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信的最后,李节则十分确定的指出,现在虽然清剿了这批倭寇,而且还抓了不少与倭寇勾结的奸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后依然会有不少倭人南下,也许用不了几年,就会形成一批新的倭寇。
“父皇,李节分析的很有道理,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倭寇的问题,那日后沿海地区就别想安宁了!”朱标看完书信神色凝重的道。
“那你说怎么彻底解决倭寇的问题?”朱元璋立刻反问道。
“这个……”朱标的一张胖脸也涨的通红,过了片刻这才摇头道,“儿臣不知!”
“你的确不知道,别说你了,连朕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这时也沉声道,他如果知道解决办法的话,恐怕也不会等到现在了。
“那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倭寇卷土重来吗?”朱标看到连一向自信的父亲竟然也不知道解决办法,立刻也十分着急的道。
“急什么?”朱元璋却是瞪了儿子一眼,“咱们不知道,有人知道就行了!”
“谁?”朱标不解。
“当然是你那个好女婿啊!”朱元璋拍了拍朱标手中的书信道,“我早就看透这小子了,他既然敢写这封信,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第112章 李善长之死
镇抚司诏狱,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空荡荡的,但现在却已经填满了犯人,这段时间锦衣卫四处抓人,朝堂上人人危,能被抓到这里来的,几乎全都是以前的权贵,但现在却沦为阶下之囚,这也让不少人怨气冲天,被抓进来后一直叫骂个不停。
而在诏狱的东南角,这里有一座单独的牢房,说是牢房,其实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小房间,里面的被褥用具一应具全,甚至连三餐都由狱卒精心准备,丝毫不敢怠慢里面的犯人,因为里面的人正是号称大明第一开国功臣的李善长。
相比其它犯人的暴躁,李善长却显得十分冷静,自从被带进这个牢房后,他就一直静静的坐在桌子后面,一张苍老的脸上无悲无喜,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时间到了下半夜,诏狱中的犯人也都喊累了,嗓子也喊哑了,这里可不是他们家里,更没有人伺候他们品茶润嗓子,所以不少人都安静下来,有些心大的,更是干脆睡觉去了。
不过也就在这时,锦衣卫都指挥使毛骧却亲自来到诏狱,他并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陪着一个身材高大,黑袍罩头的人进到诏狱,并且亲自引着他来到李善长的牢房外。
“打开吧!”黑袍人吩咐道,从他苍老的声音中也能分辨出他的年纪应该不小了。
毛骧恭敬的答应一声,随即亲手打开牢门,然后将手中提着的食盒奉上,老者伸手接过,迈步走了进去,毛骧则亲自守在门外。
“你来了。”桌后的李善长头也不抬的道,进来的这个人他太熟悉了,光听他的脚步声就知道对方的身份,事实上他也一直在等着对方。
黑袍老者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过去将食盒放在桌子上,随后脱去黑袍,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你要走了,我来送你一程!”只见朱元璋伸手打开食盒,然后把里面的几样小菜摆在桌子,最后又从里面拿出一壶好酒和两个酒杯,并且还亲自给李善长倒了杯酒。
桌子上是两凉两热的四个小菜,分别是炒豆腐、炒青菜、蒜泥白肉外加一道凉抖黄瓜,李善长看着这四道菜愣了一下,随即又闻到一股酒味,这让他的脸上竟然难得的露出几分笑容道:“难得你还记得这些!”
只见朱元璋也叹了口气道:“当初你投靠我时,我第一次请你喝酒,咱们吃的就是这些菜,当时你们二人畅聊天下大势,那时的你神采飞扬,让我也极为佩服,而你日后的表现也没有让有失望,我能打下这天下,你当属首功!”
李善长并不作答,而是伸手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豆腐放入口中,随后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但随即却又摇了摇头道:“菜还是当年的菜,酒也是当年的酒,可惜却没了当年的味道了。”
“人变了,心也变了,自然也就尝不出当年的味道了。”朱元璋也吃了口菜,随即点头赞同,但紧接着他犹豫了一下又开口道,“你后悔吗?”
