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一出,博果铎顿时气得不轻,年富力强?他都七老八十了,黄土都埋到了脖子上,眼看着离见太祖太宗的日子不远。这分明就是欺负他年老?嵩祝这小子究竟什么意思?说了这三点,可算下来在场的人中全都不符合,难道是拿自己开玩笑不成?

    当即,博果铎按捺不住,吹胡子瞪眼珠子骂了起来,直骂嵩祝这三个条件是强人所难,如今在场诸王根本就没一个符合的。

    “王爷,您别急,消消气,奴才哪里敢消遣王爷您。”嵩祝陪着笑脸道,接着又道:“其实王爷,其他的先不去说,您仔细想想奴才刚才说的那些话有没有道理?”

    “道理有,可是……。”博果铎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神色难看地说道。

    有了这句话就成了,嵩祝当即点头道:“王爷英明,其实奴才有个人选,只是王爷没有想到而已。”

    “你有人选?”博果铎顿时一愣,边上的雅尔江阿也呆了呆,难道嵩祝的人选是指他们几家中的那位年轻人?一想到这,他们倒是有些明白了,虽然今日是他们这些王爷来赴宴,不过各王府中除了他们这些王爷外倒有几个出色的年轻后辈,这些人中有些的确能力不错,只是暂时未继承爵位而已。

    如果是让他们几个中的一个来出面,这倒也不是不成,反正盛京诸王都是一体的,向来一起进退,谁家后辈出面并无区别。

    想到这,博果铎和雅尔江阿似乎明白了嵩祝意思,当即表示如果嵩祝有合适人选的话倒也可以。

    嵩祝当即又道,人选他有,这人可以满足刚才说的三点,只不过就担心他们几个王爷不同意。听到这话,博果铎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说只要他说出这人是谁,他没有不同意的道理,至于雅尔江阿和其他几位郡王顿时也表示认同。

    笑声还在堂中回荡,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间就从门口响起。

    “三叔果然胸襟开阔,如此侄儿就谢过三叔了。”

    众人顿时顺着声音朝门口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黄色蟒服,上面绣着五爪金蟒,看上去肖似团龙,此人身材英挺,面容清瘦,神色中带着坚毅,嘴角挂着淡淡地笑容,步伐稳重地向大家走来。

    众人顿时一呆,有些人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得说不出话来,更有人如同见了鬼一般张口结舌,抬手指着对方。

    就连雅尔江阿见到此人后也情不自禁站起了身,而博果铎由于老眼昏花,一时间却没瞧清对方的脸,但随着那人的走近,他终于看清楚了。

    “十……十三阿哥?您……您怎么在这?”

    “我为什么就不能在这呢?”十三阿哥笑眯眯地走到近前,直接在一直空着的那张主位坐下。

    原本,嵩祝作为这里的主人就是应该坐这张椅子的,只不过他进来后一直坐在两位王爷的下首,众人也只是以为嵩祝是不敢托大的缘故,但谁想到真正的原因是这张椅子是给十三阿哥留着的,眼下正主来了,自然就是坐在应该在的位置。

    虽然博果铎和雅尔江阿都是,而其他几位也都是郡王,可相比十三阿哥而言他们的身份还是比不上。十三阿哥可是大行皇帝的皇子,当今皇帝的弟弟,再加上十三阿哥当初领康熙之命在外练兵,还给封了一个所谓的大将军王的称呼,这个大将军王一共两人,一个是十四阿哥也就是现在的诚亲王,而另外一个就是十三阿哥。

    要说身份尊贵,在场所有人都比不上十三阿哥,要说领军的能力十三阿哥更是远超众人。虽然他在北京遭受失败,从而丢掉了直隶,但朝中上下都清楚十三阿哥的将才在诸位阿哥中首屈一指。而且十三阿哥弓马娴熟,年富力强,又善谋大局,这不就是符合嵩祝说的三点么?

