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爷!”王仲连忙站起,和王三快步走去,打开门上的小窗先朝外瞧了一眼,然后急急就开了门。
“人怎么样?”来的是县刑房典史李二壮,一进门就急切问道。
“您放心,好好地关在牢里呢,不过这小子瞧起来文文弱弱的,牢里又湿冷,我怕出事,刚前特意去灌了他半碗粥喝。”王仲没有丝毫隐瞒照实回道。
李二壮满意地点点头,王仲安排的不错,朱怡成可是钦犯,事关重大,人在没交出去之前绝对不能在这出意外。
“没其他情况吧?”
“按您老吩咐我们叔侄守在这寸步不离,一夜没睡。”王仲连忙答道。
“这就好,都给我盯紧喽!要是出了事,别说是你了,就连我都得……明白不?”
“明白,小的明白……。”王仲连连点头,瞧着王三在边上还一副愣愣的样子急忙踹了他一脚,回过神的王三连忙学着王仲的样冲李二壮又是点头又是哈腰。
李二壮没在大牢里久留,问了几句话后就急急走了。回到县衙,向等在二堂的刘俊汇报了情况,一夜未眠的刘俊听完这才放了心。
“现在什么时辰了?”看看外面的天色,刘俊打着哈乞问道。
“回大老爷,辰时马上就要过了。”李二壮打千回道。
“对了,李国士走了这么久怎么还没回来?”刘俊皱皱眉头,想了想道:“李二,你去去城门口瞧瞧,要是李国士回来了立即来报我!”
“嗻!”李二壮急忙答应一声飞奔而去,留在二堂的刘俊焦虑等待着,
半个时辰不到,刘俊正和周忠良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隐隐约约就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怕是人回来了,县尊,我先去瞧瞧?”周忠良脸上顿时一喜,连忙站起身。刘俊同时起身道:“一起去吧。”说完,周忠良打头,刘俊在后,两人急冲冲地出了二堂。
“来了来了!大老爷,我大哥总算回来了!”刚转到大堂就见李二壮气喘嘘嘘地跑了进来,听得李国士回来了,刘俊心头顿时一松,急问人到了那里,李二壮回道马上就到县衙了,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马蹄声。
急急赶到县衙大门,柳俊就瞧见打头的一行人刚刚抵达,带头的三人风尘仆仆在门前下了马。其中一人正是刘俊派去报信的李国士,而另外两人刘俊也认识,一人是府知事黄杰,还有一个穿着绿营把总服饰的是吴刚吴把总。
“见过大老爷。”下了马,抬头一瞧就见刘俊和周忠良急急从县衙内快步而来,李国士连忙先迎了过去,向刘俊打千行礼道。
“辛苦你了,一路上还顺利?”刘俊急问。
“小的劳大老爷牵挂了,知府大人见了大老爷的急报后立即派黄大人和吴把总随属下日夜兼程赶回……。”
刘俊很是满意地点点头,黄杰和吴刚来了,关在牢里的那烫手山芋也终于可以送出去了,这样一来自己的功劳也就落实了。
“黄大人!吴大人!两位一路辛苦。”
刘俊上前几步同黄杰、吴刚见了面,刚下马的黄杰板着一副面孔拱了拱手还没开口,边上性子急的吴刚就急急问道:“刘大人,这犯人现在何处?”
“就在我县衙大牢关着,两位大人请放心,人好好的。”
听到这句话,无论是吴刚还是黄杰都情不自禁暗松了口气。昨日夜里李国士飞马赶到府衙求见知府张朝宗,张朝宗看过刘俊的信后又惊又喜,连夜找来黄杰和吴刚,让两人立即带人同李国士赶回余姚县,一同押解钦犯至杭州首府,同时又书信一份,连同刘俊送来的书信一起快马急报巡抚衙门。
“刘大人,这是知府大人给你的公函,请过目。”黄杰从怀里掏出一份公函,刘俊双手接过取出一看,没错,这份公函正是知府张朝宗给刘俊的,上面明白无误写的清楚,让刘俊同黄杰交接,审核供词无误后再把钦犯移交押送首府杭州。
“两位大人一路辛苦,里面请!”
