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臣-第6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方面下手。”
  江安义燃着熏香,替张克济斟上茶,道:“愿闻其详。”
  “安西大营征募兵员,这些日子有不少流民前来应征,有些人还是拖家带口而来,被征入伍的人并不多,如若能将这些人留在化州,让他们安家立业,这些人口将来便是化州的兵源、财源。”张克济道。
  江安义点头道:“方公已经让各县将这些人登记在册,让各县搭建住所,发给粮食,帮他们找寻用工之所,鼓励他们开垦新田,按照朝庭律法,前三年不收取税赋,我今日在大堂看到公文,各地新登记造册的百姓有七万六千多人,加上从西域各国赎回的百姓,减去战乱流失的十余万人,化州新增了二十六万多人。”
  “人多力量大。”张克济道:“光靠官府接济不是办法,应该让这些人有活干,能养活自己才能留住他们。化州遭遇兵乱,半数县城不同程度受损,城墙、房屋、道路、水利都要修补,那些汉子能够用得上。妇人们可以到商铺、作坊帮工,也能可到人家帮佣,那些小孩可以到各县的抚幼养慈院认字或者学点东西,总之要让这些人感觉到在化州比家乡要好,才会愿意留下。”
  江安义点点头,道:“明日我会去找方公,让他向各县下发公文。”
  “今年的粮食要减产,各地报的产粮有多少主公可知道?”
  江安义皱了皱眉毛,道:“西域联军占据化州时把县城的储粮抢掠一空,不过今春他们驱使百姓照常种地,只是百姓照料不经心,估计减产在二成左右。最重要是西域人入侵,屯军四散,今年的屯田几乎绝收,减少了百万石粮食。化州新进了这么多人,我怕今年的粮食不够吃。”
  张克济道:“今年并州、青州以及江南各地都是丰年,向朝庭请求运粮支援,再派人前去购买一些,应该能应付过去。府衙的税银还没有分到各县,方刺史手中有钱。”
  江安义笑起来,道:“现在每天大把的银子运出去,方公心痛得要命。方公连二堂的椅子断了腿都不舍得换一把新人,叫人钉块木条照样坐,上次李来高坐上去差点没摔一跤。”
  “呵呵,方公严于律己,对百姓却很仁厚,该花的钱一文也不会省。化州百姓能有主公、方公作为刺史,实乃幸事。”张克济道。
  熏香散发出幽香,书房的空气带着清新,张克济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主公在化州六年大力培育人才,兴建济民书院,修缮各地县学,化州学童逐渐多起来。今年科举,化州士子得中十六人,不能不说是主公倡学之功。不过化州的人才还是欠缺,士子不愿前来,主公不妨鼓励士绅、百姓多多筹建私学、书院,让那些寒门子弟亦有求学之所,百年之计在于育人,化州要成为大州需靠读书人。”
  江安义连连点头道:“不错,先生此言甚善,想江某当年差点缀学,要不是家母和安勇,江某今日不过是田间一农夫。想这天下有不少人与江某当年一样,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中断学业,实为憾事。江某愿出资二十万两资助寒门子弟就学,新修的书院江某每年至少前去讲学一次。”
  “主公大力助学,必为士林所誉。”张克济微笑道,心中想着怎样把主公的善行在士林中大为宣扬,让天下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学子都视他为楷模,天下士子都视化州为读书圣地,都愿意来化州为官。
  张克济呷了口茶,笑道:“这些皆是化州的内政,不知主公对西域之敌有何想法?”
  江安义一愣,道:“西域之敌已退,应该十年之内不可能再次进犯化州。”
  “主公可曾想过,化守为攻,让化州百姓不再历兵祸之灾?”