“没什么可后悔的!”李善长给自己倒了杯酒,再次一饮而尽道,“自从被关到这座小小的牢房后,我一直在考虑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有结果吗?”朱元璋停下筷子再次问道。
“有!”李善长把酒杯重重的放在桌子上道,“三十七年前,我遇到正准备攻打滁州的你,当第一眼见到你时,我就知道,你是个做大事的人,从那时起,我就决心全力辅佐你,而你也同样没让人失望,扫平群雄、驱逐蒙元,成就了千古以来未有的伟业!”
李善长说到这里时顿了一下这才接着又道:“在你登基的那天,我比任何人都要高兴,而你也开始学着做一个皇帝,并且越来越出色,甚至远超我的想像,可以说你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帝王,而我……却在权势中迷失了自己,忘掉了自己臣子的本份!”
听到李善长的这些话,朱元璋脸上也露出复杂的神色,不知从何时起,他对李善长就越来越不信任,甚至觉得他越来越愚蠢,再也没有当年跟着自己打天下时的精明,可是今天李善长在失去了所有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光彩,这才是自己心中的那位大明宰相!
可惜这一切都来的太晚了,如果李善长能早几年醒悟过来,恐怕他们也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不过李善长在说完这些后,却显得十分冷静,只见他伸手想要给自己再倒杯酒,却被朱元璋抢了先,然后亲自给他倒了杯酒。
李善长也没有客气,端起酒杯再次一饮而尽,随后这才开口道:“祺儿还好吗?”
“还好,我准备让他与临安去江浦居住!”朱元璋实话实说道,李祺娶的是他的长女临安公主,对于这个女婿,朱元璋也是网开一面,并没有将他抓到诏狱问罪。
“那就好!”李善长缓缓的道,只是平静的脸上终于闪过一丝不忍,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次难逃一死,儿女们恐怕也要受牵连,唯独身为驸马的李祺应该可以逃过一劫,倒也算是给他们李家留下一条血脉。
“你怎么不问问李节一家?”朱元璋忽然问道。
听到李节这个名字,李善长脸上也露出一种十分复杂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缓缓的道:“这小子简直就是个妖孽,我甚至怀疑他到底是不是我孙子?”
如果放在以前,李善长可能并不会对李节说出这样的评价,可是在被关押后,他把李节从头到尾的表现仔细的考虑了一遍,结果越考虑越是惊讶。
甚至李善长隐约觉得,李节似乎早就知道李家在短时间内就要倒霉,所以才做了那么多的事,从刚开始对他的提醒,到后面想尽办法成为驸马,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太刻意了。
“他是不是你孙子,这就得问你儿子了,不过你这个孙子也真有本事,竟然不到一个月就剿灭了倭寇,而我之前已经答应他,只要他剿灭了倭寇,就绝不会为难他的父母!”朱元璋竟然难得的调侃了李善长一句,随后又道出一个李善长不知道的消息。
“他剿灭了倭寇?”这下李善长也再次露出惊讶的表情,身为朝中的重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倭寇的问题,之前李节和汤和去巡视海防,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走个过场,却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做到了。
“不错,他在宁波遇到了张定边,也不知道他怎么说服的张定边,让对方通过当年一些旧部,找到了倭寇在海外的巢穴,这才让汤和能够轻易的剿灭倭寇,所以这次他的功劳仅在汤和之下!”朱元璋再次详细的道。
“张定边竟然还活着,而且还能被李节说动,这小子还真有几分本事!”李善长闻言也更加惊讶,没想到这其中还牵扯到张定边这个故人。
“不光如此,他在报捷的同时,还写了封书信,信上道出倭寇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且还断言,如果只是用现在清剿的办法,不出几年,沿海就会出现一批新的倭寇!”朱元璋提到李节似乎也打开了话匣子,事实上除了李节,他和李善长似乎也没什么可聊的了。
“他既然敢写这封信,想必应该有解决的办法吧?”李善长闻言立刻得出一个与朱元璋相同的判断。
“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他现在已经到了镇江府,估计明天下午就会到京城,到时我要和他好好的聊一聊!”朱元璋赞叹的点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李善长终于又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恭喜陛下了,没想到我们李家竟然还出了这么一个人才!”李善长向朱元璋拱了拱手道。
“呵呵,李节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有了他,我也就不用担心日后太子无人可用了!”朱元璋也颇为畅快的一笑道,以李节的年纪,不但是朱标,甚至可能到了朱标的儿子那一代,都能用得上李节,这也是他一直对李节十分宽容的原因。
“我这个孙子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希望他日后不要走上我的老路!”李善长说着拿起酒壶,给自己和朱元璋都再次满上。
朱元璋也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随后两人也不再谈李节,而是聊起当年的一些事情,李善长似乎把生死抛之脑后,这时也谈兴颇浓,两人也聊的十分尽兴,直到酒喝完了,菜吃光了,朱元璋这才起身告辞。
李善长亲自将朱元璋送到门外,两人似乎就像是一对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相互告别,随后李善长回到牢房,等到毛骧送走朱元璋再次回来时,却发现李善长已经悬梁自尽,一代开国名臣,就此结束了自己颇有争议的一生!
