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商1557-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便是原来的山南、中山和山北三个国家,在中山王统一以后,便作为三省。    别看这小小的琉球王国,官位上的划分,拥有九品十八阶,全都是向大明看齐。    东瀛那边,松浦家,龙造寺家,岛津家以及关系比较密切的大友家都派来了使者,其中龙造寺家的队伍最为庞大。    王直的岳父龙造寺隆信,更是亲自带队,携带着几艘船的礼品,浩浩荡荡赶来。    作为王直进一步的发展中心,平户那边的工厂全都被他搬了过来,亲卫营也是召唤回来,平户只留有商队的武装力量进行贸易。    对此,松浦隆信总算松了口气,他一直担心被王直蚕食的事情,也就此放下心来,因此这一次他也赶了过来,以表诚意。    至于岛津贵久,嫡孙现在还在王直的手里,更何况琉球与他的大偶地盘隔海相望,这关系还是要继续保持的。    大友家坐拥大银矿,而且地盘离平户又近,自然是王直最主要的客户,双方关系向来密切。    得知王直占据琉球的消息后,大明朝野也算是小小地热闹一番,朝堂之上,所有官员都在热论,更有不少直接上书,要求对王直进行讨伐。    琉球国一直以来都是大明最老实的小弟,如今不仅被打了,还鸠占鹊巢,大明这边自然有人鸣不平。    而消息传到嘉靖这里时,这位老皇帝仅仅是轻笑道:“沐猴而冠,可笑之极!”    在嘉靖看来,小小的琉球,被占了也就占了,而王直这个海盗,也只不过胡闹而已,根本就经营不长。    别看只是个小国,但想要治理好,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嘉靖的精力自然不会被这些鸡皮蒜毛的小事给吸引,他还要炼丹呢。    而且琉球位于海外,大明海禁以来,水师的力量不断削弱,如今也就只能在长江流域逞一逞威风,出了海便原形毕露了。    所有的上书,全部被扔到了火堆里,不了了之,朝堂的风向,很快也被其他事情给淹没,只有在民间,才流传着王直的传说。    从一个海商,逆袭成一国之君,王直的名号,早已从之前局限于海边,传到大江南北。    甚至在青楼茶楼里,说书先生也将王直的事迹编成话本传唱,一时间成为大伙嗑瓜子的谈资。    此次大典的筹备,王直都是扔给了礼部,为免这些琉球旧臣出现幺蛾子,王傲亲自带队进行督导。    在将一两个使坏的官员进行抄家灭族之后,其他人都老实了,强大的武力面前,一切阴谋都是土鸡瓦狗。    就在大典进入最后阶段之际,王直却是被跑回来的毛海峰给缠的无语了。    “义父,您这可是太偏心了,俺在夷州那一毛不拔的地方干死干活的,竟然才弄了个征夷大将军,而且还是光杆司令。”毛海峰哭诉道。    这么一个大块头,愣是在王直面前撒娇装嫩,画面有些不堪入目。    当然,这里只有王直两人,若是在外人面前,毛海峰还没脸皮这般死缠烂打。    一直以来,毛海峰可是王直手下最能打的,如今竟然让王傲独占鳌头,愣是弄了个兵部尚书。    虽说没有读过书,但对官僚制度还是懂一点的,兵部尚书可是掌管天下兵将的,毛海峰这个征夷大将军也没有例外。    一想到自己要归到王傲那小子手下,毛海峰就一脸的不满,虽说都是王直义子,但私底下也没少比较。    “光杆司令只是暂时的,等登基大典之后,便会扩军,到时候优先给你配备。”王直抚了抚额头,毛海峰已经缠了他一整天,就连晚上也守在门外,谁能受得了。    “那能不能也给我安上一个兵部尚书?”毛海峰眼珠子一转,继续道。    “胡闹,朝内怎么能够有两个兵部尚书。”王直翻了翻白眼,也亏这大块头敢想。    “嘿嘿!谁说不行的,到时候我是兵部左尚书,王傲那小子做右尚书。”毛海峰笑道,这个建议他可是想了好几天才想到的。    “亏你敢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不就是看不得王傲占你上风呗,不过你放心,你这个征夷大将军是不受兵部管制的,直接受我领导,真正的天子亲军,满意了不?”    王直一眼就看透了对方的小九九,直接说道。    “那敢情好,想来义父自己的亲军,总不会亏待了。”毛海峰哈哈笑道,总算是心满意足了。    “既然满意了,还不给我滚?”王直顺势踢了对方一脚,驱逐道。    “俺来此是为了给义父鞍前马后的,义父怎能如此看我。”毛海峰面露委屈,不过在看到王直即将爆发的表情时,二话不说,拍拍屁股溜了。    转眼间,毛海峰便溜得没了影,王直也摇摇头笑了,别看这厮在外边一副勇猛无敌的样子,在他面前却是很会皮。