  ………………………………


第八百六十二章 反客为主
  折扇轻摇,鬓丝飘动,张克济半边白晰的脸庞在烛光下温润如玉,散发出淡淡的书卷气。
  “自魏以来,四百余年间西域东侵数以百计,近十年来更是多达三次”,张克济侃侃言道:“然而我中原出关反击西域的次数屈指可数,张某做过统计,大魏朝出关六次,我朝仅有二次,皆在建国之初。”
  江安义研读过《魏史》,对本朝的历史也有所了解,知道张克济说的不错,本朝的两次出关攻打西域都在立国之初,一百三十年前的往事了。这几次出征互有胜负,魏明帝时派遣大将冯广业率十万大军出征西域诸国,降服当时最强大的高突、休梨等国,高突国分为尉车、居次、戎弥等国,西域诸国被迫向魏国称臣纳贡,四十年间不敢东侵。后来魏元帝信用奸佞,朝纲大乱,西域诸国再度恢东侵。
  “数百年来,西域诸国内部分分合合,争斗不止,但与中原商路往来从未中断,西域诸国觊觎中原繁华,化州与西域隔戈壁相望,成为西域入侵的首战之地,魏、郑都将化州视为羁縻州,将他当成发落罪臣谪臣之所。”
  张克济看着江安义,道:“当今天子心怀大志,有心安疆拓土,平定边患。准许主公在化州开启边市,屯田自给,化州日见繁华,税赋跃居诸州前列,天下人不再视化州为蛮荒之地,此乃主公之功也。”
  江安义谦声道:“天子英明,江某得天子信重,百姓效命,不过恰逢其时,当不得大功。”
  张克济笑道:“主公既然不以化州大治为功,可有意效仿魏朝冯广业,西征降服西域诸国,建立丰功伟业。”
  江安义心神激荡起来,慨声道:“若能效仿先贤为化州百姓赢得四十年安定,江某此生堪称无憾,只是北患未平,我担心朝庭不愿在西境轻启边衅,国库也无力支撑伐西域之战。”
  “事在人为”,张克济斩钉截铁地道:“张某却以为最近三五年内正是西征的良机。”
  江安义思索片刻,道:“西域诸国新败,国力衰退,但化州亦遭兵乱,急需恢复元气,而且朝庭重兵防御北漠,安西都护府仅有八万兵马,新近所募之兵需训练一年方能派上用场,而且打仗打得是钱粮,若用朝庭支援,化州不可能向外用兵。”
  张克济轻笑起来,道:“天时地利人和皆在,主公且听张某细细道来。”
  “先说天时,在张某看来,天时并非单指气候条件,上天所赐的时机方为天时。”张克济嘴角露出自信的笑容,从容言道:“天子病重,恐怕不久于世。太子之行为世人诟病,即位之后定然想要有所建树,主公此时上奏向西域诸国用兵,太子会欣然同意。若是主公能降服西域诸国、开疆拓土,新皇的文治武功胜过先皇,很快便能凝聚民心、安定天下,若是主公失利,一纸诏书将主公治罪便是。”
  江安义苦笑,以太子的脾性
  ,八成如张先生所猜测的一样,自己现在称得上功成名就,若不是为了化州昌盛、百姓安定,真犯不上冒这个险,邀这个功。有一点张先生还没有明说,一旦失利,太子觊觎家中产业,正好借机侵夺。
  张克济端起茶,似笑非笑地看着江安义,道:“主公,胜败得失可要细思?”
  江安义也端起茶盅,一饮而尽后道:“请先生说说地利。”
  “地利不光指环境,还是外在的条件”,张克济轻轻放下茶盅,道:“西域新败,诸国离心,小国对大国心生抱怨,为赎回战俘又花费不少,国内政局不稳,若能趁诸国离心离德之季出征,定能事半功倍。再有,改进的霹雳车能迅速击溃西域联军,西征之时用之攻城克敌必然能无往不胜。”
  江安义脑中闪过罗娜和盖隆的样子,若是大军攻打到莎宿国,算不算骨肉相残呢。欣菲知道罗娜与江安义的关系,前些日子有意无意地向他提及,莎宿女王后宫淫乱,面首无数,江安义暗生闷气,却又无可奈何。他和罗娜不过是露水姻缘,自己管不到她,只是儿子隆盖可是自己的骨肉,可千万不能被罗娜教坏了。
  张克济不知道江安义腹中官司,继续道:“至于人和,主公新败西域联军,安西大营的将士对主公十分敬仰,化州百姓对主公更是感恩戴德,主公若能对新募之兵结与恩义,则大势成矣。”
  江安义有些头痛,张先生危机感甚重,总觉得自己不安全,私下替自己蓄养死士暗伏势力,现在又让自己对安西都护府的将士施以恩义,分明是要自己拥兵自重,朝庭岂会答应。
  “征讨西域诸国至少需要大军十万,劳师远征越过千里戈壁,补给困难,耗费的钱粮乃是天数,朝庭国库空虚,应对北漠已经吃力,根本无力支撑西征,当年冯广业西征,魏朝正处强盛顶峰,即便如此也足足准备了十年之久,朝庭恐怕不会让我在化州呆上十年。”江安义冷静下来,叹道。
  张克济微笑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公若有心西征,不妨先做准备,即便不能亲自西征,也可为后来人奠定基础,将来史书谈及自然要为主公记上一笔。至于钱粮,西域诸国屡屡入侵,他们的钱粮从何而来?”
