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是上国更是强国,小小的琉球是惹不起的,更何况大明的皇帝朱怡成?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何显祖在琉球担任的什么角色,他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全是摆在和尚脑袋上的虱子一目了然。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拿何显祖的私德来说事,用这种方式往他身上泼脏水。这样一来,在既不得罪大明的情况下又能把何显祖给赶走,只要大明召回何显祖,大明吞并琉球的计划等于就此中断,琉球也能得到喘息的机会。
再者,何显祖一走,他们这些人也能借这事就此对小太后和国王发难,就此坐实太后和何显祖之事,从而顺水推舟把尚敬赶下王位。到时候尚乙接任王位,岂非大事以定?至于尚乙即位后如何待他们这些老臣,程顺则心里半点担心都没有,别看尚乙贵为王叔,平日里也颇有些想法,可实际上尚乙此人眼高手底,并无什么大才,他为国王,朝政依旧会牢牢在自己人的手中,说白了就是个傀儡罢了。
无论是程顺则还是国相金正元,他们看中的只不过尚乙的身份而已。相比小小的尚敬,尚乙无论从那点来讲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更是这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尚乙出面,作为王叔,大明才能相信琉球的话,而且对接下来废国王,再立新王的计划更是环环相扣。
不出程顺则和金正元所料,尚乙有些动心了,但尚乙依旧有些迟疑,他觉得以这种方式万一大明不召回何显祖如何?如果是这样的结果,那他们不就不仅得罪了何显祖,还同时得罪了太后、尚敬甚至大明了么?
“这如何会?”程顺则当即正色道:“大明为上国,中原向来讲究读圣人之书,听圣人之言,行圣人之道,如此之事就算是民间也容不下,何况是牵连到两国大事?此事只要报于大明,永业天子自然会应允,王叔不必担心。”
程顺则是大儒,更是去过中原进修过的读书人,如果说在场三人中哪个对中原最为了解的程顺则是当仁不让。再说,程顺则的话也没说错,这样的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小事,更何况关系两国,尤其是其中一国的太后和国王的。大明如果知道这事,就算心中恼怒但为了面子也会做出他们想的结果来,眼下只需要尚乙以王族身份出头即可。
“话虽如此说,但如今我琉球要上表大明必须经过大明驻军之手,而何太傅在大明又位高权重,驻军将领同何太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事要做实在不易呀。”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尚敬的性格弱点了,他心中虽然是千愿万意,可事到临头但又犹豫起来。
“这个王叔不必担心。”国相金正元接过话笑道:“我琉球如今海贸大兴,中原各商行来往颇多,通过其他渠道自然可把真实情况直接递至永业天子手中,而不会为小人所截获。”
金正元这话让尚乙眼睛顿时一亮,如果是这样的话自然可行,当即连连点头,表示可以……。
三人会晤,一直商议到深夜才结束,尚乙亲自送两人出府,不过走的是后门,以避免消息泄露。但他们谁都没想到,就在三人会晤结束后不久,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也就是何显祖的书房内,一份详细的记录已经摆在了他的案头。
在琉球这么多日子,何显祖可不是吃素的。他虽然治政能力一般,而且贪生怕死,但要知道当年他能在清廷中混到一方大员的地步,自然有他的不一般。
在琉球国,何显祖的权利不仅是体现在明处,更有暗处的力量,锦衣卫就是重要的手段。在到达琉球的第一日,协助何显祖的锦衣卫就早就开始布置了,如今整个琉球几乎全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至于像尚乙、程顺则、金正元等人更是重中之中,他们根本不知道,就在他们在密室中商谈的时候,一双耳朵早就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悄悄把这些全都记录了下来。
“井底之蛙,居然敢如此?”看完记录,何显祖顿时失笑起来。三人的谈话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尤其是程顺则的那番话,如果是在前明或者是大清,或许都能做成,可偏偏他们忘记了,如今的大明和之前的大明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国家,朱怡成也不是前明的那些天子,这种说词别说朱怡成不会相信,就算是他相信又如何?在利益之下,朱怡成同样会一笑了之。
