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怡成静静考虑着,虽然他觉得董大山的想法有些简单,不过他的考虑也不是一点没有价值,更何况这些土司和头人主动投靠大明,假如大明不做出丝毫反应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
再者,支持他们,同样可以使如今的贵州打得更激烈些,毕竟要想用这次机会彻底解决土官的问题也不现实,这些土官能够延续至今自然有他们的生存之道,假如大明拒绝了他们非但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可能把这些人推向清军或者高进部,最终适得其反。
第六百三十六章 地方
“可!”
朱怡成终于开口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为神州正统,自然也有大明的气度,如那些土司、头人等能真心从服于大明,我大明自然会以臣民视之。其实不仅是他们,如清军中有投诚于我明者,朕同样可以赦之,就算高进也是如此,只要他痛改前非,为朕所用有何不可?要知道他的爵位朕还一直给他留着呢。”
董大山连连称是,随后询问朱怡成应该如何具体扶持,对于此朱怡成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让军机处出条成就是,只要合理他自然会批复。
董大山离开后,被外面的冷风一吹,顿时打了个机灵。这时候他隐隐约约似乎有些明白了朱怡成对于西南三省的态度,心中不由得有些暗暗后悔。早知如此,自己就不应该把马功成的事单独上奏,完全可以从军机处上报朱怡成。
原本,董大山觉得这事有关于战局,作为军中的高级官员和实际陆军的最高将领,董大山内心中是极其期望能早一日平定西南的。也是这个原因使得董大山接到马功成的上奏后动了推一把的心思,这才有了刚才的事。
可是现在,朱怡成表面上虽然是同意了自己的看法,看从董大山的感觉朱怡成对此事并不热衷,而且在最后如何执行的方面反而丢给了军机处来处置,同时还话里有话,意思要防止那些土司和头人。
想到这,董大山心里暗暗叫苦,不过事已如此,他后悔也来不及了,站在阶下,董大山呆了片刻,最终叹了口气,这才急急向军机处走去。
董大山走后,朱怡成的脸色有些不悦,随后让人去招张冉。等张冉急急到来时,朱怡成已恢复了平常,一手提着笔,一手拿着份奏折批复着,和往日没什么两样。
“西南那边有土司和头人贿赂马功成,意图投我大明,朕怎么没见锦衣卫的密奏?”
刚刚见到朱怡成,张冉还没来得及磕头就被朱怡成劈头一问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回道:“回秉皇爷,此事锦衣卫已有消息上报,不过因为锦衣卫觉得此事并未牵涉机要,再加上马将军第一时间已上书皇爷,锦衣卫就按惯例存档了。”
说道,张冉磕头谢罪道:“是臣疏忽了此事,误了皇爷大事,臣罪该万死!”
其实张冉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究竟哪里错了,按照程序锦衣卫虽然有这方面的职责,可在马功成第一时间上折给朱怡成,并且把对方送来的金银造册入库,以为军用的情况下,这种事根本就不属于什么大事。除非马功成要故意隐下此事,挪用钱财为己所用,那么锦衣卫这才会单独奏报,以提醒朱怡成。
要不然,平日里这种类似的事多了去,锦衣卫大小不管全部奏报给朱怡成,那么朱怡成什么事都别干的,每日里光看这些东西都看不完。
但不管如何,皇帝问起,无论什么原因认错就是,张冉也不是跟着朱怡成一日两日了,朱怡成的脾气性格他清楚的很。
果然不出所料,张冉磕头认错,朱怡成的火气顿时小了许多,喝骂了他几句后就让他起身。
“以后对于西南那边多上上心。”朱怡成敲打道。
张冉连连称是,接下来朱怡成问起了察哈尔的清军情况,虽然从各方面情报来看,清军这一次北上似乎是在内讧,而且影响不到中原战局,不过对于清军的动向朱怡成依旧极为上心。
张冉当即道锦衣卫已在想办法打听消息,但因为清军动向不明再加上草原上情况特殊,锦衣卫要想行事难度极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所谓的内讧极有可能,如果真的是清军要吞并漠北三部的话对于大明来讲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他们窝里斗必然两败俱伤。
“朕已交代董大山,对于北方清军不可不防,尤其是罗刹国。”朱怡成正色道:“对于罗刹国一事切记不可半点疏忽,如有差错你知道结果如何。”
“请皇爷放心,臣就算睡觉也会睁一只眼盯着。”张冉连忙回道,朱怡成对于沙皇俄国的重视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一次去北京也正是因为此事。如今北方的锦衣卫在张冉手上力量加强了许多,早就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张冉相信,只要有所异动,锦衣卫就会立即得到信息,绝误不了大事。
“这就好。”朱怡成点点头,接着突然问道:“锦衣卫的监察之职现在如何?可有异常?”