  不等江安义回答,张克济自问自答道:“无非是出兵掳掠,从商旅收取税赋,还有便是矿产。”
  西域除了与郑国接攘外,还与北漠、安印、摩居等国相接,商旅往来不断,再加上西域诸国矿产丰富,有金、铜、玉石、宝石等物,每年从郑国换回大量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物。郑国的富庶刺激了西域国对郑国的觊觎,这个以仁德、宽厚自居的邻居,数百年来中原采取得防御性军事政策,对西域诸国来说简直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没钱了便组织起来前去掠夺,少有的几次反击只要派人前去表示臣服,献上些礼物,便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无论输赢都
  是好买卖。
  江安义任化州刺史时专门研究过与西域诸国间的历史,对强大的中原被相对弱小的邻居欺负深感愤闷,他从北漠脱逃途经过西域,看到那些被掳掠的郑人在西域过得猪狗不如,张克济偶尔也会跟他提及西域的见闻,任化州刺史时,抚慈养幼院中的那些孤寡老幼都是拜西域人所赐,要说痛恨江安义对西域人的痛恨尤在北漠之上。
  “主公担心钱粮,这确是个问题”,张克济从怀中掏出一块丝帕,铺在桌上,江安义见丝帕已经发黄,有些年代了,丝帕上线条纵横,像是副地图。
  张克济眼中露出缅怀之色,道:“当年我在晃仁县做县令,公务之余喜欢四处游玩,塞外戈壁更是常去之所,数年下来对戈壁数百里的情况倒是比常人熟悉。”
  用手点指着那张丝帕,张克济道:“主公请看,这三处便是井门、积云、镇山三关。出积云关西南一百五十里处,我发现了一处玉石矿,此处远离商道,绝无人迹,应该至今尚无从发现。还有此处,离井门关约一百二十里,有条干枯的河床,我在里面无意中发现过金块,应该附近就有金矿。”
  江安义心中大震,郑律规定矿产归国家所有,由工部组织人手采矿,属地州县会筹情给予补助。楚州多金,是税赋大州,每年朝庭给楚州的金矿分润就有八十万贯,所以到楚州为官是肥缺。张克济发现的玉石矿和金矿在三关之外的戈壁滩,理论上不属郑国所有,若是能开采出来,称得上富可敌国,江家的香水与之相比不过是蝇头小利。
  “后来我与卓娘相遇,原本有意将这张宝图献与族中,换取祖父同意我与卓娘,可是卓娘看到信不辞而别,后来的事主公已经知晓。我与卓娘成亲之后,心中始终存在梗蒂,并未将这张宝图之事说与她听,想着将来交给珍儿。”张克济带着伤感淡淡地道。
  江安义叹道:“往事已矣,先生不必过悲。这张宝图是你所有,你还是交给珍儿吧。”
  张克济笑道:“主公待我恩重如山,珍儿更与你情同骨肉,她嫁于石头生活幸福,要那么多钱财做什么?至于犬子衣食不忧,有我在少不了他们的吃用,这张宝图对他们来说只是惹祸的根苗,主公有意西征,正是用钱之季,可用之建功立业,主公无需推辞。”
  江安义站起身,冲着张克济深施一礼,道:“江某谢过先生,也替化州百姓谢过先生,若能平定西域,化州百姓皆拜先生所赐。”
  张克济站起身还礼道:“张某所为皆为主公,化州百姓要谢也当谢主公。”
  重新落座,张克济道:“西征需等待时机,先让龙卫详绘戈壁地图,然后在绿洲设立军镇,作为西进补给之地,让管将军派兵清剿马贼,既可练兵又可抓获马贼保证西进道路安全,那些抓来的马贼也别浪费,将来开挖两处矿藏用得上……”
  ………………………………


第八百六十三章 早谋先定
  自打起意西征,江安义恢复了斗志,变得忙碌起来。
  西征这件事,肯定要朝庭同意才能施行,所以江安义没有先告诉方仕书,不过欣菲是不能瞒的。对于丈夫的决定欣菲肯定是要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