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百六十三章 早谋先定
自打起意西征,江安义恢复了斗志,变得忙碌起来。
西征这件事,肯定要朝庭同意才能施行,所以江安义没有先告诉方仕书,不过欣菲是不能瞒的。对于丈夫的决定欣菲肯定是要支持的,化州龙卫受她指挥,州统秦子炎是她的旧部,发号施令毫无障碍。此次西域入侵化州龙卫受了训斥,秦子炎认清一个事实,要想立功得跟对人。
江经略使要制造沙盘图,将化州、戈壁和西域地形显示出来,龙卫自然要大力协助,数十年来化州龙卫对西域和戈壁算是了解,各种收集的资料堆满了屋子,旧纸堆得到新用,对于龙卫们来说是个安慰,付出总算有了回报,数辈人的努力没有付诸流水。
化州百工科改进霹雳车有功,江安义向朝庭奏请将百工科升级为百工署,署令为从六品上的官阶,政事堂很快批准。涂勇和去了京城工部,李来高接任了百工署的署令。麻雀虽小,百工署的官员可不少,除了署令外还设有丞(正七品)二人,府(正八品)三人,史(从八品)五人,监作(正九品)三人,典作(从九品)三人,掌固(流外官)十人。江经略使发了话,这些官职从百工署的工匠中提拔。
在化州的一亩三分地,江经略使的话就如同圣旨,当初许诺改进霹雳车立功赏赐、勒石记功都一一兑现,西城门不远的空地上树起了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改进霹雳车的功绩,参与改进的工匠们名字赫然在上。这让百工署的工匠倍感骄傲,自古以来工匠不过是贱民,何曾有过这样的礼遇,走在大街之上昂首挺胸,家人们也跟着倍感荣耀。前来观看石碑的人络绎不绝,自然免不了褒贬都有,但这块石碑耸立在那里,给化州的工匠们便带来了无比的骄傲,大大地刺激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士民工商并重在化州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百工署丞暂缺,三名府官任命了一人,是改进霹雳车的孙思达,其他的官员任命了府史一人,监作二人,典作一人,掌固五人。一下子任了十名工匠为官,亘古没有的事,那些不看好百工署的工匠们纷纷哭着喊着要进入。李来高禀明江安义后,江安义决定在南门购置一处五进宅院,把百工署衙门设在那里,并且在南门外圈了十亩地作为百工署的试验基地。新招工匠八十人,和以前一百二十名工匠合计二百人,普通工匠每年给俸禄六两,节赏另算。
方刺史对此事大力支持,二百名工匠每年所需俸禄加上节赏不会超过三千两,而这些工匠给化州带来的收益却是无可估量的,就拿改进的霹雳车来说,是赶走西域联军的关键。方仕书现在对江安义所提的士民工商并重是十分赞同,要宅给宅,要地给地,要钱拨钱,大力支持。
说实话,六两的俸禄对工匠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在化州手艺精湛的工匠一年至少能攒二十两,可是招人的公文一贴出,前为应征的工匠将百工署的大门都快挤破,甚至有别州的工
匠背着行囊前来应征。江安义暗中交待李来高,让他着力改进军械,研究筑城、修路、建寨等筑建之法,李来高领命。
江安勇等人率军回了安西大营,押回了五百余西域溃兵和马贼,江安义决定去趟安西都护府。要向西域进兵,绝对绕不开管平仲,虽然现在还未向朝庭禀奏,但前期的一些准备要开始着手。
来之前江安义想过该如何跟管平仲开口,管平仲已是安西大都督,爵至保承侯,再要往上升便只有太尉的位置了,而这个位置已经摆明是朱质朴的了。当初自己晋封平山侯时已无上进之心,估摸管平仲也跟自己差不多一样的心思,他今年五十四岁,在安西大都督的位置上做不了几年就要回京或归家养老了。