黄杰点点头,带着吴刚跟着刘俊进了县衙。
在二堂坐定,周忠良还没来得及让人上茶,黄杰就开口问道:“刘大人,你的急报知府大人收到了,不过这人犯可实?要知此事关重大,知府大人已派人急报首府,可半点都马虎不得!”
说完,黄杰眯着眼盯着刘俊,等着刘俊的回答。刘俊早知黄杰必有此问,当即向周忠良一使眼色,周忠良会意上前把准备好的供状承上,同时为黄杰讲述起抓到朱怡成和其后审讯的经过。
黄杰翻开供状细看,耳中听着周忠良的讲述,脸上没有半点波动。等细细看完,再问了几个细节问题,周忠良一一作答后,黄杰始终黑着的一张脸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恭喜刘大人了,没想到刘大人居然能拿到朱三其孙,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那里那里,这都是托圣上鸿福,抚台大人和知府大人英明,下官只是尽其本份而已。”刘俊朝着京城方向拱拱手,可他神色中那抹之不去的得意和兴奋却是显而易见的。
瞧着刘俊这副乐得嘴都合不拢的样子,黄杰心里满是羡慕嫉妒恨,之前四明山反案和朱三太子钦案接连事发,余姚县是首当其冲,只是这反贼刚刚扑灭,朱三钦案又未全定,刘俊才能在余姚县任上苟延残喘,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刘俊这个知县早就是条死的不能再死的咸鱼了。可谁想这条咸鱼也居然能够翻身?别看刘俊只是抓到朱三的孙子,可要知道朱三太子案自前明亡后一直搅的阴魂不散,朝庭上下无不视其眼中钉肉中刺,如今朱三一家全部缉拿归案,刘俊此举功过相抵足以,这功劳报上去龙颜大喜之下说不定还能借此更进一步。
想到这,黄杰心里不由得又暗叹一声造化弄人。不过这也好,朱三太子案已震动天下,浙江这几年又大案不断,可谓风雨飘摇,京城各位大佬甚至皇上对浙江官场上下都颇多非议,此人归案诸事可了,对于他们来讲倒也不是件坏事。
“既然人犯核对无误,我等就按知府大人的安排尽早把人犯押解首府吧。”黄杰合上供状摆在手边道。
“这是当然,就不知黄大人打算何时启程?”
“此事亦早不亦迟,马上准备一下,午时就启程吧。”黄杰想了想说道,同时朝吴刚看了一眼,吴刚没有异义当即表示赞同,不过吴刚当场提了一条件,因为事发仓促,他们一行来得急人手有些不够,为安全起见要求余姚县分拨出部分人手一起押解钦犯。
“这……。”刘俊顿时面露难色,虽说这个知府张朝宗在公文中提及过一二,可余姚县的三班衙役的正役人数本并不多,从捕头到班头再到凑数的白役总共也就五十多人,平时马马虎虎也够用,但这件事马虎不得,仔细想想真正能用的却没有几个。何况四明山叛匪刚灭,余姚县地方治安人手本就吃紧,能够拨出的人手只有区区几人而已。
“这怎么行!太少太少!起码得要二十人以上!”吴刚一听就瞪大眼睛,伸出巴掌在刘俊面前翻了翻。
“吴大人,我县不驻兵,这二十人本县还真的拿不出来,何况事关钦犯,所派人手必须可靠。两位大人,你们也知道,这朱三可是藏匿本县数十年,万一……。”
黄杰眉毛顿时一跳,抬手制止了刚要说话的吴刚。刘俊虽然为官庸碌,不过他这句话倒是说的不错。朱三化名藏匿余姚县数十年,这余姚县上上下下认识的人可不少,一旦派出的人手和朱三家有什么瓜葛,路上反而会坏了事。
“刘大人,这朱三其孙缉拿归案,贵县内这消息可……?”
“黄大人请放心,我家大人知道轻重,此事重大丝毫不敢走漏消息,整县上下知其身份者只有寥寥数人而已。”周忠良在一旁解释了一句,黄杰心头一定,微微点头。
“刘大人所虑之事也不无道理,不过这人手似乎实在少了些……。”可想到余姚县只能派出五人,再加上自己带来的十来人也没过二十之数,从余姚去首府近300里路,这么些人恐怕是不够的。
“黄大人,在下倒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周忠良见黄杰沉着脸微皱眉头,在一旁说道。
“哦,老夫子有何良策?”