二十五 大宋
    大典之日如期而至,大明嘉靖三十七年三月一日,琉球首里城,万千民众汇聚街道两旁,等候着新王登基即位。    在公元前西周时期,新王的登基一般都叫做即立,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才逐渐改为即位。    几千号新军以及武士兵,全部都派出戒严,从宫殿延伸到首里城城门,主要街道被清场,并铺上红毯。    这一天,王直早早便已出城,待到旭日初升之时,才坐上马车,在亲卫营的护卫下,驶入首里城。    九匹马拉着马车,缓缓驶入首里城,身穿龙袍的王直坐在正位,左边稍微低一点位置是晴子,马车后边则是跟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亲卫营。    队伍进入街道之际,两边的民众均喧闹起来,若不是有着新军在维持秩序,现场估计会乱套。    而在看到气势恢宏的亲卫营以及那闪亮的火绳枪刺刀时,所有人都禁不住深吸一口气,如此强悍的队伍,他们输的不冤。    环绕了城内主要街道一圈,队伍这才进入宫殿,这里已经有着几百号官员等候着。    在礼部人员的引导下,亲卫营列阵于宫殿外,王直则是携带这晴子,缓缓步入宫殿。    所有目光随即集中于王直身上,身旁的晴子都被这场合吓得脚步有些蹒跚,还是一旁的侍女牢牢扶着,不然得闹出笑话。    晴子只不过是个小女子,这种大场面哪里见过,更别说是成为焦点,心中慌乱也是自然。    在接管王宫之后,王直便将这里所有的宫女以及太监遣散,取而代之的,则是王家的侍女。    有了侍女扶着,晴子紧张的心情也有所缓解,紧紧跟着王直的步伐,来到王位侧上的后位。    一切就位,在礼部人员宣告登基诰书之后,全部官员直接跪在地上,五体投地,大呼吾皇万岁。    至此,世界史上,又多出了一个号称大宋的帝国,年号励治。    说到年号,最初由汉武帝始创,主要用于纪年,此后形成制度。在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时,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励治元年,大宋元祖登基,海内外万国来服,朝廷百官恪尽职守,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帝国霸业    以上是礼部书写的官话,记录于大宋年鉴,这种官方年鉴,自然是极尽美化修饰。    王直即便很无语,也只能任由下面的人书写,毕竟现实的情况没啥好写的。    新皇即位,除了编写年鉴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给皇宫配备各种仆人,而王直废除太监机制后,也就只能招收宫女了。    除了王家原有的侍女,礼部又是添加了几百号宫女,大部分都是各个豪族的庶女。    古代的宫女,最初是由奴隶挑选,人数才十来号,发展到后面,才渐渐形成一套选拔机制,且人数达到万人之多。    这些宫女皆是良家出身,且岁数在13至16间,每一次选拔,就与科举一样,层层晋级,非常严格。    选拔的背后,往往暗含着各大家族的斗智斗勇,宫女一旦被皇帝看中,其家族也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当然,想要在万人之中脱颖而出,这跟中奖没啥区别,而皆大多数宫女,只能一生平平,最终老弱病残,孤独终老。    即位之后,王直也携带着晴子,在皇宫里大摆宴席,招待来使的各个势力。    这些来使里,最风光的便是国丈龙造寺隆信了,整晚宴会上都在吹牛屁,声称当初慧眼识珠,一脚踢开织田家,与宋帝联姻。    在场人虽说都嗤之以鼻,不过表面上还是把酒言欢,觥筹交错。    其中,就数佛郎机和西班牙的使者最为热乎,不停地给王直敬酒。    眼下王直占据琉球,并且也已经开发夷洲,整个势力如同一张网,洒在东海入海口。    可以这么说,以后东海里面的贸易,没有王直的允许,没人敢在此出入,真正的净海王再次回归。    