张克济也认为管平仲无意西征,为了不让管平仲扯后腿,张克济提出诱之以利,将黄金矿的利润分出一成给管平仲,估计每年约有二千两黄金,折银四万两左右。另外,还分出一成分润给安西大营的众将官,看在钱的份上,安西大营的将士应该会积极配合。
镇西大营设在玛台草原,荒废的玛台县重建成兵城,离会野府有一百六十余里。西域联军入侵时兵城被毁,收复失地后管平仲带着兵马回了驻地,重新修整营地。江安义带着饷赏物资来到镇西大营,看到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无数轻骑在纵马骑射,步兵排列着整齐的方阵操演阵法,城内有无数兵丁和役夫在一起修缮房屋,平整道路。
帅府已经修缮一新,得知江经略使来到管平仲带着众将官在门前迎候,两人算是故交,寒喧几句簇拥着来到帅堂。问了问募兵情况,管平仲笑道:“多谢江大人和方大人鼎力支持,给的条件优厚,前来应征入伍的百姓不断,大营新募兵丁三万六千余人,加上从屯军和府兵、团练中招募的一万三千人,现有将士十二万六千多人,可以装备轻骑四万八千余人。眼下应征之人十分踊跃,应该不用多久就会招满十六万人。”
戎弥军困守合城县,人虽然走了,装备和马匹却留了下来,光合城就得了一万四千余匹战马,加上别处缴获,安西大营的马匹多达五万匹,以前是缺马,现在是缺人。
江安义问了问江安勇等人在戈壁剿贼的情形,帅府之上没有兄弟,江安勇如实禀报。得知戈壁上马贼多如牛毛,而且游弋不定,江安义道:“戈壁上的马贼是个隐患,往来商队被马贼劫掠超过三成,本官有意大力清剿,此事还需管都督相助。”
管平仲与江安义的关系原本就好,募兵之事又得到江安义的大力支持,江安义提出要清剿马贼当然不能驳了面子,就当让麾下练练兵,何况这次江安勇他们不单抓回了俘虏可以用做劳力,而且缴获了一批金银器械,总体来说划算。
等吃罢饭,书房中只剩下江安义和管平仲两人,江安义把自己有意西征,要在戈壁修建两处军寨作为前沿的打算告诉了管平仲。正如所料
,管平仲面现难色,半晌无语。
江安义祭出杀手锏,站起身指点着挂在墙上的地图道:“管兄,实不相瞒,江某在戈壁修建军寨,除了保护商路剿灭马贼外还有另一层用意,江某的手下在此处发现了金矿。”
管平仲眼神一亮,赶紧起身来到地图前,端详道:“此处离井门关不远,管某好像到过,应该是处干涸的河床,我记得率军从此处路过几次,没想到居然有金矿。安义,可曾派人验过有多少存量?若是储量多,倒是值得派兵驻守。”
金矿之事瞒不过龙卫,江安义让欣菲派龙卫带着矿工前去查探过,已经找到了张克济标注处十里外的矿山,据矿工估计这座矿山是富矿,至少能产金百万两以上,若是人手够每年出产有二万两。江安义答应分给龙卫一成,作为封口费,瞒住朝庭,所得的金子用来充当军饷、购买军械、赈济百姓等用。金矿在郑国境外,江安义的做法就算朝庭得知也不能怪罪,化州龙卫府凭空每年多出四万两银子,谁不高兴,透露给朝庭顶多赏几百两银子了事。
听江安义说了金矿的储量,管平仲立时变得热切起来,道:“这可要马上派兵前去驻守。”目光灼灼,看着江安义满是期待。
江安义一笑,道:“三关之外并非国土,但商旅往来要经过戈壁,若能在关键位置设立军寨,既可以护卫商旅安全增加商税,又能取到预警作用,西域人有异动军寨先知,通报三关预作准备,安西大营也能提前增援,一举数得。”
话中不再提及金矿,管平仲却心领神会,赞道:“经略使思虑周全,管某受教。管某会与大人一同行文上奏朝庭,大人你看要在何处高寨,需要多少人驻守?”
