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遁。
换句话来说,岳钟琪是进攻为假,回军是真,甚至还要来个断尾求生,以保存主力的安全。
淮安丢失,明军恐怕早就知道了,这时候回军淮安只是死路,以朱一贵的狡猾和用兵能力不会没有准备。岳钟琪这样做一来是给明军一个错觉,二来是淮安失守仅仅才两日,这时候还能打个时间差,让明军误以为他还不知道淮安的变化。
听了他的解释,众人这才明白过来,不过当人问到回军后是不是要快速拿回淮安的时候,岳钟琪却摇了摇头。
“不!向西,去滁州!”岳钟琪如此说道,众人默然不语,神色变的黯淡。
岳钟琪回军不去淮安,反而去滁州,这表明了什么,众人心中都已明白。这表示岳钟琪已觉得江北事不可为,准备主动放弃江北转向徽州方向,然后由此入中原同中原的清军合兵了。
一想到他们在江北苦苦经营这么久,和明军交战无数,甚至一时间还占了上风。而现在却已经淮安之变导致整个江北战场却要被主动放弃,作为将领,在场的人心中都不好受。
“大帅,淮安虽没了,可是扬州还在,我军还有江都,还有其他州县依旧在我之手,如此放弃是否……?”有人忍不住劝道。
“没了淮安,孤掌难鸣,大局已无法挽回,与其坐守枯城,倒不如另想办法。”岳钟琪心里何尝不知道,而且他在江北花费了如此多的心血,但现在却要主动丢掉江北另走他路,这个决定并不容易。
但岳钟琪更清楚,如果这时候不走的话,恐怕接下来就走不脱了。生机只有一线,正如他所讲的那样,坐守枯城虽然还能坚持些日子,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歼灭的下场。
“可是大帅,山东诚王爷那边怎么办?”副将明白岳钟琪的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他清楚岳钟琪的决定虽然让人痛心,却是一个最好的出路。但是,江北和山东一直是一线,诚亲王还在山东,如果江北大军一旦主动撤离,等于把诚亲王直接丢给了明军,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诚王爷那边本帅自有安排。”岳钟琪面色平静地说道。
第五百八十章 狗急
“混帐!该死的狗奴才!”
济南府,诚亲王胤禵暴跳如雷,就连他钟爱的玉如意都被砸了个粉碎,跪在他面前的众人脸色苍白,把脑袋更低了几分。
不久前,汤庄一战,岳钟琪大获全胜,使江北明军遭受重创,当时得知消息的胤禵兴奋异常,乐得手舞足蹈,不仅派人前往江都道贺,还亲自写了份奏折送往西安,以表彰岳大将军此功。
在胤禵看来,汤庄之战不仅打破了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还使得江北主动权被清军牢牢掌握,使得各部士气大振,局势为之好转。
胤禵甚至已经着手谋划下一步行动了,那就是继续压缩江北明军的生存空间,随后向中原出兵,联手隆科多等部同中原明军展开决战,一旦此战获胜,不仅能收复直隶失地,甚至还可以趁势打回北京,彻底解决北方明军力量。
正当胤禵为之兴奋,自觉得大清复兴有望的时候,一个从南边传来的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让他目瞪口呆。
就在刚才,他接到了淮安被明军攻占,岳钟琪率江北清军主力非但没救援淮安,反而以扬州和江都为饵丢了明军,自己却直接带兵转进滁州去了。
这个消息令胤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岳钟琪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作为知兵的胤禵不难看出。岳钟琪在淮安丢失后如此选择,分明就是直接抛弃了江北地盘,为保存实力为住,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带兵跑了。
胤禵当然清楚淮安的重要性,也知道岳钟琪一旦选择回军淮安,极有可能非但打不下淮安,甚至还会被江北明军牢牢咬住,从而在淮安遭受两边夹击而大溃。如果是他的话,也许选择是同岳钟琪一样的,在丢了淮安后,扬州和江都已无坚守的可能,与其在江北全军覆没,倒不如另找他路。
可是当这个选择落在胤禵自己头上,尤其是他被舍弃的一方时,作为大清的亲王,当今建兴皇帝的弟弟,胤禵却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江北和山东可以说是唇亡齿寒,当江北和山东联成一体,才有能力和明军勉强对抗,而现在江北丢失已成定局,没了江北,山东就成了孤军,以山东的力量如何能挡得住明军的进攻?
