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臣-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主要的一点是李世成有钱有闲,相比多数寒门士子,李少爷如今是囊中充实,且不说李来和夫妇每月给他的零用钱就有二十两,没钱了就到妹子冬儿那转转,如今的小富婆冬儿眼界高了,出手就是五十两。呼朋唤友到酒楼花销一次,顶多也就一两多银子,落下仗义大度的名声,这买卖在李世成看来不会亏。
  江安义的回来,促成了李世成的结社的想法。京师社团多如牛毛,比起泽昌书院只多不少,不少社团在京都名声显赫,社长出入公侯府邸成为座上之宾,社员青楼酒肆薄有幸名,这些让李世成眼红得很。
  起初,李世成鼓捣着江安义为头,他老人家当仁不让当个副社长,扛着大旗好威风。江安义对此毫无兴趣,让李世成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聪明如李世成者,当然不会被小小的失败所击倒,江妹夫不愿出面,只好自己亲自出马,社名都想好了,取自当初江安义赠他的那副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中,社名砺锋社。
  砺锋社的成立当然还得借助江安义的名头,几次相请酒店,面红耳赤间我辈英豪聚于李社长的旗下。砺锋社在李世成的苦心经营下,两个月的时间从十来人壮大到三十多人,在京城社团来说,已经是规模不小的社团。
  社团的壮大不得不说是李世成的功劳,一些人奔着每旬一次的聚餐而去,平时日子过得苦寒,不妨加入社团打打牙祭。李世成常暗示他妹夫,江状元会亲自参加社团活动,并亲临指导做诗词,不少人就是冲着江安义词仙的名头去的。江安义当然不会去参加李世成的诗社,几番婉拒不得,被李世成拉着一起去吃了顿饭,这让诗社的成员士气大振。
  紧接着,李世成从妹夫的书桌上顺手抄走两首江安义闲时所写的小词,又是一番轰动,一时间,求入社者甚众,这时,李世成便要择优而录了,几番择选,将诗社固定在三十六人,其中不乏名士,如姜州吴植、宿州杨昭度都是一时才俊。
  参加过几次社团间的集会比试后,砺锋社的名声大涨,在永昌城飘雪的冬天里,砺锋社办得红红火火。
  砺锋社的兴起得到“泽党”的关注,近几年“泽党”在朝中势弱,老一辈的高光远(病故)、崔远志(致仕)、魏明远(两年前被黄胜所代,致仕)、范炎中(致仕)等人或死或退,从京都淡出,剩下的便是御史中丞魏怀超、礼部郎中邓怀肃、通事舍人于明阳等人都扛不了大旗,唯一有希望接过大旗的辰州刺史方林宾在清仗中表现平平,无望进京。
  泽退则章进,章党的领军人物吏部尚书潘临风占据要位,明里暗里提拔重用章义书院出身的官员,让原本势弱的“泽党”在官场上一退再退,发声微弱。再加上魏怀超清高自命,不太愿意牵入到其中,京都仅靠邓怀肃和于明阳等人难以抗衡。
  砺锋社的出现,让邓怀肃看到希望,一来后续有人,二来借此将江安义拉入队伍中,有江安义助阵,泽党多出一员猛将。邓怀肃和于明阳频频出现在砺锋社的集会中,让砺锋社士气、声望大振。
  十二月,江安义收到了几封信。家信是妍儿写的,一手隽秀雅致的小楷让江安义欣慰不已,我家小才女不输于自己。信中家常事,絮絮叨叨虽然琐碎却读来亲切,睹信思人,江安义如同置身于家中,和母亲、安勇、妍儿在一起谈笑。有时想来,考取秀才前的那段时间才是最幸福的时光。
  另一封是张克济的信,他已经顺利到达江家,有江安义的信,江府视其为上宾,比周先生更高看一眼。张珍和妍儿年纪相仿,很快情同姐妹。张克济冷眼旁观近月后,得到江黄氏的支持后,开始整顿江家生意,连逐舅家数人,江府风气为之一变。
  做完这些小事,张克济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江家的百年基业建设中,有这位世家子弟的加入,工程量顿时加大了数倍,银子比流水用得还快,张克济的这封信是来讨钱的,十万两银子不够一年花的。
  ………………………………


第二百一十五章 他山之石
  江安义苦笑,世家子弟花起钱来真不是普通人能想像的。想起泽昌书院旁林家的竹韵居来,那三间茅草屋,没有十万两银子大概置办不起吧。茅草屋尚要十万两,自己想打造李家那样的山堡,真不知要多少银子。
