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行判断。
不仅如此,在大明的各部公函,朱怡成也已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并且形成一种适合的公函格式,以提高效率,减少浮夸。
仔细看着军报的内容,福建之战的各种细节仿佛在朱怡成脑海中一一展现,他看的聚精会神,而在一旁的李娟儿也不打搅他,只是让人换了杯参茶,静静陪着。
第二百二十三章 带来给朕(求票)
看了一会儿,朱怡成突然轻咦了声,李娟儿用询问的目光望向他,见朱怡成笑着摇摇头也不在意。等一起用了午饭,朱怡成让李娟儿好好休息,随后就先离开了。
来到自己设置为办公场所的偏殿,锦衣卫指挥使张冉已早早等候着,张冉是朱怡成在离开李娟儿那边之前让人通知他过来的,来的还算快,看来就在过年期间张冉也未忘记其职。
“微臣叩见皇爷……。”见到朱怡成,张冉急忙下跪行礼,其实大明的跪礼在朝臣中并不多,除非是重要场合中,一般的朝会和见面,比如像廖焕之、邬思道等文臣见了朱怡成都只是普通行礼,而作为皇帝的朱怡成还要依例还礼。至于军中的几个重臣,如董大山、马功成、王东等是行的军礼,毕竟朱怡成现在还亲自兼着大都督之职。行跪礼的,一般都是地位比较低的初级官员或者宫中太监、宫女等等,但张冉是个例外。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张冉的品级说起来并不低,可同样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张冉身份又和普通百官不同,以跪礼参见其实也证明张冉自认为忠犬的一种态度。
“大过年的,地上凉,起来吧。”朱怡成虚扶一下,张冉认认真真地叩完头这才谢恩起身,随后跟着朱怡成来到暖阁,等朱怡成在暖阁中入座,张冉这才小心翼翼地坐在一旁的圆凳上。
“福建来的军报你看过了吧?”朱怡成端起一杯刚沏好的茶润润嗓子,开口问道。
“回皇爷,微臣已知道了。”张冉毕恭毕敬地回答,作为锦衣卫,他的职责就是情报和监督,所有军报和其他信息除打上特殊标记的密折外,都有另外一条线会在锦衣卫处备案,所以张冉知道马功成来的军报内容也是正常不过。
微微点点头,朱怡成说道:“福建如今初定,马功成虽有继续南进的想法,但依朕看,现战线拉的太长,后勤补给已有些不堪负重。再者,福建民风彪悍,土地贫乏,初归我大明治下急需安抚稳定,所以朕会下旨令福建方面暂缓进军,以待开春后再作打算。”
说到这,朱怡成继续喝了口茶,张冉依旧毕恭毕敬地坐着并没什么反应,随后朱怡成又道:“前些时候锦衣卫有报,说是高进部已从江夏西进之兆,川中白莲各部蠢蠢欲动,此事如今什么情况?”
“回皇爷,根据打探得知,袁奇死后,原袁部残余由高进直接掌控,而高进接管袁部后就联络上了川中白莲教,不久前川中有人至江夏呆了些日子,他们之间具体说了些什么微臣不得而知,但从高进这些日子的举止和川中的反应来看,他们恐怕已达成一致了。如今,江夏的部队已有部分开始西进,其水师也在往长江上游运动,如微臣估计的不错话,川中恐怕很快就有大事生,至于这时间恐怕也就在最近这些日子。”
张冉有条不紊地回答道,自之前被朱怡成训斥后,张冉对于锦衣卫的工作效率要求更严,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绩。
“河南祝建才那边呢?”朱怡成又问道。
当即,张冉汇报起对于祝建才那边的情况。由于冬季,江北已进入严寒,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也就停止了,这给了祝建才不少喘息机会。不过,祝部由于在中原直接面对清军,双方之间小规模的战斗一直未有停息,而祝建才在不久前因为袁奇之事对其部进行了大清洗,大清洗后的祝部虽然有所损失,可从整体来讲更为精悍了些,再加上这近一年来,祝部中也有不少优秀将领崭露头角,从现在姿态来看和清军形成僵持局面,但开春后会怎么样暂时还不清楚。
“依微臣分析,祝建才部未来恐怕不会乐观。”迟疑了一下,张冉忍不住说道。
“哦,那你说说你的理由。”
见朱怡成并没怪罪自己,反而如此询问,张冉吸了口气定定神,这才道:“微臣在北京的探子打听得知,清酋玄烨年前已叫停了修建园子的计划,本来,玄烨在去年时就打算在北京西北处修建一个园林,以为别园作为避暑而用,为此满清还先拨款百万两以做筹备,不过去年年中时,此计划就暂时搁置下来,微臣以为是因为经费支出过大所至,而不久前这个园子的建造已被清酋玄烨完全叫停了,由此可见满清财政压力极大,已无法支持此计划。”
