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听到这消息时,有些见识的人吓得连站都站不住了。如果仅仅只是来了强人那也就算,强人最多也是求财,倒霉的除了当官的也就是城里的几个大户。强人杀掠一番很快就能离去,接下来日子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同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没太大关系。
但现在问题大了,听这呼喊声昨夜来的居然是反清复明的“义军”,而且还占下了余姚县。这可是真真正正的飞来兵祸啊!要知道这几年浙江哪里都不太平,先是念一和尚起事,紧接着又是叶大当家在四明山起义,虽然先后都被官兵扑灭,可对地方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
被卷入这两场兵祸的城镇可不在少数,有些离的近的村子更因为受到牵连死的十不存一。“义军”来了要拉人入伙造大清的反,官兵来了又要杀寇平叛光复地方,一来二去死伤无数,余姚县之前侥幸没有受到牵连,可谁想这一回终究被卷了进去。
“这……这如何是好?”
“完了完了,要是官军打过来,我们全县上下从贼的罪名怎么洗得脱呀!”
“我的妈啊!还是赶紧跑吧……!”
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殷实之家还是普通的百姓,脑海中各自闪的念头都是绝望。早知如此昨夜就应该早早逃出县城而不是躲在家中了,从贼的罪名可是要杀头的呀!至于昨夜能不能逃出去,“义军”是否打得过官军,这些在老百姓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各位父老,各位乡亲,大元帅安抚百姓,特此告知!除满清走狗罪无和赦外,其余百姓我明军秋毫无犯!今日正午大元帅开仓放粮,乡亲父老切记到场……。”
带着节奏的喊声由远至近,又由近至远,同时街头巷尾还有全副武装的义军忙碌地贴着安民告示。等这些人渐渐走远后,几户紧闭的房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三五个背着包袱的老百姓左右四周瞧瞧,见没人连忙出门撒腿就往城门方向奔跑,但没等他们跑出多远就一头撞上巡逻的袁奇手下,这些人不是被刀剑喝止赶了回去,就是被直接捆绑起来押走,甚至有几个敢于反抗的倒霉蛋更是以身去试了下刀剑的厉害,白白丢掉了性命。
与此同时,余姚县县衙大牢里,原来的牢头王仲和他的侄儿王三已从监狱管理者成了监狱的被关押者,不仅是他们叔侄,整个余姚县有头有脸的人几乎全被关在这里,而甲字一号的牢房现在就住着李国士和李二壮两位老爷。
“你!对,就是你,过来!”
一个声音从牢门外传来,王仲抬头一瞧,只见一个用布包头的汉子冲着他喝道。
“大人……您喊小的有什么吩咐……。”王仲连忙挤到门口,低头哈腰脸上陪着笑问。
“听说你是这里的牢头?”
“是是是……小的是牢头……不过大人,小的从来没有害过人呀,小的做牢头也只是混口饭吃。”
“废话少说,你小子想死还是想活?”
“想活想活!还请大人开恩啊!”王仲叔侄是第一批被关进来的,拿下县衙后王友三就顺手占了大牢,不仅放出了关在里面的那些所谓“江湖好汉”,还把一些地痞流氓也“解救”了出来。
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按着袁奇的吩咐,这些囚徒是最好用的一批人,稍稍挑选后就把这些人给充实进“革命队伍”之中。不过,袁奇的手下人实在是太少了,就算加上这些人也不到50之数,余姚县虽然不大,但怎么也是个县城,要靠这50人控制住整个余姚县是绝对没可能的。
打下地盘,首要的就是要尽快把队伍给拉起来。亏得有周忠良这打入敌人内部的自己人做带路党,对余姚县上下熟悉的他很快给袁奇凑了一批生力军,又出了几个主意。
打开牢门,把王仲放了出来,然后那人领着王仲走到另一间牢房门口,里面关着的是李国士的家人。
“去!把这老头给解决了就留你一命。”指着牢里李国士七十多的老父,顺手丢了把匕首给王仲。
“啊!”