  当初为温饱谋,多挣几个铜钱都是欢喜的,后来有了折扇,娘便想着多买些田地,再后来是酥白璧,银子数以千两计,那时觉得怎么花得掉这么多的银子。等到烧刀子出现,自己以为可以谋求百年基业,如今看来江家只不过是暴发户,少了底蕴和积累。
  一年几万两的银子,在普通人家看来是天文数字,但对于世家来说,一顿饭的开销就不下于百余两银子,一掷千金青楼争艳,买一件珍玩动辄数以千计,真不是江家所能比的。
  钱从哪里来,节源和开流,自家的花销并不大,再节源也省不出几两银子,这一条不用多费心思。开流,老宅住处的地下自己埋着一包宝石,那东西非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见天日的,江安义立时否决。
  自家的三门生意,竹扇、酥白璧和烧刀子及兑酒。竹扇和酥白璧生意已经稳固下来,一年能带来七八千两的收益,烧刀子的酒业倒是前景光明,但限于产酒量,年产量有限。郭胖子来信说今年能增加三成的产量,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
  想到在莎宿国时自己想好的计划,多脚站立、抱团取暖,这些计划都离不开银子。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大笔的银子,自己该想什么法子?国家盐铁专营,对酒、茶课以重税,自家在酒上面已经插手,茶就算了吧。
  商路也很重要,这次西域的经历,与莎宿国的吐乐家取得联系,不妨走走这条商路。只是前往西域路途遥远,变数太大,只能以后徐徐图之。说起商路,江安义想起妖师傅脑中的海路,如果能与海外蕃帮通商,那倒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只是自家没有海船,也缺海员,只能空想。
  天马行空了一阵,院内屋内来回乱逛了几回,成功地引起了冬儿的注意,笑问道:“江郎,你今天是怎么了,来回走个不停?马上就要过年来,不如陪我去买点年货?”
  与其坐在家中闭门造车,不如到集市上亲眼去看看,到底什么生意最挣钱。见江安义点头,冬儿高兴地抛下手中刺绣,高声地招呼石头叫人套车,婚后江家添了几个仆人,车夫黄再兴手脚麻利的套好车。怕江安义久等,冬儿匆匆梳妆了一下,在丫头喜儿的陪伴下出了门。
  江安义骑木炭,石头自打练了武,颇慕大侠风范,个子还小,马是骑不了,江安义给他买了头毛驴,出门总爱骑上,用范志昌酸溜溜的话来说,骑毛驴骑出大将军的味来了。
  永昌城内有东、西两市,东市经营四方珍奇,卖得是奢侈品,前来买东西的多是皇室贵族、达官豪富家,西室则经营日常所用的衣食住行等物。西市面积占据两个坊市,固定的商铺就有四万多家,更不能说街道两旁的小摊小贩。
  步入其中,彩楼高立,雕梁画栋,两旁绣旆相招,绣户珠帘,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果品茶点、茶坊酒肆、脚店肉铺,林林总总;大街上宝马香车,罗绮飘香,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真正是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进入集市,冬儿如鱼入水,带着喜儿穿东家过西家,看得不亦乐乎。江安义心中有事,进店打量生意估算赢利,不过他外行,看看热闹而已。逛了一个多时辰,马车内已经堆了不少东西,看冬儿依旧兴致勃勃,江安义实在是吃不消了,笑道:“岳父的酒店就在前面不远,时间不早了,不如到那吃完晚饭再回家。”
  江安义愿意陪自己回娘家,冬儿求之不得,顾不上买东西,招呼喜儿上了车,马鞭一响,片刻就到了新齐兑酒铺,黑字招牌,四个字还是江安义的手笔。看得出兑酒的生意不错,门前停着数辆货车,正往车上搬酒呢。
  李来和头戴着毡帽,身披着羊皮袄,正在店门前指挥伙计,口里不断地吆喝着:“小心,注意台阶,别磕到扶手。”抬头看见女婿骑着高头大马在街前出现,抛了生意迎上前去。
  江安义赶紧跳下马,躬身礼道:“见过岳父大人。”
