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敌后争锋-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宇峰马上接话:“团长放心,给寿阳和阳泉下派地方干部的时候我就下达了垦荒命令,保证春耕前在两个县垦荒二十万亩地出来。”

    周成摇摇头,他没有记错的话,寿阳县在后世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

    全县所有耕地加起来超过一百万亩,如今就算加上老百姓即将开垦出来的十万亩地,全县的耕地数量仍然没有超过四十五万亩,还不到后世的一半。

    看着唐宇峰很果断命令:“还不够,农垦大队和劳改大队整编完成后,把他们全部送到寿阳。”

    “情报显示:寿阳可以供他们开垦的荒地还非常多,只要我们愿意,再开垦出来二三十万亩地都没问题。”

    唐宇峰赶紧把周成的新命令记录在本子上,继续继续问:“部队和灾民垦荒所需的农具怎么解决,还有十几万灾民吃饭离不开的大铁锅,肯定也需要我们来想办法?”

    周成回答:“我已经让参谋长组织平定和昔阳的所有铁匠增援寿阳和阳泉,集中所有人力和物力打造农具和铁锅,支援灾民。”

    “至于部队需要的农具,咱们就不跟灾民抢了,直接让兵工厂想办法解决。”

    “他们连枪都能造,冲压一些农具肯定特别容易。”

    “只要把经验掌握了,一天时间随便可以造出几百副农具出来。”

    第二天下午两点,谭明就拿着已经讨论好的结果出现在周成面前。

    “团长,我们已经想好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种洋芋,现在抢种,大概五月底就能生活,大约九十天的生长周期。”

    “而且洋芋的产量很高,也耐储存,还可以当粮食吃。晋西北和陕北那边都有大量种植,我们这里也可以种,但乡亲们都是小规模种植,平时当菜吃,所以咱们防区就有现成的种子。”

    “只要把他们收集起来,每个村子种上十多亩地,收获的洋芋足够他们撑到秋收。”

    “而且种洋芋不需要太花功夫,只要把底肥下够,种下去就不用管,完全不影响接下来的春耕。”

    周成没有接话,很认真看完一遍手里的报告,然后当机立断做出决定:“既然你们这么有信心,那我们就抓紧时间抢种洋芋。”

    “我决定在救国军后勤部门成立一个农业生产科,你当科长,手底下暂时就你从战区带来的四个人,我马上安排让唐副团长给你送来二十个读过书的年轻人,你们五个人负责教会他们怎么抢种洋芋才能获得更高的收成,然后全部进入灾区,指导灾民抢种洋芋。”

    “这个任务完成后,农业生产科的下一个任务就是因地制宜指导乡亲们进行春耕。”

    “之前乡亲们都是循规蹈矩的种地,祖辈种什么他们就跟着种什么,几乎没什么变化,好多粮食产量高的农作物他们听都没有听过。”

    “你们的任务就是指导乡亲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更加合适的农作物,指导他们怎么下底肥,怎么育苗,怎么提高粮食产量。”

    “如果防区内的平均亩产因为你们的指导而增加一成以上,生产科所有人都计功一次,另外再嘉奖你们一千块现大洋!”

    谭明再次变得激动起来,完全没料到自己还有回归本业的机会。

    这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之前呆在战区完全看不到一点希望。

    没想到自己一到救国军就梦想成真,而且还升职当了科长。

    这时,他已经百分之百确定自己加入救国军的决定是对的,而且对自己的救国军身份也产生了之前从未有过的荣誉感。

    赶紧对周成保证:“请团长放心,搞农业是我们这些人的本行,大家肯定不会让您失望。”

    “您刚才说的对,乡亲们种田虽然都是精耕细作,但方法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好多方法已经非常落后。如果他们肯听我们的,大量使用底肥和一些新的耕种方式,我有十成把握将防区内的平均亩产增加一成以上。”

    周成很满意谭明的回答:“那就放心去做,我会命令地方政府和四个守备大队无条件配合你们。”

    油岗村是阳泉城南十五公里的一个村子,全村男女老少加起来有两百多口人,在救国军的组织下,临时组建了一支五人的民兵部队,一个只剩一条手臂的战士当队长,带领民兵队配合村长每天分发粮食,组织乡亲们生产自救。