此时此刻,胤禵心头的怒火根本抑制不住,如果岳钟琪站在他面前的话,他恨不能当即抽刀砍了这个狗奴才!
现在,岳钟琪跑了,接下来就轮到山东了,一想到被三面包围的局面,胤禵心中就不寒而栗。
“岳钟琪!你这个狗奴才!本王!本王要诛你九族!”胤禵咬牙切齿。
“王爷,如今已至如此,还请王爷速速决断。”
“是呀王爷,江北大营已不复存在,如今明军已攻占淮安,向北就能顺势攻入山东,局势危急,如何应对还请王爷示下。”
胤禵怒火冲天,但山东的军政各要员却是忧心忡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江北一丢山东危也。这时候哪里还是找岳钟琪麻烦的时候?再说岳钟琪眼下已向西而走,胤禵就算权势滔天也鞭长莫及。何况,如今明军拿下了江北,山东已成困局,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破局,至于其他的哪里还顾得上?
众人如此劝道,倒让胤禵愤怒的头脑稍稍清醒了些,毕竟胤禵不是没脑子的莽夫,在众亲王中,他知兵用兵的能力是首屈一指的,要不然当初康熙也不会派他到山东练勇。
这些年来,胤禵驻扎山东,不仅练出了数万精锐,而且还和岳钟琪南北呼应,力抗明军,如果不是他在山东,恐怕早就被明军打破防御了,也正是如此,建兴皇帝登基后,非但没有调回这个兄弟,反而给了他更大的权利,以亲王之位独立在外统兵并节制两省军政,在整个大清都是独一份的。
众人说的没错,江北一丢,山东就陷入困境,这时候追究岳钟琪的责任毫无意义,眼下最重要的是怎么办,是守还是走?
这两个念头在胤禵脑海中闪过,如果是守的话,胤禵丝毫没有把握。之前江北大营还在,有岳钟琪在南边挡着,面对直隶的明军胤禵一直处在劣势,虽说能勉强守住防线,可明军的强大和压迫一直让山东清军透不过气来。而现在江北没了,明军已对山东呈现出三面包围的姿态,在这种情况下山东还能守的住?
可是走?他又往哪里走?淮安一丢,不仅去了南边的退路,就连往徽州的路也被切断了一大半,再加上直隶的明军一直虎视眈眈,如果要走又从哪里走?
海上?不要说清军在水师早就被明军的海军灭得一干二净,就算山东还有少许海船,但对于山东的清军来讲根本是杯水车薪。这些海船一无舰炮,二航速又慢,想用这种船逃离山东根本就是做梦,到了海上不要说大明海军了,就连大明的普通武装商船都比不过,几炮过来,连船带人都得掉进海里喂王八。
要战战不过,要走走不脱,此时此刻胤禵感受到了西楚霸王面临四面楚歌中的那种绝望。他呆呆地站在那里,神色悲凉而又不愤,一时间不知如何选择才好。
“王爷,当断不断,其断自乱啊!”登州镇总兵达哈苏是胤禵旗下奴,算得上铁杆心腹,此时此刻见胤禵迟疑不决,急忙劝道:“淮安虽已失守,江北落入明军之手已成定局,但明军要短时间内控制江北并不容易,眼下我山东一地有精兵六万,如再加江北还未被明军攻占的州县兵力约有万余,并未到山穷水尽之境。依奴才看来,王爷可速速南下徐州,随后进军凤阳府,以遏制明军向北之势,随后再做图谋。”
胤禵听了此言心中顿时一动,连忙喊人拿地图来,片刻一张巨大的地图被取了过来,胤禵让人把地图摊开,随后在上面细看,看了许久后,他终于下了决心,手指往地图上一指就道:“达哈苏!”
“奴才在!”
“你即刻领本部人马南下,给本王牢牢守住徐州一线,如徐州丢了,你当知是什么结果。”
“奴才领命!请王爷尽管放心,只要达哈苏一口气在,定给王爷坚守徐州不让明军得进寸土!”