何显祖虽然不是最初就开始跟随朱怡成的人,但他对于朱怡成的了解恐怕比在朝的那些大臣更深。在他看来,朱怡成是一个不拘小节,唯才是用的人,而且他看重的只有大明的利益,在大明的利益之前所谓为圣人之道根本不值一提。
面子?面子值得几个钱?如果朱怡成要面子的话,恐怕当年落在袁奇傻了的,根本就没看清楚现在大明的根本,才会如此下昏招。
正是如此,朱怡成才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何显祖,只要达到目的,任何手段都没问题。再说了,区区一个小国的太后,又非国色天香,他何显祖有这种必要么?不过他们这一折腾,倒是让何显祖看到了一个机会,当即他忍不住大笑起来,原本以为此事要徐徐图来,想不到机会就这么来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呀!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思
翌日,何显祖和平日如常去了王宫。
“奴见过太傅……。”王宫内侍筒平早就等候着了,见了何显祖急忙下跪行礼。
琉球一国除士族外,平民并无姓氏,实际上国主尚氏也是当年大明赐名而来,至于平民百姓最多也就是有个童名,所谓童名也就是小名而已,所谓阿狗阿猫之类。
实际上,不仅是琉球,就连日本也是如此。在日本历史,甚至中国历史中出现的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最初也只有童名,直到结婚后才自称木下藤吉郎,随着地位日高,又改为木下秀吉、羽柴秀吉等等,直至关白后这才“得赐”丰臣。
筒平出自平民,自然无姓,不过筒平在王宫中地位不低,作为内侍,打个比方来讲就和明清宫廷中的大太监差不多。原本琉球是没有太监的,成祖之时琉球王国为了讨好大明送上阉人,这才开始有了内侍。当相比中原天朝,小小的琉球当然不可能养一大群太监,王宫中像筒平这样的内侍充其量只不过三五人而已,但筒平资格最老,做事认真,深得之前国王信任,新王即位后筒平更是战战兢兢,如今的小国王和太后同样看重筒平,在宫中地位稳固。
就算这样,面对何显祖,筒平依旧以仆人自处,从不敢半分怠慢。在何显祖眼里,筒平是个聪明人,也是一个本分的人,所以平日里何显祖待筒平恩威有加,关系比较密切。
“先前不是说了么?内侍无需如此,见了本官行平礼就是。”筒平一见自己就下跪,何显祖脸色有些不悦道。
“太傅,礼不可废呀!”筒平直到磕完头这才道:“太傅乃上国重臣,又是我国太傅,奴仅只是区区内侍而已,规矩自当如此……。”
筒平这句话不是第一日说了,何显祖也不是第一日听了,当即笑着摇摇头,抬手让他起身,等筒平起身后这才问道:“既然如此,今日就罢了,下次万万不可。”
实际上,双方这样的对答已重复了不知多少次,但两人还是依旧。起身后,筒平引着何显祖向宫内行去,一路上何显祖随意同筒平聊了几句,筒平一一应对,等到了国王书房,筒平这才告辞。
小国王尚敬还小,虽然已经开蒙,但还需人陪着读书,如是天朝自然会有伴读在,但在琉球这样的小国,再加上何显祖的身份地位,这伴读从一开始就是由太后担任的,或者说是由太后领着小国王来听课。
和往日没什么区别,刚坐下不久,太后就领着小国王尚敬到了,何显祖起身以臣礼先见过太后,随后又坐下由尚敬以学生之礼见过老师,等礼完开课也就正式开始。
教授国王,实际上和教授普通学子没什么两样,而且因为一些原因,何显祖也不需教授什么天子之术,教一些寻常的圣人之道即可。这对于进士出身的何显祖来讲是最容易不过的了,当然了如今小国王年龄还太小,眼下只是学一些三字经,千字文而已,每日教授的内容并不算多,以便于尚敬掌握。
除此之外,何显祖在每日授课外还会说些中原典故,也就是讲故事。相比枯燥无味的学习,这些故事更能令小国王感兴趣,甚至连太后每日里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何显祖所说的这些故事都是有选择性的,他的故事中鼓吹中原富饶强盛居多,还有一些就是说起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典故,尤其是跟随郑和来到中原的一些国王甘愿留在中原的事情。
这些东西灌输给小国王包括太后,自然有何显祖的道理。他的目的是用这种方式来改变他们对大明的看法,让他们更为向往和亲近大明。而最终的效果也的确显著,这几年来,随着小国王的逐渐长大,对于大明的亲近是越来越甚,就来年太后同样也是如此,听着这一个个令人心动的故事,再想象着大明的强盛和富饶,从未离开过王宫的两人如何不为之向往?
