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万人意味着什么?可以说凤阳城内百姓家家带孝,户户死人。甚至更惨的是,被驱赶出城用来蚁附的百姓中还有一家老小全部死绝的情况,当一行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尸体静静摆着时,凡是看到这一幕的无不触目惊心。

    城中的战火已经扑灭,但四处依旧弥漫着硝烟,浓列的血腥夹杂着烟味在四处飘散,静静的城里,时不时传出一声接着一声哭号,这声音如此尖锐和凄凉,犹如一把刀子般生生插入人的心中。

    仅用一日多的时间就占领了凤阳,对于明军而言自然是一场大胜利,更重要的是凤阳在大明的政治意义,作为收复中都,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功。

    但是,现在的明军并没有胜利后的喜悦,甚至可以说整支明军的气氛极其压抑,更没有人因为这场大胜而祝贺主将朱一贵,当听到入城的军队来报,城中已初步完成清理,可以入城的时候,朱一贵脸上并没半分喜色,一张脸几乎黑成了锅底。

    “大帅,此战我军也是被迫无奈,罪魁祸首是守城的清狗,如不是他们,怎会如此结果?再说,大帅当时的处置并无问题,如稍有犹豫非但救不了这些百姓,甚至连我军都将陷进去啊!”见朱一贵如此,部下顿时好言劝道。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朱一贵望着远处一排排望不到头的尸体,幽幽叹道。

    “大帅……。”

    摆摆手,朱一贵道:“本帅已写了请罪折,此战杀孽太重,作为主将,一切罪责本帅自当承担!”

    说完,朱一贵大步向前走去,在正午的阳光下,朱一贵的脚步走的并不快,却是异常坚定。

 第六百零六章 弹劾风云

    拿下中都凤阳的消息传到南京令大明欣喜鼓舞,但凤阳一战同时也引来诸多非议,尤其是朱一贵在战场上下令用火炮直接朝着蚁附百姓开火,最终导致凤阳大崩溃,从而至百姓死伤无数。

    为此,都察院众御史联名上书弹劾朱一贵,以行纠察之职,就连朝中其他官员也对此极为不满,尤其是各部大小官员数十人各自上书朱怡成,弹劾朱一贵视百姓如草芥,残暴狼性,要求召朱一贵回京,夺职下狱,严厉处置。

    这些弹劾奏折堆的如同小山一般,可以说朱一贵此举犯了众怒,甚至有几个凤阳籍的官员还跑到宫门外磕头泣血,声声切切,恳求朱怡成为凤阳百姓做主。

    对此,朱怡成把弹劾朱一贵的奏折全部留中,但同时取消了拿下凤阳对朱一贵的犒赏,此外还给凤阳发去了一份训斥,狠狠在圣旨里把朱一贵臭骂一顿,夺了他总兵职降为副总兵,这才和了把稀泥,把这件事给强按下来。

    朱怡成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皇帝,作为中兴之主,他也是带兵打过仗的,尤其在事后朱一贵第一时间就送来了请罪折,奏折中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同时主动自请处置。

    在朱怡成看来,当时朱一贵的处置并无不当之举,如果朱一贵那时候不这么做,不仅明军阵营会被清军冲破,甚至还会给明军带来想象不到的损失。如果到那时,那么别说拿下凤阳城了,说不定明军溃败退回淮安,而清军就会趁势反击,在江北还未全部安定的情况下,整个战局就会朝着无法想象的状态发生变化。

    再者,一旦朱一贵临阵退缩,主动撤退的话,那么等于开了一个坏头。要知道如今神州还未全复,清廷依旧占据着大片地区,假如清军以这种战法就能逼迫明军撤退从而赢得战争的话,那么今后的仗就根本不用再打了,到时候把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老百姓拉上战场,明军投鼠忌器之下还打什么仗?不如双手把城池全还给清军得了。

    但道理归道理,这种话朱怡成是万万不能直说的。毕竟,作为大明的皇帝,神州的百姓全都是大明的子明,大明是为了推翻满清而让天下百姓挺起腰杆不再做满清的奴才,而做一个真正的明人的大明!