“怎么?你想死?”对方冷冷问道。
“不不……我想活……想活……。”王仲慌忙答道,额头渗出了豆大的汗珠,整个人更是微微颤抖起来。
王仲又不是傻瓜,作为牢头他什么事没见过,对方的用意如何也非常情况。现在自己和李太爷两人只能活一个,如果自己不杀掉李太爷那么对对方来讲自己就没了任何价值,丢掉小命是肯定的事。
捡起地上的匕首,王仲看着惊慌失措的李太爷,苦涩地说道:“李老太爷,您不要怨我,就算我不杀您也会有其他人来杀您,您放心,每年这时候我都会记得给您上柱香的……。”
“别……别……国士!国士我儿!快来救我……救我……啊……!”
一声惨叫,李太爷的心口被匕首扎了个透实,老人当即倒地而亡。
干净利落的结果了李太爷,王仲拔出匕首,在李太爷身上来回拭去血迹,然后恭恭敬敬的双手把匕首交还对方:“小的向大人复命。”
“呵呵,没瞧出来挺利索的呀。”那人有些惊讶王仲的手法。
“回大人话,小人家里以前是开肉铺的,这活是祖传下来的。”王仲陪着笑回道。
满意地点点头,那人并没有把匕首收回,反而很是满意地拍拍王仲肩膀道:“干的不错,你现在就算是自己人了,对了!你还有什么可靠的兄弟没有?”
“有有有!我侄儿王三就是,还有个要好的哥们,他们两个现在都关在牢里,都是很可靠的自己人。”王仲心中一喜连忙回答道。
“行了,我们的规矩你也知道,你现在去把他们一个个放出来,等做完了事也都是自己人了。”
“明白,小的明白,小的一定劝他们反正……。”王仲连连点头答应,心中总算松了口气。
第十九章 闹大了
县东,何府。
这是一处占地颇大的宅院,黑漆的正门和从墙内透出的树枝上带的绿,看得出它往前的生机,可惜才短短数月过去,如今的何府就破败的不成模样了,里面能搬的东西全被抄的一空而尽,失去打理的园落更是变得杂草丛生,敞开的正堂一扇门已落到了地上,另一扇门也摇摇欲坠,在风吹过中传来低吟的呜呜声,似乎在述说这里的不幸。
朱怡成站在堂前,抬头望向高高的房梁,这里曾经有六条人命在此离去,她们分别是真正的朱怡成祖母胡氏、母亲蒋氏、叔母李氏、朱氏及二位姑母。
朱三太子案爆发,六人皆投缳自尽,其余家中二十人皆被抓走,至于朱三太本人,也就是化名的何城何老员外连同其子闻讯出逃,但最终在外暴露行径被抓进京处置……。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朱三太子全家很快就会在京城被康熙下令处决,由此,笼罩在清朝上空的这团阴影终究是散了,一个甲子之多的朱三太子案也终于尘埃落定,为此朝庭上下是欢庆雀跃,而民间反清复明也开始销声匿迹进行低潮潜伏,直到几十年后才再一次爆发出白莲教大起义。
朱怡成的出现带来了一个未知变数,将来的历史是否会同现实一样继续下去?或者走上另一条不同的路呢?这谁都不知道,而现在的朱怡成也没丝毫兴趣去考虑这些复杂问题,来到这个时代的他满脑就只有“保命”二字,低调做人,苟且偷生,这也许是朱怡成最希望看见的结果,可惜现实给他开了如此大的一个玩笑,身不由己的朱怡成非但没能低调起来,相反很快就要“名震天下”了。
稀里糊涂接任监国之位,朱怡成原只觉得袁奇这些人仅仅只是想拉大旗作虎皮罢了,关起门来过过自立为山大王或者当官成侯的瘾。可谁想到,袁奇的野心和魄力远比他想象的大,仅仅才过了一天,袁奇就带人百里偷袭余姚县,更在投靠革命的周忠良帮助下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了全县。
躲在山里当大王和攻城掠地竖起反旗起义,这概念当然是完全不同的。袁奇这一手不仅打出了威风,更把朱怡成直接放在了全天下的火炉上来烤,作为大明监国,朱怡成一夜间就成了大清王朝最大的反贼,天下虽如此之大,但再也没有他的藏身之地了。
“殿下,祭祀的香案已准备好了。”
一人对依旧抬头望着房梁发愣的朱怡成提醒道,这才把朱怡成从思绪中拉回现实。见着一脸悲切的朱怡成,旁人只是以为他在对死去的长辈而哀悼,其实在朱怡成来,这些自杀的人虽然可悲,但实际同他并无什么关系,他所悲哀的只是自己无法预知的未来啊!
