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百姓们于水火之中!只要我等避其锋芒,尽快积蓄力量,大义所至何愁这天下大事不成?”

    袁奇的这番话让朱怡成惊的目瞪口呆,之前听袁奇说的明白,现在他们还远不能和官兵抗衡,怎么一转眼就又说出这些话来?难道说袁奇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反清复明大业可成了?

    “忠勇公,这……这似乎不行吧?我们拿下余姚已是侥幸了,凭我们现在的兵力别说攻打其他县府,恐怕连一个镇子都难吧?何况忠勇公虽然封锁消息,但余姚失陷的事迟早要被泄露,如果到那时候清军反应过来我们可就……。”朱怡成心惊胆战地说道,脸上全是惊惶和愁容。

    “哈哈哈!殿下恐怕尚不知晓,我义军已不同往日,现本公已握有战兵2000,武器盔甲军粮等一应俱全,另外平寇侯早已派人联络就近友军,等各处人马汇集足可达万数,有此实力何必困守区区余姚,这天下何处去不得?”

    啊!战兵2000?袁奇手下有多少人朱怡成清清楚楚,就算把那些健妇凑起来也不会超过50人,怎么突然多了这么多人出来?难道袁奇会行走江湖还会变戏法不成?又或者他兴奋过度出了幻觉?

    至于所说的平寇侯高进,自即位监国之后的确没见到,难道真如袁奇所说的去联络友军去了?可就算这样他们能拉起近万的队伍?朱怡成怎么都不敢相信。

    “殿下尽管宽心,这日色也不早了,还请殿下在此行宫好好休息,等本公这两日整顿完队伍我们就会离开余姚。”袁奇也没多解释,笑笑后向朱怡成行了个礼告退了,只留下朱怡成一人脑袋里如团糨糊似的怎么都想不明白。

    直到夜深时分,拖着疲乏身躯的周忠良前来拜见,通过周忠良的嘴朱怡成这才搞清楚袁奇所说的2000战兵是怎么回事。

    拿下余姚县,袁奇首要的任务就是搜刮金银和招兵买马,搜刮金银容易,但这招兵买马不是那么好做的,要知道天下承平已久,老百姓在大清做奴才早就有点做习惯了,腰弯的久了,再直起来似乎有点不舒服,怎么可能主动投贼造反?何况余姚县乃江南鱼米之乡,虽然朝庭对江南税加的重,可民间日子过的还马马虎虎,老百姓的日子也算安稳,之前四明山闹的这么大也被官兵给剿了,谁还能看好袁奇这帮人?更不用说提着脑袋去入伙干造反的勾当。

    不过作为积年老贼,造反的行家,袁奇自有他的一套。早在明末大乱时期,各路反叛是锋火四起,明军派兵灭了一路又会冒出来两路,起义军是杀不胜杀灭不胜灭,怎么都剿不完。

    甚至,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在潼关南原大战兵败最落泊的时候身边仅只有十七骑而已,就算到这种程度他也很快就又拉起人马,最终举兵百万席卷中原大地,攻入京师。

    其中的奥妙说穿也不希奇,一则李自成的家底核心尚在,凭手下这对他忠心耿耿的十数人为根基,然后采取到一地就裹协一地的百姓策略,一裹十、十裹百、百裹千、千裹万……,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像滚雪球一般用极短的时间拉起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这也是明末天下靡烂,义军始终无法彻底扑灭的重要原因。

    这招李自成会,袁奇他当然也会,不过相比当年的李自成来袁奇的手段要缓和许多,至少他不会不管男女老少全部一裹而走,然后放一把火把整个余姚县给烧了,让这些人除了跟随自己再无他路的办法。

    毕竟,他现在可是大明的忠勇公,太师反清大元帅,又打着当年朱元璋起兵反元的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再怎么着也要有一副正规官军的样子。太无底线的破事还是不能做的,不过其他事做做倒是无妨,天兵所至,除了那些本就是主动投靠的江湖人士或地方上惟恐天下不乱的地痞混混,其他不愿意加入义军的老百姓自然有劝说的办法。

