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我不管,眼下机会已摆在眼前,增兵是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快!”董大山斩钉截铁道:“一旦不尽快打通南北,等清军缓过气来就麻烦了。这大军在外征战,每日耗费极大,总不能让林建章一直在邢台等着吧。”
“你这话分明就是不讲理……。”王樊没想到董大山这么不给自己面子,顿时有些发急了,正要开口反驳,边上廖焕之咳嗽了一下,接过话道:“董帅的心情老夫理解,不过王大人这些年一直操劳国事,维持户部有目共睹,的确也不容易,大家都是为了皇爷,为了我大明江山,同僚之间无需如此。”
说着,廖焕之向朱怡成拱拱手道:“皇爷,臣以为董帅的要求并不过分,但户部的情况也不能不考虑。再者,如今增兵也没这么快,虽说我大明的兵制不同以往各朝,但要快速集结兵力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廖焕之说的没错,朱怡成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改制兵制,同时建立了最初的预备役制度,为的就是能在必要时快速形成有效的增兵。但这种制度刚推行不久,并未全部完善,而且加上时间又短,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增加如此兵员的确是个问题。
何况,这些兵员集结后也需一段时间训练才能上战场,所以真正能使用的还是现在大明在役的部队。
“廖爱卿有何谋划?”廖焕之是什么人朱怡成再清楚不过,别看廖焕之当初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知县,但这些年来廖焕之在首席军机位上坐的稳稳当当,不仅做事慎密,而且颇有能力。
廖焕之笑道:“臣并无谋划,只不过有些少许见解而已,皇爷,容臣先问董帅几个问题可否?”
见他这副模样,朱怡成不置可否,点了点头。
“董帅,如今我大明在湖北、湖南两省可用兵力共有多少?”
“十七万左右,其中湖北九万,湖南八万,如加上投诚的清军大概一共在二十万上下。”对此,董大山想都不想脱口而出。
廖焕之点点头,继续问道:“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湖北九万人是黄朝云部吧?至于湖南的八万兵马是杨勖部?”
“没错,的确如此。”董大山点点头道。
廖焕之抚着须道:“如果说调动黄朝云部九万人全部北上,然后杨勖的八万人分出一半,再加上我大明由江西、浙江还有安庆各地另抽调二万人,如此不就是有十五大军了么?”
“不可!”廖焕之话音刚落,董大山顿时反对道:“黄朝云部的九万人需驻扎湖北,以防襄阳之敌,此外高进部依旧在湖北和湖南之境,如这九万人全部抽调,一旦有变我大明拿什么来抵挡?另外廖大人更不要忘记,广西还有清军在,如今广西清军兵力已近十万,另外清廷已让广西赵弘灿统领三省,杨勖部不仅要控制湖南和广东一线,更要以防赵弘灿随时反扑,如何能抽调这么多?我刚才所说数字已是考虑用降兵和增兵替补之数,一旦主力全部抽走,难道两省之地就不要了么?”
十七万主力,一下子抽调十三万,剩余的四万主力要守住两个大省,虽然手中还有三万投降的清军勉强可用,但这也太冒险了。董大山无论如何都不会这么干,一旦这些兵力抽走,清军或者高进突然攻击两省,大明拿什么去挡?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湖北还是湖南,这两省大明才控制不久,无论是地方还是周边局势都不稳,没有重兵驻扎压制的话,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董大山是绝对不会冒如此大风险的。
就连朱怡成也对此皱起了眉头,在看他看来这廖焕之简直就是纸上谈兵,打通南北固然重要,可湖北湖南两省是关系到大明控制南方的重要地区,绝对不允许出任何问题。
第四百九十八章 前车之鉴
面对董大山的反驳,廖焕之并不意外,而是笑问道:“董帅无非是顾虑两省安危而已,其实不然,依老夫看,其中可做些文章。董帅不要忘了,这高进部可有不少兵马,难道就不能为我大明所用?”