因此,想要争夺东海贸易这块肥肉,就必须要跟王直处好关系,佛郎机一直以来尝到了大量的甜头,自然舍不得放弃。    而西班牙在美洲的布局已经成熟,下一步重点就是亚洲,投入的兵力有限,没法硬抗,只能寻求合作。    对于这些海外霸主,王直自然知道各自的心思,眼下他势力刚起,不可能独吞这么大的蛋糕,合作往来才是最佳选择。    按照王直的计划,那便是扩大那霸港口,以后大明以及东瀛的贸易船只,统统在那霸港进行交易,而王直则收取一成的抽水。    别看仅仅是一成,每年东亚的贸易量,就达到几千万两,王直无需运作,就能躺着收取几百万两。    这就是垄断海域的优势,不然的话,以后的郑成功也不可能发展的那般庞大。    对于王直的要求,龙造势隆信几个大名以及佛郎机和西班牙的使者,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海商的贸易往往都是几倍利润,虽说风险大,但一旦成功交易,便是一本万利,这也是大伙没有反对王直的根源。    当然,在答应抽水之际,所有人也都提出航线安全的保障,要求王直必须保证东海之内的航线安全。    虽说这一世由于王直的持续发展,并没有导致一大片倭寇侵袭,海疆混乱的局面,不过倭寇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小势力的海盗也是屡禁不绝,不说别的,就拿眼前的佛郎机和西班牙,两者都不是什么好鸟,平时就没少抢夺他人商船。    对此王直自然不会拒绝,他本来就有着对周边群岛的海盗进行清洗计划,想要稳步发展,营造一个好的经商氛围是必须的。    当然,王直只能保证自己控制的范围内,至于大明海疆一带,就不属于他的范畴了,毕竟他现在还是大明的通缉犯。    敲定完合作细节之后,这个临时的经济联盟便建立下来,以后在海上,只要挂起联盟成员的旗帜,便不会受到攻击。    联盟的成立,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令其成员快速发展,甚至改变历史轨迹。

二十六 扩军
    登基大典过后,在送走各个来宾之际,王直也不忘给每人发送他最新的产品,香皂以及香水。    这些产品每一件都是精美包装,而且上面还用各国的语言详解用途,很容易便能够上手。    而且在包装页还打上了大宋皇家精品的标识,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第一个商标了。    这些商品,都是最近才被方大同研制出来的,之前王直就提出了产品的原理,为了赶上新皇登基,他愣是熬成了熊猫眼,才跟手下一块研制出成品。    对于方大同的表现,王直自然非常满意,对方已经是工部尚书,也没啥好提的,只有将新产品的一成干股送出,让方大同负责分配。    这个年代,工匠地位本就卑微,平时做的好了才不被责罚,更别说是赏赐了,王直的一成干股,立即便让方大同跪倒地上大哭谢恩。    本就是匠户出身,方大同自然知道个中滋味,若不是活不下去,他也不会逃离家乡,飘洋过海。    如今在王直手下,不仅仅升官发达,而且还有干股可拿,这样的待遇,即便是大明的工部,也享受不到。    谢恩之后,方大同眼神更为坚定,他这一生的利益,也牢牢地绑在了王直这辆车上。    现今王直最看重的,第一是兵部,第二便是工部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器的重要性,往往能够决定一个战役甚至是国家的走势。    送走各个势力之后,王直也开始着手于下一步计划,扩军计划。    之前王直手下的武力,除去几百的亲卫营,几千新军,几千武士兵,再加上几千号的水军,也就是万字开头。    如今要掌控整个东海,这点兵力是不足够的,必须得扩军。    首先,王直要补充的,便是毛海峰这个征夷大将军的队伍,如今这厮在夷洲开展的不错,要想更近一步开发,没有一点实力是做不到的。    以王傲手下的新军为基础,将所有团级以下将领,全部调出来,充实给征夷军,并以此为骨架,建立军队。    而原先的新军,则是由副级将领进行顶替,比如营长被抽调走,副营补上去,以此类推。    这样一来,不仅没有影响新军的战斗力,同时征夷军的建制也很稳当,只要适时招兵买马,以这些有经验的将领带领下,很快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