听到这句话张冉心里猛然一跳,他抬头看了朱怡成,试图从他的神情中找出些答案,可是朱怡成的神情平静,似乎只是寻常一问。
低下头,张冉小心回道:“锦衣卫的监察之职一直未曾疏忽,无论对于地方还是朝堂都有记录……。”
“这些朕都清楚。”不等他话说完,朱怡成就开口打断了他:“朝廷自有朝廷的制度,当初朕之所以让锦衣卫担负监察之职,为的也是拾遗补漏。至于怎么做,如何上报,都有制度所在,不过朕可不想到头来一切制度化为形势,你可明白?”
“这……臣……臣明白……。”张冉的额头滴下汗水来,迟疑了下顿时磕头称罪。
“说吧,你有何罪?”
“回皇爷,前些时候福建有消息传来,福州、厦门几地官员同商贾似有不法之举,锦衣卫接报,正在核查之中,由于还未有正式回复,所以臣未敢报于皇爷。”
“不法之举?如何不法之举?”朱怡成原本只是敲打一下张冉,谁想这么一敲打居然还真问出了事,当即眉毛一竖追问。
亏得张冉记性好,当即告诉朱怡成,说是接到消息,福州和厦门两府有不少官员和地方商贾暗中勾结,一方面行着倾吞土地的勾当,第二方面借着两地海关似有走私之举,因为只是传言,眼下锦衣卫正在核实消息,究竟是真是假还不得知。
第六百三十七章 严查
朱怡成的脸色异常阴沉,一直以来,朱怡成尤其重视吏治,在复国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无论是提高官员俸禄、设置养廉银、加强监察部门的监督还是严控地方税务、设置银行系统等等,这些手段其目的最终是避免贪腐,增加国家收入。
可是朱怡成没想到,仅仅才过了六年时间,大明就出现了贪腐的情况,虽然张冉只是说接到的消息是否真假还不得知,但在朱怡成看来空穴来风必然有因。
一直以来,大明并未像前明那样设置南直隶省,当时江北未复是一个原因,除此之外为了控制地方也是另外一个原因。历史上,南直隶的地盘可不小,几乎包括了江苏、安徽和上海,另外还有部分浙江的区域。这样大的地盘,直接合并设省,固然可以提高南京的政治地位,可实际在行政管辖中来看并没有太多好处。
历史是向前进的,古之中国是小国寡民,民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但随着历史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和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形成新的格局。而随着这种格局的造成,行政区域的划分也越加细密起来,再加上朱怡成复兴大明,大力扶持工商,如今的大明资产阶级已开始兴起,随着商业的流通和繁荣,大格局的行政区域已不再使用现在,这也是朱怡成索性不设大行省,甚至也不像原来历史上满清设置江南省的做法,直接分省而治。
现在的行政省划分,已经同后世的划分基本差不多了。在历史上,后世的行省区域同样是在满清中后期开始形成的,包括这些行省的名字同样如此。
整个南中国,大明在江苏、浙江、广东、安徽半部的控制力最强,固然是因为这几省原本就是大明最先收复的省份,而且这些省份一直比较富裕,再加上如今首都又在南京,对于地方控制比较严格。
湖南、湖北、江西这些省份收复时间不长,朝廷还在协助恢复生产之中,而且这三省历来也是水运发达,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所派往的官员也是朱怡成让朝中精挑细选的。
至于江北就暂时不说了,江北收复仅仅月余而已,由于战乱和凤阳的特殊情况,朝廷还在扶持之中,要想恢复往日的繁荣起码要一两年的时间。而福建却不同,按理说大明拿下福建的时日不短了,当初大明从浙江南下,第一个攻击的就是福建,而在进行广东战略的时候,福建大部已归大明所有。
平定南中国后,朱怡成为了大兴工商和海贸,在各地开设了市舶司,其中最为有名的自然是上海、宁波、广州、香港四地,仅次于四地的就是福州、厦门、天津了。