    从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政治”而已,同样对此事众官员的弹劾也并没有错,尤其是御史本就行纠察之职,在这种震动天下的事情面前,如果他们不弹劾反而失职。

    所以归根结底,这几乎是一笔糊涂帐,最终也以糊涂而终结。说起来,亏也就亏了朱一贵一人,原本以他的功劳,加官进爵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现在这事一出,不仅进爵是泡了汤,就连刚刚复职的总兵也又一次被降为副总兵,这短短不到三月的时间内连续起落两次,也算是大明官场奇谈了。

    “大人,此次弹劾朱一贵,皇爷留中究竟是何意?我等是否还需继续上书?”在工部尚书蒋瑾的府中,几个京官坐成一行,而在上首的自然是主人蒋瑾。

    “看来朱一贵圣眷忧在啊!”另一个官员叹道:“凤阳一战他几乎捅破了天,皇爷还强行把他护了下来。”

    “朱一贵如何能同他人相比?范兄别忘了他可是宗室。”另一官员在一旁冷笑道。

    “如此看来,再次弹劾恐也无济于事,蒋大人您说呢?”其中一个三品官员沉咛片刻,转而把目光投向了上首的蒋瑾。

    蒋瑾端坐着,神色并没什么变化,只是静静看着众人。在坐的人中有的是自己工部的亲信,比如说最后说话的右侍郎,也有的是其他各部的中级官员,还有两个官职虽然不高却是御史,这一次众人弹劾朱一贵闹得沸沸扬扬,就连那几个凤阳籍的官员在宫门磕头泣血,也是他们找来的,其目的就是要拉朱一贵下马,给天下一个“交代”。

    但没想到,朱怡成强行按下了这件事,除了取消封赏,并且把朱一贵降为副总兵戴罪立功之外就再无其他处置了。这结果让大家很是失望,为此这些人主动找到蒋瑾处讨个主意。

    当听到有人提起朱一贵是宗室身份的时候,蒋瑾心中不由得冷笑起来。旁人不清楚,他难道还不知道么?作为大明重臣,尤其是自宁波就跟随朱怡成的老人,蒋瑾自然清楚朱一贵这个所谓的宗室身份是打着引号的。

    实际上,朱怡成并没有直接宣布朱一贵宗室的身份,但因为朱怡成也未有否认所谓朱一贵宗室的身份,这才会给予许多人一种误解。说白了,朱怡成这么做,主要还是爱才惜才,同时从政治方面来考虑而已。毕竟前明灭亡后,大明宗室凋零,就连朱怡成一支也仅剩了他一人而已,在大明新复的情况下,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对军中进行更好的掌控,默许朱一贵顶着宗室的名领兵是有好处的。

    何况,朱一贵的宗室名不副实,朱怡成随时随地也可以否定他的身份,并以此为罪名,这样一来就等于死死捏着朱一贵的把柄,让朱一贵成为朱怡成手中一把不错的武器,而且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这把武器也用的极是顺手。

    作为皇帝,权谋之术自然不是他人可以猜测的,也只有蒋瑾这样的老人才会看得明白。说白了,这也是蒋瑾这一次主动拉帮结伙弹劾朱一贵的原因,如果说蒋瑾是出于为凤阳死难者讨个公道的目的话,恐怕蒋瑾自己都不相信。

    蒋瑾又不是读死书的呆子,兵事无常他会不知道?在那种情况下别说朱一贵了,假如他领军的话同样也会这么做。而他只所以找人一起弹劾,因为他知道这样做非但不会惹来朱怡成的怒火,相反还能用这种方式帮助朱怡成敲打一下朱一贵。

    而事实的发展也正是如此,朱怡成最终按下了此事,对朱一贵也是一番敲打和责罚。从这点来看,蒋瑾的判断一点都没错,而他也达到了自己所要的目的。

 第六百零七章 痛定思痛

    从外人看来,蒋瑾位居人臣,是大明朝的重臣,而且一直都受朱怡成的重用。可以说除了军机处的几位外,蒋瑾无论从资格还是官职来讲都比他人高上一头,但就在不久前,一向志得意满的蒋瑾遭到了一次重大打击。