听到这,朱怡成有些诧异,他几年前去过北京旅游,不过当然是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在北京旅游的时候也去过大名鼎鼎的颐和园,这提到了颐和园就不能不提已成废墟的圆明园,这作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多的是耻辱。当听到张冉说康熙本打算在北京西北修建园林的时候,朱怡成马上就想到了它,他并不知道真正历史上的圆明园初建就是从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如今的永业元年开建的。
难道,康熙准备停建的这园林就是大名鼎鼎的圆明园不成?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园林耗资的确庞大,据说这圆明园前前后后耗费了无数金钱更用了几十年才建成,怪不得现在清廷叫停了这个工程,以清廷目前的财政情况的确是无法支持这样既庞大又长期的投入。
随着东南落入大明之手,清廷又一连吃了几个败仗,再加上袁奇,也就是现在的高进部还盘据在江西,祝建才又在河南耀武扬威,看情况马上四川也要不安稳,清廷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从财政方面来看更是不堪。
其实从康熙四十年后,清廷的中央财政就已经开始不稳了,随着康熙开始好大喜功,怠政后,清廷已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活力,再加上清廷百官从户部借贷之风大起后,其国库的空虚更已是常态。本来,如果没有朱怡成横空出世,那么清廷还能勉强腾挪,再加上之后四阿哥临危受命清理户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最终才扭转了这样的局面。
但是现在不同,如今的清廷已失去了东南重要财赋来源,再加上四处动荡,用兵更需用钱,康熙甚至已让上书房开始对民间增税收赋,以这种方式来填补财政空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越来越甚。
“你的意思是说,清廷如今财政拮据,为稳定统治必然会在开春后先解决祝建才部?”朱怡成开口问道。
“皇爷明见,微臣正是这样判断的。”张冉一脸佩服地点头道:“另外,山西那边来报,塞外的蒙古八旗已有调入迹象,依臣看来,等开春后满清必定会对祝建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在满清看来,如今袁奇已灭,高进在江夏已是朝不保夕,中原之地的心腹之患唯祝建才一人而已。如能快解决祝建才,那么中原平定后,满清就可集中全部兵力对付我大明了。”
“哈哈哈!真是打的好算计!”此时,朱怡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还别说这个战略看起来似乎的确不错,从计划上来看也有实施的可能性,但是想这样做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朱怡成根本就不顾高进和祝建才的死活,或者说朱怡成只想太太平平在南京醉生梦死,逍遥度日。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都是决定不可能的。朱怡成从来没有放松过天下局势,他的两只眼睛一只牢牢盯着南方,而另一只一直死死盯着中原和北方。
伟大的革命家曾经说过,拉拢所有能够拉拢的人,争取所有能够争取的对象,集中力量打击要敌人。而朱怡成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做的,有人还说,襄外必先安内,而朱怡成更赞成伟大的革命家所说的话。而在历史中也证实了,这才是真正的真理。
前面,朱怡成之所以在张冉面前告诉他,他准备让福建的马功成暂时停一下,等开春后再做决定,其原因也在与此。等开春后,北方的清军必然会有动作,朱怡成是绝对不会让他们自由挥的,到时候适当地支援一下祝建才和高进等人,再顺手给清廷添些乱子,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见朱怡成笑的如此高兴,张冉自然也猜到了朱怡成的打算,同样也露出了笑容。
“无论是清廷、祝建才、高进还是川中那边严密监视,如有消息第一时间来报。”
“微臣领旨!”张冉知道轻重,连忙起身回道。
之后,朱怡成突然间话锋一转,对他吩咐道:“你派几个可靠的人马上去一趟厦门。”
张冉连忙答应,同时等候朱怡成接下来的吩咐,这时听到朱怡成又道:“马功成的军报你也看过了,厦门那边有个人朕很感兴趣,去把他带来后领到朕这里来就行,记得好生注意了,不要唐突,更要有礼有度,你可明白?”
