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姓商人笑呵呵地吃了口菜,点头道:“好不好,我说了也不算,等到时候你们亲眼见一见就明白了,据说科学院和铁道司已在联手对之前矿山的铁路进行改造,弃之前车马换以火车,如各位有路子的话可以亲自跑去瞧瞧,等瞧完就自然清楚。”
大家连连点头,对于周姓商人的这个建议他们自然不会不信,毕竟周家的信用摆在这里,大家和周姓商人也不是第一天认识,各自都是合作了好几年的伙伴,既然他如此说,那么这事就是真的。
但也有人觉得奇怪,倒不是不信他的话,而是觉得周姓商人今日所言有些太爽快了,当即半开玩笑半好奇地询问,既然如此,周姓商人为何要直言相告,如此好事何不藏着掖着,以周家的财力再加上同工部合作的关系,在铁道司中多占些不是更好么?
听了这句话,周姓商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说话那人连连摇头,不仅是说话人不明白他笑些什么,就连在场的其他人也一头雾水。
“你们呀,你们。”周姓商人笑着道:“铁道司给众商行发文,邀天下各商前来合作,难道此事是我周家一家能瞒得住的?各位不就早就前来南京了?再者,我周家虽薄有家产,这些年在皇爷和朝廷的照顾下更是兴旺不少,但相比那些大商行,比如叶家、包家、王家、严家甚至蒋家等等远远不如,除去这几大家外,还有南边的十三行各贾商,虽说如今是我大明当政,十三行早就是昨日黄花,可随着香港如上海一般大兴,这些贾商这些年获利甚厚,远不是普通商行可比。如果在之前,还得加上福建那边,只可惜……。”
说到这,周姓商人就不再讲下去了,不过大家心里都清楚他话中的意思。的确,如今大明的各大商行基本在宁波、广东、福建三地,假如把天津和直隶那边也计算进去的话倒也可以,但因为大明是在江南复起,自然得到红利更多的就是南方各商了。
只是福建商团,原本属于天下三大商团集团之一,其财力在大明开海后更是暴增,但可惜的是那些福建佬不思君恩,胆大妄为,同地方勾结上下其手,最终酿成了福建案的发生。
福建案后,福建官场基本被一扫而空,而福建商团也遭受了重大打击,几家福建商团中的头面人物被砍了脑袋的不在少数,而幸存下来的只有寥寥几家而已。
所以,眼下的福建商团已没了往日的辉煌,再加上广东、浙江各商由于离得近,在福建案后很快就联手瓜分了犯事的商团成员的商路,并取而代之。也许再过些年,一个新的福建商团会再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但至少如今是不可能的了。
不去说福建商团的事,周姓商人继续解释,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这铁路的事原本朝廷就要大张旗鼓,他如何可能瞒得住?何况周家历来诚信,也不会去这样的事。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周家虽然有钱,可要同能拥有香港的包家和经营上海的叶家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可就算像包家、叶家、严家、王家还有蒋家这些豪商大族,他们也根本做不到独揽铁路一事,根据周家打听的消息,这铁路修建耗资巨大,不是百万就能搞定的,根据铁道司前期披露的消息,朝廷准备先建一条由南京至镇江的铁路,随后再把这条铁路进行延伸,过常州、无锡、苏州、太仓直至上海。
这么一条铁路,不仅要修路架桥,更牵涉到地方土地的征用等等,再加上铁轨的铺设更是耗费巨大,这算下来仅南京至镇江一段恐怕就要数千万的投资,继续延伸下去,等铁路全部修建完毕,其投入何止数亿?