 第六百八十七章 千里驹

    从这些方面来看,十三阿哥的确是合适人选,可是在坐的都是满清贵族,除了就是郡王,级别最低的也就是盛京将军嵩祝了。

    虽然眼下辽东关外离西安很远,焦头烂额的清廷根本就没办法直接掌控关外,来往极不方便。但这些王爷个个都是人精,普通人不知道的消息,他们却有渠道得知一二,对于十三阿哥在兵败后的情况心中都清楚。

    门头沟一战,十三阿哥在明军手中大败,丢失了数万精锐,从而导致直隶被明军一战而下。大败之后,十三阿哥音讯全无,有的说他已被明军给俘虏了,有的说他战死当场,还有的说十三阿哥在逃亡的路上跌下悬崖生死不明……。

    反正,门头沟之战后,十三阿哥就再也没了消息,至于究竟是死是活谁都无法知晓。此外,清廷的反应也极为暧昧,上至建兴皇帝,下到普通官员,对于十三阿哥之事根本就不提一句,清廷既不追封十三阿哥,也不下旨找寻他的下落,仿佛十三阿哥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博果铎和雅尔江阿这些人当初都是支持建兴皇帝的,他们心里自然清楚十三阿哥并非当初的八爷党。甚至推究起来,最初十三阿哥是跟着原太子的,也就是之前废太子的太子党成员。

    这样一来,双方本就不属于一派,再加上当初太子党和八爷党几如水火,双方是斗得不可开交,直到先太子被废,建兴皇帝依靠着王公贵族登上了太子之位后,这种争斗才渐渐平息。

    可就算这样,十三阿哥依旧不容于建兴皇帝一党,在建兴皇帝同康熙针锋相对,最终得到了太子之位的同时,老谋深算的康熙暗中也摆了建兴皇帝一道,下令让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出京练勇,从而既调开了作为当太子的建兴皇帝得力臂膀,挑起他们兄弟之间的猜忌,同时又把十三阿哥特意摆在了离北京城不远的直隶,用此来遏制建兴皇帝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明眼人都瞧得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建兴皇帝不待见十三阿哥也是自然的。十三阿哥门头沟之败后,或许建兴皇帝内心中巴不得十三阿哥就此战死呢,也能因此去了个心病。这也是建兴皇帝一不追封,二不下旨寻找,只当这事没发生的真正原因。

    但大家万万没有想到,消失已久的十三阿哥却突然出现在了辽东,出现在了盛京,这不能不让所有人在惊愕的同时又满腹疑惑。

    博果铎看了一眼十三阿哥,又瞧了瞧陪着笑脸坐在下首的嵩祝,似乎有些明白了这事怎么一回事。

    “十三爷,您如何会在盛京?”一个年轻的郡王忍不住问道。

    “我就如何不能在盛京?”十三阿哥慢条思理地笑道:“这天下乃我大清之天下,本王奉先帝之命团练地方,以抗伪明。盛京乃我大清龙兴之地,如今皇帝丧师辱国,丢失了中原,本王作为先帝之子,当今皇帝之弟,依祖宗之遗训,尊先帝之遗命,来盛京重整旗鼓,以复我大清之鼎盛,有何不妥?”

    “这……。”那郡王被十三阿哥这番话顿时问得无法回答,十三阿哥口口声声不是先帝就是祖宗,还大模大样地拿当初康熙让他团练地方的旨意来说话,这让他怎么接?

    “十三爷。”雅尔江阿迟疑了下道:“之前十三爷在门头沟兵败,为何不回京城面圣,反而来了盛京城?”

    “回京城?六哥指的是北京城?”十三阿哥皮笑肉不笑地反问,这令雅尔江阿一愣,紧接着就听得十三阿哥道:“京城已被伪明所占,当日兵败后本王一直在各地找寻机会,力图夺回京城,以慰祖宗和先帝之灵。只可惜,奈何伪明势大,本王只能另想办法,盛京原本就是祖宗立国之地,既然北京城已丢,那盛京就应该是我大清的帝都,本王领圣意,尊朝廷之令前来盛京可有不妥?”

    雅尔江阿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可最终却没有再说。十三阿哥这番话听起来似乎在强词夺理,可倒也不是没有任何道理。无论十三阿哥和当今圣上之间有什么矛盾,但有几点是所有人都反驳不了的。

    当初康熙封十三阿哥为团练大臣,大将军王,令其在外练兵,虽然把直隶交给了他,可却没有在圣旨中特意限制十三阿哥的活动范围,也就是说十三阿哥这个团练大臣只是领旨在外领兵而已。