“我倒以为廖大人有什么好计,原来打主意打到高进部身上了。”董大山顿时冷笑道:“我大明当日拿下湖北,逼迫高进退让,现已差不多同高进部撒破了脸,如今高进部只占了湖北西南一片地区,其部大多已入湖南,但依旧同我军接壤。何况高进部主力大多为白莲一脉,白莲同我大明恩怨想来大家都清楚,这种情况下,难道高进部能替我大明卖命?”
“不试一下如何知道不成呢?”廖焕之反问道:“高进已有入云贵迹象,我大明完全可以向高进承诺任其取云贵两省甚至广西一地,只要高进部同意,我大明给予便利,想来他不会拒绝。如此,大军就可从湖北、湖南两省抽出身来,直入河南。隆科多虽在襄阳驻兵,但不要忘记他的主力就在河南,我军攻其主力,难道他会坐视不顾?到那时候拿什么来反击湖北?”
虽然廖焕之这话说的头头是道,但董大山却依旧不同意。在他看来这实在太冒险了,打仗用计策当然没问题,但绝对不能把主动权全部放在对方的手中,再好的盘算都有可能出差错的时候,所谓算多者胜,就是这个道理。
一直未出声的王东这时候也表示反对,他觉得董大山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宁可稳妥些也不能冒这样的风险,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下情愿稳扎稳打也不能冒险而进,一旦局面翻转不仅影响到北方战局,甚至南方都有可能大变。
各人各持己见,一时间僵持不下,只有邬思道一直没有表态。说实在的,朱怡成倒是对廖焕之的建议有些动心,可理智又有些倾向于董大山和王东看法,在他心中也一时间无法确定。
最终,这场会议不了了之。会后,朱怡成特意喊住了邬思道,私下问了问他的看法。
“皇爷,臣对兵事不熟,此事还是询问他人更好些。”邬思道苦笑道,他没想到自己会上一声不吭反而让朱怡成留意了自己。
“邬先生随便说说罢了,说错了也无妨。”
朱怡成如此说,邬思道这才无奈道:“既然如此,皇爷,臣想问一下,皇爷觉得如今我大明可占天下否?”
“呵呵,怎么?邬先生难道此时对于我大明能否拿下天下还有顾虑?”朱怡成顿时笑道:“清廷西逃,如今北方战局顺利,至于南方就更不用说了,广西、贵州、云南三省虽然三省联合,但实际上赵弘灿此人依旧存着自保的念头,再加上高进部见我大明兵锋不可挡,主动避我锋芒意图进云贵,如朕看的不错的话,只需等些时日,高进部必然会先攻贵州同清军打起来。等我大明打通南北,清廷就再无翻身机会,夕阳日落已成定局,只不过是苟延残息而已。”
“皇爷所言极是!”邬思道点头道,朱怡成这番话说的一点都没错,现在的大明已如日中天,崛起势不可挡。
“既然皇爷对我大明有如此信心,这早一日晚一日又何妨呢?就算一时间无法打通南北,难道北方战局就会有变?今年打不通,明年再打就是,只要大势在我大明这边,这天下难道还不会在皇爷的手中么?”
邬思道直言不讳地说了这几句话,朱怡成顿时愣住了,呆了半响站起身来,向邬思道行了个礼。
邬思道连忙避开,不敢受此礼,随后道:“这天下之大,需按部就班,早一日当然好,但晚一日也无妨,皇爷千万不要忘记当年苻坚淝水故事,正如黑白布局一般,占优之时更需小心谨慎,大意不得!”