    比如说“说道理”,把对方的父母老小关起来然后好好同人家“说说反清复明的大道理”,让人“心甘情愿”加入,又比如说和王仲一样的“主动反正”,手里沾上了官家的血,这反正的决心当然不小,又或者带着那些楞头青开仓放粮把原属于官府的粮米等主动拿回家,拿了分了清政府的东西你说自己不反清怎么可能……。这些百样奇出的招式一一下去,在余姚县拉起一支2000的人马来并不奇怪。

    而且,这种手段比单纯的裹协来的更好,经此一折腾,整个余姚县上上下下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从贼”的瓜葛,就算没有,那么这些人家也成了别人“主动反正”的刀下鬼了。

    招兵买马拉起了队伍,袁奇就以他原本的班底花心思组建起了“老营”。老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袁奇最终的底牌,也是他未来去争夺天下的本钱。从县里搜刮到的盔甲兵器全部装备给了他的老营,县里的几个铁匠铺也日夜不停的在打造武器,手里有了抄来的金银和粮草,又有了拉起的队伍,眼下袁奇是意气风发。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余姚县被陷落,这个消息仅仅封锁了两天不到就被发现了。余姚县虽不是大县,但地属交通要道,官道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整个县突然莫名其妙封锁不给人过,怎么可能不引起别人的注意?更何况袁奇在余姚县里又是招兵买马,又是大张旗鼓,很快就被人得知了此地大变的消息,当消息传到宁波府时,知府张朝宗闻讯是大惊失色,连忙招来人仔细询问求证,同时又派人急急去寻浙江宁绍台道正蓝旗佐领哈占前来商议。

 第二十一章 巨变

    哈占是宁绍台道正蓝旗佐领,正蓝旗祖上也曾阔过,原属上三旗,后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在清朝的一朝中,八旗各地驻防是规矩,同样也是满清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军政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晚清时期相比,康熙朝的八旗虽然已不如刚入关时的骁勇,但还未落到不堪一用的程度,哈占作为正蓝旗佐领也是亲自上过战场的,平日里依旧保持着几分满人的武风,当接到知府张朝宗有要事相商的传讯后,哈占丝毫没有耽搁,带着几个戈什哈很快就来到知府衙门。

    跳下马,把马鞭丢给跟随的戈什哈,哈占风风火火地就直往里闯,连门口对他打千行礼的兵丁都没顾得上。

    “老张!老张!”猛张飞似的哈占进到知府衙门就咧着嗓子喊了起来,一位官吏急急迎了出来,瞧见哈占连忙行礼:“哈大人,知府大人在后堂等您。”

    “带路!”哈占直接说道,跟着来人大步往后堂走。

    到了后堂,老远就听到哈占声音的张朝宗已迎了出来。

    “老张,急急把我叫来出什么事了?”瞧见张朝宗,哈占直截了当地问,要说起哈占和张朝宗,他们一个武一个文,一个满人一个汉官,哈占虽然为人粗犷但说话办事比较直接,平日里也就好个酒赌些钱什么的,并不像其他一些满员异常贪婪和不好打交道。而张朝宗做人处事又向来八面玲珑,对于哈占一直客客气气,两人之间相处的很是不错,也算是有些交情。

    “我们屋里说……。”张朝宗表情严峻,哈占也不追问,跟着张朝宗直接进了屋。

    到了屋里分别坐下,不等茶水上来,哈占就迫不及待地追问:“行了老张,十万火急地把我喊来究竟出了什么事?是不是有地方又那些不长眼的家伙擅自出海?”

    清朝初期执行了严格的迁界禁海令,主要是考虑到孤悬海外的郑家威胁,最严重的时候不仅下达片帆不得入海的命令,还强制要求沿海居民进行内迁。灭掉郑家打下台湾后,康熙这才逐步开放了海禁,被设置四处海关进行管理,但随着海禁的开放沿海地区出海现象也逐年上升。

    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更留居南洋。随着这种现象出现,清政府上下开始担心“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于是又开始禁止南洋贸易,即后来的“南洋海禁”。的开始。

    正式的南洋海禁在历史上是从康熙五十六年进行,其实在之前朝庭已在着手逐步控制海禁了。就像现在,宁波府位处浙江沿海,更是浙海关的紧要之处,无论是知府张朝宗还是哈占对于朝庭控制出海政策都是一清二楚,更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平日里凡是要出海的船和人必须在要求在官府备案监督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但真正实施起来往往难度比较大,经常会有渔民或海商躲开管府控制,偷偷出海。