如同木偶似的,按程序为胡氏等人上了香,又胡乱烧了些纸钱,朱怡成下意识忍不住抬头又向那根房梁望了一眼,此时恰好一阵冷风恰好吹过,令他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回吧……。”这个鬼地方他可不想久留,似乎总感觉到有怨魂在此游荡。
“殿下起驾喽!”旁人威武地喝喊,请朱怡成上了顶官轿,这官轿当然是原来县太爷刘俊的,不过现在已是义军的缴获。
袁奇把朱怡成的“行宫”安置在了李国士的府上,相比已经破败的何府,刚抄完家的这个院子无论环境还是设施都比较完善,再加上离县衙又近,是最合适的地方。
回到行宫,一路奔波的朱怡成有些乏了,不过他现在可没心思去睡觉。袁奇做下如此大事,等朝庭反应过来一定会来围剿,朱怡成可不觉得靠着袁奇这些人能同官兵相抗衡。
虽不愿意,但眼下他们坐在同一条船上,也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有着清醒认识的朱怡成现在迫切想知道袁奇的下一步究竟想干些什么,这可是关系到自己的性命的大事!
“忠勇公在哪里?”喝了口浓茶(可惜没有咖啡),朱怡成问道。
“回殿下,公爷正在安抚城中百姓。”
“派人去看看,如果忠勇公方便还请他尽快来见孤一面,孤有些事想问问忠勇公。”
对方连忙答应行礼而去,朱怡成在房中无聊枯坐着,随便从书架上拿了本书一页页地翻着,但看了半天却一个字都没看进去,焦虑不安地等着袁奇到来。
足足过了二个多时辰,也就近五个小时的时间,近傍晚时袁奇才来到。
“有劳监国殿下久侯,微臣来迟了,还请殿下恕罪……。”
“不必如此,忠勇公也是为我大明操劳,哪里有什么罪。”不等袁奇装模作样地要行礼,朱怡成连忙一手搀扶过去和颜悦色道。
请袁奇坐下,自有人上了茶,朱怡成这才问:“忠勇公,余姚县如今怎样?”
“请殿下放心,整县已全落入我等之手,昨夜拿下县衙后本公就派人封锁了城门和各处要道,未有一人逃脱。”袁奇一脸得色地回道,他的得意自有道理,想来近几十年间,凡是起义的义军哪里有他如此大的手笔,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整个余姚县,仅次一战老君门就打出了名声,不再让天下英雄小窥,而他袁奇作为反清大元帅更是声震九州可期。
“忠勇公胆识过人,韬略不凡,真乃我大明擎天之柱,此次拿下余姚县足以令我大明义军声动天下……。”其实袁奇的所作所为朱怡成已经知道一二了,他这样说只不过是找个话头罢了。顺着袁奇的回答朱怡成狠狠夸了他一番,接着又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朱怡成的顾虑很简单,袁奇这群人只不过是四明山的残兵败将,现在用计打了清庭一个措手不及,侥幸占据了余姚县。可是从实力相比,袁奇这个所谓的反清大元帅要兵只有手下数十人,要将也只有他的把兄弟高进、王友三寥寥二人而已。这些家底就算上占了余姚县又如何?同整个大清王朝来比简直比以卵击石的那个“卵”都比不上。不用说朝庭调集大军围剿了,仅仅是地方,比如宁波府的官兵反应过来就能让他们飞灰烟灭。
袁奇听完朱怡成的话顿时笑了起来:“殿下所虑极是,请殿下放心,微臣并没有长居余姚的打算,清庭势大,眼下还不是我等能直接抗衡的。”
听袁奇这么回答,朱怡成心里顿时松了口气,看来袁奇不是没脑子的人,至少还有点见识。他现在最怕的就是拿下余姚县后袁奇内心膨胀,打算以余姚为基地来一个轰轰烈烈的反清大业。如果是这样的话,朱怡成铁定要给袁奇陪葬了。
不过,当袁奇下一句说出口的时候,朱怡成是刚放下的心猛然又悬了起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二十章 走风
“天下之大受满清之苦已久,如今余姚光复,但其余各县府百姓依在期盼我天兵前去解救,本公身为大元帅怎能坐视不管?当百姓们于水火之中!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