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在这之前并不出名,提起这片地方普通人最多也就知道松江府,但对于松江府下的上海县却很少有所了解。作为宁波人,虽说离上海很近,可叶荣柏也是头一次真正踏上黄浦江岸上的土地,但是这一次一路过来,再仔细琢磨朱怡成所交给他的任务,并且对上海这片地方的期望,叶荣柏倒是看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自杭州湾北上过吴淞口入黄浦江到抵达十六铺码头,叶荣柏不得不承认朱怡成的眼光,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规划,上海作为南北交汇的枢纽和海贸海港简直是得天独厚,相比宁波来,上海的江河道平缓开阔,又连接南北、内通长江各地,至于海贸,即可从黄浦江直接出长江口入东海,也可从浦东建造大型的海贸码头直接出海。
无论那点,都比宁波要强不少,但如此风水宝地,上海县至今也有数百年了,为何人们都没看到这点呢?叶荣柏不得不佩服朱怡成的眼光,同时也对自己能在上海大展身手有了不少信心。
“少爷,小心脚下。”下了船,走在前面的林伯善意提醒了一句,码头建成不久,外面的道路只是做了粗粗平整,再加上如今码头来往的人不少,更随着上海建城的需求大量物资随船进行运输,路显得有些凹凸不平。
林伯是叶家的老人,更是叶老爷子最为信任的人,虽说身份是仆人但叶国基待他如兄弟,这一次叶荣柏前来上海,叶老爷子特意派林伯随行,为的就是在琐事上替叶荣柏分担一二。
道了声谢,叶荣柏一手提起袍服的下摆向前走,走了百多米后算是来到了外面的大道上,出了码头第一眼就能看见在码头对面的商铺,这些商铺人来人往显得异常热闹,而在大道两旁还有不少牙人、挑夫等等侯着,见到船上下来的人顿时就围了上去,七嘴八舌询问是否需要。
林伯把那些人打发走,叶家早就先派了些人过来,知道叶荣柏到来已在外等着了,等叶荣柏上了小轿,林伯询问是否先去县城,叶荣柏想了想摇摇头,既然已经来了现在时间还早,倒不如先去不远的江边看看,那边现在被称为外滩,据说这个名字也是朱怡成特意取的,而且这片区域将是上海建城的核心地区,也是未来上海最为繁华的商业和经济区域。
从十六铺到外滩路并不太远,走过去大约也就三四里的样子,坐着轿子,叶荣柏一路上前,行了一段距离后,这路就好走多了,前面的道路也是新建的,但和码头那边不一样显得即开阔又平整,地面还用了碎石加固,不过这些也是临时性,以后会使用大青石或石砖来铺设道路,到那时候就更方便。
行了二里不到,前面的景色就和码头那边完全不同,右边的江提正在修建,虽然只有一个轮廓,但看得出等建成后的样子。至于左边,也就是面对黄浦江的一边,如同大工地似的,一些建筑拔地而起,这些建筑和普通的中式建筑稍有不同,在中式上吸取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再加上使用大块的花岗岩和大理石,显得异常高大。
这片建筑群不少,但建好的寥寥无几,大多还未完成。其中有两座完成的建筑一座是大明银号,大明银号是朱怡成的皇家中央银行,其中有着宁波商行的股份,像叶家这样的宁波商界头面人物在其中也是股东之一。
至于另外一座建筑是四海商行在上海的分行,如今四海商行已成了大明最大的商业机构,其商业触手已延伸到了大明势力所能达到的任何地方,而在海外,四海商行已完全打通了南洋航线,并把航线延伸到了印度洋,跳开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老牌海上帝国直接同英格兰、大食各国进行商业接触。
此外,宁波那边对于新式远洋船的研制已到了快完成的时候,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能供横跨大洋的新船出现,等到那时候,四海商行更会以日本为中转基地向东前往新大陆,或者向西过非洲直抵欧洲,等到那一步的时候,大明就将成为大航海时代的真正参与者。
“少爷,前面那幢楼是我们叶家的商号。”当叶荣柏望着那些建筑,尤其是把目光在四海商行的高大建筑前停留许久时,林伯在一旁指向离四海商行相隔一里不到的另一幢建筑介绍道。