  李来和对这个姑爷有些畏惧,摆不出丈人的威风,摩擦着双掌笑道:“安义你怎么来了,进店坐坐。”
  冬儿抛开车帘,江安义忙伸手掺扶她跳下马车。冲着江安义甜甜一笑,冬儿对着老爹笑道:“爹,我们来西市买东西,安义说到家吃完饭再回去。”
  “那敢情好,你和姑爷先到家,你娘在家呢,我去买点鱼肉,这就回去。”李来和高兴地拍拍手,转身就走,行出两步,觉得有些失礼,又转身冲江安义点头笑笑。
  李来和新租的宅子就在店子不远,十来丈的距离往右拐,小巷进去,乌头门,毫不起眼。听到打门声冬儿娘走了出来,看见女儿和姑爷上门,笑着合不拢嘴,忙请到上房,又是沏茶又是端果子,一通忙活。
  说话间,李来和回来了,手中提满了菜,肉铺的伙计还扛着半边羊。冬儿娘李吴氏笑着招呼江安义坐,自己和冬儿去厨房做饭,李来和有点硬着头皮进门,陪江安义聊天。
  说实话,李来和与江安义不熟悉,女儿嫁给江安义也有点半强迫的性质,老两口来到永昌帝都,与江安义的交流也不多。平日里听人谈起过江安义,都说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李来和既高兴又有点惊恐,自己一届凡人,和神仙在一起,总觉得矮了一头。
  江安义决定来李家吃饭,是因为李来和在安齐李家曾做过管事,替李家经营过买卖,从新齐兑酒店的生意来看,老丈人做生意是把好手,问问他什么生意挣钱应该有谱。
  老丈人的紧张情绪江安义多少看出点来了,此时诸事不宜,接近关系为上。江安义看似无意地跟老丈人谈起自己的往事,谈父亲早逝,母亲拉扯兄妹三人的不易,说到伤心处,不免眼眶又有些湿润。李来和的紧张明显放松了下来,姑爷原来是穷苦出身,比自家还要穷,种过田,打过猎,砍过柴,这就是邻家的儿女。
  一直以来,冬儿嫁给状元郎给李来和的感觉就像一场不真实的梦,他生恐醒来变成一场空,加上对江安义不了解,看多了始乱终弃的事,李来和隐隐地替女儿担着心,生恐有一天女儿落得个悲惨下场。
  所以说人需要交流,李来和同江安义一交谈,原本的担心没有了,看得出姑爷是个好人,这样的神仙也是好神仙吧。李来和暗自替女儿高兴,情绪放松话自然就多起来,翁婿在房中有说有笑,厨房内母女俩也嘀嘀咕咕地说着私房话,冬儿不时地爆发出娇憨地笑声。
  笑声是有感染力的,李来和感慨地道:“冬儿这丫头脾气倔,跟着我这个没用的爹吃了不少苦头,多亏安义你对她的照料,看得出她很开心。你们早点要个小孩,我和她娘早就盼着抱外孙了。”
  “爹,你说什么呢?”冬儿从门口探出身子,满面羞红地娇嗔道。她是来找江安义露两手的,江安义的厨艺征服了众人,包括冬儿。作为女人,得了珍宝,当然要向大家显示一下,回到娘家,当然要显示一下给爹娘看。
  李来和笑骂道:“你这个颠丫头,哪有让姑爷下厨房的道理,你不是最喜欢爹做的红烧肘子嘛,爹这就去弄去,你陪安义坐会。”
  冬儿走过来趴在爹的肩头,撒娇道:“爹,不是我挑嘴,您做的肘子真不如安义做的好吃。”说着,向对面的江安义飞了个媚眼。
  “行,我去做菜,在家里我常做,岳父今天尝尝我的手艺。”江安义站起身,冬儿急忙离了李来和,跟在江安义的身后。李来和看着女儿女婿的背景,心满意足地笑了。
  羊肉萝卜、红烧蹄膀、爆炒腰花、芹黄烧鱼、香茹小鸡,还有个小葱酥白璧,六个菜,色香味俱全。冬儿殷勤地替父母夹菜,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李来和夫妇连连点头夸赞,冬儿这才看着江安义满意地一笑,大口地吃得香甜。
  几杯酒下肚,江安义斟酌地问道:“岳父,我看您做生意精明得很,这市面上不知什么生意最好做,最挣钱?”
  李来和已经没有了拘束,带着几分醉意开口道:“姑爷,问别的我不知道,要说做生意,我还是说得出几条道道来的。”
  李吴氏瞪了李来和一眼,替女婿夹了条鸡腿,道:“姑爷,你别听他唠唠,喝了点酒,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吃菜,吃菜。”
  李来和端起杯一饮而尽,吐了口酒气,娓娓道来生意经。
  ………………………………


第二百一十六章 玉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