周家虽然殷实,在铁厂获利甚多,在商人中不算大商也相差无己,但一口气要拿出五十万来也差不多到砸锅卖铁的程度了。至于那些豪商大族,一家恐怕最多也就几百万之数而已,如此大的资金但对于铁路的投资几乎是九牛一毛。
所以,铁路的投资其实对于各家来讲根本没有任何一家能够占得大头,再说朝廷早就料到了这些,也绝不可能把大股股份交由一家来。按照目前的情况,最终的可能性就是朝廷占了一部分,随后其他股份分别由各商认购的样子。
这也是周姓商人根本不隐瞒的真正原因,因为他知道没有丝毫隐瞒的意义。当然,他对于此事其实也是有些私心的,但不在于股份的多少,前来认购是周家看好铁路这个新兴事物的前景,另外也是用这方式表示周家报效朝廷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别忘记周家是干什么的了?有了铁路的股份,他周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通过铁路项目从工部取得铁轨甚至火车的建造订单,这对于周家的未来是极为有利的。
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弃前嫌
其实不仅是周家这样打算,周姓商人口中所提到的那些豪商大家的确也远比普通商人看得清楚。
在周姓商人同好友们在酒楼喝着酒谈论着铁路的一事时,在南京城的一处豪华宅院里,几位豪商大家同样也聚集在一起。
这些人中,有从上海赶来的叶家叶荣柏,也有从香港坐船而来的包家的包宏辉,至于严家虽然经过当年范翊畴一案的牵连,导致一落千丈,不过毕竟之前严家属于宁波几大家之一,同各家不仅有着百多年的交情,同时还有着姻亲关系,再加上朱怡成当时也未赶尽杀绝,只是严惩了几个当事人,严家的主支依旧有人未在其中。
事后,其他几家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提携一二,严家在低调中渐渐又恢复了些家业,虽然凭其财力早就不算豪商大家了,但这一次依旧也来到了南京。
不过相比这豪宅的主人叶荣柏,还有包宏辉,严家当今的家主严世群就要显得低调多了。不仅是因为严家不同往日辉煌,根本无法和叶、包二人相比,同时也是因为虽然他是严家的现在家主,可要从辈份上来讲,年龄相差无几的严世群却是叶荣柏和包宏辉的晚辈,从亲戚角度来讲,他要称呼叶荣柏为姨父,叫包宏辉表舅。
不提这些,仅仅是他们现在的官职和爵位也不是严家可比的,而且这些年来,叶荣柏主政上海,包宏辉开发香港,两人一南一北联手合作,上海和香港这两个新兴港口城市已逐步超越了一些名城,其繁荣远超其他城市。
对于他们的功劳,朱怡成自然是不会看不见,虽然朝中曾有人上奏,建议朝廷把他们二人从上海和香港调离,重新安排官员为政,但却被朱怡成直接留中了,丝毫不为所动。
对此,朱怡成心里清楚的很,所谓的尾大不掉,以商人身份行地方之权一地为官不符朝令等等,无非就是有些人见了上海和香港的繁华后开始眼红了,打算借此捞取些好处。何况,朱怡成当年开发上海和香港之时,早就同叶、包二人做了承诺,如今出尔反尔又如何取信于人?更重要的是,叶、包二人在两地干的的确不错,其成绩卓著,如换人代之,放眼满朝又有谁能能做到这些?
至于他们的忠心,朱怡成更是不担心,在之前范翊畴一案,这两家就表现出了其态度,令朱怡成异常满意。何况大明如今鼓励工商,正要打造典型的时候,朱怡成如何会做杀鸡取卵的事?
不仅如此,就在不久之前,朱怡成还特意下旨嘉奖了二人,用实际态度表明了他的看法,这才使得一直盯着上海和香港的各方彻底打消了念头。
除了他们三家外,其实还有王家和蒋家,但这两家由于身份特殊却没有在场。
王家,自然是王樊的家族,至于蒋家也新兴之家,也就是蒋瑾的家族,由于这次工部的铁道司进行铁路招商,作为户部大佬的王樊和工部尚书的蒋瑾,自然早就叮嘱过其家人,为了避嫌这两家人就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来到叶府了,但私下通气还是有的。
“明日铁道司的招商正式开始,大家的准备都做好了吧?”叶荣柏作为主人,笑眯眯地开口问道。
包宏辉自然是点点头,至于严世群的脑袋也如小鸡啄米一般,不过他点头后迟疑地问了一句,其意无非是如今严家今不如昔,拿不出多少钱来,他这一次最多也只能掏十万元而已。
“无妨。”包宏辉摆手道:“朝廷办事,看得是心而非财力,何况严家的情况朝廷一清二楚,这时候钱拿得多了倒不一定是件好事。”
“包兄说的极是!”叶荣柏在一旁赞同道:“世群呀,正是如此我才未掏什么银子给你,其实无论是我还是包兄,以我们的财力就算借你几十万根本不算什么,但你可想过,一旦你严家明日一下子拿这么多钱出来,万一被有心人盯下会如何?”