叶荣柏打量了一下那幢才仅仅只有轮廓的建筑微微点了点头,随后让人抬着轿子继续向前走,等在外滩逛了一圈后,他从西北边向内绕,然后朝上海县方向而去。
从外滩向内,里面大约二十平方公里的区域已做了规划,当地原来的一些土地和房屋都被官府征收,当然官府给出的待遇也是非常优厚的,原本这片地方只不过就是几个渔村而已,拿了补偿的渔民们如果想继续打鱼的话可以再去偏远的地方安置,或者直接拿着官府的补偿金搬到县里去住,另外随着上海的开发,如今商机不少,头脑灵活的人甚至还能做点其他买卖,就算做不了买卖的也可以靠力气吃饭,比如前面十六铺码头那边的挑夫大多就是之前的渔民,虽然辛苦些,但赚的钱比起以前打鱼来讲反而要多不少。
这片区域就是叶荣柏要在上海新建的上海城,但同普通的城不一样,上海除老的上海县外,新城不再会有城墙,而这如此大的区域内未来将是数不胜数的店铺、商号、作坊、仓库、银楼……,至于生活区和娱乐区当然也不会缺少,不过现在这许多都在纸面上,如今除了靠近外滩这边还稍好些外,其余地方还未开发出来。
这是一个长久的规划,也是需要持续的投入,叶荣柏边行边看边琢磨着,等一个多时辰后,并不高大的上海县城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叶荣柏心中对于如今的上海已有了基本了解。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安庆
“祝建才恐怕挡不住清军。”在南京皇宫的偏殿,廖焕之、董大山、邬思道、庄岩四人坐在下首,而在主位坐的着是朱怡成。
半月前,清军从开封南下,不仅出动了大量绿营,还有数千蒙古骑兵,直接向南的祝建才发起进攻。祝建才的反应很快,第一时间就调集军力在许昌一带和清军展开大战。
许昌以北的这场大战中,祝建才出动了五万大军,清军方面绿营二万六千人,蒙古骑兵投入在三千左右,双方接触后展开激战,这场战斗足足打了一整日,最终以祝建才部被突然出现的五千蒙古骑兵从左翼突破导致大败。
野战战败,祝建才的军力损失大半,残部只能退至许昌,依托许昌的城防同清军相抗,但这时候祝建才手中可以动用的机动力量已不多了,清军统帅也明显看到了这一点,并不在许昌城下多做耽搁,只是以部分绿营围住许昌,带着主力在蒙古骑兵的配合下绕开许昌直接南下,直接横扫河南中部各地。
因为这时代的信息传递所致,当这消息传到南京的时候,离许昌大战过去已半个多月了,如今河南的局势究竟如何谁都不清楚。但从清军如此气势和许昌之战的情况来看,祝建才已明显处下风,如果他无法有效遏制清军南下,恐怕用不了多久祝建才部就会被机动力极强的清军分割围剿,到那时候整个河南就将全部重归敌手。
作为总参谋长,庄岩向在座的人讲述了河南局势,等他说完后,董大山开口道:“如果情况如此下去,祝建才的确挡不住清军,但清军想要快速占据河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河南是祝建才的老巢,除了许昌的兵力外,祝建才手上应该还有近十万人,先不说这些人马战斗力如何,但想来抵抗些时日应该不成问题,再说祝建才此人阴险狡诈,不会不留后手。”
“董将军说的是。”廖焕之点头道:“祝建才又不是傻瓜,据说王致清之前意图由河南出川,只不过祝建才此人防备心理很强一直没答应。依老夫看,此时祝建才极有可能采取驱虎吞狼之策,主动放开道路引白莲教入河南联手对付清军。假如是这样的话,那么河南之战最终会是如何结果谁都无法预料。”
廖焕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王致清占据四川后千方百计想出川,但他要出川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进河南,第二条是入湖北。根据情报得知,湖北方面主要是高进部,但因为清军在湖北和江西的反应迅速,导致高进迟迟无法打开通往湖北的道路。而王致清却一直是想从河南直接进入中原,随后一路向北入河北同清廷争夺天下,不过祝建才为防备王致清鸠占鹊巢,并未答应王致清的请求,反而封锁了两省交界处。