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嘉淦大致讲了讲关于圈地的情况,朱怡成点头表示明白,随后询问眼下对于这些已圈之地,包括之前的皇庄和王庄又是怎么处置的。
对此孙嘉淦回答道,满清逃离北京后,这些皇庄和王庄自然就收入大明朝廷之下,眼下除官田外,那些庄子现在都属于朱怡成,也就是说在朱怡成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在京郊和直隶居然拥有了近千万亩土地,这倒让朱怡成有些意外。
“此事臣前年已造册交军机处上奏,如皇爷需知晓详细可取档一观。”孙嘉淦最后如此说道。
他这么一提,朱怡成倒是有些想起来了,前年的时候孙嘉淦的确来过一份奏折,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对北京和京郊等地的清理,似乎还有附录。
不过当时朱怡成正忙于其他事,只看了奏折内容却未去详细去瞧附录,之后仅做了批示后就让军机处存档了。
想到这,朱怡成心里轻叹一声,这也算是自己疏忽大意吧。假如不是今日小江子说的那些,自己也不会留意此事。
孙嘉淦,包括军机处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作为敌产,尤其是满清贵族的产业,在拿下北方后收归国有是自然的。对于官田,当然是有朝廷接手,而皇庄和王庄这些产业也就归于皇帝朱怡成了。
现在在京郊和直隶地区,属于朱怡成的皇庄就超过百处,田亩数更是惊人,居然高达七百万亩之数。这还是孙嘉淦把一些原本属于满清王庄和贵族的庄子直接收归国有的剩余,如果当时一起算进去这数字更令人惊愕。
摇摇头,朱怡成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富有四海,拥有整个天下,要这些庄子干什么?当年朕不知也就算了,而今朕知晓了此事,却不能熟视无睹。”
“孙嘉淦!”
“臣在!”
“这些地产都是当年满清巧取豪夺的民脂民膏,朕为大明天子自然要拨乱反正,这样吧,你同军机处这些日子拿个章程出来,把这些地产好好理上一理,能寻到旧档有主者就逐一发还原主,至于无主者就归于朝廷充作官庄官田。至于那些包衣奴和庄头庄丁者,也好好删选一二,适当给予田地,以助重立家业……。”
朱怡成这番话让孙嘉淦全身一震,他神色激动地连忙站起身来,以大礼向朱怡成参拜道:“皇爷心系天下胸怀百姓,此乃天下万民之福,我大明之福,臣替天下百姓谢皇爷恩德……。”
“起来起来,不必如此。”朱怡成连忙上前搀扶起孙嘉淦,随后在他肩膀上重重拍道:“这件事是朕当做之事,只是晚了一些,尔等需用心去做,千万记得要落在实处。”
朱怡成这话既是表态也是鼓励,更带着一分敲打。他可不想好事最终做成了坏事。
对于政府出面做事,朱怡成还是知道一二的,有些政策虽然好,但在实施过程中走样,甚至有人起了贪心把一件明明对老百姓有益的好事做成了怨声载道的坏事,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
虽然现在的大明从吏治上来讲还算不错,而且经过福建案后,朱怡成雷霆万钧的手段也令朝廷上下看清楚了这位天子对腐败的厌恶和决心。但现在这件事却是牵扯利益极大,如此多的皇庄和田地,一旦下面办事的人趁此机会捞上一把,必然会使得朱怡成原本的要求大打折扣。
为避免这种情况,朱怡成要求孙嘉淦必须把工作做到位,对此孙嘉淦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表示认同。
不过孙嘉淦也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他觉得一下子全部把所有的皇庄发还百姓有些不妥,这个说法倒让朱怡成有些诧异,因为他知道孙嘉淦的为人,这是一个能吏,也是清官,为什么会这样想。
“皇爷,自满清入关后,大肆跑马圈地已过去许久,今日已不同往日。如果直接寻找原主进行发还的话虽可以找寻一二,但许多已无实际证据。如此去做,并不能体现皇爷的用意。何况那些庄头、庄丁、包衣奴等也良莠不齐,有些人跟随满人狐假虎威行欺诈之事也是有的,进行之时更不能一概而论。再者臣又以为升米恩、斗米仇,世人往往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等孙嘉淦把话说完,朱怡成已明白了他的想法,顿时知道自己把事想得太过简单了。
孙嘉淦说的一点都没错,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再找寻原主已极为困难,甚至有些原主恐怕早就家破人亡不知下落,就算还在世的,也估计拿不出当年的真凭实据。
再者,这天下人都是不一样的,有好人也坏人,有忠厚之人自然也有贪欲狡诈之人。一旦当着天下宣布此事,肯定有不少人打着浑水摸鱼的想法。至于那些庄头、庄丁和普通包衣奴这些人,同样也是如此,良莠不齐各怀心思,到时候必然会有麻烦。