听到这句话,严世群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起身对两位长辈道谢不已。其实在之前,严世群对他们二人是有些看法的,觉得自己曾经婉转地询问过他们能否借些钱给他,却未有答复。而今日,他们直接告诉了自己的真正用意,得知原因后严世群只觉得后怕不已,同时也彻底去了心结。
“怪不得两位如今能做得如此之大,哎,如不是我严家当年一步走错,何至今日呢?”看着气度不凡的二位长辈,严世群不由得心中感慨。
只可惜,这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而现在严家百业待兴,一切都要重头来起,希望能借这一次铁路之事成为严家再一次兴起的契机吧。
对于铁路的情况,叶荣柏和包宏辉并没聊太多,仅仅只是简单地提了几句罢了。
这商人和官员做到了他们现在的程度,可以说这天下能瞒得过他们的事没有多少,更何况铁路这样的大事呢?
对于铁路的情况,这二人都是心知肚明,更知道朱怡成才是真正推动铁路的后手,至于冲在前面打头阵的蒋瑾其实就是朱怡成的马前卒罢了,正如他们两人一样,虽然他们各自在上海和香港呼风唤雨,俨然一方王侯一般。可实际上,无论是叶荣柏还是包宏辉心里都清楚,他们是为谁在做事,而上海和香港的真正主人又是谁。
当年,包宏辉去香港之前途径上海,曾经和叶荣柏有过一次会面,但那次会面说句实话却不怎么友善,甚至两人还起了些矛盾,导致叶荣柏事后暗自恼怒不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香港飞速发展起来后,叶荣柏也真正明白了包宏辉当年同他说那一番话的真实用意了。
之后,上海和香港两地既有合作,同样也有着竞争,但无论那种,在他们两人的默契之下都摆在明面,让人丝毫都挑不出毛病来。更重要的是,随着他们的这种做法,非但没有让上海或者香港利益受损,反而使得两地的发展更为蓬勃,这也是朱怡成对此满意的基础,更加重了朝廷对他们的重视。
第七百三十五章 认购
为了入军机处,蒋瑾对于铁道司一事极为重视,甚至可以说是他这么些年头一回对一件事如此上心。
铁道司对于大明第一条铁路的招商,从开始就是蒋瑾定下来的,并且得到了朱怡成的支持。但他也没想到,铁路一事披露后,来到南京的商人会如此之多,当下属向他进行汇报之时,蒋瑾心中极为高兴,对这件事更多了几分把握。
这一日,铁道司正式开始招商,一大早蒋瑾就来到了地方,早于他先一步抵达的的是工部右侍郎江道蠡,铁道司建立后,蒋瑾指名让他兼铁道司司长一职,以提高铁道司在工部的地位。
一来,江道蠡原本就是蒋瑾心腹中的心腹,用起来放心。二来,让一个右侍郎直接兼铁道司长之职也能体现他对铁道司的看重,并且把其地位同工部其他司提升半格。
“今日事关重大,可安排妥了?”蒋瑾见了江道蠡直接问。
“回大人,一切全安排妥了。”江道蠡胸有成竹地说道,同时大致汇报了一下安排情况,蒋瑾听后微微点头,随后抬头看了看日头,时间差不多了,蒋瑾示意可以开始,随着一声令下,大门打开,紧接着等候在外的商人不断开始涌入。
亏得铁道司安排的地方宽敞,可就算如此这么多商人来到这也显得有些拥挤。幸好,铁道司这边早就做好了安排,按照名单的排列把各自引入,随后在指定的位置分别入座。
半个多时辰后,蒋瑾望着面前黑压压的人群,心中暗暗点头,随后示意江道蠡可以开始了。
江道蠡当即上前,先清了清嗓子,随后开始说起了话。这些话无非先是大致讲一下工部和铁道司邀请大家前来的原因,同时简单介绍了一下铁路这个新兴事物的特点和好处。
紧接着,江道蠡又讲起了大家都最为关心的事,那就是对于铁路的招商一事,并且讲解了一番。对于这,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