相比于天津,福州和厦门原本就是出海的要地,福州是福建的省府,厦门更是之前清军水师的驻扎地,至于泉州,这个自宋而起的港口城市,在如今倒再没有往日的辉煌,渐渐落入前者之后。
福建这个地方,历来就是贫困地区,除了沿海城市之外,大多都是山地。相比浙江,福建的农地更少,老百姓的生活更为贫穷,在历史上,福建溺女童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关键还是因为老百姓穷养不起孩子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再加上之前的封海海禁政策,更导致福建越加贫困,而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因为台湾的原因清廷更加限制福建百姓出海,甚至还发布了内迁令,使得沿海地带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这也是福建历来多事,甚至频出海盗大寇的主要原因,综观前明一朝,包括满清统治时期,出海搏命的百姓比比皆是,而山林中也时常有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反抗政府。
这些都是有前例的,无论是当年大名鼎鼎的郑芝龙还是后来的郑成功,都是福建海盗出身,就算是近些年,如今在江北作战的朱一贵同样是出自于福建,所以换一句话来讲,福建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
随着复明成功,朱怡成在福建大开商贸,其主要目的也是要扭转福建贫穷落后的现状。而随着这些年的发展,福建的确获利不少,如今福州和厦门两地的市舶司随着海贸的兴起越发繁荣,而因为贸易又促进了手工业和地方商业,也令福建百姓受益匪浅。
在这点上,朱怡成是比较自豪的,甚至他有时候在看来自福建的奏折,见到那一行行数字时,心里更是沾沾自喜。但谁想到,今天的随意一问居然问出了这么一个结果,这几乎是造着他的脸上狠狠抽了一巴掌,让朱怡成心头怒火顿起。
“官商勾结,侵吞土地……呵呵,哈哈哈!”
听着朱怡成气急而笑的声音,张冉吓得脸色苍白,整个人更忍不住微微颤抖。
“看来福建的官员个个都是人才啊!”朱怡成冷笑道:“朕的锦衣卫也干的不错,还有那些御史和监察,在朝堂上弹劾时倒是头头是道,人模狗样的,却就是瞧不见眼皮子底下的东西,好!真是好!”
“微臣死罪……死罪……。”
张冉越发怕了,连连磕头告罪。
憋着心里的一股气,朱怡成瞧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张冉,恨不能抄起桌上的玉如意就冲着他脑袋砸去。不过,他最终还是按捺住了,张冉虽然有过错,但其错归根结底不在于他,至少锦衣卫还查到了东西并且报了上来,再加上这些年张冉战战兢兢做了不少事,把福建的过错归结于他也不公平。
“给朕查!狠狠的查!”朱怡成重重一拍桌子,怒声道:“此事由你亲自去查,如不能查个水落石出,你这个指挥使也不用干了。”
张冉连连答应,咬牙切齿保证一定查个水落石出,如查不出结果,不用朱怡成发话,他就先摘了自己的脑袋。
赶走了张冉,朱怡成心中的气依旧未平,他愤怒地在殿中来回行走着,一时间甚至想召人把军机处各大臣全喊来骂他们个狗血淋头,但最终理智还是让朱怡成平静了下来,这件事如今还未有最终结果,张冉那边固然要查,至于朝廷这边更得查,在没查出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暂时还不方便大张旗鼓。
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选
最终,朱怡成把廖焕之和史贻直先找了过来,不知发生什么事的两人很快见到了脸色难看的朱怡成。
朱怡成也不客气,直接就把锦衣卫接到福建之事的消息说了说,随后就看着他们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