再加上孙嘉淦所说的升米恩、斗米仇,世人往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这句话,也让朱怡成醒悟过来,不由得暗暗点头,同时又为孙嘉淦的直言感到庆幸。
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
“孙卿这番话深得朕心,依卿所见此事如何办更妥当些?”朱怡成承认自己把这事想简单了,当即表示同意孙嘉淦的观点,并向他询问。
孙嘉淦回答道,这件事绝对不能一下子完成,需要经历详细调查后逐步进行。尤其是对于原地主的核实更需谨慎,此外还要考虑到一旦发还土地是否会造成其他的连锁反应,必须做好一系列准备。
另外,皇庄的经济模式倒也不是不可取,其实在前明时期,大明皇帝也是有着皇庄的,只不过对于生活在皇庄中的百姓就如同地主和佃户一样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几百年来平安无事。
所以孙嘉淦建议在一定程度下保留部分皇庄,但需要对皇庄的管理和人员进行调整,同时满清已经垮台,大明治下也没有了什么包衣奴,朝廷完全可以让这些人彻底恢复自由民的身份,从而给予恩德。
孙嘉淦认为,这种方式比直接分发田地更合适些,因为田地分发下去,固然有人会勤于耕作,但同样也有人会依靠此举认为发了笔横财,到时候一些性格散懒之人说不定会直接把地给卖了,然后拿着钱花天酒地享受人生。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民间诸如这种败家子比比皆是,到时候钱用完了家也败尽了,反而害了其家人妻子。
所以适当地保留庄院制度也是为这些人着想,朝廷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引导,循序渐进慢慢解决。
还有一件事孙嘉淦迟疑再三提出,那就是在处置的同时,朱怡成可以适当地把一些皇庄土地赐于臣子作为嘉奖,也能起到安抚有功之臣的效果。
不得不承认,孙嘉淦对于这个问题考虑要比朱怡成全面的多,朱怡成细想后最终还是同意了孙嘉淦的建议,并且要他尽快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
等孙嘉淦走后,朱怡成又思索了一会儿,这件事交给孙嘉淦他还是放心的,再者他之后也会派锦衣卫跟进此事,以避免执行中发生问题。
其实,朱怡成对于什么皇庄并没兴趣,随着大明商贸大开,如今又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朱怡成相信大明离真正的工业变革不远。等大明的第一条铁路建成后,这就将标志着大明开始正式进入工业时代,在工业时代时期,土地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也会相应减少。
作为大明皇帝,朱怡成现在的产业早就不限于地产,在南京的时候朱怡成就从未搞过什么皇庄。要知道现在大明皇室拥有自己的皇家银行,更有庞大的商行股份,再加上源源不断产出科技的皇家研究院,足以给皇室带来巨大财富。
在这点上,朱怡成把北地的皇庄全部分出去根本就损害不到他丝毫利益,甚至还能用此来拉拢天下民心。这也是朱怡成决定这么做的原因,不过孙嘉淦提醒了他一点,那就是对于臣子的赏赐,按照清理皇庄和发还土地的策略,再完成这些后肯定还有不少土地会继续闲置着,倒不如作为赏赐给予一些臣子。
这个时代,虽然有所变化,但中国人对于土地根深蒂固的欲望依旧存在。其实就算在后世也是如此,在后世房地产如此火热,所有人对房屋的欲望造成了整个中国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因为这种欲望所在。
大明复国后,朱怡成曾经经过一次封爵,但那一次封爵仅仅只是初封而已。就算是朝中重臣,所得到的爵位也并不高,那倒不是朱怡成太过小气,主要是因为满清未能全灭,封爵太高的话会导致将来封无可封的地步。
所以朱怡成早就有了打算,此次还都后大明的战略目标将进行下一阶段的调整,大明会针对残余的满清势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彻底平定整个天下。到那时候,朱怡成自然会进行第二次封爵,等到那时应该给予功臣们的殊荣自然会全部给予。
而在之前,适当的赏赐也是必须的,而赏赐无非就是金钱的土地,前者暂时不说,至于后者拿那些皇庄从其中挑选出部分来赐于臣子是再合适不过的。
过了十来天,孙嘉淦正式上书了一份整体方案,朱怡成仔细看完后表示这份方案考虑周全,而且也体现了他原本的意思。就此,朱怡成提起朱笔批准了这份方案,随后交由孙嘉淦进行实施。
很快,这件事就传了出去,得知此事后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民间百姓,对于朱怡成的仁德无不感激万分,甚至在民间那些失地的百姓们当得知大明将归还他们的祖地,而且自己也从奴仆的身份成为自由民时,无不感动地泪流满面,跪在地上朝着皇宫方向磕头大呼皇爷万岁,大明万岁!
