铁厂置于他的名下!你们两个有什么看法,都说一说。”张之洞气汹汹的说。

    赵凤昌说:“中堂,汉阳铁厂是你的心血,如何决断当由你来定。我只说一点,这次募资有十三家公司认投,除了徐志摩,其他公司都只是想结交于你,并无办厂的心思,而徐志摩昨天亲自到汉阳铁厂进行了考察,看来此人是真心想办好铁厂的。”

    辜鸿铭说:“徐志摩想得到铁厂的实际控制权,这是商人的必然心理,无可厚非。如令其如愿,他必然积极经营铁厂,以报谢中堂。此人资金雄厚,又不乏胆识谋略,可成大事。”

    张之洞不悦:“你们的意思,我应该把汉阳铁厂卖给他?你们可知汉阳铁厂对于湖广意味着什么?”

    辜鸿铭笑着说:“汉阳铁厂早已烙下中堂大人的名字,就算卖给了徐志摩,一提到汉阳铁厂,世人想到的还是中堂大人的汉阳铁厂,绝非他徐志摩的。如果徐志摩办得好,大人一样能够得到嘉赏。”

    张之洞点头:“此话倒也有理。”

    辜鸿铭又说:“中堂,我还有偷梁换柱之法,可使汉阳铁厂永属于大人,又能令徐志摩如愿。”

    “哦,何为偷梁换柱,快说来听听。”

    辜鸿铭说:“简单说就是一套设备,两块牌子。我们可再成立一家空壳铁厂,在汉阳铁厂的大门上挂上空壳铁厂的名牌,再将设备、厂地、匠工以空壳铁厂的名义承包或者卖断给徐志摩,这样一来,汉阳铁厂就还是属于中堂,而徐志摩也可以得到铁厂的实际控制权。”

    说到这里,辜鸿铭显得有些得意,“此厂既是彼厂,彼厂既是此厂,一荣俱荣,而一旦徐志摩办得砸了,我们也可金蝉脱壳。'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超多好看小说'”

    “妙哉!”张之洞站起身,眼光闪耀,“就按你说的办。汤生(辜鸿铭字汤生),你去与徐志摩商议,经营方式嘛,买断也可,承包也可,反正卖的又不是汉阳铁厂。此事务必尽快落实。”

    ……

    辜鸿铭只身来到林海居住的旅店,将偷梁换柱之法告知林海。

    “好一个偷梁换柱。”林海问:“这个法子是辜大人想出来的?”

    辜鸿铭:“正是在下。”

    林海笑道:“能想出这样的点子,你果然不愧是大清第一怪才。”

    “第一怪人才对。”辜鸿铭说:“徐老板若是认同这个偷梁换柱之法,我们不妨来继续讨论细节问题。徐老板曾提出承包和买断两种办法,中堂大人均认可。我拟定了两份方案书,你可先看一看。”

    两份经营模式的方案摆在了桌面上。

    承包方案大意略为:总督府以欣华铁厂的名义将汉阳铁厂的设备、场所承包给林海,为期十年,林海必须保证每年的投资在5o万两银子之上。若每年的收入不足投入,则所有收入归林海所有,若收入高于投入,也就是有了利润,那么按照总督府4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