直到邬思道走后,朱怡成的耳边依旧回响着他的那番话。邬思道说的一点都没错,现在大明占据了绝对优势,眼下大明只需要把握住优势,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不出差错的情况下拿下天下是没任何问题的。
在这种时候,冒险并不是合适的选择,虽然有可能成功,但同样也有可能失败。而且一旦失败,所遭受的风险甚至是无法承受的。
就像是邬思道所提到的前秦苻坚,当年以八十万大军攻晋,意图一举统一天下。八十万人,在历史上曾留下了投鞭断流的故事,但同样也导致了后来的悲剧发生。
淝水之战,八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前秦就此土崩瓦解,历史的教训是残酷的,更是血淋淋的,朱怡成突然发现随着大明的力量不断强大,他的野心也开始不断膨胀起来,而且还开始有了些急功近利的想法。
想到这些,朱怡成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近七年了,仅仅三年不到的时间,他就以一个死囚的身份成了大明的皇帝,而且在这皇帝位置上坐了四年多的时间。
从被迫起义到莫名其妙地监国,然后跑到宁波猥琐发育然后崛起,再到南京最终登基称帝,转眼间现在已是永业五年,大明已展现出气吞山河的景象,而朱怡成当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经历的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
自宁波到南京这些年来,朱怡成一直战战兢兢,无论国事还是军事都是尽心竭力生怕有所差错。毕竟那段不愉快的经历给予他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也是这种不安全的感觉让他努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北击天津卫,拿下北京城时,或者是打下江西的时候,甚至可能更是刚刚击败葡萄牙舰队拿下广东的时候……。朱怡成自己也没发觉心态已渐渐变了。
从当初的步步谨慎到现在的傲然自大,从最初的危机感到如今的急功近利。这些,使得朱怡成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平常心,变得让自己陌生起来。今天,邬思道这番话突然间令他醒悟过来,回想起这些日子的想法和决策,朱怡成甚至有些后怕。
一日后,冷静下来的朱怡成正式否决了廖焕之的建议,同时令董大山继续在湖南保持对清军和高进部的压力,至于在湖北除稳固防线外,继续对隆科多展开一定攻势,在有十足把握之下再向河南进军。
另外,对于董大山提出的增兵一案,朱怡成在询问王樊的财政情况后决定先增兵五万人,并对于各地俘虏的清军进行重新整编,尤其是北方战场那边,林建章俘虏四万清军中有不少十三阿哥训练出来的兵勇,这些士兵素质不错,在整编后完全可以一用。
此外各地州县的警察部队建立也迫在眉睫,大明现在已建立了初步警察制度,但主要在南方部分地区推行,但以目前情况来看,所有大明控制区域的警察制度取代最初的衙役制度已必须执行,这样一来可使得军队从地方治安大幅度抽调出来,以减轻野战军队压力。
第四百九十九章 望海城
北美大陆,后世的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大明海军在这驻扎,并已建起了一座简陋的小城,还给它起了个望海城的名字。
自从北海道出发,最终抵达望海城,潘梦园带着舰队前后足足走了三个多月。这三个多月来,舰队经历了无数险境,由于没有完整的海图,只依靠六分仪和逐渐摸索,在渡过白令海峡的时候,舰队甚至一头扎进了冰封的北冰洋。
如果不是发现的早及时掉头的话,恐怕整支舰队都得在冰天雪地中消失,就算返回到正常航线,舰队中也依旧在冰山撞击下损失了一艘运输舰,使得原本就不充裕的物资变得更为紧张起来。
直到抵达阿留申群岛,舰队的情况才变得好了许多。接下来的日子,舰队以阿留申群岛为暂时基地继续向前探索,终于抵达了阿拉斯加。
到了阿拉斯加后,舰队第一件事就是沿着阿拉斯加寻找合适的落脚点,最终找到了阿拉斯加湾的安克雷奇,也就是现在的望海城。
如今已近初夏,算得上是阿拉斯加一年中最好的一段日子,天气还是比较温暖。再加上附近丰富的林木资源和河流,给予了舰队不少便利,望海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清晨,林中鸟儿的鸣叫声打破了宁静,新的一天又到来了。潘梦园推开重重的厚木大门,走出了他的房子。
由于四周林木资源丰富,中国人又是这世界上最善于使用木材的民族,所以整个望海城从城墙到建筑基本都是就地取材。
深深吸了口气,清醒的空气令人精神焕发头脑清醒,潘梦园在门口站了会儿,随后就向外走去,作为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他已经习惯了每天先在望海城中转一圈。
大明海军经历过新城的建立,在建筑望海城的时候同样选用了当初新城的模式,倒是省却了不少麻烦。但相比新城,望海城这边除了远道而来的大明人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现在,望海城的人数量并不多,从出发时舰队总人数为3717人,其中包括随行的武装商船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