    这个打击不是别的,正是军机处的人员调整。当邬思道退出军机处的消息传出后,无论是蒋瑾本人还是其他人,不约而同地都觉得这个空缺之为非他莫属。

    毕竟从各方面来看,蒋瑾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首席军机大臣廖焕之还是蒋瑾的好友,他蒋瑾入军机,不仅不会反对而且双手赞同,可谓水到渠成,所以一直以来蒋瑾都胸有成竹,自以为军机大臣之职已是十拿九稳。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就这十拿九稳的位置居然如熟了的鸭子在眼皮子底下飞了。不久前,朝会突然间就宣布了邬思道卸职军机大臣的消息,同时还宣布了接替邬思道的人。但这个人不是蒋瑾,而是左都御使史贻直,当听到这任命时,蒋瑾如同五雷轰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左都御使史贻直?此人从官职来看虽然不低,但相比蒋瑾还有差距,更重要的是当年蒋瑾执掌工部的前身工科时,史贻直他还被关在宁波大牢里当俘虏呢!而且这些年来,蒋瑾以工部尚书之职为朝廷做了多少事,立下了多少功劳?居然被史贻直这家伙轻飘飘地摘走了梦寐以求的军机之位,一口郁闷之气憋在心里,令蒋瑾几乎抓狂。

    事后,蒋瑾下朝后第一时间就找到廖焕之,询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此廖焕之也表示诧异莫名,因为在之前朱怡成询问他接替邬思道的人选时,廖焕之自然推荐的是蒋瑾,而那时候朱怡成也未表露出不同意的想法,反而在廖焕之面前夸赞了蒋瑾一番,并感叹这些年蒋瑾劳苦功高。

    但谁想到,最终揭幕的答案居然是这样,廖焕之一时间也想不明白,不过他安慰蒋瑾,尤其是私下警告他千万不要因为这事对朱怡成有任何不满的情绪表露,之前如何,之后还要如何,这官场之事历来就没有十拿九稳的,反正他还年轻,再说军机处任期已有规矩在,这次不入下次还有机会。

    憋着一口怒气的蒋瑾无可奈何地回了府,在府中越想越窝火,越琢磨越委屈,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功劳更是显而易见,居然到头来连一个区区史贻直都不如?

    难道说,朱怡成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蒋瑾猜测着这个可能,同时又细细琢磨了起来,要说这些年他唯一做错的事恐怕也就是关于琉球那件事了,可真要说起这件事来,责任也不在他,而是他的亲族打着他的旗号而已。再者,他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主动请罪,把事件控制到了最小的范围,之后又让人主动配合何显祖那边,里应外合把琉球那边的势力一扫而空,如今琉球几乎已成了大明的国土,大明吞并琉球已只是时间问题。

    假如就这件事的话给自己造成了影响,那也说不过去啊!以他对朱怡成的了解,朱怡成绝非小气之人,根本不会拿这件事当成他入军机的阻碍。但究竟是怎么回事才让自己同军机之位擦肩而过呢?为此蒋瑾四下打听,终于让他打听出来了。

    原来,史贻直是王樊推荐给朱怡成的,而且据说王樊还提出因为蒋瑾和廖焕之的关系密切,所以为避免军机处某一方势力过于庞大,由史贻直替代蒋瑾入军机更好。

    也许是后一话打动了朱怡成,作为皇帝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权衡,军机处虽然权利不像之前的内阁那样,但实际上大多执行着内阁之权,在外朝已被称为相。在这种情况下,朱怡成考虑到这点把他排除在外倒也无可非议。

    了解情况后的蒋瑾几乎一口老血要吐了出来,更把王樊恨得牙痒痒。原本,蒋瑾和王樊之间的关系就不怎么样,当初王樊以一介商人的身份执掌户科,随后又成了户部尚书,并在他之前入军机,这已让蒋瑾很不舒服了。

    朱怡成拿下宁波,蒋瑾的功劳居首,而当朱怡成拉拢宁波商行各家时,蒋瑾那时候正是替朱怡成安排和主持的关键人物。那时候王樊还只是一个区区王家的家主而已,在威风八面的蒋瑾面前根本连个屁都不敢放,还得看他的脸色行事。可后来王樊主动投靠朱怡成,不知道怎么回事摇身一变就抖了起来,仅仅一年多转眼就变得和他平起平坐,后来又直入了军机,爬到了他的头上。

    所以,蒋瑾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平日里也没给王樊什么好脸色,甚至为了户部拨款的问题蒋瑾还多次在朱怡成那边告状,让王樊焦头烂额。

    不过,王樊此人倒也有点眼色,也许是他知道自己的根基较浅,出身又比不上其他人,所以对于蒋瑾的挑衅倒从未有过激反抗,而且他管理户部也算是人尽其才,几年下来蒋瑾也渐渐接受了事实,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针对他了。

    但蒋瑾万万没有想到,王樊这人居然如此会忍,还真是咬人的狗不叫啊!自己这些年还真小瞧了他。在蒋瑾看来,王樊分明就是一心想着报复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