就这样,对于满清遗留的跑马圈地拨乱反正正式展开,而同时在离大明南海之南的马尼拉,一艘巨大的战舰缓缓靠上了马尼拉的码头,随着战舰的靠岸,身穿四品官服的威廉亚当斯和穿着华丽礼服的乔治丘吉尔走下了战舰。
如今的马尼拉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放眼望去已看不见之前大战的迹象,整个港口停泊着无数战舰、商船,更有许多船只在大明海军的指引下进出港口。
“您可是亚当斯大人?”刚在码头站立,就有一个军官迎了上来,向着威廉亚当斯行礼问道。
“我就是。”威廉亚当斯见这军官穿着海军制服,军衔是校尉,当即对他点头回道。
“卑职受王帅之令前来迎接大人,请大人随我来。”那军官连忙说道。
威廉亚当斯当即明白这是来接自己的人,不过他迟疑了下,随后对军官道:“这位是英国驻我大明公使乔治丘吉尔先生,此次受皇爷圣命随我同来吕宋。”
那军官连忙向乔治丘吉尔行了个礼,随后道:“既然如此,请丘吉尔先生一起来吧。”
“谢谢。”乔治丘吉尔很有礼仪的谢道,随后跟着军官上了一辆停在不远处的马车,这辆马车很是漂亮,其做工和里面装饰完全是西方工艺,根据军官介绍,这辆马车原本是属于西班牙在吕宋检审庭庭长萨尔瓦多的,大明占领马尼拉后,萨尔瓦多作为俘虏已被关押了起来,而这辆豪华的马车也就成了大明的战利品。
坐着舒适的马车,一行朝着马尼拉城方向而去。行去的一路上,威廉亚当斯发现道路四周依旧有着不少明军在巡逻,他问了问现在马尼拉的情况,军官告诉他马尼拉占领之后经历了短暂的混乱,不过在大明的军管之下很快就恢复了秩序。
眼下,马尼拉已经彻底稳定了下来,除去被关押在集中营的那些西班牙人外,其余国家的商人和普通人经过删别后都恢复了自由,就连他们的个人财产也由大明全部发还。至于那些在马尼拉造成屠杀的土人,早就在明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下被大部歼灭,剩余者也都逃的远远的了。
见威廉亚当斯依旧有些奇怪,似乎是对现在到处都是军人巡逻的情况表示不解。那军官笑着告诉他,这是因为在不久前大明又刚打了一仗,这只是战后正常措施而已。
由于乔治丘吉尔在,威廉亚当斯并不好询问究竟是如何又打了一仗,所以就把这疑惑渐渐按捺了下去。很快,他们就到了马尼拉成,到达马尼拉城后,才感觉到这里曾经发生过大战的痕迹,尤其是离他们进城的城门不远处,一段城墙明显有着修补的迹象,根据从吕宋传回来的军报,应该当场明军就是通过这段城墙打进城去的。
而等到进城后,当初的迹象就更明显了,毕竟事件过去并不远,就算王东再加派人手对城中进行整理和修缮也不可能抹去一切痕迹。何况,在马尼拉屠杀开始后,那些土人在城中烧杀抢掠,华人所居住的几个区域几乎夷为平地,到处全