    垦荒的命令他们早就收到了,为了不再饿肚子,村里只要能拿动锄头的人全部上阵,天一亮就拿着救国军刚刚下发的农具赶往垦荒点,没有农具的拿一根削尖的木棒都想在春耕前多开垦一两亩荒地,多种点儿粮食。

    今天早晨似乎有点儿不一样。

    民兵队把大家距离到村口后并没有直接赶往垦荒点。

    一个陌生面孔突然爬上大家面前的巨石上,手里握着一个拳头大小的洋芋,用自己最大声音喊起来:“乡亲们,我是救国军农业生产科的工作人员,今天奉命来油岗村组织大家抢种我手里的洋芋。”

    “种子我都带来了,咱们村有两百多口人,按照规定需要抢种二十亩洋芋,希望乡亲们能够配合!”

    今天第一更送到!求订阅!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荐票!

 第624章 万事开头难(第二更)

    “我们垦荒都没时间,哪儿有时间跟你去种洋芋。”人群里一个中年人叫道。

    说话的这个人叫张山,是个外乡人,这里还是敌占区时,他家里一亩地都没有,全靠租种地主家的土地过日子。

    全家一共有五口人,包括三个壮劳力,两个小孩,累死累活租种了18亩地。但因为地主收的租子太高,背后又有日本人撑腰,他和村里的其他乡亲一样,敢怒不敢言。

    辛辛苦苦忙活一整年,最后只能得到八九百斤粮食的报酬,其中一半还是杂粮。

    这点儿粮食根本不够全家五口人吃,为了不被饿死,全家已经好几年没吃过纯粹的精粮,几乎顿顿都是野菜和杂粮饼子。

    日子虽然过得苦,但总归可以活下去。

    可他们远远低估了小鬼子的狠辣程度,知道自己守不住阳泉后,竟然把自己家里能吃的东西全部抢走,连做饭的铁锅,种田用的农具都不放过。

    看着被日伪军洗劫后的房屋,张山绝望了。

    特别是知道全村都被日伪军洗劫,想借粮度日都没地方借后,带着家人自杀的心思都有了。

    还好救国军这时候杀了过来,拿出自己的军粮给他们做吃的,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接下来几天中,救国军不仅给他分了十五亩地,还继续给他们提供吃的。

    不仅如此,家里的两个小孩竟然在家里断粮的情况下吃到了白面馒头和粘稠的小米粥。

    这可是之前过大年都吃不到的好东西。

    面对救国军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种种好处和活命之恩,张山发自内心得感激救国军。

    哪怕救国军这时候让他上战场跟小鬼子拼命,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救国军虽然只分给自己十五亩地,其中还有五亩只能种杂粮的旱地,产量非常低。

    但这十五亩地都是他自己的,每年除了要交很小比例的公粮,剩下的收成都是自己的。

    张山已经算好了,只要不发生天灾人祸,救国军分给自己的十亩良田至少可以收获一千四百斤细粮,减掉两百斤粮税,家里还能剩下一千两百斤细粮。

    五亩旱地也能收获六七百斤杂粮,落到自己手里差不多有五百斤粮食。

    有了它们,家人未来一年时间都不可能饿肚子,甚至还能隔三差五吃上一两顿白面馒头和小米粥,改善改善伙食。

    就在张山觉得自己好日子快要到来的时候,一个更好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

    救国军不仅给他们提供吃的,给他们分田,还要组织他们垦荒,保证村子里每个人都有五亩地。

    更重要的是,自己垦荒出来的土地全部属于自己,第一年不用交税,第二天年只交一半的税,到第三年才交全税。

    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张山特别高兴。

    每天天一亮就带着家人去垦荒点垦荒。

    才三天功夫,全家已经挖出来三亩荒地。

    虽然新田的第一年产量会很低,但只要上够了底肥,把庄稼伺候好了,一亩地肯定能收七八十斤粮食。

    要是把已经开出来的三亩地全部种上粮食,秋收时家里至少会多出来两百五十斤粮食,差不多一个人半年多的口粮了。

    现在距离春耕还有十多天,张山决定加把劲儿,带领家人再开十亩荒地出来。

    那今年秋收家里就能增加上千斤粮食,明年差不多可以增加一千五百斤粮食。”