“好!”胤禵眼中冒出精光,接着又道:“张士歧!葛勒!富灵阿!姚万春……。”一口气点了近十人,随着众人一一应声,胤禵逐一布置。
第五百八十一章 招揽
“老大您可来了!”淮安城,黄殿笑容满面地来到朱一贵面前。
“你这小子,这回干的着实不错!”朱一贵的心情看起来极好,重重在黄殿肩膀上拍了拍,这让黄殿脸上更是乐开了花。
由于淮安的反正,朱一贵获得了自汤庄之战后最大的胜利。不仅逼得岳钟琪主动放弃扬州、江都两城,而且还带主力匆忙撤出江北,从而使得淮安至汤庄一线全部落入明军之手。
岳钟琪的撤退,固然有他断尾求生的决断,可同样也离不开朱一贵的“配合”。实际上,当岳钟琪接到淮安丢失的消息之前,朱一贵已提前得知了此事,这当然是黄殿派人南下报的信。
得知淮安反正的消息后,朱一贵并没张扬,甚至连自己军中的部下都未告知,只是派人死死盯着同明军僵持的清军主力。所以,当岳钟琪那边突然间发起攻击,而且还摆出一副要打下汤庄的架势时,朱一贵心里就清楚岳钟琪这打算溜了。
有句话说的好,那就是最了解你的人不是战友,而是你的敌人。对于岳钟琪,朱一贵非常清楚对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这两个交手多次的老对手,相互之间既恨不能置之对方以死地,可同样也有惺惺相惜。
淮安丢失,会给江北战局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两人心中非常清楚。而且朱一贵很了解岳钟琪并非是打死仗的人,如果岳钟琪这时候撤军去攻淮安,最大的可能就是既无法拿回淮安,反而让自己陷入绝境。
换而言之,如果是朱一贵自己的话,面临这种局面他会选择和岳钟琪同样的做法。这也是朱一贵断定岳钟琪会断尾求生的原因,而且在这种时候,朱一贵并不需要多做什么,只要默契地调整兵力,摆出一副防御姿态,对面的清军就会主动退去,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当然了,朱一贵这样选择不仅是因为这是最合适的做法,同样也是考虑到江北明军的力量。相比岳钟琪,明军从兵力上并没占太多优势,一旦死咬着对方不放,到时候非但不能轻易拿下扬州和江都,反而会逼迫岳钟琪同自己来个鱼死网破。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朱一贵虽然未能消灭江北清军主力,可是从战略上来讲却已达到了目的。拿下江北,控制淮安、扬州、江都各州县,迫使清军从江北撤出,自身又无大的损失,这对于整个战局来讲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锦衣卫江北千户所谢光见过朱大帅!”迎接朱一贵的到来,黄殿当然不会一个人,作为拿下淮安城的功臣,谢光当然在其中。
“你就是谢光?”朱一贵打量着面前这个看起来普通的男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人不可貌相”这五个字。
如果不是当面,谁能知道号称锦衣卫四大金刚之一,大名鼎鼎的谢光居然是这个模样?
“正是卑职。”谢光毕恭毕敬地行礼道。
“好一个谢光!真是一身虎胆,名不虚传啊!”朱一贵笑呵呵地握住谢光的手赞道,淮安反正前前后后他已知晓,更了解了谢光带人死战不退坚守淮安,这才等到黄殿援军到来的经过。
说实话,作为军中将领,朱一贵表面上从未表露,但心里是一直不怎么待见锦衣卫的。虽说军方和锦衣卫组织之间经常有情报的合作,可在朱一贵看来,这些藏在阴影之中,在黑暗行走的锦衣卫总让他感觉到有些不光明磊落,可是谢光在淮安坚守战中的表现勇猛果断却令朱一贵刮目相看,这也是他第一次对谢光这样的锦衣卫中层军官表露出欣赏。
“为大明,为万岁爷效命,卑职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谢光不亢不卑地回答道。
谢光的举止让朱一贵更对他欣赏,当即笑着问他有没有想法来军中。只要他谢光点头,张冉那边自有他去负责交涉放人,其他的不敢说,一个游击将军是稳稳当当的,以他之功说不定还能谋个参将。
所谓好男儿自当横马沙场建功立业,再者军中不比锦衣卫,不仅升迁快,而且还有搏个封伯侯的机会,可在锦衣卫里,做到头只不过指挥使而已,至于爵位什么的是难上加难。
以谢光的本事,等天下平定后,说不定就能升到一方总兵的地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