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在如今情况下,以祝建才的性格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祸水东引或者如廖焕之所说的驱虎吞狼是极有可能的。不要忘记,当初祝建才和袁奇部合作的时候就使过这一招,着实把袁奇给坑的不浅,如今故伎重演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众人点点头,对于廖焕之提出的可能大家心里都认同,而且此时王致清就算知道祝建才的用意也无法拒绝,因为一旦他不从河南出兵的话,如果祝建才就此覆灭,那么出川的道路就被清军给死死堵住了,等到那时候就算王致清占据全川又如何?清军完全可以关门打狗慢慢收拾他,王致清不是没眼光的,他只所以多次和祝建才交涉也是因为看到了这点。
“中原之战可以暂放一边,我看这场混战没半年分不出结果。”这时候,邬思道突然说道,见众人向他望来,邬思道笑笑道:“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尽快拿下广东,不知福建那边马将军准备的如何。”
之前根据局势变化,大明最终还是选择了从福建进攻广东的策略。不过这战略同之前稍有变动,之前是以两广为目标,而现在仅限于广东一省。这样做主要出自于广西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当地复杂的势力考虑,广西贫乏多山,当地少数民族地方势力不弱,大明如要一口气拿下广西的话以现在的兵力来讲有些吃力,而且一旦在广西作战陷入焦灼状态,那么非但达不到战略目标,反而会使大明的有生力量陷入困境。
因为这点,最终只把目标定在广东。只要拿下广东,那么东南沿海各省基本都在大明的控制范围,至于清军如能在广东彻底解决那是最好,就算不能解决直接把广东的清军先赶入广西,以广西一地清军是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兵力的,再加上广西的复杂性,南方的清军一旦窜入广西,时间长了必然会和当地势力发生冲突,等大明有一举定广西的能力时再入广西也不迟。
“马将军那边早就巴不得开打了,之前让蓝理和年羹尧侥幸跑了,他们一直耿耿于怀呢。”庄岩如此说道,听到这句话众人忍不住笑了起来,就连朱怡成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既然如此,那就通知马功成吧,另外让王东的舰队出动后直接攻击广州,如能从广州登陆切断清军后路是再好不过。你等参谋部立即做出方案,让前线准备实施。”朱怡成想了想后说道,庄岩连忙起身领命。
“皇爷,在下有一建议。”这时,董大山开口道。
“说!”
“在下觉得,我大明可适当向西进军,以压迫江西清军,摆出大军由长江而上直取九江姿态。”
“董将军这是想试一试清军在江西的军力,同时为中原大战的祝建才部减轻负担?”邬思道问。
董大山点点头,他说道:“如今我大明势力已达池州府,向西就是安庆,一旦拿下安庆,依托长江,水师到九江可谓朝发夕至。自袁奇部在九江兵败后,这江西就被清廷所占,而现在清廷调集各路兵马围攻中原,江西的隆科多已同湖北兵力汇合,此时适当地向西打一下在下觉得正是机会。”
“董将军觉得需调动多少兵力?你可别忘了广东之战迫在眉睫,我大明两线开战恐怕这兵力有些……。”廖焕之并不反对打,但是他考虑到兵力问题。如今大明和清廷划江对峙,一半的兵力现在都在福建,而另一半的兵力需防守江南,一旦董大山抽调兵力过多,那么江南防御就将削弱。虽说大明的水师力量强大,再有长江天险在手,可南京毕竟是首都,一旦江北清军蠢蠢欲动,因兵力空虚导致江南震动可不是小事。
“不需多,只需陆军二万再加上五千水师足以。”董大山胸有成竹道。
如果只是这些兵力,以大明现在的力量应该不成问题,关键在于打江西是实打还是虚打。如是虚打,只是以占据安庆为目标,并摆出攻击九江的姿态,这样的战略目标是可行的,怕就怕虚打最后打成了实打,清廷在江西的力量不弱,一旦打出了大场面就得不偿失了。
似乎是看出了朱怡成的犹豫,董大山当即保证攻江西为虚,主要目标只是拿下安庆作桥头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