张冉恍然大悟,连连称是,随后叩告辞。
第二百二十四章 摇曳的身影
北京,乾清宫。
已到元宵,按理说康熙此时应与民同乐,在后宫同众皇子、皇孙、后妃等过节。可是今年的元宵节,康熙一早就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是康熙平日里办公和读书的场所,也是会见大臣的地方。
坐在暖阁中,康熙抬头看着这片熟悉的地方,他在八岁时就是在这成为了皇帝,十六岁那年,在乾清宫的上书房拿下了专权的鳌拜,从而开始了他对庞大帝国的直接统治。
随后,三藩之乱,蒙古之战……许多决策和国家大事都是在此完成,乾清宫可以说几乎陪伴了康熙的一生,直到至今。
由于是过节,宫中到处悬挂着红色灯笼,还有一些喜气洋洋的装饰,但康熙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半分节日的气氛,相反他觉得如今的乾清宫带给他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感和压抑感。
康熙四十八年好不容易过去了,如今已是康熙四十九年,而在去年这一年中,作为大清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康熙过的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心力交瘁。
四十七年起,袁奇先在浙江起兵,接下来各处烽火四起,整整两年的时间里起义的野火非但没有扑灭,相反还越来越甚。
去年这一年里,先是朱怡成从宁波出兵攻下浙江,紧接着又北上拿下金陵,横扫江南一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江南,借长江天险和水师之力以抗大清。
紧接着,袁奇死灰复燃,至江西起事,短短时间内几乎占了江西全境。祝建才潜至河南,八卦教起义更是打了大清一个措手不及,如不是康熙应对及时,恐怕连山西和河北两地也将蔓延开来。
由于江南、江西、河南三地丢失,尤其是前者落入朱怡成之手,导致大清财政发生了严重问题,缺少江南财赋和漕运支持,康熙手上不仅少了大量收入,更因为粮食北运断绝,导致北地粮荒蔓延,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民间粮价就暴涨一倍有余,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苦不堪言。
朱怡成在金陵登基为帝,更令天下震动。康熙无奈只能授意马齐等人对民间增加赋税摊派,以充其虚。不久前,江西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隆科多以离间之策拉拢了袁奇部中几个重要人物,在九江突然发难最后清军大获全胜,如今袁奇兵败后也发病而亡,残部在江夏勉强支撑,按隆科多的奏折中所言,等开春后将调集大军再行围剿,想来到时候这些残部当一扫而空。
这个好消息令康熙为之一振,更是欣喜万分,为此他特意从已经非常紧张的国库中调了数十万银两以作奖励,同时要求隆科多再接再厉,尽快扫平袁部残余。
而在中原,也就是河南一地,对于祝建才的围剿也在继续,双方虽暂时僵持不下,但康熙却相信等过后不久让他咬牙切齿的祝建才就将在自己铁骑之下灰飞烟灭。
花了些代价,康熙已说服蒙古王公从蒙古调兵至南方,等开春后就将有一万多蒙古铁骑会南下,再加上隆科多手中的兵力,祝建才部根本无法抵挡,等灭掉这二部后,整个中原就能平定下来,康熙也能有办法腾出手来应对江南局面。
可谁想到,康熙高兴了没多久,南边就一个接着一个的坏消息传来。首先是蓝延珍的联合舰队在东海一战中全军覆没,导致东海、南海大清再无能和伪明相抗的水师力量。
紧接着,伪明集合水陆大军向福建推进,蓝理和年羹尧的三面防御计划因为朱一贵的起义导致破产,蓝理为保存实力主动向西北撤退转而进入广东,而年羹尧作为闽浙总督见厦门不保也带兵南下,把整个福建全部丢给了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