“良策不敢当,只是在下一点拙见而已。”周忠良拱手道:“在下以为大张旗鼓押解钦犯上路恐怕不妥,一来这人手略少,二来这样也易走漏消息,倒不如乔装一番出行,反而来得便利。”
“乔装出行?”黄杰心里一动,目光朝周忠良望去,周忠良当即就解释道,他建议弄一辆大车,把钦犯朱怡成藏在车里,然后一行人假作官员眷属普通出行,悄悄前往首府。这样一来既能严守机密,又能轻装前进,300里路按照行程按脚力计算只需两日即可抵达。
还别说,周忠良出的这个点子听起来倒是不错,让黄杰眼前顿时一亮。以官员眷属出行掩人耳目,这可要比囚车押解方便多了,而且这样做出行速度也快,路上可能遭遇麻烦也少些。至于人手嘛,这算下来也正合适。
黄杰越琢磨这办法越合适,不过细节方面他还是提了些自己的看法。当然,无论刘俊还是周忠良都不会反驳黄杰提出的建议,只是他们没想到黄杰不仅提出一辆马车不够,最好两辆马车,这一来看起来更像官员眷属出行,二来也可以以防路上马车替换。同时黄杰还要求周忠良也一同陪同出行,在他看来既然是官员眷属出行没有家仆管家陪同也是个破绽,而在场之人也只有周忠良能承担这个角色。
“老夫子,你陪黄大人走一趟如何?”刘俊笑着对周忠良道。
“都是为了国事和圣上,在下当然没有问题,还请黄大人一路多多关照。”周忠良倒没想到黄杰会点自己的名,不过这对他来说却不是坏事,只要押解钦犯到了首府,自己这一行怎么着也是一份功劳,周忠良想也不想斩钉截铁就答道。
“好!周夫子忠于国事,敢于担当,不愧忠良之名。”黄杰很是满意地赞了一句,周忠良连道不敢当。
第五章 我真傻真的
余姚县到府杭州最便捷的当然是官道,不过说起是官道,实际上这路也不怎么样,充其量同后世不铺水泥的乡间小道差不多,再加上浙江多山,这山虽说都不高,可起起伏伏很不好走,押解朱怡成的大车轱辘压着崎岖不平的路面吱呀吱呀地慢慢往前。
在其中一辆大车里,五花大绑的朱怡成正被塞在里面,在车里陪同他的还有一个腰跨钢刀的兵勇,这当然是防止朱怡成逃脱以作监视的。中午从大牢里被提出来的朱怡成稀里糊涂地就被塞进准备好的大车中,然后就随同黄杰一行上了路。从出到现在已过了三小时,昨天到现在只喝过一碗馊霉稀粥的朱怡成肚里饿的直叫唤,可是他现在心里去不是惦记着填饱肚子的问题,被无比的惊愕和恐惧笼罩着,极度后悔中。
朱怡成人虽然被绑着,嘴里也被堵的死死的,就连他眼上都给蒙上了黑布,可他的耳朵却没聋,从押上车到现在,同行之人的对话从车外面隐隐约约传来,朱怡成虽没全听清,可也听了一个大概。
“康熙爷……朱三太子案……朱怡成……谋反……送京……凌迟……!”
这些片言残语犹如惊雷在朱怡成耳边响起,令他一时间吓蒙了。
康熙爷?这当然不可能是湾湾那边著名的谈话性娱乐节目《康熙来了》,清朝不会有蔡康永,更不可能会有小s的存在,那么这康熙爷必然指的就是陈道明演的《康熙大帝》中的康熙皇帝了。朱怡成直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他所在的时代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什么晚清,更不是什么辛亥革命时期,而是大清盛世,历史中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正君临天下的年代。
当朱怡成弄明白自己搞错了年代后,一张小脸是瞬间吓得惨白,整个人更是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
“完了完了,我真傻!真的!我怎么能傻到这个程度?居然和这时代的官员大谈什么革命,这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么?”
如果不是被绑着,朱怡成甚至想狠狠抽自己几嘴巴子。在大清朝如日中天的年代谈什么推翻满清的革命,自己不是茅坑里点灯——找死(屎)么?此时此刻,朱怡成的脑海中闪过一句台词,“曾经有一份绝好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当官老头说五个字:‘大清万万岁’。如果非要给这个解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