    其次,这道圣旨中还有节制地方的意思,这点也是无法否认。换句话说十三阿哥是不仅是团练大臣,更是钦命。

    再加上门头沟之战后,清廷并没有对十三阿哥作出任何处置,这样一来当初的圣旨依旧有效,直到现在十三阿哥身上的差事也没有本夺去。

    更重要的一点,十三阿哥话中对所谓的西安陪都不屑一顾,而把盛京放到了西安之上,这引起了在场所有王爷们的赞同,在大家看来,清廷离开北京城的时候根本就不应该向西走,而是应该回到盛京,借关外龙兴之地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远比跑到鸟不拉屎的西安好上百倍。

    对此最为赞同的自然就是博果铎,要知道当初博果铎就当着康熙的面提出过这建议,可惜最后没人听他的话,当时朝中众人还对他是又打又杀的,可把他给气坏了。

    再加上博果铎当年兴致勃勃地入京是打着八王议政的算盘,谁想到被人当成了枪使,建兴皇帝前脚登上了太子之位,一转身就和康熙联手压制起了他们这些王公贵族,令博果铎恼怒异常。

    这也是博果铎后来没跟着建兴皇帝走,而是提前离开京城回到盛京的主要原因。假如是在当初,对于十三阿哥这人博果铎是不怎么感冒的,可是现在博果铎虽然表面上尊西安为主,但实际上已对建兴皇帝怀恨在心,自然态度就不一样了。

    “十三爷这话说的好!”博果铎顿时在一旁赞同道:“我盛京原本就是龙兴之地,当年太祖太宗在此创下大清基业,入关之后世祖这才定都北京城。而今北京已被伪明所占,这盛京自然就是京师,十三阿哥乃先帝之子,当今圣上兄弟,来盛京自然是理所当然。对了,本王记得先帝在时还经常夸赞十三阿哥,并称之为吾家之千里驹,可有此事?”

 第六百八十八章 老姜

    博果铎这番话让十三阿哥心中大喜,他没想到博果铎居然会如何配合他,这实在令他有些出乎意料。

    原来,他以为要搞定这几个王爷需要花费一些手段,甚至已经准备好了后手。毕竟盛京诸王当年可都是投靠八爷党的人,要不不是他们和当年的建兴皇帝眉来眼去,私下联手的话,也不会逼得康熙就此让步,把太子之位交给建兴皇帝了。

    所以从这点来看,盛京诸王都是建兴皇帝那边的人,十三阿哥在决定见他们之前就做好了打算,一旦劝说不成就动用后手。可谁想到,这些王爷见了自己虽然很是惊讶,却并没有喊打喊杀,而且博果铎还向他表示了善意,说了这一番分明就是倾向于他的话。

    “的确有此事。”十三阿哥面露悲切之色,掩面道:“自先帝去后,本王却未能见着先帝最后一面,每夜梦里,无不回映着先帝的身影,想起先帝对本王的殷切教诲,本王心中就不能自己……。”

    见着十三阿哥掩面而泣的样子,众人都不由得长叹了一声。康熙之时,大清是如此强盛,他们这些王公贵族们更是小日子过得极好,可是现在呢?在同大明交手中一败涂地,就连中原也全丢失了,相比之前的辉煌和如今的局面,他们如何会有好心情?

    好不容易才劝住落泪的十三阿哥,博果铎作为在场爵位最高,也最年长的王爷当即就表示赞成由十三阿哥来当这个领头人。毕竟十三阿哥依旧还是钦命团练大臣,由他出马名正言顺,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有了博果铎的开头,接下来众人自然不会反对,就连雅尔江阿也最终答应了下来。十三阿哥闻言心中大定,但他也不会仅仅听几句话就觉得万事大吉,当时就建议趁着现在大家都在的机会把所有章程全给定下来。

    博果铎表示没有问题,作为关外的老旗主当即就同意此事,还很大方地把旗下奴调拨给十三阿哥,其他几个王爷虽然答应了这事,但把手中权利全部交出去却依旧有些顾虑,但在这种情况也不容他们反对,最终也答应了此事。

    对此,十三阿哥也没亏待他们,当即表示可以从诸王府中挑选些年轻子弟直接领兵,以保证诸王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博果铎,十三阿哥更是极力邀请博果铎以参议军政的名义辅助自己,并给了他一个议政亲王的头衔。

    作为十三阿哥,他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权利封这个头衔,可在这时候谁还去纠结这些?博果铎很是高兴的当场就接受了下来,并且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参议并非议政,他这个老家伙最多也就是在一旁帮着十三阿哥瞧瞧边鼓,呐喊助威罢了。

    最终,一切圆满解决,可谓皆大欢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