江安义事先做过功课,手指在两处点了点道:“这两个地方距离三关二百六余里,相互之间相隔五十里,有水源,是绿洲,被马贼辟为集市。大军若能夺取驻守这两次,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就同两颗钉子楔入戈壁,一旦有事,关内轻骑增援也可以一日夜到达。”
在戈壁建立军寨所需的给养和安全都是大事,管平仲没有被黄金晃花眼,认真与江安义讨论了半天,这两处军寨位置选得不错,占据绿洲要地可以辐顾到方圆四百余里,与三关相接,而且将金矿置于保护的范围之内,届时开矿只需三五百人驻扎就矿区便可。
最后两人议定,联合向朝庭上奏建立两处军镇,每处军镇驻军五千,半年一换,用于剿灭马贼守护商队安全,预防西域人进攻等等。这些是明面上的东西,江安义与管平仲就金矿达成协议,金矿产出给管平仲一成分红,一成用于打点军中将领,驻守的军队领双饷,剿灭马贼所得自行处理,抓获的俘虏则送到矿上做苦力,不过按人给钱。
很快,一封由化州经略府、安北都护府、化州刺史府联合上奏《奏请关外设军镇疏》送到了兵部衙门。
………………………………
第八百六十四章 紫辰议事
公文送到了兵部左侍郎贾楠手中。自打去年北征以来,贾楠便忙得脚不沾地,身上的肥肉都少了十斤,不过反倒精神了许多。贾楠自嘲自己就是受累的命,每天天不亮就到衙门,忙到定更方回,有时到了宵禁时分,干脆就住在衙门里。天子返京,兵部尚书丁大为也回来了,贾楠才松了口气,总算用不着每天去文华殿奏事,听朝臣们争吵了。
拿着这份《奏请关外设两处军镇疏》,贾楠未看眉头先皱,心想这位江经略使真不是安生的主,这才赶走西域联军几天,又想着在关外设立军镇了,北边用兵正紧,朝中钱粮不够支用,哪有钱来设立军镇,真是多事。
待看罢奏疏,贾楠拈须沉吟,奏疏中列举了设立军镇的好处,最重要的是居然不用朝庭多付钱粮,既能练兵又能获利,甚至有了军镇保护之后,往来的商旅可以多出二成,边市的税赋还能增长。
要是别人说这话贾楠定要嗤之以鼻,可是江安义这般说贾楠倒有七分相信,点金手的称誉可是名不虚传,前几日夫人报怨,京中香水的价格涨了三成,这小瓶的东西比金子都要贵,自己的那点俸禄还不够买几瓶香水。
想到香水贾楠的眉毛又皱,他听到传言说江安义被陷大理寺时,王皇后出言相帮,代价就是让江家把京中香水产业让给她。据说传言是余尚书的次子余家乐喝醉酒后无意中说出,以前香水铺由他打理,现在换了王家人。
贾楠与江安义有过交往,在他心中江安义是个能臣、干臣,临危受命前往化州,不到三个月便赶走了西域联军,这样的人分明是国士,可叹太子和皇后目光短浅,居然贪图香水之利做出让江安义离心之事,实是得不偿失。要是天子没病就好了,想起朝堂之上太子党与楚安王一系争得不可开交,贾楠“唉”地一声叹出,国处多事之秋啊。
将手头的公文看完,将重要的挑出,与那篇《奏请关外设两处军镇疏》一起,携了前往丁尚书官廨。丁大为已经从紫辰殿议政归来,官廨中满是禀事的人,镇北城正在与漠人交战,兵部掌管着武将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军队调动、换防、休整等事,又要与户部、工部协调钱粮、军械诸事,眼下兵部是最烦忙的衙门。
贾楠等了一柱香功夫,禀事的众人离开,丁大为看到贾楠,苦笑道:“贾胖子,我总算知道你为何瘦了十斤了,老朽忙得头昏眼花,等北边安定后便向天子乞归,这兵部以后得靠你支撑了。”
贾楠嬉笑道:“大人还不到花甲之年,最少还得忙十年,下官能不能熬过大人还两说呢,这兵部尚书的大饼大人还是少画得好。”丁大为笑唾一声,从贾楠手中接过公文,示意他在一旁坐下。
丁大为看公文的速度很快,边看边提笔在纸上写处理意见,贾楠携来的几篇公文都要呈报给太子,在紫辰殿与众人商议。看罢《奏请关外设两处军镇疏》,丁大为问道:“贾楠,化州请设军镇你以为如何?”
贾楠道:“江大人的眼光确实高人一等,在关外设立军镇,就等同向外伸出两只犄角,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对付西域人的妙方,何况奏疏中还提及了各种好处,于国有益,下官以为可行。”
丁大为放下奏章,站起身替贾楠倒了杯茶,叹道:“这个江安义确实是个人才,在漠北时屡立战功,新近又赶走西域联军被晋为平山侯,凭心可论,本官不如他。只不过他行事激进不留退路,恐非长久之道。”
还有句话丁大为没有说,若是天子驾崩换了新皇即位,江安义恐怕就要步步艰难了。他对江安义的观感是由坏逐渐变好的,早年因黄沙关廖建辉之事被天子罚俸半年,丁大为出身寒门,半年俸禄足以让他对江安义心存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