实际上,之前所谓传闻倒也不是没有半丝来源,对于何显祖这人太后其实是有些想法的。毕竟太后年龄不大,如今算起来还没到二十,正是青春年华之时就死了丈夫成了太后。
年纪轻轻身边没了男人,虽然地位崇高又如何呢?这女人也是有需求的,何况何显祖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再加上又是上国重臣,国王的太傅,这样的男人哪个女子不会动心?
只可惜神女有心显祖无意,太后虽然有几分资色,但何显祖是绝对不会去碰这样的雷的,虽说日久天长双方日渐亲近,可直到今日何显祖还持着君臣之礼,半步未越。
一个多时辰后,教授完毕,小国王在依依不舍中被带离书房,太后却留了下来。
“这些年敬儿长进不少,实在是辛苦太傅了。”
“臣之本分,当不得辛苦二字。”何显祖客气地回道。
“今日特意留太傅,哀家是有些许事向同太傅说。”太后主动道。
“不知太后所为何事?”
“这……。”话到了嘴边,太后却没马上说出来,只是用一种异常的眼神看了看何显祖,脸上甚至有了些红晕。
迟疑了会儿,太后这才吞吞吐吐说出了事,原来她不为别事,正是为之前谣传的那事。实际上,当她得知此事后心中虽然恼怒异常,可同样也有些很何显祖不懂风情,如果她真的和何显祖做了那事到也罢了,可偏偏明里暗里多回,何显祖都未接,眼下又传出这种话来,让太后心中很不自在。
听完太后的话,何显祖当即笑了起来:“此事臣也知晓一二,太后不必多想,所谓清者自清,再者朝中已有定论,太后可当放心。”
“话虽如此,但哀家心中总不是滋味。”太后幽幽道,同时丢了一个你明白的眼神过去,又道:“一直以来听太傅说古,哀家这心里总是在想,这贵为太后又如何?就连敬儿当这小国之主同样如此,我母子久在宫中,平日还不如寻常百姓过的快乐呢,如有可能,哀家情愿不当这个太后,带着敬儿远离,去大明当个普通人或许更好些。”
第五百二十九章 蒋毅
“太后说笑了。”何显祖神色平静道,但他心中却是微喜。
一直以来,作为尚敬的老师,琉球国的太傅,何显祖之所以给小国王和太后讲那些故事,其目的就是要引起他们对大明的向往。而现在,太后第一次当着他的面吐露心思,表示出甘愿在大明当个普通人的心愿,而不是在这冷冰冰的王宫内做一个看似地位崇高,却毫无生趣的太后。
但心里知道是一回事,嘴上却不能赞同太后的想法。非但如此,还得劝阻几句才对。说白了,这也是文人的通病,更是中国官场的习俗,明明要的紧,嘴上却推辞,作为老手,何显祖当然精通这套,当即就以大道理蜿劝起来。
“太傅这些话好没意思,哀家可不喜欢。”听了几句,太后有些不悦,换了个舒服的坐姿道:“哀家说的可是心里话,太傅反而用这些来搪塞,此间又无外人,太傅又何必如此呢?”
说着话,太后眉目中还显出一丝哀怨,看得何显祖心中微动,亏得他也算是经理沧海之人,好不容易勒住了心中野马,眼观鼻,鼻观心,这才按捺下去。
或许很快太后也感到自己的态度有些过了,几句话后又回到了常态,两人再也不提此事,只是聊起了尚敬的功课,说了些话,何显祖起身告辞,太后让人送他出宫,等走出宫门,何显祖回头朝着王宫望了一眼,脸上微露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