第113章 收尸
金陵城三山口刑场,监斩官坐在高台之上,台下全都是等待着问斩的犯人,这些人表情各异,有些人一脸麻木,有些人则不甘的叫骂,有些人则是一个劲的痛哭。
如果放在平时,刑场周围肯定都已经是人山人海,甚至挤都挤不过去,但现在锦衣卫四处抓人,整个京城都是人人自危,特别是今天问斩的这些人身份特殊,京城所有人都恨不得与他们撇清关系,所以整个刑场周围竟然连一个围观的人都没有。
犯人中的李礼抬起茫然的双眼,打量着周围的场景,他到现在都还无法接受,自己一家沦为死囚的事实,甚至就算之前被抓时,他依然觉得家中还有希望,毕竟有自己父亲在,陛下肯定不会对自己一家下狠手。
然而让李礼做梦也没想到,今天早上忽然噩耗传来,父亲竟然在昨晚自缢身亡,这让他一下子感觉天都塌了,随即整个李家七十余口,全都被带到了刑场,看样子就要即刻行刑,因为牵扯到谋逆的大罪,根本不用等到秋后问斩。
“不对,父亲怎么会死,父亲肯定没死,他们一定是在骗我!”绝望中的李礼忽然喃喃自语道,虽然这个编造的理由在别人看来十分可笑,但是在李祝看来,却像是根救命稻草一般,整个人也像是入魔了似的,不停的嘟囔着“父亲没死”这句话。
然而就在这时,台上的监斩官忽然站了起来,拿起令牌大声道:“时辰已到,开斩!”
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刽子手立刻将李礼从犯人中拖出来,这下把李礼虚幻的希望也一下子打破了,等到被拖到前面时他才发现,他的左边是他的兄弟,而右边则是他的子侄辈。
想到等下自己就要人头落地,李礼也被吓的全身直打颤,以前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甚至在他们李家,从来都只有看别人砍头,哪想过屠刀会有一天落在自己头上。
不过就在这时,李礼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当即整个人也是全身一震,冲着台上的监斩官大叫道:“不对啊,为何没有李祝和李祺,他们也是我的兄弟,为何他们没有被抓?”
然而回答李礼的却是监斩官的冷笑,随即对方大手一挥再次命令道:“斩!”
随着刽子手高举的屠刀猛然挥下,李礼的人头也一下子飞了出去,只不过在落地的时候,他的脸上依然满是疑惑,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父亲的儿子,为何李祝和李祺没有陪自己一起上路?
“你不能去!”秦淮河畔的小院子里,刘英一把抓要离开的李祝大声道。
“为什么?”李祝这时也是泪流满面,昨晚父亲李善长身亡,今日他们李家满门被抄斩,李祝却没有任何办法,但他也不想这么呆在家里,至少要去给自己的兄弟姐妹们收尸。
“你糊涂啊!”刘英这时有些痛心疾首的道,“之前锦衣卫都已经找上门了,如果不是公主冒险出宫护着你们一家,恐怕你们现在也在刑场上了,这时候你再去为他们收尸,岂不是自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