    “有了这些收入,不仅家人不用再饿肚子,每年还能多出来上千斤粮食卖掉,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下,再买点儿牲畜和鸡鸭,给孩子们做两套衣服……想到这些,张山脸上就不由自主露出了笑容。

    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张山恨不得每天天一亮就出现在垦荒点。

    突然听面前的年轻人说今天不垦荒了,全村老少都跟着他去种洋芋,张山肯定不愿意。

    要是因为抢种洋芋而耽误一天时间,春耕时家里就会少一亩地的收入,抢种洋芋耽误两天,家里就会少两亩地的收入。

    张山被饿怕了,好不容易碰到这种允许垦荒的好政策,肯定不想放过。

    一听说今天不垦荒了,所有人都要去抢种洋芋,张山当场就急了!

    农业生产科过来的年轻人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老百姓,心情特别紧张,面对张山的反驳,脑子马上变得一片混乱,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民兵队队长发现他的窘迫,赶紧给他解围:“都嚷嚷什么,安静下来听我说!”

    队长虽然是临时调来的,也不是本村人,而且还是个残疾人,但在村子里的威信一点儿不弱于村长。

    救国军拿下阳泉后,给大家分田,带领民兵每天给大家分吃的,还带领大家垦荒……都是队长一手组织的。

    他一说话,人群中的嘈杂声就消失了,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队长身上。

    队长也不废话,直言了当喊起来:“我知道你们都想在春耕前多开垦几亩荒地,秋收的多打几百斤粮食。”

    “但大家不要忘了一件事:从现在到秋收还有五六个月时间。”

    “乡亲们手里的粮食都被日伪军抢走了,现在吃的粮食全靠救国军救济,但谁也不能保证救国军储备了足够的粮食来救济我们。”

    “万一救国军手里没粮了,而秋收又还没到,大家吃什么。”

    “洋芋的生长周期短,现在种下去,三个月后就能收获,那时候距离秋收还有两个月时间。如果救国军储备的粮食被我们吃光了,乡亲们也可以靠洋芋熬到秋收。”

    “所以我们今天抢种下去的不仅是洋芋,更是大家撑到秋收的救命粮。”

    “我身边这位兄弟是上级派到这里专门指导大家抢种洋芋的,他读过书,懂得知识比我们多,只要我们听他的,两天就能抢种二十亩洋芋。”

    “两天以后,大家该垦荒还是继续垦荒,我肯定不会拦着!”

    灾区到处都在抢种洋芋的时候,守备大队和主力部队也忙活起来。

    天一亮,周成就带着警卫一连和警卫二连离开阳泉县城,直奔县城东南方向八公里的丘陵地区。

    那里到处都是成片成片的荒地和丘陵,附近还有河流,是垦荒的最佳位置。

    周成决定带领警卫营,通讯排,侦察连,团部参谋和文书,在那里开垦一千亩荒地,春耕的时候全部种上粮食。

    时间有限,除了必须留守团部的警卫和值班参谋,周成把能带出来的部队和参谋全都带了出来,总共六百多人,打算今天一天开垦两百亩地。

    “团长,我们到了……”警卫营长梁红江一脸心不甘情不愿报告。

    虽然团里下达了开垦荒地,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命令,但梁红江心里一直不愿意接受。

    在他看来,部队就是专门打仗的,分出一些训练时间去垦荒种地,那不是不务正业吗?

    一路上他都对今天的垦荒行动非常抵触。

    不仅仅梁红江,队伍里的大部分干部战士都不理解这道命令。

    他们的想法跟梁红江差不多,拿大家的训练时间去种地,不仅不务正业,还可能影响到部队战斗力。

    周成把大家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但并没有进行深入解释。

    他觉得任何解释都比不上自己的言传身教。

    自己是救国军团长,如果带头垦荒,一定能打消大部分战士的顾虑和不解。

    至于剩下很少一部分战士和干部,在大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