    就像前些时候,哈占就和张朝宗一起处置了批擅自出海的海商渔民,所以今天得知张朝宗急急把他找里,哈占也没多想,只以为又是出了类似的情况。

    “今日这件事可比出海严重多了,哈大人,您先看看这个……。”张朝宗摇头叹道,同时把手里一封信函递了过去。

    哈占也不客气,拆开就看了起来,当他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整个眼睛几乎要惊得瞪了出来。

    “什么!余姚失陷?有人聚众造反?”哈占神情大变,不可思议地问道:“张大人,这事究竟是真是假?不会是开玩笑吧?”

    “开玩笑?哈大人,您觉得谁有这个胆量开这种玩笑?”张朝宗神情凝重地反问道。

    哈占顿时一愣,张朝宗说的没错,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这是造反!谁有这个胆子开这样的玩笑?不过余姚失陷,还有人聚众造反?这简直太难以让人置信了,作为浙江宁绍台道正蓝旗佐领的哈占并没有听说这样的消息呀。

    “这消息究竟是从哪来的?可靠不可靠?”哈占不是什么酒囊饭袋,他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武将。

    “是慈城地方刚报来的。”张朝宗回答道:“自三日前,慈城同余姚的联系突然中断,整个余姚县更被人莫名封锁,所有行人只能入城而不能出,地方上发现情况不对就派人去打听了一番,这才知晓余姚县已被一群反贼拿下。具体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在继续打探中,估计也快有消息了。不过奇怪的是余姚县落如贼手各方居然都没听到什么动静,也不知道这群反贼的来历和规模究竟如何……。”

    “一群废物!”哈占气的猛一拍桌子,桌上的茶盏都被他拍的跳了起来:“余姚虽不是什么小县,可也有近百衙役,如加上看门兵丁加起来上下足有百多人,居然会无声无息地被群反贼占了?县令是干什么吃的?县里上全是一群草人不成?”

    张朝宗摇摇头,这不仅是哈占,同样也是他的疑惑所在。足足三天多时间,余姚的变动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搞明白,就算是现在他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过从地方的反馈信息来看,余姚县应该是凶多吉少,至于县令刘俊,更没任何信息。

    想到刘俊,张朝宗猛然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十来天前接到刘俊的快报,说是抓到了朱三太子的孙子一事。这件事经过证实的确是真的,张朝宗当即就派黄杰等人前往余姚县押解朱怡成送往杭州,难道是因为这事出了什么意外不成?

    一想到这,张朝宗脸色瞬间变的异常难看,一颗心更是悬到了半空,如果是这样的,那么余姚之变就要成轰动天下的大祸事了。

    “大人!大人!”正在此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张朝宗猛然站起走出屋,只见前面迎接哈占的官吏正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绿营军官赶了过来。

    “余姚县可有消息了?”张朝宗一眼就认出这个绿营军官是他派出去打听消息的,急急问道。

    来人一脸疲惫,额头和身上也全是汗水,看得出一路上之辛苦。

    “回大人的话,卑职已打听清楚了。”

    “快快道来!”张朝宗迫不及待道。

    那人用着嘶哑的声音道:“余姚县的的确确被一群反贼给占了,知县刘俊身亡,现在他脑袋就挂在县衙大门口,占了余姚县的这群反贼自称是伪明监国朱五太子部下,领头的是伪明忠勇公,大师反清大元帅袁奇……。”

    “什么!”

    好的不灵坏的灵,张朝宗最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第二十二章 出兵

    听闻此讯,张朝宗差一点儿没站住,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悬地转,亏得哈占连忙扶了他一把。

    深吸口气,张朝宗勉励支撑着,急切吩咐道:“速去把夏大人、孙大人和黄大人给本府请来。”

    随员连忙应了一声,急急而去,等人走后,张朝宗的脸上这才显露出焦虑和无比的惊惶。

    “怎么会这样?这朱五太子又是怎么回事?还有这伪明忠勇公袁奇又是何人?”

    哈占的脸色也一样难看,刚才的回话他在一旁是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